地理說課稿

    時間:2025-03-10 09:26:12 地理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地理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地理說課稿4篇

    地理說課稿 篇1

      一、課程標準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是“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此要求是這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緊緊圍繞地球運動及其所產生的地理意義進行學習,而晝夜交替則是地球運動的重要地理意義之一。它對我們以后學習時差和晝夜長短起到了鋪墊作用。并且,學生對晝夜交替的學習有利于透過一些自然現象認識到事物本質規律和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以及地理知識分層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對教材的分解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解釋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想象。

      (2)能夠讀圖判讀晨昏線,并能夠運用晨昏線的特征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教學掛圖解釋晝夜現象,運用地球儀演示晝夜交替現象,運用教學掛圖分析晨昏線的特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世界的物質性及物質運動規律性本質性的價值觀。

      (三)重、難點分析

      1。重點:晨昏線的判讀和特征及運用。

      2。難點:晨昏線的判別和特點。

      3。重點、難點確立依據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及讀圖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晨昏線特征的運用是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運用之一。

      三、教法分析

      根據本節內容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以讀圖分析法為主,通過地球儀演示,讓學生根據演示來分析、歸納、比較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運用教學掛圖,指導學生分析歸納晨昏線的特征,同時輔以情景創設,采用設問式教學方法完成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主動去理解知識,運用學習成果。

      四、學法指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教學中運用地球儀,地圖演示等生動、形象的現代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出一些小問題 (如在同一時間里,為什么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變被動為主動。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程教學我將從導入、新課教學、兩個環節進行。

      我的時間分配如下,新課導入三分鐘,新課教學十九分鐘,總結一分鐘。

      (一)貼近生活,導入新課

      由于本節內容與生活現象聯系緊密,因此我通過生活中的白天黑夜引出晝夜現象,再指出日復一日白天黑夜往復交替的事實,從而引出晝夜交替現象。由此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創設情境,明確關系

      在引入新課的基礎上,首先要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晝夜現象呢?),為了實現學生由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到從空間上進行地理規律的分析的思維角度轉變,我寫一副對聯(人間豪杰立地頂天,天外來客俯視星河)來對學生作出引導,通過教學掛圖讓學生從宇宙空間角度來認識晝夜現象,點出晝半球和夜半球的概念,并明確這是由太陽和地球雙方的特性決定的。接下來通過地球儀來演示地球自轉引起的晝夜交替現象。再指出相對于靜態的晝夜現象,晝夜交替則是動態的,讓學生明確晝夜交替是在晝夜現象的而基礎上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

      2。步步引導,合理過度

      在上面知道了晝夜交替的原因,通過生活中日復一日的晝夜交替現象我們可以得出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日,這里的一日是指太陽日(24小時),在這里要強調我們的研究對象為地球和太陽,是以太陽作為參考點,所以周期為一個太陽日。

      再指出晝夜交替影響著人類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陽日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

      3。圖文結合,突破難點

      讓學生觀察教學掛圖,指出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昏線(圈),在這里學生可以通過教學掛圖形象直觀的出分界線在空間上表現為一個圈。再指出,晨昏線由晨線和昏線構成的,通過生活中清晨日出和黃昏日落的自然下現象引導出晨昏線的判讀方法,即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經過的分界線是晨線,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經過的分界線為昏線。在這里要強調順著地球自轉方向這個前提條件。接下來,通過教學掛圖來分析晨昏線的特征,針對晨昏線是過地心的大圓的這個特點,以赤道為例補充說明球體上大圓的知識點。在特點中重點強調晨昏線平分赤道,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的地方時為六點,昏線赤道的交點的地方時為十八點,并指出這點在以后知識學習中的重要性。對于太陽光線垂直于晨昏線,以及將經過的緯線分割為晝弧和夜弧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即可得出,作簡要解釋即可。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是綱目式板書,比較簡略,易于突出重點,有利與學生對重點知識把握,也有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

    地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要從疆域、人口和民族三個方面認識我國的國情,本節教材內容主要圍繞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及民族分布而展開。從教材結構上看本節課既第二節眾多人口的延伸和擴展,又為以后深入地學習民族奠定了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我國民族的基本構成,初步了解一些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掌握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和民族政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運用圖片等資料,說明我國民族的概況,從而提高學生對我國國情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感悟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大家庭 , 激發學生對民族大家庭的熱愛之情,樹立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確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的民族構成,分布特點及民族政策;

