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飛向藍天的恐龍》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8 19:06:49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10歲左右的孩子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但并沒接觸太多的科學知識,因此,本文的教學應結合這一實際來展開。對于恐龍的了解,學生有大量的資料,但并未深入去體會,尤其對恐龍的演變過程,學生了解很少,所以資料的補充應作為我班學生的重要學習環節。同時,在語言文字的體會上,我班學生已初步具備理解詞、句的能力,但還需要作進一步訓練。所以,個案設計應以重點段的學習為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有關恐龍資料片,激趣導入。

      2、讀課題質疑。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

      1、學生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在文中勾畫生字詞,自主學習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3、教師檢查字詞學習情況,如:

      頓和噸要注意讀音和字形的區別;鴿、盈、捷注意書寫。

      三、自讀自悟第1~2自然段

      1、先說方法:

      讀懂每句話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朗讀第1自然段:

      作者把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看似毫不相干的兩種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科學家的重大發現: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抓住一支、漫長的演化等詞,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一支指的是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3、朗讀第2自然段:

      了解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抓重點句理解: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⑴ 理解:

      畫卷和點睛之筆的意思。

      ⑵ 理解:

      遼西的發現為什么能稱為點睛之筆?

      四、精讀重點段,領悟寫法

      1、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讀第3自然段,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自然地引出下文。

      2、深入體會第4自然段,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⑴ 默讀第4自然段,弄清共有幾句話,用序號標出。

      ⑵ 抽學生說,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點撥。

      (這段長句多,如龐大家族冒號后的句子具體指出龐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圍繞相同內容說的,一共8句。)

      ⑶ 重點體會第二句:

      ① 齊讀第二句。

      ② 標出冒號后的分句:

      3個分句組成一個長句。

      ③ 引導學生體會各分句的內容:

      表格式或小標題式,如:行走──身體形態──性情。

      ④ 采用引讀、對比讀等方法,再次體會第二句話的意思:

      恐龍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重點體會繁衍、形態各異、龐大家族、兇猛異常、茹毛飲血等詞語的意思。

      ⑤ 學生看板書復述第二句話的內容。

      ⑷ 重點體會第三句:

      ① 自由讀第三句,用序號標出冒號后的分句:

      4個分句組成一個長句。

      ② 學生質疑,互相解答。

      ③ 引導學生邊體會,邊完成板書:

      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骨骼、腦顱、前肢、體表

      ④ 學生看書將一、二、三句話連起來說:

      教師注意引導關鍵詞:

      大約、數千萬年后、形態各異、龐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⑸ 體會第四至七句:

      學生朗讀這幾句,體會科學家假想長羽毛的恐龍是怎樣飛向藍天的。

      ① 他們有哪兩種猜想,請學生說一說。

      ② 前兩句講樹棲恐龍在跳躍、降落中具備了滑翔能力,最終主動飛行。后兩句講地面上的帶羽毛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

      ⑹ 體會第八句:

      ① 齊讀。

      ② 為什么說毋庸置疑?理由是什么?

      ⑺ 齊讀第4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

      五、學習最后一段

      1、教師讀第一句后提問:

      科學家們還有一個什么美好的愿望?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第二句)

      2、這一歷史進程具體指什么?

      六、整體感悟

      科學工作者根據恐龍化石,能推測出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七、拓展學習

      1、讀一讀,填一填:

      ⑴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 )經過( )的演化,( )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⑵ 億萬年前,一種( )羽毛的恐龍( )同類,飛向藍天,

      ( )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

      ⑶ 地球上的( )恐龍( )出現在兩億三千萬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鴕鳥一樣用兩條后腿( )身體。

      ⑷ 數千年后,它的后代( )成一個形態各異的( )家族。

      2、讀一讀,說一說(每組里哪個句子好,好在哪里):

      第一組:

      ⑴ 獵食性恐龍的身體變小,長得像鳥類。

      ⑵ 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

      第二組:

      ⑴ 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⑵ 它們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3、以走向恐龍為主題,開設圖片、資料展。

      【設計意圖】

      為了突破本課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和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這一重點,備課組討論所形成的框架式預案力圖以直擊重點段的方式,采取讀──說──讀的過程來達成這一目的。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根據我班學生的實情,我對這一思路和設計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一是對課文設計中的理清課文線索作重點處理,強化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二是在體會用詞的準確性上,將復述作為體會用詞準確性的方法;三是在設計上,讓學生背誦感興趣的部分,讓孩子們積累、內化;四是在拓展學習中,主題活動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而設計。力圖從這四方面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內化知識。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板書設計(精選14篇)02-23

    《桂花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2篇)10-15

    《少年閏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03-01

    白鵝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9篇)03-15

    《黃繼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02-21

    《牛和鵝》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及評價03-01

    《觀潮》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4篇)09-01

    《白鵝》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05-28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1篇)11-23

    課文《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1篇)10-24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 欧美一级a毛无片在线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