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口技》教學設計

    《口技》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16 21:06:53

    《口技》教學設計精選

    《口技》教學設計精選

    《口技》教學設計精選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敘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

      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多讀文章(小組讀、個人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明確重點實詞的讀音及含義。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復述3個場景的描寫。

      3.通過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理解兩種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聽過口技嗎?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這,又是一種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表演一下,以創造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掌握部分文言實詞。

      2.直譯全文(課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課下自譯完成二、三、四段)

      (三)整體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注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

      《口技》節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讀課文

      ①范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間jiàn許許hǔ 曳yè 幾jī

      ②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③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詞的意義

      善:擅長廳事:大廳、客廳施:放置會:集會,恰逢但:只

      聞:聽見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請一學生依注釋翻譯,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況。介紹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布置、道具、聽眾的情況及開演時的氣氛。

      特別注意“善”字,它是統領全文、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它。

      (4)朗讀、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再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5)抽查背誦情況,鼓勵完成情況好的同學

      比如:教師提示“表演者的情況”,學生齊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時間”,背“會賓客大宴”;提示“舞臺布置”,背“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提示“聽眾情況”背“眾賓團坐”;提示“開演時的氛圍”,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以下當堂背誦同此,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2.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注意幾個詞語。

      絕:消失、沒有之:指屏風里面

      (2)學生直譯文段,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臺道具的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聲響的繁雜,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讀、背誦(同上)

      (5)抽查背誦情況。

      3.第二、三、四段

      (1)朗讀。

      (2)結合注釋,自己翻譯。

      (3)準備這三段內容的復述。

      (五)總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一部分同學還當堂背誦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讀、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們不僅要會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內容,請認真做準備,下節課要求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最好。

      (六)布置作業

      朗讀、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上節課,我們熟讀、翻譯了課文,基本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作者是怎樣描摹出精采場面的,很值得我們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研讀這篇文章。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部分實詞。

      2.復述第二、三、四段描寫的三個場景。

      3.分析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檢查學生自譯第二、三、四段的情況

      (1)部分實詞的詞義理解(請學生起來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懶腰其—他的乳—名詞,乳頭,動詞,喂奶畢—全絕—極、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雖—即使中間—中間夾雜許許—擬聲詞名—說出股—大腿奮—卷起幾—幾乎、差點兒走—逃跑

      (2)請了個同學起來翻譯這3個文段,一人一段,教師學生共同點評。

      2.齊讀3個文段,準備復述

      3.請幾個同學來復述,一人復述一個場景,比比誰復述得好。要求:(1)復述的內容要與原文相符,要抓住要點;(2)口齒清楚,語句連貫,要一氣呵成。

      (請幾個同學和老師一起做裁判來點評)

      4.分析這三個文段

      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所構成的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作者是怎么寫“聲”的?(即按什么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4)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5)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三)總結、擴展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希望大家仔細體會。在日常寫作中,能抓住特點,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四

      2.背誦全文。

    【《口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视频在线 | 日本翁熄系列乱在线视频 |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 日本三级2020亚洲视频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五月婷婷六月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