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建高塔優秀教案

    建高塔優秀教案

    時間:2024-11-15 09:04:52

    建高塔優秀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高塔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建高塔優秀教案(精選10篇)

      建高塔優秀教案 1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幾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關于塔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塔的神奇與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問題:這樣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觀察這些鐵塔,它們在形狀和結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 物體不容易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結構特點使鐵塔高聳入云又不容易傾倒?把我們的猜想寫下來。

      2、實驗證明

      利用塑料瓶怎樣放最容易傾倒?

      塑料瓶怎樣放最不容易傾倒?

      怎樣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傾倒?

      3、學生分組解決問題。

      4、要想使物體不容易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 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 利用老師要求準備的材料做一個塔,并盡量使它不容易傾倒。

      比一比誰做的塔又高又穩定。

      2、 分組操作

      測量高度,哪組的塔最高?

      并測試叧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風能力與框架結構的高塔有什么不同?

      四、 鐵塔形狀和結構的再思考。

      塔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們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證實?哪些需要修正補充?

      板書設計:

      塔不易倒的秘密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空體比實體抗風能力更強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信息反饋】:

      本課通過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推測——實驗、制作和探索——將探索結果與假設相比較”的科學探究過程,探究鐵塔穩定不倒的原因。主要采取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和引導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在經歷、體驗、探索的過程中,切實有效的達成了教學目標。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學習好要靠學生自己努力,只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才能得到發展,學習的本質屬性是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教師的職責,有效學習必然是自主學習,有效教學策略也應當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教學策略。

      通過《建高塔》的學習,學生認識了框架鐵塔穩定不倒的形狀結構特點。本節課用簡單材料獨立地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應用知識和經驗制作了不容易倒的高塔,學生體驗了合作與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完成了本節課的三個活動:第一,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第三,鐵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在教學時除了觀察一些高大的鐵塔建筑外,還可以簡單而生動地介紹法國艾菲爾鐵塔,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時,可以先提出問題,引導思考。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寫下自己的猜想。寫下的猜想要清楚簡明,分成若干條。本課最后部分,要把研究的結果與猜想想對照。體會把探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想比較的意義。

      最后用扇風的方法測試學生建的“高塔”的抗風能力,是希望學生認識到框架鐵塔的另一個特點:風的阻力小。如果學生做的“高塔”下面很重,底面很大,扇風可能既不能吹動它更不能吹倒它,在提供材料方面要考慮盡量避免這種可能。

      建高塔優秀教案 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通過經歷塔的穩定性的探究過程,認識框架鐵塔和其他物體穩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推測——實驗、制作和探索——將探索結果與假設相比較”的科學探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體驗把探究結果與猜測相比較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將探索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進行反思。

      【教學難點

      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學準備

      1. 教師材料:課件、

      2. 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進入探究主題

      1、在生活中你們都見過塔嗎?那么在你們的腦海里,塔有什么共同點?學生回答.

      2、情景導入:同學們,老師今天想做一次導游,我要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些美麗的風景。(課件展示)參觀世界上著名的塔。

      3、各位游客,領略了世界名塔的風采,讓我們思考一下:這樣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地震,狂風暴雨…)

      4、 [師放課件]看大屏幕,左邊的是西安雁塔廣場的大雁塔,右邊的是法國的埃菲爾鐵塔,這些塔經歷狂風暴雨的洗禮已成百上千年了。然而直到今天,他們風采依舊,觀察這些塔,它們在形狀和結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這些高聳入云的塔經久不倒的秘密在哪呢?

      5、你們猜猜,組內討論討論。

      6、哪一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組的猜想。(師隨機板書)

      二、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1、為了證實你們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建一座高塔”。

      2、為了證實這一些猜測,咱們來做個實驗,看,這個塑料瓶瓶口向下放與瓶底向下放,哪個更穩?(出示兩個上小下大的同種飲料瓶,分別用瓶口端與瓶底端豎立在演示臺上)

      3、你能證明給大家看嗎?(生往兩個瓶身上吹氣,瓶口朝下的倒了。)

      4、我來換一種方法,再試一試.我將底下墊的臺板靠近我的那端慢慢地抬起,口朝下的迅速倒下。

      5、效果很明顯吧,為什么呢?

      6、就如剛才大家所言,上小下大放得穩。

      7、指著瓶底朝下的瓶,那么你有辦法讓它更穩嗎?