      教學難點:主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

      二、說學情

      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了一定積累,但學生對少數民族知識了解較少,民族觀念不強,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盡量多采用直觀方法。

      三、說教法

      1.讀圖分析法。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讀圖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回憶、總結、提高。讀圖方法的掌握對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對于地理原理和教學重難點,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2.自主探究合作。教材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像觀察思考、活動探究訓練、信息查詢、閱讀討論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說學法

      本節課教學總的思路是以知識結構為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師生問答,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圍繞“我國的民族構成狀況、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及分布特點。”這一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三大問題情景、兩次合作討論來完成。

      (一)導入

      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進行導入,即,我國共有五個自治區,有哪五個自治區呢?為什么要在設置這些自治區呢?然后播放影片《愛我中華》,導入新課。

      設置問題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激起他們急于探求結果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1.56個民族

      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圍繞我國各民族人口數量圖進行觀察分析。通過讀圖,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有56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個民族?(漢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2%,55個少數民族約占8%)

      (2)人口超過400萬的少數民族有哪幾個民族?通過讀圖,是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接下來讓學生分組討論各自家鄉都有哪些少數民族,在討論中、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完主要內容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完成課本活動題1:聯系世界地理學過的知識比較我國和日本、美國民族構成的異同?這樣處理可使條理清晰,知識點明確,結合現實生活,增強了直觀效果,還可以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展示資料的能力。

      在祖國溫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采的文化藝術和傳統體育活動,大多民族還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通過多媒體展示幾個民族的文字,是學生能夠認識一些民族的文字的字樣,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們看了課本17頁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分別反映的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活動。再結合圖片對這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行解說,這是蒙古族集體舞,這是傣族潑水節的風俗習慣,這是瑤族長鼓舞,這是蒙古族的摔交,這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民居。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讓同學們相互討論然后補充說明。這樣可以引導和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地課堂氣氛,大大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和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從感性上去了解這些民族文化瑰寶,它們是祖國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2.民族的分布

      結合我國各民族分布地圖,先設置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再讓學生合作討論,最后我做歸納總結,這樣既可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又能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梯度問題如下:

      (1)漢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2)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3)哪些省區居住的少數民族比較多?

      (4)我國民族分布有什么特點?

      這樣處理的作用有二:一是突出重點,層層設問,各個擊破,學生容易理解記憶。二是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即從地圖中獲取知識,在地圖中消化理解知識。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學生可得知問題答案,教師進行歸納總結:(1)漢族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分布相對分散;(2)各少數民族組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中,也有漢族人口分布;(3)內蒙、新疆、西藏、云南、廣西等省區居住的少數民族比較多;(4)我國民族的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接下來指導學生閱讀課本19頁的表格并設置問題組織學生搶答。問題如下:

      (1)我國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數民族分別是什么民族?人口各為多少?

      (2)哪個少數民族散居各地?

      (3)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在哪里?

      在搶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歌謠總結答案:蒙回藏維苗,土滿彝記牢。壯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唯獨數回族。民族數最多,云南獨占鰲。

      通過閱讀圖表進行搶答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少數民族的人口狀況,培養閱讀使用地理圖表、獲取信息和歸納知識的能力,滲透學法指導,樹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觀念,學習我國的民族政策奠定基礎。

      3.民族政策

      讓學生思考相關問題:1.少數民族聚居區分布在內地還是邊疆?2.因為漢族人口眾多,是否可以要求其它55少數民族必須放棄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而遵從漢族?然后我再總結出我國民族政策的重要性,針對上述問題講解相關民族政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能夠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得益于我國開放的民族政策。這樣結合現實社會,了解民族政策,學生容易理解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增強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三)鞏固練習

      自主活動:讓學生了解本班級中哪些同學是少數民族?他們的祖籍在哪里?并請他們介紹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生活變化。

      討論:以“我國民族"大雜居 小聚居"的分布特點,會對地區經濟發展和文化交融帶來哪些好處”為題展開討論。

      通過以上的自主活動和討論達到鞏固練習、拓展深化本節所學知識的目的。

      (四)小結

      為了回顧知識,強化記憶,我通過設置梯度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行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問題如下:

      1.你學了什么?

