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

    時間:2024-10-26 19:30:07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3、領悟作者的情感。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江南有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江西南昌)。而岳陽樓,以其宏偉的氣魄和壯麗的風采,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登樓抒懷。

      我們來欣賞一下杜熙宇同學為大家搜集的圖片,請他來講解一下。(出示圖片)

      多美的岳陽樓,可是同景不同情,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二、 作者及背景了解 (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出示課件“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指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1.作者簡介:陳與義,宋代詩人,字去非,自號簡齋。宋代學習杜甫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著有《簡齋集》。

      2.寫作背景:靖康之難又稱靖康之恥。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陳與義被貶在陳留,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澆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

      三、 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下面我們來讀這首詩七言律詩)

      1、范讀(先聽朗誦,注意聽準字音和節奏)

      2、跟讀(請同學們小聲跟著讀)

      四、自讀文章,粗理大意。

      (1)(請同學們自讀這首詩,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根據注釋,解釋詩中的重點字詞。(見大屏幕)

      2、本詩的詩眼是什么?(悲)

      3、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對應哪個句子?(悲傷,老木滄波無限悲)

      (找不準的地方,小組內可以討論一下)

      明確答案。

      (2)(好,我們明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基調,齊讀一下這首詩) 齊讀詩歌。

      (3)(都有起立,我們看著大屏幕中的圖片,就如登臨此樓,讓我們再讀一遍)

      再次齊讀詩歌。

      師評價:同學們讀的悲傷少了點,豪邁多了點,但是我們還是要懷著悲傷的心情來繼續欣賞這首詩。

      五、理解詩歌,合作探究

      (下面我們來逐句進行賞析詩歌的語言、情感,小組合作完成)

      1、賞析歸納:

      (1)首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這兩句交待了岳陽樓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樓所見之景。“簾旌” 為近景,“夕陽”為遠景,視線由近及遠的掃描,逐漸開闊,融入暮色之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緩緩下沉的落日,提示著傍晚的安寧。 “簾旌不動夕陽遲”由近及遠,近處岳陽樓上的“簾旌”沒有風而靜止不動,遠處的夕陽在緩慢下沉。初臨此地,面對這樣的景色,詩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國家政治,北宋就像這即將落下的夕陽,再沒有辦法挽回,這是對時局的一種感慨,不由悲從心來。

      (2)頷聯上句“登臨吳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下句寫了在傍晚時徘徊在岳陽樓這個有湖有山的地方。登樓有感,不禁想起了關于岳陽這個地方的故事來,想當年三國時期的吳與蜀正是在此地因爭奪荊州而兵戈相見。在這樣有山有水的岳陽樓畔,詩人沒有盡情享受山水之樂,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現了詩人的舉動,在傍晚時,詩人只在岳陽樓畔徘徊。再聯系一下當時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那是北宋滅亡三年后,想到這大好河山已經易主,那種愛國之心使得詩人在這里徘徊,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時局,感慨萬千,“徙倚”二字將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3)頸聯詩人不遠萬里來到岳陽游玩,靖康之變(聯系背景:靖康之難發生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澆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三年來,自己如今站在樓上還眺望著遠方。此處“萬里”和“三年”一虛一實,交待了詩人來到此處登樓的路途及具體的時間。其中,“還望遠”不僅僅只是詩人登樓的望遠,也是詩人聯想當時國家政治危亡,對將來的一種迷茫之感。這兩句詩人聯系時局,表達詩人那種憂國憂民的心緒。

      (4)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

      治局勢的嚴峻,北宋已經危亡不可挽救。“老木滄波”既寫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

      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同樣也是詩人對當時國家政治局勢的一種暗示。國破家亡,悲從心來。 感情:沉郁悲壯,對自己輾轉多難的生活無奈與失意。

      師適時評價。

      六、當堂成誦。

      1、(我們現在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詩歌。

      2、試著背誦一遍。

      七、拓展閱讀。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杜甫的《登岳陽樓》,體會詩人的情感)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師:杜甫詩中的“老病”“涕泗流”與陳與義詩中的“老木”“無限悲”都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擔憂,對時勢的慨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該關心我們的國家,熱愛我們的祖國。

