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

    時間:2022-11-17 13:25:17 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熒屏歌曲,并產生濃厚興趣。

      2、掌握拍的指揮圖示。

      二、能力目標:

      1、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用中、英文兩種語言演唱歌曲。

      2、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培養音樂鑒賞力及創造力。

      三、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用雙語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音準

      教學模式:

      一、模式名稱:聽唱自學,實踐創新。

      二、模式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整體感知,情感體驗→自學新知,拓展情感→情感升華,創新實踐。

      教具:

      錄音機、多媒體課件、大屏幕、鋼琴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師生活動達標意圖

      常規教學師生以唱的形式問好

      師生交流情感。

      情境導入欣賞兩首影視歌曲片段1、學生欣賞、分析音樂。

      2、教師適時總結、引導。激發學習影視歌曲的學習興趣。

      新

      歌

      教

      學整體感知、情感體驗

      1、了解《音樂之聲》的故事梗概。

      2、欣賞《雪絨花》

      1、學生講解。

      2、教師范唱,學生欣賞歌曲。學生整體感知音樂,感受音樂美。

      自學新知、拓展情感學習新歌

      1、學生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2、進行藝術處理。

      3、自學歌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難點突破。

      4、學習用英文演唱歌曲。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用雙語演唱歌曲。

      培養學生自學音樂、感受音樂、分析音樂的能力。

      實踐創新

      1、練習三拍子的指揮。

      2、師生隨音樂起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音樂實踐能力。

      小結

      1、學生總結本課收獲

      2、教師總結學生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2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音時先弱后強。發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66。6|53|2—|20xx|錯唱成35|66。6|53|2—|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養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3

      教學內容:

      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賞兩首管弦樂曲《朝景》、《奧塞之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

      二、欣賞管弦樂曲《朝景》

      1、邊聽樂曲,邊想象樂曲描繪了什么景象,體會“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教師揭示題目——《朝景》,介紹樂曲創作背景。

      3、教師介紹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題音樂,讓學生視唱主題旋律。

      5、復聽樂曲,當學生聽到主題出現時,用舉手的方式表示,聽后說出樂曲的哪些部分聽到了主題旋律,劃分樂曲的三個部分。

      6、找一找樂曲三個部分中演奏主題的主要樂器(小提琴、中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

      三、欣賞管弦樂曲《奧塞之死》

      1、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2、教師介紹此曲的創作背景,帶領學生視唱第一部分的主題,感受音樂的凄涼和哀痛。

      3、副廳樂曲,感受主題在樂曲的什么地方出現,想想前后主題發生了什么變化。

      4、欣賞完樂曲,學生討論并回答:

      (1)作曲家選擇了什么樂器組的樂器演奏全曲?

      (2)樂曲的三個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時如何表現出與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題再現時,力度發生什么變化?

      四、小結本課。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4

      一、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什么事物都很感興趣,但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又顯得比較淺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是注重教學常規,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音樂習慣的養成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唱歌曲《大海》,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明白要保護大海、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

      2、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真正的走進音樂,了解音樂,并在音樂實踐中學會鑒賞音樂,聆聽音樂,進而喜愛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并在體驗中充分展開想像,獲得自己獨特的音樂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創造,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

      3、利用集體表演、小組合作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三)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和“x。x”這個節奏型,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感受歌曲的音樂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編活動,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簡單恰當的動作,用體態語言或律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2、讓學生感受大海的聲音并用自己的聲音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學生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

      3、學生能夠在律動、音樂游戲和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規律和“x.x”這個節奏型。

      四、教材工具

      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課件、電子琴(鋼琴)、教案

      五、教學過程

      (一)聽聲、看大海沙畫表演,導入課題

      1、教師播放一段大海沙畫表演的視頻,問學生: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

      (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模仿大海的聲音。)

      教師問學生:你見過的大海是怎樣的?(學生:有沙灘、有魚、有海浪、漲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貝殼、海螺、帆船等)

      2、教師播放介紹大海風景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大海的美麗與神奇。導入這節課的'主題——《大海》。

      (二)學唱歌曲

      1、聆聽歌曲《大海》(學生跟著老師做簡單動作,體驗三拍子律動。)

      2、欣賞后教師提問:這首歌是幾拍子的?它的強弱規律是怎樣?(教師出示四三拍節奏規譜并要求學生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強弱弱)

      3、出示歌譜,復聽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強弱規律。(使學生對歌曲旋律、對四三拍節拍加深印象)