      8、加沙子或水的目的是什么?(預測生:讓它變重。)

      9、好,我這兒有四種情況的塑料瓶,一種是空的,一種在整個瓶身的三分之一處加水,一種在整個瓶身的二分之一處加水,一種是滿瓶,你們預測下哪一種更穩?

      10、師演示實驗。

      11、為什么不是整瓶最后到下?

      12、你的意思是上面輕下面重比較穩對吧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1、同學們,想不想也當一次工程師,設計建造一座美麗的塔呢?好,請大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根據我們的猜想,設計并建造一座屬于你們自己的塔。讓我們比一比誰造的塔又高又穩又美觀。

      2、在建塔前,咱們一起來學習工程師的細致和嚴謹,首先思考如下問題:

      A、有哪些辦法讓塔更穩

      B、怎樣建能讓塔最高。

      3、學生動手建塔,教師隨即指導。

      (開始匯報)

      4、讓我們看一看,哪個小組建的塔最堅固,最漂亮。可以怎么檢測?

      5、把塔放于斜面上測試其穩定性及抗風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驗證}

      6、試分析:它的抗風能力與框架結構的高塔相比,誰強?為什么?

      7、那么,我們反思一下,我們先前的那些猜想,哪些猜對了?哪些得到了證實?哪些沒想到需要修正或補充的?

      四、課件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口頭完成。

      五、課后拓展。

      同學們,看了大家建造的高塔,我深感欣慰。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們會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一座真正堅固美觀又實用的高塔,有沒有信心?我期待那一天早些到來。

      建高塔優秀教案 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建紙塔可以通過增減紙的數量、改變紙的形狀,做到上輕下重、上小下大。

      2.在設計和制作中再次認識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較好。

      過程與方法:

      1. 會小組合作,能根據材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形狀與結構,并能解釋。

      2.經歷“任務驅動——設計——制作——評價——再設計” 的科學設計與技術創造實踐活動,并在過程中逐步運用、深化已學科學概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設計、制作、改進中,產生進一步設計與制作的興趣。

      2.意識到不斷反思、修改可以完善我們的設計。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5張A4打印紙、導學單、剪刀、膠帶、圓的`鉛筆、1250px直尺。課后探究的20張白紙裝在檔案袋中。

      老師準備:彩紙做成各種形狀并貼膠帶,講臺上放白紙,長的板貼組號,演示臺,米尺,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欣賞各種各樣的塔思考: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二、紙的變形

      1.出示紙,今天我們要來當一回工程師,用紙來建一個高塔。

      板書課題:建紙塔

      2.你能把紙變成哪些不同的形狀,增強它的抗彎曲能力?

      三、建紙塔

      1.出示建紙塔要求:

      每個小組5張A4打印紙,少量膠帶,10分鐘內建一座高1000px以上的紙塔;

      評選出“高度獎”和“抗傾斜獎”(高于1000px的紙塔入圍“抗傾斜獎”)

      2.設計紙塔草圖

      紙塔設計圖要求:

      在4分鐘內畫出設計、負責人等。

      看不到的部位或細部構造嘗試畫出:分解示意圖。

      3.建紙塔

      4.匯報交流

      高度獎已經誕生,恭喜第一小組,掌聲祝賀。

      你們用有限的材料做到最高,你們是如何做到的?

      5.評出“抗傾斜獎”

      教師逐步傾斜木板,選出抗傾斜獎獲。掌聲祝賀第( )小組,

      說說你們的獲獎秘訣。

      四、紙塔再設計

      1.實驗改進討論

      假如現在讓你再進行設計,你會如何改進呢?

      2.再畫一個設計圖

      要求:

      1.在3分鐘內畫出設計圖。

      2.針對自己組設計圖初稿和紙塔的缺陷進行再設計。

      3.匯報交流1組

      五、探究性作業:

      利用半個月時間對紙塔進行多次設計和制作。

      建高塔優秀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塔的穩定性的探究過程,認識框架鐵塔和其他物體穩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

      2、經歷“推測——實驗、制作和探索——將探索結果與假設相比較”的科學探究過程。

      3、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體驗把探究結果與猜測相比較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將探索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進行反思。

      難點: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

      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水、吸管、透明膠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進入探究主題

      1、談話: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都見過塔吧,你知道國內外有哪些著名的塔嗎?

