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精選5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 1
為健全護理工作指揮系統,進一步促進醫院護理工作的發展,根據現代護理管理的要求,在分管副院長的領導下實施護理垂直管理,特制訂護理垂直管理體系工作方案。
一、建立二級護理垂直管理體系
執行在分管副院長領導下的二級護理垂直管理體系,實施護理人員層級管理。
1、執行在分管副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二級護理垂直管理體系。
2、逐步實施科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的層級管理。
二、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職能
(一)護士長的聘任
護理部根據科室工作的需要,經主管院長同意,負責護士長的聘任工作。
(二)護理人員的錄入聘用
護理部根據年度內各臨床科室護士退休、調離、辭職及床位使用率、床護比,核算出各科室需增補的護理人員數量,擬定計劃并上報主管院長,經審核通過后由人事科組織招聘,護理部考核合格后方可錄入。
(三)護理人員配置與調配
1、護理部層面的人員調配
(1)充實臨床一線護士數量,根據科室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病人數量、危重病人數量,對醫院護士進行合理的調配,最大限度保障臨床護理崗位的配置,護士配置達到以下標準:
①臨床一線護士占醫院護士總數的比例≥90%
②醫院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4:1
③手術室護士與手術床之比不低于3:1
④ICU護士與床位數之比達到(2.5—3):1
⑤母嬰同室、新生兒護士與床位數之比不低于1:0.6
(2)成立護理人力資源庫,下設應急小組、機動護士,由護理部統一調配。
①需大量人員應急或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的應急,如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流行、重大傷亡事故及其他嚴重威脅人群健康的緊急醫療搶救和特殊急危重病人護理時,由護理部啟動,確保護理質量安全。
②各科室因病房緊急缺編、院內特殊重大事件、醫療保障等需臨時增補護理人員,由護士長上報護理部,護理部在醫院調配機動護士,確保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3)實施護理人員層級管理
按照能力要求及工作職責,定期組織培訓和考核,充分發揮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效能,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4)實施崗位管理
按照“科學管理、按需設崗、保障患者安全和臨床護理質量”的'原則,合理設置護理崗位,明確各崗位職責、任職條件、工作質量標準、工作流程,逐步由護士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
2、科室層面人力調配
(1)科室根據患者病情、危重病人數、手術人數、新病人收住人數,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等工作,嚴格按照《護理人員彈性排班制度》實行彈性排班。
(2)一般情況下護士長可調配科室輪休、補休人員,護士長若無法調整應及時上報護理部,由護理部在醫院統一調配,以確保科室護理工作順利進行。
(3)遇到節假日時護士長應根據科室工作量、病人的危重程度,合理安排值班人員,必要時可安排1-2名備班護士,工作量超負荷時值班護士可直接通知備班護士,備班護士要求電話保持暢通,做到隨叫隨到。
(四)實施護理人員績效分配
護士長在護理部指導下,根據層級考核、臨床工作量、崗位等制定績效系數及二次分配方案,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五)護理激勵獎懲機制
1、護理部層面激勵、獎懲措施
(1)定期對各科室及醫院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評選先進科室、優秀護士長、護士和帶教老師,并給予表彰獎勵。
(2)組織醫院護理人員進行三基理論、操作考核或競賽,對表現優秀者給予表彰獎勵。
(3)鼓勵護理人員撰寫護理論文及參加科研課題活動,并推薦參加“省、市護理學會“護理學術年會交流活動。
(4)因護理服務發生護理投訴和護理糾紛的科室責任人,經核實后納入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并按相關規定給予處罰。
2、科室層面激勵、獎懲措施
根據科室情況制定護理人員激勵、獎懲項目及方式。
(六)護理人員教育及培訓
1、護理部層面教育、培訓
(1)護理部針對不同層級、崗位的護理人員制訂相關培訓計劃,明確各級護理人員的培訓目標、理論培訓內容、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內容及達標要求,并按計劃進行“三基、專科”培訓。
(2)安排和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舉辦各種專題講座、疑難病例討論會、護理業務學習、教學查房、護理技術操作帶教等,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3)選送工作實績優秀的護理管理干部、優秀護士參加國內護理培訓班或派送至上級醫院進修學習。
(4)鼓勵多層次、多渠道、靈活多樣的學面教育和繼續專業教
育學習,促進護理學科向專科化方向發展。
(5)定期檢查、督促、考核各科室臨床教學計劃、制度等實施情況,保證臨床教學質量和護理安全質量。
2、科室層面教育培訓
護士長根據醫院的培訓計劃,制訂科室在職護士、新聘護士等培訓計劃,嚴格按照培訓計劃,落實各項“三基、專科”培訓工作。
三、實施二級護理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一)護理部質控
1、 在分管院長領導下按照護理質量與安全檢查計劃對各臨床科室、重點部門相應質控項目進行督導、考評。
2、負責督導管轄科室護理質量與安全,根據臨床情況修訂質控標準和擬定質控檢查方式、方法、檢查頻次,并提交護理質量與安全委員會討論通過。
