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數概念是整座數學大廈的基礎,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數概念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1—20各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0—10各數及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數概念教學中整數部分認數教學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數概念非常重要,因為它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對學生的后續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數概念是抽象的,學生理解和掌握它需要一個過程。我想結合本節課的教學,談談我的一些體會與想法:
1、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我在理解了教材的編排意圖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對教學材料做了適當重構。選擇了學生十分熟悉的場景——美麗的三亞,選取了和教材編排意圖相同的三亞干凈整潔的街道,讓學生有如來到美麗的三亞,有如親身經歷過馬路,使學生受到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的教育。以及讓學生直觀地數一數圖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入教學,學生情緒高漲,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活動的目的除了鞏固知識技能以外,另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數去觀察事物,表達和交流生活中有關數量的信息,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
2、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在操作中體驗。
學生在本節課中第一次接觸計數單位“十”,如何讓學生理解和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本著“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這一理念,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如在學習計數單位“十”時,我先讓學生擺小棒,再討論說一說是怎樣擺的。這樣,通過捆一捆、說一說,把操作、語言表達緊密結合,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很好地體驗到10個一就是1個十,接著認識11-- 20 時,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先是讓學生擺一擺,并想辦法使別人能很快看出自己擺的小棒是十幾根,然后通過觀察、交流使學生感悟到“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能最快地數出是十幾,進一步體驗到“1個十”的優越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操作探索、討論交流、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3、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
《標準》將培養學生的數感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在數的認識和運算教學中尤其要加強數感的培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安排了許多活動,在加強基礎知識的同時發展數感。
(1)數數、看看、比比。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動手用數學,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數學知識,增強數感,培養數學應用能力。例如我讓學生分別數數教室里的人和物,以及課后數一數身邊的數,讓學生“觸摸”了數學,培養了數感。
(2)數數、排數序、找關系。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為此,這一環節重點讓學生在數數中體會數的順序,在填數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運用以前學習10以內數的方法,自主學習11—20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感受數之間的相對關系;最后的摘蘋果的游戲,培養了學生對數的大小關系的敏感程度,較好地體現了數感培養。
不足之處:
我們說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較注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忽視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何等的重要。在操作捆一捆時,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不太會控制橡皮筋,因此一直在不停操作,以至影響了后面的聽課效率。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有一個學生說到“1個十和1個4組成14”,我沒有充分利用這一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開展活動,使學生加深理解,明確“1個十和4個一組成14”。在我們的課堂中,我們除了要傾聽那些準確無誤的回答,更要耐心傾聽孩子的錯誤。如果我們機智地從伴隨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的想法出發,進行引導點撥,抓住錯誤延伸,誘發思維,開啟心智,得出的結論反而印象深刻。我們不僅要傾聽成功孩子的快樂,更要傾聽暫時失敗的孩子的心聲,我們要耐心地等待,熱忱地幫助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勝利的喜悅。
【(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6-9各數》教學反思09-26
中班數學教案11到20各數的認識01-30
《認識人民幣》教學的反思(通用11篇)07-07
秒的認識教學反思02-24
認識因特網的教學反思01-25
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3-20
關于認識路線的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