      2、師:現在老師就來當當導游,帶領大家領略世界上著名的塔。

      這是埃菲爾鐵塔,是法國最著名的建筑物,有320.75米高,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塔,并且保持了這個世界紀錄長達40多年。這是澳門觀光塔,它高338米,還有廣州塔,它的整體高度長達600多米,是我國的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

      3、思考

      提問:這么高大的塔直入云霄,它們在實際生活中要承受哪些外力的作用?(地震,狂風,暴雨,雷擊)

      師:是啊,這些高塔要經歷狂風暴雨的洗禮,然而直到今天,他們風采依舊,經久不倒,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和結構,猜猜是哪些特點讓它們不容易倒?

      4、生猜想(底部大,底部重,上面小,下面大??)

      過渡:同學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這節課就讓我們來研究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1、塑料瓶實驗

      師:現在桌上有2個空瓶,一個瓶口朝上,一個瓶口朝下,你覺得哪個瓶子的`穩定性更好?為什么?(板書:上小下大不易倒)

      師:雖然這個瓶子的穩定性較好,但是老師輕輕一吹,它就倒了,你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變得更穩?(加水或加沙子)

      師:加水或加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師:老師這里就有2種情況,一種是在它底部加一些水,一種是加滿水,你覺得哪個瓶子的穩定性更好?

      師:同學們意見不一,那我們就用事實說話。老師將這兩個瓶子放在同一塊板上,將靠近我這一端的慢慢抬起。

      師:你看到了什么?(加滿水的先倒了)

      師:我們再來試一下。哪個穩定性更好?(在它底部加水的情況)

      師:為什么是在底部加水的這種情況,它的穩定性更好?

      (板書:上輕下重不易倒)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同學們,現在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老師請你們當一次工程師,我們來比賽哪個小組能設計建造一座美麗又牢固的塔。

      2、我們先來看看比賽規則:

      (1)每組所用時間,最多為7分鐘。

      (2)老師喊“開始”,才能動手;老師喊“停”,每組就要將作品放到講臺,否則違規。

      (3)塔建得最高的小組取得勝利,獲得“最佳作品獎”。

      師:各位工程師們,為了讓自己的塔建得高一點,你們肯定想到了將瓶子壘起來,這里就涉及到如何連接的問題。老師提示一下大家,我們可以利用吸管和透明膠像這樣連接。用透明膠連接的時候,盡量粘得牢一點。

      師:現在請各小組派代表領取吸管,其他同學準備好材料。

      3、學生建塔,教師巡視,并給予相應指導。

      4、匯報交流

      師:好,時間到,請各個小組將你們的作品放到講臺來。這些都是大家智慧的結晶。放眼過去,哪個小組建的塔最高?請你們小組派代表來說一說,為什么你們能將塔建得這個高?還有什么特別之處讓你們脫穎而出?

      師引導說出:上小下大,上輕下重。

      師:其他同學想一想,為什么在塔的底部用書頂著,會增強它的穩定性?

      師:大家講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這相當于給塔建了一個地基,地基陷于地下越深越不易倒,(板書)所以,在建房子地基時,往往需要向地下打很深的洞。

      師:同學們,將來你們真的當上了工程師,有信心將你們的建筑物建得那么高嗎? 我們用掌聲向獲得“最佳作品獎”的小組表示祝賀。

      師: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有哪些方面做的還不夠?該怎樣改進?

      四、框架鐵塔不易倒的思考

      師:現在,你能說說,哪些特點使框架結構的鐵塔不易倒嗎?

      學情預設:上小下大,上輕下重

      師提示:還有,我們看,框架結構的鐵塔是空體的,比起那些實體的塔有什么優勢?(空氣阻力小)

      五、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建高塔優秀教案 5

      教學目的:

      1、帶領學生漫游奇妙的數字王國,感受數學的神奇,激發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和向往。

      2、通過欣賞數字塔感受數學奇妙的美感,通過學習奇妙的《周易》數字金字塔感受我們古代數學家的智慧,通過了解金字塔里的神奇數字,感受數學的神秘。

      教學重點:

      感受數學的神奇,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數字塔規律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數字塔

      1、給出第一個數字塔,讓學生感受他的奇妙,老師問:這是什么?你的心靈有什么感受?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老師給出數字塔的概念:數字塔是運用整數間有規律的排列,組合成有趣的數字寶塔。在許多的數學計算題中,運用數字的特殊規律,使一些復雜的.運算簡單化,從而達到速算、巧算的目的。

      2、你會構建數字塔嗎

      給出下列算式:

      (1)

      1×9+1=10……………?①

      11×9+1=100………..?②

      111×9+1=1000…..…..③

      你知道第④個式子是什么嗎?