3、每月負責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4、每月召開護理質量安全持續改進會,將檢查情況反饋至各科室并提出下月質控重點,根據實際情況修訂、細化各護理工作質量考核標準。
5、參與護理質控表表、制度、流程、常規等制訂、修訂工作,并提交護理質量與安全委員會討論通過。
6、負責接收科室上報的護理不良事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并根據科室護理不良事件存在的問題,進行追蹤反饋,同時不斷修訂和完善護理不良事件管理規定和上報流程。
7、定期對全院或重點科室進行專項檢查、行政查房。
(二)護士長質控
1、在護理部領導下,按照護理部制訂護理質量與安全控制計劃結合科室實際,年初制定科室年度質控計劃和目標,年終進行質控總結。
2、按照護理質量考核計劃,定期對科室的護理質量進行考評并做好記錄,每月對質控檢查情況進行匯總并要求有數據支持。
3、每月針對科室的質控問題召開質量持續改進討論分析會,運用質量管理工具研究、分析、解決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并進行追蹤及效果評價。
4、每月按時向護理部上報月質控上報表。
5、及時向職能部門上報護理不良事件,針對護理不良事件科室應及時調查并組織討論、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持續跟蹤整改措施落實情況并進行效果評價。
6、根據科室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完善相關制度、流程、常規。
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 2
一、指導思想
以患者為中心,以提升護理質量和安全為核心目標,通過建立完善的護理垂直管理體系,優化護理管理流程,實現護理資源的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全面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二、工作目標
構建三級垂直管理架構,明確各級護理管理人員職責,實現護理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
護理質量指標達標率提升至 95% 以上,患者滿意度達到 90% 以上。
建立完善的護理質量監控與持續改進機制,每季度對護理質量進行全面評估與分析。
三、組織架構
成立護理垂直管理領導小組,由分管副院長擔任組長,護理部主任任副組長,各臨床科室護士長為成員。下設質量控制組、人力資源組、培訓教育組,分別負責護理質量監督、護理人員調配與管理、護理培訓與教育工作。
四、實施步驟
籌備階段(第 1 - 2 個月)
開展全院護理管理現狀調研,分析存在問題與不足。
制定護理垂直管理體系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制度。
組織召開動員大會,向全院護理人員宣傳護理垂直管理的.意義與目標。
實施階段(第 3 - 8 個月)
按照組織架構要求,完成各級護理管理人員的選拔與任命。
質量控制組每月對各科室護理質量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督促整改。
人力資源組根據臨床科室護理工作量和患者需求,動態調配護理人員。
培訓教育組定期組織護理業務培訓和考核,提升護理人員專業技能。
評估與改進階段(第 9 - 12 個月)
每季度對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運行效果進行評估,分析目標完成情況。
根據評估結果,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制定改進措施,持續優化護理管理體系。
五、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責,確保護理垂直管理工作順利推進。
加大資金投入,為護理質量改進、人員培訓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
建立激勵機制,對在護理垂直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科室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依據醫院發展戰略和護理工作需求,通過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建立,優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二、工作目標
實現護理人員按需調配,確保各科室護理人力資源與工作任務相匹配。
護理人員績效考核體系更加科學合理,護士工作滿意度提升至 85% 以上。
建立護理人才梯隊,培養一批業務精湛、管理能力強的護理骨干。
三、組織架構
設立護理垂直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由護理部主任任主任,人力資源部相關人員及各科室護士長為委員。委員會下設護士調配組、績效考核組、人才培養組,負責具體工作的實施。
四、實施步驟
基礎調研階段(第 1 個月)
開展護理人員崗位分析,明確各崗位工作職責和任職要求。
統計各科室護理工作量、患者數量及護理需求,建立數據庫。
體系構建階段(第 2 - 3 個月)
制定護理人員調配管理制度,建立動態調配機制。
設計護理人員績效考核方案,確定考核指標和方法。
制定護理人才培養計劃,明確培養目標和措施。
全面實施階段(第 4 - 10 個月)
按照調配管理制度,根據科室需求及時調整護理人員配置。
每月開展護理人員績效考核,將考核結果與薪酬、晉升等掛鉤。
人才培養組組織開展護理骨干培訓、專科護士培養等活動。
總結完善階段(第 11 - 12 個月)
對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分析存在問題。
根據總結情況,進一步優化護理人員調配、考核和培養機制。
五、保障措施
加強與人力資源部門的'溝通協作,確保護理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一致性。
