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小男孩》的優秀教案

    《小男孩》的優秀教案

    時間:2024-07-25 15:46:03

    《小男孩》的優秀教案

    《小男孩》的優秀教案

    《小男孩》的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的情節框架,把握小說的主題思想

      2、理解本文寫法上的兩個突出特點--采用第三人稱,在寫作中不動聲色,不加渲染地敘述。

      二、活動引導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1)讀準音,讀順文。注意體會作者仿佛是在不動聲色地講述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故事時所蘊涵的情感傾向。

      (2)讀清章,讀通意。初步理出文章結構(注意空間轉換),把握文章大意,圈出讓你心靈感到震撼的語句內容。這篇小說完整詳細地記敘了主人公“小男孩”在媽媽的逼迫下去已和媽媽離婚的爸爸那里要生活費的過程,塑造了一個由于父母離婚而變得無所依靠、寂寞孤獨的近似孤兒的形象,反映了當今社會父母離異給孩子心靈上帶來的傷害和生活上帶來的困苦。

      (3)讀背景、讀作者。魏志遠,當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小男孩》選自他的小說集《我以為你不在乎》,另有文集《關于生活和命運的斷想》。文章反映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在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2、開課導語

      我很喜歡《小男孩》。這是一篇獨特的小說。沒有故事。小男孩的媽媽叫九歲的小男孩到爸爸那里去要錢。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媽媽說,爸爸要是不給錢,我們這個月就沒有生活費。媽媽說,要不到錢你就別回來!詳詳細細記錄了過程,小男孩坐電車,買冰棍,在電車上和小女孩的媽媽的談話,進小巷,找樓號,上樓,敲門,回家……沒有寫小男孩的心情(只有蚊子,螞蟻招他的厭煩),小說作者也只是記流水帳似的記錄了小男孩的動作,不帶感情。這種寫法不妨稱之為“跟蹤敘述”。但是很感人。

      播放《世界只有媽媽好》的主題曲,幫助調動感情。

      三、活動過程

      1、自讀活動

      自讀要求和提示:

      (1)小男孩的故事發生在哪些地點,就此可以怎樣去整和小說的情節框架。

      (2)小男孩身上有哪些特點,你是通過文中哪些語句看出來的。小男孩的父母有哪些特點,年一又是通過文中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3)這篇小說在寫法上與你平時讀的小說有哪些不同。

      2、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思考并討論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2)教師輔助策略:啟發學生用視讀法,瀏覽重要段落,然后結合思考練習思考。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3、交流活動

      (1)關于情節

      故事線索--小男孩的行蹤

      事件大意--小男孩找爸爸要生活費的全過程

      情節展開--

      故事開端(第一段)小男孩在媽媽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索要生活費。

      故事發展(從“太陽已經偏西了”到“像叮滿了小蚊子”)小男孩在找爸爸的路上坐電車,買冰棍,在電車上和小女孩的媽媽談話的情景

      故事高潮(從“小男孩開始上樓”到“小男孩的聲音在夜里傳得很遠”)小男孩在二棟四單元九號樓上上下下找爸爸的情景

      故事結局(最后一段)小男孩因沒有要到生活費不能回家,晚上只得露宿菜場的涼棚。

      (2)關于人物

      (一)小男孩

      人物定位:小說主人公,一個天真善良聰明細心而又寂寞孤獨無助的兒童形象。

      個性分析:

      A、天真--

      特點:一切行為都顯得那么稚氣,與其九歲的年齡相吻合。

      表現:媽媽揍他屁股--“手臂筆直地貼在身體兩側,看著媽媽的鼻尖。”

      媽媽討厭他這樣子--小男孩便“收攏右腳挺了一下胸晡”

      看見媽媽嘴角有油漬--仍然想提醒她

      車站見到一只螞蟻--玩得那樣認真。

      見到小女孩吃著甜甜的雪糕--流出口水,控制不住自己,買雪糕吃

      上樓--反復默念著要跟爸爸說的話

      B、善良--

      特點:寂寞孤獨無助時仍具愛心、親情

      表現:電車上對女孩--見小女孩的媽媽“用手絹擦臉上的汗,又給小孩擦臉上的汗”,便“離開座位站起來”,說,你們坐。

      樓道里對爸爸--雖然,爸爸拋棄了他,連每月生活費都不給他,即使找上門,爸爸都不認他,可臨離開那坐樓時,依然“邊走邊叫,爸爸”。

      C、聰明細心--

      特點:九歲小男孩的調皮、聰慧

      表現:上車時人多--他便貼在車門邊上,“電車駛進站臺的時候他把木片一扔就沖上去了。”“然后他看見了一個空位,就撲過去坐了下來。”

      下車時查票--機智地躲過了售票員的檢查。

      樓下找爸爸--把爸爸住的樓號記得清清楚楚,把媽媽告訴他的話默念一遍又一遍,把和爸爸相關的每一個細節都看得仔仔細細,甚至敲門還是喊門都要動一番腦筋……

      人物小結:

      可愛的小男孩,因父母離異而落到孤獨、無依的地步。爸爸不但連每月生活費都不付給他,即使是找上門,連認都不認,父子親情完全斷絕了。媽媽呢?她把小孩子當成出氣筒,把他當作向丈夫要錢的一個工具,最后小男孩錢沒要回來竟不能回家,只得露宿街頭,成了有爸有媽的一個孤兒,成了父母婚姻的犧牲品。

      典型意義:

      小男孩的不幸,直接原因來自父母的離異。但根本的還有其社會原因,那就是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并未真正得到落實。作者塑造的“小男孩”這一形象的意義就在于,通過他藝術地反映了當今社會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的痛苦,批判像小男孩的爸媽那不負責的態度,急呼要真正落實我們的《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二)小男孩的爸爸媽媽

      人物定位:作品中都是略寫人物。不懂法、不守法,法律意識淡薄的離異夫婦。

      個性分析:夫妻離異,本是自己造成的,但他們都沒有考慮給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

      媽媽--不管孩子有什么困難,要孩子必須向爸爸要來生活費才能回家,把索要生活費的責任推到小男孩身上。

      爸爸--雖自己親生兒子找上了門,卻視而不見。法院本判他要付給小男孩生活費,可小男孩找上門來他都不給。

      典型意義:折射我們公民法律淡薄,說明公民守法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布置作業:

      1、作者仿佛是在不動聲色地講述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故事,你認為是這樣嗎?說說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一個故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你喜歡作者選取的這個角度嗎?你認為這個故事從哪個角度講述更好,談談你的看法。

      3、讀了這篇課文后,假如你遇到了這個“小男孩”,你會對他說些什么?用一兩百字把你的話寫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板書設計:

      天真善良 寂寞孤獨

      小男孩

      細心聰明 無望無助

      直接原因:父母離異家庭破碎

      根本原因:“兩法”落實不力

      離異夫妻 缺乏親情

    【《小男孩》的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雨花石的優秀教案09-14

    優秀教案《My Favourite Food》02-21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落日》優秀教案(精選8篇)10-03

    課文《通分》的優秀教案(精選10篇)04-10

    優秀教案評選方案范文參考02-25

    迎接美好未來優秀教案02-22

    水平二《玩紙》的優秀教案03-19

    普通話變調優秀教案04-11

    《小鬧鐘》優秀教案(精選10篇)04-25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乱码视频免费播放性爱 | 亚洲成色在线香蕉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看 | 亚洲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