      (2)

      2×9+2=20

      22×9+2=200

      222×9+2=2000

      你還能往下繼續寫嗎?….2222×9+2=20000?

      你能構建類似的數字塔嗎?學生猜想嘗試:

      3×9+3=30

      33×9+3=300

      333×9+3=3000

      9×9+9=90

      99×9+9=900

      999×9+9=9000

      運用整數間有規律的排列,組合成有趣的數字寶塔。還有很多:想不想再來看一些。

      (3)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仔細看看這些算式間有什么聯系?相同點在哪不同點在哪?你能不能往下建下去?

      (4)

      1×9+1=10

      2×99+2=200

      3×999+3=3000

      你能接著寫嗎?

      2、數字塔欣賞

      如果你想把左邊的“1”放到右邊則有: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123456×9+7=1111111

      1234567×9+8=11111111

      12345678×9+9=111111111

      123456789×9+10=1111111111

      如果你想等式的兩邊都有1~9構成寶塔,則有:

      1×8+1=9

      12×8+2=98

      123×8+3=987

      1234×8+4=9876

      12345×8+5=98765

      123456×8+6=987654

      1234567×8+7=9876543

      12345678×8+8=98765432

      123456789×8+9=987654321

      當然,我們還可以變化一下數字寶塔的形狀,真是壯觀又和諧。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12345679×81=999999999

      3、這些數字塔好看嗎?你還有有趣的數字塔嗎?

      學生嘗試構造數字塔,老師進行鼓勵性的評判。當學生回報交流后,老師繼續讓學生欣賞更加復雜的數字塔。

      1=1×1÷1 121=22×22÷(1+2+1) 12321=333×333÷(1+2+3+2+1) 1234321=4444×4444÷(1+2+3+4+3+2+1) 123454321=55555×55555÷(1+2+3+4+5+4+3+2+1) 怎么樣?夠復雜吧!再來一道? 12÷4=3 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1111122222÷33334=33333 111111222222÷333334=333333

      ??

      下面的這些數字小寶塔,你覺得可愛嗎?

      819×37=3030

      819×74=6060

      819×111=9090

      819×148=121212

      819×185=151515

      819×222=181818

      819×259=212121

      819×296=242424

      819×333=272727

      819×370=303030

      37×3=111

      37×6=222

      37×9=333

      37×12=444

      37×15=555

      37×18=666

      37×21=777

      37×24=888

      37×27=999

      “142857”

      它發現于埃及金字塔內, 它是一組神奇數字, 它證明一星期有7天, 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個數字,依順序輪值一次, 到了第7天,它們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 數字越加越大,每超過一星期輪回,每個數字需要分身一次, 你不需要計算機,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繼續累加的答案, 它還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發掘! 也許,它就是宇宙的密碼, 如果您發現了它的真正神奇秘密┅┅

      請與大家分享!

      142857×1=142857(原數字)

      142857×2=285714(輪值)

      142857×3=428571(輪值)

      142857×4=571428(輪值)

      142857×5=714285(輪值)

      142857×6=857142(輪值)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

      142857×8=1142856(7分身,即分為頭一個數字1與尾數6,數列內少了7) 142857×9=1285713(4分身)

      142857×10=1428570(1分身)

      142857×11=1571427(8分身)

      142857×12=1714284(5分身)

      142857×13=1857141(2分身)

      142857×14=1999998(9也需要分身變大)

      繼續算下去??

      以上各數的單數和都是“9”。有可能藏著一個大秘密。

      以上面的金字塔神秘數字舉例:1+4+2+8+5+7=27=2+7=9;您瞧瞧,它們的單數和竟然都是“9”。依此類推,上面各個神秘數,它們的單數和都是“9”;怪也不怪!(它的雙數和27還是3的三次方)無數巧合中必有概率,無數吻合中必有規律。 何謂規律?大自然規定的紀律!科學就是總結事實,從中找出規律。

      神奇的數字142857

      142857

      這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六位數由什么神奇的呢?