      2.你的體驗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六、說板書設計

      1.收集資料法。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報刊雜志、因特網等搜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材料。

      2.自主合作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讀、思、議,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讀: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習慣和能力;思: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議:學生圍繞教師的質疑,展開討論,進一步理解知識。

    地理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來表示地理位置的意義,掌握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2)、能根據具體問題確定適當的比例尺; (3)、知道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繪制區域內一些地點分布情況基本過程。 2、數學思考 通過學習如何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從多個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思想。 3、解決問題

      能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坐標確定地理位置。

      4、情感態度

      通過用坐標系表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認真參與、積極交流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具體情境靈活選用直角坐標系,用坐標表示地點。 教學難點:建立適當的直角坐標系,選取簡便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春天到了,在風和日麗的時候,大家最想去干什么?

      不管出差辦事,還是出去旅游,人們都愿意帶上一副地圖,它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是武威城區地圖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幾個地方走走。

      二、探究新課

      2、活動1:

      根據以下條件畫一幅示意圖,標出學校和小剛家、小強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剛家:出校門向東走1500m,再向北走20xxm。

      小強家:出校門向西走20xx米,再向北走3500米,最后向東走500米。 小敏家:出校門向南走1000米,再向東走3000米,再向南走750米。 問題: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呢?以何參照點為原點?如何確定x軸、y軸?如何選比例尺來繪制區域內地點分布情況平面圖?

      小剛家、小強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學校為參照物來描述的,故選學校位置為原點、根據描述,可以以正東方向為x軸,以正北方向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圖中1cm相當于實際中10000cm,即100米)、

      由學生畫出平面直角坐標系,標出學校的位置,即(0,0)、 引導學生一同完成示意圖、

      問題:選取學校所在位置為原點,并以正東、正北方向為x軸、y軸的正方向有什么優點?(可以很容易地寫出三位同學家的位置、)

      3、活動2:歸納利用平面直角繪制區域內一些地點分布情況平面圖的過程、 經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當引導后得出結論:

      (1)建立坐標系,選擇一個適當的參照點為原點,確定x軸、y軸的正方向;

      (2)根據具體問題確定適當的比例尺,在坐標軸上標出單位長度;

      (3)在坐標平面內畫出這些點,寫出各點的坐標和各個地點的名稱、 應注意的問題:

      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時,一是要注意選擇適當的位置為坐標原點,這里所說的適當,通常要么是比較有名的地點,要么是所要繪制的區域內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標軸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為縱軸的正方向,這樣可以使東西南北的方向與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標明比例尺和坐標軸上的`單位長度、

      4、練習:小試身手 完成練習題,進一步明確確定位置首先要確定原點。

      5、活動3 進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

      春天到了,初一(1)班組織同學到人民公園春游,張明、王立兩位同學和其他同學走散了,同學們已經到了中心廣場,而他們仍在牡丹園賞花,他們對著景區示意圖在電話中向老師報告了他們的位置。

      張明:“我這里的坐標是(300,300)”

      王立:“我這里的坐標是(100,500)”

      他們所說的位置都是正確的,你知道這兩位同學是如何建立的坐標系嗎? 讓學生分別畫出直角坐標系,標出其他景點的位置、

      6、看棋譜說坐標:

      仕所在位置的坐標為(—1,—2),相所

      在位置的坐標為(2,—2),那么炮所在的位置的坐標為(

      在一次“尋寶”游戲中,尋寶人已經找到了坐標為(3,2)和(3,—2)的兩個標志點,并且知道藏寶地點的坐標為(4,4),除此之外不知道其他信息,如何確定直角坐標系找到“寶藏”?請跟同伴交流。

      7、尋找寶藏:

      8、學看經緯度: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杭州西湖桂林漓江

      武威雷臺北緯37°,東經102°

      三、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你學到了哪些新知?

