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前方》教學設計

    《前方》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28 04:57:57

    《前方》教學設計

    《前方》教學設計

    《前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攝影散文的一些特點,體會聯想這一創作手法的具體運用。

      2、把握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局部只有在整體中才能理解,整體是局部的語言環境。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反復閱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

      2、進一步了解和探索人類的“精神家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深入體驗人類“精神家園”的內涵

      【教學重點】

      1、立意上的反彈琵琶。

      2、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反彈琵琶的寫法。

      【教學流程及內容】

      一、導入

      要求學生仔細看課本上的圖片,從中看到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曹文軒作家也看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寫下了攝影散文《前方》。攝影散文是一種新興的文體,顧名思義,它是由攝影和文字構成的。攝影的優勢是視覺的直觀性,散文的優勢是可以自由聯想,攝影散文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融為一個整體,《前方》就是這樣一篇散文。

      二、文本研讀

      文章從畫面切入,但對畫面本身并未作細致具體的描摹,而是直接展開聯想,寫感想,寫感觸,最后又回到畫面上來,由此可看出文章分為幾部分?(三部分)

      1.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幾句話。

      明確:“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愿望。”

      “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人的悲劇性實質……”

      其中“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愿望”是核心觀點。

      2.關于“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愿望”,作者分析了幾點原因?

      四點:出于古老的天性,外面世界的誘惑,出自無奈,理想的誘惑。

      3.作者認為“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為什么這樣說?

      學生各抒己見,明確為11節開頭的承上句中。

      4.“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中的“實質”能否去掉?你是如何理解的?(討論)

      不能。路上并非都是苦旅,但從本質上講他們同樣是想達到目的地而不能達到,想實現理想而不能實現自己所有的理想,實質上還是一場苦旅。

      5.作者認為“人的悲劇性實質”有哪些具體內容?

      ①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

      ②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

      ③人無法還家。

      ④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

      6.“家”如何理解?

      雙關既實指實實在在的遮風避雨的家,又虛指精神上的義冢寄托與歸宿。

      7.文章引用了許多表現家園之思的古詩文,而本文作者強調的是“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愿望”,并且奇怪的是本文竟然被收入“月是故鄉明”這一專題,那么如何理解離家與歸家的關系呢?(分小組討論)

      三、交流、評價學生的評點

      四、作業布置

      任選一幅圖片,寫出自己的感想。

    【《前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精品无在线码 | 欧美精品剧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一级一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