      那我們現在開始做一個游戲...

      我們把這個142857從1到6按順序乘一下,就會出現如下6組數字:

      142857x1=142857

      142857x2=258714

      142857x3=428571

      142857x4=571428

      142857x5=714825

      148257x6=857142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這6組數字神奇在什么地方,仔細看的朋友也許發現了,對,這6組

      數字竟然是同一個142857,

      只是數字之間位置改變了而已...

      繼續...

      142857這個數字乘上7,142857x7=999999,你是否很驚訝?

      再把142857這個數字分解成兩組數字,142,857

      這兩個數字之和得出142+857=999

      再把142857分解成三組數字,14,28,57

      這三組數字之和得出,14+28+57=99

      最后我們把142857再乘于142857,結果是142857x142857=20408122449

      再把20408122449分解兩組數字,20408和122449

      它們之和是:20408+122449=142857

      游戲結束!是不是覺得這些數字很神奇啊?也不知道誰發現的,真的了不起啊...

      關于其中神奇的解答:

      142857

      它發現于埃及金字塔內,它是一組神奇數字,它證明一星期有7天,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個數字,依順序輪值一次,到了第7天,它們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數字越加越大,每超過一星期輪回,每個數字需要分身一次,你不需要計算機,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繼續累加的答案,它還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發掘!

      建高塔優秀教案 6

      一、教材簡析

      《建高塔》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中的第六課。本課將引導學生認識框架鐵塔穩定不倒的形狀結構特點。物體都有穩定性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不但可以加深對框架鐵塔的認識,也能夠認識所有物體的穩定性問題。本課以鐵塔為什么穩定不倒為起點和歸宿,中間用塑料瓶做實驗和制作“高塔”來探究物體穩定性問題。探究學習的過程為“推測——探索和制作——將探索結果與假設相比較”。本課有三個活動。

      第一,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讓學生用塑料瓶、沙、水去自主研究教科書提出的三個問題,初步認識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不容易倒。

      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學生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是對前一個活動研究結論的應用和再檢驗,是一個繼續研究的過程。這里不是制作框架式高塔,主要考慮是不與上課重復和教學時間的限制。

      第三,鐵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將探索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進行反思,是培養探究能力的一個策略。這個活動希望學生經歷這樣的過程,體會比較、反思的意義。同時,通過再思考使學生加深對框架鐵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認識。

      二、學生分析

      學生通過上節課《做框架》的學習,已經知道框架結構具有結實且不容易變形的特點。但是,像塔一類物體的穩定性原理的思考是缺乏的,學生對“上小下大”的物體穩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認識的,潛意識中大部分是知道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數據(證據)的支持;還有,關于“上輕下重”的思考,學生的潛意識中大部分認為是越重越不容易倒,就像一個塑料瓶,他們會認為里面裝的水越多越穩定,裝滿水的塑料瓶是最不容易倒的。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認識框架鐵塔的結構特點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風阻小,而且類似這樣的物體穩定性好。

      過程與方法:

      能夠用簡單的材料,研究物體不容易到的秘密,同時學會整理數據、深入分析數據的能力,能展開基于證據的研討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合作與交流,懂得尊重科學事實,培養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物體穩定性的探究過程。

      2、將探究結果與假設相比較,并進行反思。 教學難點:學會整理數據,深入分析數據,發現更多的規律。

      五、教學準備

      1、每小組各4個裝著不同數量水的塑料瓶、一塊小木板、沙子

      2、每小組準備:幾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剪刀、電風扇等。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今天9個小組分別代表9支建筑隊,你們向大家推薦一下自己好嗎?”組甲:我們是夢翔隊,夢翔!夢翔!暢游夢想!耶!

      組乙:我們是雛鷹隊,雛鷹,雛鷹,我最強!耶!