      四、課后作業:

      1、必做題:

      習題7。2的第5題、第12題;

      2、課外拓展題:

      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繪制學校內一些建筑物分布情況的平面圖。

    地理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本課選自新教材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本節課的重點是第二部分土地資源分布不均,體現出土地資源在利用的過程中出現的水與土的矛盾。本節課的第二個矛盾是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主要體現了土地資源在利用過程中出現的人與土的矛盾。讓學生在讀圖分析的基礎上,解決土地資源的矛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探究活動穿插在一節課中,使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樹立保護土地資源的觀念。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利用類型。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

      在中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圖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

      結合地形、氣候等條件分析并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差異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理解我國土地資源分布與氣候、地形之間的關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資料,說出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措施,掌握運用材料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土地是立國之本,樹立環保意識。

      使學生形成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正確的資源觀,養成保護資源的習慣。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及基本特點。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劇減少等土地資源問題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意義。

      教學難點:

      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帶來的嚴重后果,對學生進行土地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說教法】

      本節課運用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主導-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首先采取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教師在導入階段為學生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采取探究學習的教學策略,課程中要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

      【說學法】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分析地理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起點水平和能力結構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地理學習的能力。在本節課中,應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做課堂的主人。做好小組分工,指導學生做好探究土地資源分布等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歌曲欣賞)

      教師提問:歌聲中唱的是什么?

      教師總結:歌聲唱到我們人們對土地的深深眷戀之情。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土地,我們每一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一)土地的類型

      教師出示:四幅圖片,討論四幅景觀圖中土地自然環境和條件的差異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區──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師總結:由于自然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差異,人們對十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徑也就不同,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我們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二)土地資源的利用

      我國幅員遼闊,由于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土地資源類型也多種多樣 。請同學們聯系已學過的中國地形、氣候的有關知識,評價我國土地資源對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探究我國土地資源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教師提問:(1)出示部分國家人均耕地的比較圖、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圖。

      (2)耕地后備資源資料。

      問題(1):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有哪些?

      問題(2):我國土地資源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問題(3):氣候條件對土地資源有什么影響?

      (三)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教師:指導學生讀圖3.9“我國主要士地利用類型的分布”,讀我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圖,并聯系中國地形、氣候的有關知識完成課本第74頁課本“活動1”的填表格練習,解釋一下造成這種分布差異的原因。同時明確土地資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

      教師:出示學生學農時候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觀圖,引導學生完成第74頁“活動2”,認識我國耕地的南北差異,并能夠初步評價我國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師:出示華北平原的圖片

      材料介紹:我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40%,但是水資源僅占全國的60%左右。我國水、土資源的配合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水資源與土地資源的配置問題,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水田與旱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與800mm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比較接近。

      教師小結: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且相差懸殊,而土地資源北多南少,水資源與土地資源的配置問題不合理。

      探究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與氣候、地形之間的聯系。

      材料1.我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

      材料2.我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布圖

      材料3.我國的干濕地區

      材料4.我國的地形分布圖

      教師指導:以我國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圖與季風區分布圖、干濕地區分布圖、地形分布圖相互疊加指導。

      探究問題:土地分布與氣候、地形之間的關系。

      (四)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師演示:看視頻新聞,說一說土地資源對農民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老師把班級分成六個小組,分別代表政府官員、專家、環保人士、鄉村干部、農民、學生。請同學們分別談一談對土地破壞、保護耕地的重要性。

      想一想:你要找到哪些圖片或者是資料來證明你的觀點呢?

      教師:土地資源如果利用不當,或者遭到人為破壞,會就引起土地資源退化,生產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目前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諸多問題,各類土地資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教師:請你擬出下一個我國土地日的主題。

      教師:最后,請同學們欣賞九旬老人朗誦的散文《我愛這土地》,體會現代詩人艾青對土地的滿腔熱情。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只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教師總結:土地是立國之本,對于我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尤為重要,因此,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土地基本國策。

      (五)教學反思

      地理學科是研究地球環境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之間關系的學科,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地理知識要為生活服務。土地是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又是與我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資源,土地資源危機意識不僅僅是地理課上學生應該形成的意識,而是全球人應該形成的意識,在這節課上,我用了大量的數據、圖片等資料幫助學生形成保護土地資源的意識。

    【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地理說課稿范文 地理說課稿模板04-20

    地理說課稿09-07

    地理初中說課稿01-11

    地理說課稿模板06-07

    地理說課稿范文02-23

    初中地理說課稿05-15

    地理說課稿范文03-21

    初中地理說課稿10-19

    地理《巴西》說課稿06-19

    初中地理說課稿07-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色另类欧美小说 | 日韩AV中文在线播放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香蕉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