      4、出示“x.x”這個節奏型,讓學生感知附點節奏,并掌握附點節奏。

      5、出示歌譜,教師播放音樂,學生完整聆聽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現了幾次附點節奏。

      6、按節奏讀歌詞,學生試著讀,讀不準確的句子,教師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

      7、教師出示歌譜,一邊彈琴一邊范唱,學生跟老師小聲哼唱。(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8、學唱歌曲

      (1)學唱前半段歌曲,教師彈琴范唱歌曲,積極鼓勵學生試唱,唱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及時給學生進行糾正、指導并示范演唱,讓學生多演唱鞏固幾遍,能更好的掌握。(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聽好音樂節奏“x。x”并注意歌唱姿勢)

      (2)教師引導學生對前半段歌曲進行感情分析、處理,教師彈琴提示學生融入情感演唱前半段歌曲。(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聽音樂節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勢,用聲音表現出大海的“美“感)

      (3)學唱歌曲后半段,教師彈琴范唱歌曲,學生用心聆聽。(教師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詞的演唱速度與節奏)

      (4)教師彈琴,鼓勵學生自己演唱。教師聽后指導糾正學生個別樂句和歌詞節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最后一句歌曲的節奏多重復練習幾次,加以鞏固。(教師提示學生演唱時注意氣息和聲音的控制,切記扯著嗓子大喊)

      (5)教師彈琴,學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師提示:注意聽準音樂及歌曲的節奏。

      (6)分析、處理歌曲后半部分,設問學生:波濤涌動的大海應該用什么的情感和聲音去表現?大海搖籃應該用什么樣聲音哄著太陽和月亮睡覺呢?

      教師彈琴,提示學生融入情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譜,教師彈琴,學生跟琴聲完整演唱全曲。(教師提示:注意歌唱情緒及節奏,聽好音樂,注意歌唱姿勢)

      (8)教師播放歌曲范唱,學生合音樂完整演唱歌曲。教師提示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肢體動作隨著音樂即興創編能表現出大海的律動動作進行表演。

      9、分小組表演歌曲《大海》,教師做幾個簡單動作,鼓勵學生大膽創編動作為歌曲表演。

      10、分組表演:一組演唱歌曲,一組用身體的律動來表現。

      (三)課堂拓展

      (課堂小結)

      教師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引導學生說出學習的內容,想到的事物。然后出示“海洋污染“的幾幅圖片,讓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最后教師總結:要好好保護環境,不要亂丟垃圾,熱愛我們的海洋,熱愛我們的地球,一起努力爭當一名保護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5

      教學目標:

      1、聽賞小提琴獨奏《大海》,讓學生能夠聽辨“獨奏”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漸強、漸弱在歌曲中的表達。

      3、歌曲對比,讓學生領悟不同歌曲的情感處理。

      4、歌曲《大海》,讓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

      重點、難點:

      1、f”,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學生進行鑒賞能力的培養和情感表達。

      媒體準備:

      多媒體、鋼琴(電子琴)、錄音機、打擊樂器等。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練習:

      聽音樂做動作,按位置坐好。

      二、導入新課:

      1、說想法。師:們有沒去過大海?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能不能給我們模仿一下大海的聲音,還有波浪的樣子。生:模仿……

      2、聽讀讀,感受歌曲旋律。

      (1)師:大海那么美,我們安靜欣賞一首獨奏曲《大海》。

      師:播放小提琴獨奏《大海》,請安靜地閉上眼聆聽(并說其旋律特點,出什么樂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詞,請同學加上伴奏音樂有感情的輕聲朗誦。(展開對大海的描述,感覺語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關圖片,欣賞大海的美。

      3、學唱歌曲。

      (1)用:“嗚”來模唱一下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學生做一些身體搖擺等的動作表現曲子的優美,積累三拍子的感覺。)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狀,再用“嗚”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輕點,優美的感覺)

      (3)根據歌曲的旋律畫出旋律線,例如:波浪形……(請學生用手模仿畫線來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詞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聽錄音范唱,要求學生輕聲范唱。

      (6)學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戲。

      (1)回聲的游戲。師:海浪是怎樣沖上岸的呢?沖上來的聲音很大,退回去的聲音很小……(像回聲)老師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聲”的練習。

      (2)為歌曲伴奏。師:浪花的聲音是怎樣的?怎樣表示合適些?(引導學生用紙抖動的聲音來模仿海浪的聲音效果,)師:請你們抖動紙的聲音為我伴奏好嗎?(注意傾聽個聲中的強弱和樂句的韻律。)

      5、師生互評,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例如:覺得自已唱得怎樣?誰唱的比較好?為什么?怎樣表現好?