      (設計意圖:我把九個小組分別代表九個建筑隊,并讓各小組介紹自己,簡單的自我推薦一下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明確了我們今天探究的主題。)

      2、師:今天,老師帶領9支建筑隊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觀賞古今中外多種塔類建筑,大家愿意嗎?(出示課件)

      (左邊的是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中間的是鉆井鐵塔,右邊的是高壓輸電鐵塔。)

      3、師:觀察這些鐵塔,他們在形狀和結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科學情景的創設,生活經驗的提煉,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面探究高塔不容易倒做了鋪墊。)

      4、師:這些高大的鐵塔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生:風力; 雷擊; 拉力; 它們自身的重力; 風的阻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意識到只有盡量減少受外力的影響,高塔才能又高又穩。)

      5、這樣高的塔為什么會歷經百年甚至千年而屹立不倒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和結構,哪些特點使高塔不容易倒?

      (生:三角形結構;框架式結構;多邊形結構;上輕下重;上小下大; 里面是空的??)

      (設計意圖:研究這個問題,不但可以加深對框架鐵塔的認識,也能夠認識所有物體的穩定性問題,讓學生根據塔的結構和它們的共同點來猜測塔不倒的原因。猜想是由問題直接推測結果的一種直覺思維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科學探究態度。)

      (二)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1、師:如果要證實我們的猜想,你認為應該怎么做?需要哪些材料?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對猜想進行驗證,符合學生認識自然事物的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科學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科學探究態度。)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師:今天老師這里有一些材料,請各建筑隊一起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4、師:出示研究方法,講解注意事項。

      (1)分別把四個瓶子正放和倒放,觀察記錄哪種方法不易倒,不易倒的打鉤。

      (2)桌上墊木板,把不容易倒的瓶子同時放在木板上,基本在一條直線。

      (3)慢慢傾斜木板,觀察哪個瓶子容易倒 。記錄先后倒的順序,把發現的結果填寫完整。

      5、師:請建筑小隊匯報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1)從正放和倒放比較得出上小下大的物體不容易倒。

      (2)從不同高度的.水位比較中發現上輕下重的物體不容易倒。

      (設計意圖:學生對“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認識的,潛意識中大部分是知道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數據(證據)的支持,這里直接出示實驗材料和研究的方法,讓學生用塑料瓶、沙、水去自主研究實驗記錄單上的問題,讓同學經歷如何放置物體最不容易倒的過程,初步認識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不容易倒,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實驗分析的能力。) 6、師:選擇最不容易倒的那個瓶子,然后在空瓶子里裝入相同的沙子,用上面同樣的方法,測試哪個瓶子先倒,你發現了什么?換成更重的東西呢?

      (設計意圖:關于“上輕下重”的物體不易倒,學生還是有疑問的。為了解決學生的疑問,通過改變實驗材料,把水換成更重的沙子,進一步明確,上輕下重而且重心穩定的物體不

      容易倒,希望學生能想到把物體的下面做的大些、重些,上面做小些,輕些,物體就更穩定,不容易倒,這為下面的建高塔打下基礎。)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過渡語):現在我們一起來驗證我們的猜想,開始制作屬于我們自己的高塔吧!

      1、師:先來看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材料(大塑料瓶、兩個小的 還有吸管 水 沙子 膠布)

      2、師:同學們準備怎么樣用這些材料來建高塔,在設計之前老師提個要求。

      (1)充分使用老師提供的材料。

      (2)開拓創新,設計又穩又高的塔。

      (3)小組討論,畫出簡單的設計圖。

      3、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小組長領取實驗材料,合作建高塔。

      (設計意圖:要讓每個學生在一個小組中都有事可做,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有表現的機會,讓人人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學到的知識的運用以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同伴間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4、 師:現在我們要對塔進行測試,要看哪一組的塔又穩又高。

      第一項:測量高度,哪組的塔最高?

      第二項:用斜傾紙板的方法檢驗哪組的高塔不容易倒。

      第三項:用扇風的方法檢驗高塔的抗風能力。

      (設計意圖:測試“高塔”是對前一個活動研究結論的應用和再檢驗,是一個繼續研究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反思自制塔的優缺點,各小組反思怎樣才能讓塔更穩固,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利用,并了解到鐵塔是具有多種結構使塔更穩固,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5、四名學生作為檢測員評選優秀建筑隊。

      6、優秀建筑隊匯報本隊建高塔的方法。

      (設計意圖:評價主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四)整理小結

      1、通過研究,我們知道了鐵塔不容易倒的原因有哪些?( 上小下大、上輕下重)

      2、僅僅是這些原因嗎?演示風阻的實驗,比較一下,是封閉式的高塔抗風能力好還是框架結構的抗風能力好。(板書:框架結構空氣阻力小)