定期組織護理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培訓,提高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認識和能力。
建立護理人員申訴機制,保障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
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借助信息化技術,構建智能化、高效化的護理垂直管理體系,實現護理管理信息的實時共享和精準分析,提升護理管理的科學性和決策的準確性。
二、工作目標
完成護理垂直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部署,實現護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覆蓋。
護理管理數據的準確率達到 98% 以上,信息傳遞及時率達到 100%。
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護理質量監控和風險預警能力,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 20%。
三、組織架構
成立信息化護理垂直管理推進小組,由信息中心主任和護理部主任共同擔任組長,信息中心技術人員、護理部管理人員及科室護理信息員為成員。下設系統開發組、數據管理組、應用培訓組。
四、實施步驟
需求調研與規劃階段(第 1 - 2 個月)
組織護理管理人員、臨床護士開展信息化需求調研,了解護理管理工作中的痛點和需求。
制定護理垂直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規劃,明確系統功能模塊和開發計劃。
系統開發與測試階段(第 3 - 6 個月)
系統開發組根據需求分析結果,進行護理垂直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
完成系統開發后,組織進行內部測試和模擬運行,收集反饋意見并進行優化。
系統部署與培訓階段(第 7 - 8 個月)
在全院范圍內部署護理垂直管理信息系統,確保各科室能夠正常使用。
應用培訓組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操作培訓,確保熟練掌握系統功能。
全面應用與優化階段(第 9 - 12 個月)
全面推行護理垂直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各科室通過系統開展護理管理工作。
數據管理組定期對系統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優化系統功能和管理流程。
五、保障措施
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建立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確保護理管理信息的安全。
設立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保障系統開發、維護和升級的資金需求。
建立信息化工作考核機制,將護理人員對信息系統的使用情況納入績效考核。
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 5
一、指導思想
打破科室壁壘,以多學科協作為基礎,構建護理垂直管理體系,整合醫療護理資源,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個性化的護理服務。
二、工作目標
建立多學科護理協作機制,實現跨科室護理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
患者多學科聯合護理服務覆蓋率達到 80% 以上,患者對多學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到 90% 以上。
提高護理人員的多學科協作能力和綜合護理水平。
三、組織架構
成立多學科護理協作管理委員會,由醫院分管領導擔任主任,護理部主任、各臨床科室主任、醫技科室負責人為委員。下設協作協調組、質量評估組,負責多學科護理協作的組織協調和質量監控工作。
四、實施步驟
籌備啟動階段(第 1 - 2 個月)
開展多學科護理協作需求調研,確定協作的重點科室和病種。
制定多學科護理協作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組織召開多學科護理協作啟動會議,明確各科室職責和協作目標。
試點運行階段(第 3 - 5 個月)
選擇部分科室和病種進行多學科護理協作試點,按照制定的流程開展工作。
定期召開試點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及時調整協作方案。
全面推廣階段(第 6 - 10 個月)
在全院范圍內推廣多學科護理協作模式,擴大協作范圍和覆蓋病種。
質量評估組定期對多學科護理協作質量進行檢查和評估,確保服務質量。
總結提升階段(第 11 - 12 個月)
對多學科護理協作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根據總結情況,進一步完善多學科護理協作機制和管理體系。
五、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定期溝通會議制度,及時解決多學科協作中出現的問題。
開展多學科護理協作相關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協作意識和能力。
設立多學科護理協作專項獎勵基金,對表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進行獎勵。
【護理垂直管理體系的工作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HSE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06-09
護理工作實施方案(精選26篇)01-09
護理競賽實施方案06-08
線面垂直可以推出面面垂直嗎07-26
面面垂直可以推出線線垂直嗎09-11
《平行與垂直》教案10-09
垂直與平行說課稿08-05
垂直說課稿07-02
垂直與平行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