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看云識天氣》導學案

    《看云識天氣》導學案

    時間:2024-07-26 06:18:45

    《看云識天氣》導學案模板

    《看云識天氣》導學案模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重點體會打比方、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提高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學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求知欲,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重、難點:

      1.學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2.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的比喻句。3.培養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一些資料,讓學生了解云與天氣關系的相關知識。

      2.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朱泳燚(y),當代科普作家。1940年生于上海,1960年畢業于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幾十年來,他先后在教師進修學院、中等師范學院、普通中學、重點中學任教,為特級教師。發表語文教學和語言方面的論文、文章近200篇;專著《葉圣陶的語言修改藝術》于1988年獲全國首屆優秀教育圖書評比一等獎。

      2.文體知識

      1)說明文的定義:

      是指客觀地說明事物或闡明事理的文章,以說明事物的顏色、形狀、構造、性質、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主要內容。

      2)說明文的種類(按說明對象分):(1)事物說明文(2)事理說明文

      (按語言特點分):(1)生動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2)平實說明文)

      3)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簡潔、生動

      4)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以時間先后作為說明的順序,用于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空間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內、總體—部分……)(一般用于說明相對靜止的事物)

      邏輯順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體到局部,由概括到具體……)

      (按事物的內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

      5)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總分式、遞進式。

      6)說明方法: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摹狀貌、列圖表、引用等

      (1)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采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8)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學法導引:這是一篇說明文,學習時應注意以下五點:

      1.明確對象:說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說明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

      3.理清順序:運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4.找準方法: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5.品味語言:語言有什么特點?

      說明文學習五步法:明對象、抓特征、理順序、析方法、品語言。

      【學法導引】

      這是一篇說明文,學習時應注意以下五點:

      1.明確對象:說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說明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

      3.理清順序:運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4.找準方法: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5.品味語言:語言有什么特點?

      說明文學習五步法:明對象、抓特征、理順序、析方法、品語言。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了解說明文的有關知識。2.積累字詞。3.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明確說明順序。4.了解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一、創設情景

      天氣狀況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同學們平時是怎么預知天氣情況的?很多同學都是依據天氣預報了解未來天氣狀況的。其實,根據云的狀況判斷天氣我國民間也早已總結了許多諺語,如:“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那么,如何看云識天氣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

      二、預習檢測

      1.了解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2.給劃線的字注音:峰巒(fēnglun)預兆(y zho)輕盈(qīng yng)

      均勻(jūn yn)崩塌(bēng tā)彌漫(m mn) 征兆(zhēng zho)

      一霎間(yī sh jiān) 稱 chēng 名稱chn勻稱

      2.解釋詞語

      峰巒:山峰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預兆: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均勻: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

      崩塌:崩裂而倒塌。

      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征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姿態萬千:形容有各種各樣的姿勢。

      變化無常:沒有規律地出現新事物。

      三、自主學習

      (一)瀏覽全文,思考

      1.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你能迅速判斷文中哪些段落在具體地介紹根據云的形態和光彩來預測天氣情況嗎?

      3.根據以上2個題,完成全文的結構梳理,思考本文的說明順序。

      (二)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的題目“看云識天氣”即點出了本文的說明的對象,云與天氣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勾畫文中的句子)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3.第1自然段如何生動形象的寫出天上的云的姿態萬千?

      4.第1自然段如何生動形象的寫出天上的云的“變化無常”?

      5.“云就像天氣的‘招牌’”,“招牌”是什么東西,把“云”比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6.“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句中的“有時”一詞能去掉嗎?為什么?

      (三)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看云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句中的“往往”“常常”能去掉嗎?為什么?

      四、合作交流

      五、展示點評

      (一)瀏覽全文,思考

      1.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主要介紹了云與天氣的關系,教給我們如何看云識天氣或者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2.你能迅速判斷文中哪些段落在具體地介紹根據云的形態和光彩來預測天氣情況嗎?

      答:第2--6自然段。

      3.根據以上2個題,完成全文的結構梳理,思考本文的說明順序。

      (總)第一部分(1):說明天上云的特點,交待云與天氣的關系。

      (總)第三部分(7):總結全文,說明看云識天氣的重要意義和局限性。

      (二)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的題目“看云識天氣”即點出了本文的說明的對象,云與天氣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勾畫文中的句子)

      答: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著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容。

      答: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3.第1自然段如何生動形象的寫出天上的云的姿態萬千?

      答:用八個比喻把云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地形象生動,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想象。作者用“像羽毛”說明它輕飄,用“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用“像羊群”狀其形狀,“像一床大棉被”狀其質感,“像峰巒”、“像河流”、“像雄師”、“像奔馬”狀其勢與形。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文采,而且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

      4.第1自然段如何生動形象的寫出天上的云的“變化無常”?

      答:用“有時……有時……一霎間 ……”寫云的變化無常。

      姿態萬千:比喻 生動形象地體現出天上的云多姿多彩

      變化無常:對比 突出云的善變,點明云彩與天氣的關系——云就像天氣的招牌

      5. “云就像天氣的‘招牌’”,“招牌”是什么東西,把“云”比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答:“招牌”一詞,本義指商業人員用來標志商品,招攬顧客的廣告牌。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用在這里寫出了云和天氣的關系密切,形象地說明了看云可以識天氣。

      6.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句中的“有時”一詞能去掉嗎?為什么?

      答:不能去掉。因為它表時間上的限制,去掉了表達就不準確了。這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三)重點強調“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本文在語言上很有特色,對很難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動形象的說明。就第一段中的比喻句(說明文中稱為“打比方”)進行賞析。

      賞析:“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運用了八個比喻,準確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了天上的云“姿態萬千”的動態特點。

      教師強調: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能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

      (四)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看云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承上啟下。

      “薄云”、“低而厚密的云層” ——承上,說明“云的各種形態”,

      “天氣晴朗的象征”、“陰雨風雪的預兆”——啟下,引出云和天氣的關系。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句中的“往往”“常常”能去掉嗎?為什么?

      答:不能去掉。因為他們是指一般的情況,但又不是絕無例外,說明得恰如其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看云識天氣》導學案】相關文章: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午夜片在线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久久久亚洲天堂 |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爽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美女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