      (設計意圖:鐵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將探索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進行反思,是培養探究能力的一個策略。這個活動希望學生經歷這樣的過程,體會比較、反思的意義,同時,通過再思考使學生加深對框架鐵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認識。)

      (五)作業

      課后自己動手建造你心目中的高塔。

      今天我們自己當了一回小小的建造師,發現了塔穩的小秘密,又建造了既高有穩的塔,同學的表現很棒,老師相信只要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運用知識團隊合作,你一定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的建造師。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激勵學生參與科學活動的熱情。)

      七、板書設計

      建 高 塔

      上小下大

      上輕下重

      框架結構空氣阻力小

      建高塔優秀教案 7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好。

      2、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材料獨立地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應用知識和經驗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效果。

      【教學重點】

      用簡單材料獨立地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好。

      【教學難點】

      用知識和經驗,采用簡單材料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幾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膠帶、水、小剪刀、筷子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利用框架結構可以用較少的鋼材建造很高的鐵塔。你們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鐵塔?

      學生回答。

      教師出示一些高塔的圖片。

      1、小組討論:你知道這些高大的塔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觀察它們的形狀和結構,是哪些特點使高塔不容易倒,把我們的猜想寫下來。(它們要承受:本身的重量、其他重壓、側面來的風的力量。)

      2、活動一: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⑴提出實驗要求,實驗時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塑料瓶怎樣放最容易倒?(瓶口向下)

      塑料瓶怎樣放最不容易倒?(瓶口向上)

      怎樣做,塑料瓶最不容易倒?(瓶口向上,且裝入沙子或水,讓底部重一些。)

      要想使物體不容易倒,我們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上小下大、上輕下重。)

      ⑵小組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注意認真觀察,做好實驗記錄。

      ⑶小組交流,歸納分析出實驗結論。

      3、活動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⑴提出實驗要求:

      用實驗桌上的材料建一個“高塔”,比比哪個組做的塔又高又穩定。

      看看這些材料有什么特點,要想使我們建造的“高塔”不容易倒,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把“塔”放在紙板上,慢慢傾斜紙板,哪組的“塔”最不容易倒?

      ⑵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⑶小組展示:扇風試試,我們建造的“高塔”抗風能力如何?我們采取了哪些辦法使“高塔”不容易倒?

      4、活動三:鐵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學生思考后回答:哪些特點使框架鐵塔不容易倒?(上小下大、上輕下重、框架結構是開放的,空氣阻力小。)

      5、拓展思維:

      下面有一道題請同學們認真地思考:

      大家都知道2008年冬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遭遇了罕見的雨雪冰凍天氣,很多輸電鐵塔上結了厚厚的冰層,電力工人在清除冰雪的時候,采取了從下向上敲擊塔架上的冰雪的方法,導致輸電塔倒塌,致使一名電力工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避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你能為電力工人提出哪些好的建議呢?

      (二)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科學道理?

      (三)課外作業:

      1、課件展示比薩斜塔的圖片,提問:你認識這個塔嗎?它為什么不倒?請同學們課下找一找相關的資料去研究這個問題。

      2、設計一座鐵塔。畫出設計圖,或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做一個模型。

      板書設計:

      建高塔

      塔不易倒的秘密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空體比實體抗風能力更強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建高塔優秀教案 8

      一、活動目標

      1、能用限定數量的紙杯壘出盡可能高的塔。

      2、嘗試解決在壘塔中出現的平衡、高度等問題,并能主動和同伴分享探索結果。

      3、體驗探索、發現和合作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用紙杯搭建高塔。

      活動難點:利用輔助材料塑造不易倒的高塔。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了解過東方明珠、艾非爾鐵塔等建筑。

      物質準備:紙杯每人10只,紙片、橡皮泥若干,記錄表格一張等,各色記錄紙片若干張。

      四、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搭高塔,初步探索搭建的方法。

      1、幼兒猜測自己能搭出多高的塔。

      2、教師統計幼兒的猜測。

      3、幼兒搭建高塔并記錄自己搭了幾層。

      4、請幼兒說說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困難。

      (二)第二次搭高塔,再次探索搭高的方法。

      1、兩兩合作搭高塔,記錄搭的層次。

      2、說說成功的經驗和存在困難。

      (三)第三次搭高塔,探索又高又不倒的方法。

      1、介紹借助輔助材料搭建。

      2、選用相應的輔助材料進行搭建高塔。

      3、小結成功的經驗。

      (四)活動延伸:

