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螞蟻和蟈蟈》教后隨記
小學一年級語文《螞蟻和蟈蟈》教后隨記
我在備《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參照了雪中雨、花解語老師發在一年級備課室里眾家的精華,在“拿來主義”的基礎上,我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了一下對朗讀的指導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的把握。走下課堂,以下幾點讓我感受頗深。
一、即興幽默的評價語言對課堂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前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時,我總是以贊揚和鼓勵為主。在執教這節課時,我即興的加入了幽默“因子”,沒想到卻讓學生的朗讀激情意外的點燃和蔓延。如指導學生讀“夏天真熱。”這句話時,我分別是這樣來進行評價的:“夏天真熱,可以吃冰淇淋了;好熱呀,要扇電扇了;已經汗流浹背了,快開空調吧!”幽默的語言讓孩子們歡笑的同時,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文營造的氛圍中去閱讀和感悟,有孩子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后,對大汗淋漓的小螞蟻說:“小螞蟻,你們別太累了,小心中暑!”幽默、風趣的語言就是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讓興趣激活,讓激情延燃。
二、課堂內外知識的拓展和補充是不能忽視的。
備課時,我在開頭和結尾采用了雪中雨老師的四季成語猜謎游戲和相關成語補充,講課時考慮到難度是不是有點大,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孩子們出示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備無患;防范于未然”這幾個成語,沒想到孩子們對成語的理解和喜愛超乎我的想象。以前在隨堂講課時,我總是以時間來裁決課外知識的補充問題。現在想來做法是要有所改變了。
三、引導孩子們發現和認識問題的角度很重要。
以前我總是把課文的問題提得過細,生怕哪一點沒有講到孩子腦子出現“思維空白”,在備這一課時,我看了張忠誠老師發在一年級備課室的教案和教后感想,對照自己覺得老師過于細致地講解和指導,反而會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勢”,限制了學生獨立的思維空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對螞蟻和蟈蟈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沒有做過多的引導和發表過多的評論,只是把重點放在了這兩種小動物語言背后的心理活動上,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去揣摩他們的內心,并把這些通過自己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出來。當課文結束后,我問孩子們“螞蟻和蟈蟈,你們喜歡誰?”有很多孩子說喜歡螞蟻的勤勞、愛勞動。有一個孩子卻說他喜歡蟈蟈,他的獨樹一幟惹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我微笑著鼓勵他說出原因,他說因為蟈蟈現在一定很想別人幫助他,所以他喜歡蟈蟈,要幫助他改正錯誤。我笑著面對孩子們說:“是呀,面對別人的錯誤,我們不應該不去理睬,更不應該去嘲笑,而是應該熱情的幫助他改正錯誤才對。老師和崔向陽一樣都喜歡蟈蟈,來,為我們倆有一樣的想法握握手吧!”教室里這個時候很安靜,當我轉身走上講臺時,陳子威舉起了小手,被允許發言后,他說:“螞蟻和蟈蟈我都喜歡,因為螞蟻很勤勞,有付出就有回報;蟈蟈讓我們從它身上吸取教訓,不能懶惰,也很需要我們的幫助!
一節課上下來,收獲不小,遺憾也多多:背誦上花費得時間過多,指導寫字的時間不太充裕。特別是“冷”這個字,最后一筆的點,孩子有漏寫的情況。
“有的...有的...個個...”這種句式,可以讓孩子試著說一說。如果能讓孩子回去以后續演一下這個故事可能更有意義。
【小學一年級語文《螞蟻和蟈蟈》教后隨記】相關文章: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03-19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03-19
一年級音樂下冊《放牛歌》教后反思03-22
關于《數新房》教后感03-19
關于長城的教學教后反思03-20
小螞蟻和蒲公英教案04-19
讀《將軍和螞蟻》的感想06-30
化學公開課教后感想02-27
竊讀記教后感作文07-13
關于《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