      6、圖畫表現大海的美。老師有很多材料,(藍色的綢布,海鷗,小魚,海船……)請同學上來給我設計,拼貼出一幅美麗的大海圖畫。

      三、小結

      作業布置:復習歌曲

      板書:課題《大海》

      美麗大海圖畫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6

      教學內容:

      1、認識了解彈撥樂器——古箏

      2、欣賞樂曲《漁舟唱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感受了我國民族古老樂器──古琴,它的音色古樸、渾厚而悠遠。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同認識和了解我國另一件民族樂器──古箏。

      2、介紹箏(古箏圖片)。

      師: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既善于表現優美抒情的曲調,又能夠抒發氣勢磅礴的樂章。它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演奏時以左手按弦、右手彈弦為主,其中箏的劃奏是構成其旋律特色的一個重要演奏方法。

      二、辨別結構

      1、初聽:畫旋律線。

      師:大家對箏這種民族彈撥樂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還想仔細地品味它所表現的音樂吧!那么,我們就一起欣賞一首箏曲。請大家拿出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初聽古箏獨奏《漁舟唱晚》音頻。學生準備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2、描繪音樂。

      師:請你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和所畫旋律線,想象一下音樂描繪的畫面。

      3、出示曲名。

      師:這首樂曲的曲名是《漁舟唱晚》,是表現江南水鄉傍晚的美景和漁民充滿樂趣的捕魚生活。

      4、介紹曲名的由來。

      師:這是近代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6年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的詩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陽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5、欣賞動畫,分辨音樂結構。

      師:下面我們將音樂與畫面相結合,體會樂曲所描繪的夕陽西下,漁夫載歌歸舟的優美意境。聽一聽樂曲是由幾部分構成的?(《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三、學唱旋律

      1、欣賞第一部分。

      (1)師:現在請大家分段欣賞。先聽《漁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頻。

      (2)運用表情術語來描述音樂。(《漁舟唱晚》對比填空)

      (3)隨琴視唱歌譜。(出示《漁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題譜例)

      (4)師:同學們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這段旋律呢?學生討論。

      (5)師:這段旋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教師總結:是的,和我們城市的喧鬧相比,好像來到了世外桃源。這段旋律抒發了作者對湖光晚景的贊美之情,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漸漸西沉的夕陽,輕拂湖面的漣漪,緩緩移動的帆影和輕聲歌唱的漁民。

      (6)哼唱旋律。

      師:請同學們跟錄音模仿古箏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2、欣賞第二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音頻。

      教師可配合視頻講述:這段音樂采用了箏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們感到聲音華麗流暢,韻味十足。

      (2)隨琴學唱旋律。(出示《漁舟唱晚》第二部分主題譜例)

      (3)運用表情術語來描述音樂。

      師: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用一個表情術語描述一下嗎?

      3、欣賞第三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頻并討論。(出示《漁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題譜例)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想,此時,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聽到了哪些聲音?音樂結束時音量有何變化?你能想到什么?請你們小組討論欣賞后的感受。

      (2)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隨音樂仿佛聽到了交織在一起的浪花的飛濺聲、搖櫓的吱吱聲、漁民的歌聲和收獲后的笑聲……,隨著音樂的漸慢漸弱,漁民收網歸航,湖面上又恢復了原有的寧靜。

      (3)隨音樂哼唱旋律,再次體驗音樂的情境。

      四、完整欣賞

      再次欣賞《漁舟唱晚》動畫。(《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五、配樂朗誦

      樂曲的意境與一些古詩的意境比較相似,可請學生配樂朗誦《漁舟唱晚》。也可試著讓學生寫寫與《漁舟唱晚》意境相近的詩句配樂朗誦。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欣賞的樂曲《漁舟唱晚》,讓同學們體會到了樂曲的情緒與意境,感受了祖國古典音樂的美感,并認識和了解了我國民族樂器──箏。希望課后同學們再找一些關于箏的樂曲來欣賞。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教案11-04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教案12篇11-04

    小學音樂活動策劃方案08-29

    音樂鑒賞06-13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設計12-30

    音樂活動方案08-20

    音樂的活動方案10-30

    音樂鑒賞古籍11-26

    音樂鑒賞的作文09-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成色最大综合在线播放6 | 亚洲911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波多野结衣绝顶高潮抖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