      請失敗的小朋友到教室里嘗試他人成功的經驗,成功的小朋友探索搭更高的塔。

      建高塔優秀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高塔的基本結構特點,如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等。

      掌握搭建高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認識重力、摩擦力等力學原理在搭建高塔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方式,探究高塔的穩定性。

      應用知識和經驗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學會整理數據,深入分析數據,發現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引導學生尊重科學事實,形成科學、嚴謹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框架鐵塔穩定不倒的的形狀結構特點。

      應用知識和經驗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學難點:

      學會整理數據,深入分析數據,發現更多的規律。

      將探索結果與最初的猜想相比較進行反思。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高塔的圖片、視頻等。

      實驗材料:塑料瓶、沙、吸管、膠帶、水、剪刀、電風扇等。

      評價表格和實驗報告單。

      學生準備:

      預習相關科學知識,了解高塔的基本結構。

      準備小組分工和合作計劃。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展示世界各地著名的高塔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提出問題:這些高塔為什么能夠屹立不倒?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結構特點?

      學習與探究:

      教師講解高塔的基本結構特點和穩定性原理。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對高塔穩定性的認識和猜想。

      教師演示實驗:用塑料瓶和水探究物體不容易倒的秘密。

      實踐操作:

      學生分組,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關注學生的操作方法和安全問題。

      學生完成作品后,進行展示和分享。

      穩定性探究:

      學生使用電風扇等工具測試高塔的抗風能力。

      小組討論,分析影響高塔穩定性的因素。

      提出改進方案,重新搭建高塔,并進行測試。

      總結與反思:

      學生分享搭建高塔的體驗和收獲。

      教師點評,總結學生在搭建過程中的表現。

      學生反思,提出改進措施,并填寫實驗報告單。

      五、教學評價

      過程評價:關注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成果評價:評價高塔的穩定性、美觀度和實用性。

      反思評價:鼓勵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措施,促進自我提升。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發展。

      注重教學評價,及時反饋,促進學生反思與改進。

      建高塔優秀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基本的結構穩定性原則;學習如何使用有限材料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培養溝通協作能力;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對科學和技術的興趣;鼓勵勇于嘗試和面對失敗的態度。

      二、所需材料

      意大利面條或竹簽

      膠帶

      剪刀

      計時器

      測量尺

      小重物若干(用于測試塔樓承重)

      三、活動流程

      導入階段(約5分鐘)

      簡單介紹橋梁、摩天大樓等建筑背后的基本物理原理,比如三角形結構更穩定。

      分享一些世界著名高塔的故事及其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規則說明(約5分鐘)

      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分配相同數量的意大利面條/竹簽和膠帶。

      目標是在限定時間內(例如30分鐘),利用給定材料建造一座盡可能高的塔,并且能夠支撐一個小重物而不倒塌。

      強調安全第一,注意正確使用工具。

      實踐操作(約30分鐘)

      學生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設計和搭建。

      教師巡回指導,適時提出建議但不直接干預具體設計方案。

      展示評價(約15分鐘)

      每個小組輪流展示自己建造的塔,并簡短分享設計理念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使用測量尺記錄各組作品的高度,并測試其能否承受指定重量的小物品。

      全班一起討論哪些設計特別有效或有創意,共同學習。

      總結反思(約10分鐘)

      回顧本次活動中的亮點與不足之處。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再次嘗試會做出什么改變以提高成績。

      強化積極正面的信息,比如即使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是寶貴的'學習經歷。

      四、擴展活動

      鼓勵學生在家繼續探索不同材料構建模型的可能性。

      可以組織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生向家人展示他們的作品,并解釋背后的科學原理。

    【建高塔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建高塔教案設計10-14

    科學知識建高塔的教學設計08-05

    蠶寶寶建新房教案設計參考08-19

    房建實習報告09-23

    申請建幸福院的報告07-21

    關于礦建停工報告09-13

    關于建整扶貧工作的總結10-06

    小學少先隊建隊日活動計劃10-05

    建策CCIE學員的實習心得范文10-05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性爱国产精品福利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真人强奷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