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故都的秋語文教案

    故都的秋語文教案

    時間:2024-04-26 10:49:23

    故都的秋語文教案

    故都的秋語文教案

    故都的秋語文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主觀感情,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2)、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語言鑒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二、教學重點:

      加強朗讀,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及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一些技巧。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秋的贊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涼、傷感之音。

      四、教學方法:

      1、美讀法。反復誦讀,體味意境。

      2、組織討論法。如對“清、靜、悲涼”等秋的特點的深層把握。

      五、教學課時:2課時 。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嫵媚的,她常給人以艷麗動人的美,所以,縱然是客居他鄉、徹夜難眠,在《臨安春雨初霽》中,陸游還會給我們留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熱情的,她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所以漫步于“沉淀著彩虹似的夢”的康橋,徐志摩先生輕吟慢詠:“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而秋天則是多姿多彩的,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類霜天競自由”,感受到的是秋天的壯麗。 杜甫登高,筆下出現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涼秋景。 柳永在秋中辭別、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和 “楊柳岸曉風殘月”,他筆下的秋是凄苦的。 由此可見,文學作品,常常是客觀現實和作者的主觀感受的統一體,我們閱讀文學作品貴在“讀懂作者筆下的客觀現實,體會蘊含在文章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融入了郁達夫深厚感情的《故都的秋》。(板書題目)

      我們主要通過1、美美地聽;2、美美地讀;3、美美地品;4、美美地練四個環節來品味《故都的秋》的美。

      (二)、美美地聽:

      聽讀配樂朗誦,思考:全文可以分為幾部分?描寫了哪幾幅秋景圖?

      明確:

      1、課文分四個部分:思秋、繪秋、議秋、戀秋。

      2、“繪秋”部分有五幅圖畫:清晨秋景、秋槐落蕊、秋蟬殘鳴、橋頭秋雨、

      庭院秋果。

      (三)、美美地讀、美美地品:

      1、全班齊讀思秋、戀秋兩部分。

      2、學生找出最喜歡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

      A、找出關鍵詞語。B、比較不同句式。C、體會深層含義。D、誦讀精彩片段。

      (四)、歸納總結,布置預習:

      今天我們通過美美地聽,美美地讀和美美地品感受到了《故都的秋》之美并總結了品味語言的四種方法。品味語言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呢?請大家回去繼續品味本文的語言并歸納其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主要品味了《故都的秋》精到細膩的語言并總結了四種品味語言的方法,還有沒有其它品味語言的方法呢?(學生回答)對了,品味語言還要體會作者的感情。《故都的秋》飽含著郁達夫深厚的感情,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現在我們進入第四個環節美美地練。

      (二)、美美地練:

      1、思考討論:

      (1)故都的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請用幾個詞概括。

      (2)為什么北國之秋給作者以悲涼之感?(提示:結合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

      (3)你認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明確:

      (1)清,靜,悲涼。

      (2)在作者的心中,“悲涼”不僅是故都賞景的心態,而是整個的人生的感受。

      (3)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的眷戀之情和對故都的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全文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從課文中的最后一段“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可以看出作者對北國之秋的贊頌之情。

      2、單選題:

      (1)作者在談到牽;〞r說:“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為佳。”對此理由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因為藍色和白色都是冷色,最能體現秋的“清”。

      B、表現作者主觀的感情色彩。

      C、像喇叭的顏色,與花名貼切。

      D、能使人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2)作者寫對故都的秋的懷念時,重點寫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時的所見所感,而對于“陶然亭”等名勝只是一筆帶過。這樣寫的原因是( D )

      A、作者想嘗試那種寧靜的平凡生活。

      B、“陶然亭的蘆花”等景物不能體現故都的秋的特點,沒有秋味。

      C、作者沒有去過陶然亭,所以不知道那兒的景色如何。

      D、選擇這樣的地方寫更能體現出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符合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3、根據課后練習題二的要求,用十分鐘的時間仿寫一個景物片段,把你或喜或悲的感受融入其中。

      (學生仿寫,寫好后展示并做評點)

      (三)、歸納總結,布置預習:

      1、通過對《故都的秋》的學習,我們學會了鑒賞品味一篇散文,除了要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外,還要品味文章的精彩語言,把這些精彩的語言抄到摘抄本上并進行仿寫,長期以往,假以時日,相信我們也能寫出像《故都的秋》這樣優美的散文。

      2、用我們今天學習的鑒賞品味散文的方法預習余秋雨的《道士塔》。

      板書設計:

      故 都 的 秋

      郁達夫

      秋晨所見:破屋 濃茶 小院 碧天 鴿聲 日光 殘垣 藍朵 秋草(視覺聽覺)

      秋槐落蕊:觸覺

      秋蟬殘聲:聽覺

      秋雨話涼:都市閑人

      秋日勝果:棗樹

      這五幅秋景圖體現了故都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

      教學反思:

      語文網有全面的語文知識,歡迎大家繼續閱讀學習。

    【故都的秋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故都的秋》教學反思02-15

    《故都的秋》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31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語文《奔落的雪原》教案03-19

    語文《積累 運用一》教案03-19

    語文《春酒》教案(精選11篇)09-23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日韩免费专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中文 | 五月天天堂久久 | 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色yeye网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