      八、布置作業。

      我們今天的作業是將這首詩默寫在作業本上。

      今天我們就上到這,謝謝同學們,下課。

      九、板書設計。

      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

      首:夕陽遲

      頷:徙倚 欲暮時

      無限悲 頸:萬里 三年

      尾:白頭 老木

      十、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是以“如何分析詩歌的情感”為主線的。讀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自由讀、個別讀、齊讀。接著,在理解全詩的感情基調之后,再全班齊讀。最后,拓展環節中還是讓學生學會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涵,挑對自己有觸動的詩句自由朗讀分析。反復誦讀,不僅讓學生充分接觸詩文,還可以讓他們感悟詩歌的意境,還可以營造詩韻的氣氛。

      適時介入資料:在了解本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時,我應適當地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詩人陳與義是在“靖康之變”后,流亡到南方,登上岳陽樓,才寫下此詩。因此,了解“靖康之變”這個歷史事件,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詩人悲己悲國的情感。

      這堂課有些許的不足,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這點做得還不是很足,自己已經充分進入了角色,可學生卻遲緩了許多。希望老師不吝賜教。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

      登岳陽樓(其一)》教案

      一、教學目標:

      以《登岳陽樓(其一)》為例,教會學生閱讀登臨類詩歌的方法,并能運用方法自主解讀同題材的詩歌。

      二、教學重點:

      1、掌握詩歌的解讀方法,能自行解讀詩歌。

      2、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

      三、教學難點: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2、比較陳與義和杜甫詩歌的特點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盛譽的岳陽樓,以其雄偉的氣勢和巍峨壯麗的風采,古往今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登樓抒懷。孟浩然望洞庭,描繪出“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雄偉景觀;范仲淹登高樓,抒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宋代著名詩人陳與義也登上了岳陽樓,那么,他又抒發了什么情感呢?讓我們趕緊進入今天的課堂。(顯示課題)

      (二)詩歌朗讀,把握詩意

      1、朗讀《登岳陽樓(其一)》(落實常識: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并稱江南三大名樓)

      2、整體感知:找詩眼。【文有文眼,詩也有詩眼,它是一首詩的靈氣所在,也往往是詩中最精煉最傳神的一個字。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的詩眼。】明確:悲

      1)從何處感受到悲情?——老木滄波無限悲(悲是全詩的“詩眼”)

      板書:方法一 抓詩眼定基調

      2)再次朗讀全詩的結尾句,體會情感的抒發

      3、 梳理詩意,體會意境

      1)登臨何處何時?——岳陽樓(洞庭之東、長江西面)黃昏(夕陽、湖山欲暮時)秋天(風霜)

      2)目見何景何物?——簾旌(近景)夕陽(遠景) 老木滄波

      3)生發何感何思?——吳蜀橫分地(聯想到三國吳蜀在此爭奪荊州,駐扎岳陽,此地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年多難(漂泊多難的三年,聯系到自己的經歷)補充:憑危——危是高處,高樓的意思,《山市》“惟危樓一座” 感:無限悲

      板書:方法二 理詩意 悟詩情

      4)這些內容和詩歌抒發的悲情有什么樣的聯系?

      A、時間、地點——觸動——悲情

      B、景物(環境)——烘托——悲情 (簾旌不動夕陽遲渲染了冷清的氛圍)C、 聯想 ——誘發——悲情 (萬里遠游,三年磨難)

      D、 意象 ——表現——悲情 (風霜:雙關;老木:作者自喻)

      板書:方法三 抓意象 品意境

      5)探究主旨: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論世

      指導:可以從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見、所思中尋找線索

      知人:陳以義——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經歷了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從萬里來游(從北方逃難來到南方)三年多難(歷經喪亂)

      論世:北宋滅亡,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國家內憂外患,岌岌可危

      結論——作者抒發的是國家滅亡的悲憤,自身經歷的感傷

      板書:方法四 思背景 探主旨

    【登岳陽樓其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行路難其一》的教學設計(精選13篇)03-30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精品免费看国产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 午夜福利精品在线 | 五月天综合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