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全文譯文

    時間:2024-09-21 12:14:35 歐敏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鴻門宴全文譯文

      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這次宴會在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認為是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詳細記述最早見于“史圣”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后衍生出大量的相關文學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鴻門宴全文譯文,歡迎閱讀。

    鴻門宴全文譯文

      《鴻門宴》

      原文: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

      注釋

      1、注音

      玉玦(玦,jué,半環形玉佩。“玦”與“決”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項羽要下決心殺劉邦)

      旦日饗士卒(饗,xiǎng,用酒食款待,這里是犒(kào)勞的意思)

      鯫(鯫,zōu,卑微,淺陋) 生說(讀“shuì“勸告,勸誡)我曰

      奉卮酒為壽(卮zhī,酒器,大酒杯)數目(數,shuò,多次)

      戮(戮,lù聯合,一同) 力瞋(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 目

      目眥(眥,zì眼角)盡裂 按劍而跽(跽,jì,挺直上身,兩腿跪著)

      彘 (彘,zhì,豬)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勝杯杓(勝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關中(王wàng,稱王)

      毋內諸侯(內na,通納,接納)

      樊噲(樊噲,fán kuài)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不者(“不”通“否”)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通“驂”)

      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

      拔劍切而啗之(”啗“通“啖”)

      3、詞類活用

      A 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駐軍)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于項羽曰(告訴)

      不可不語(告訴)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數目項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勝(懲罰)

      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中(稱王)

      發上指(向上)

      若入前為壽 (走上前)

      B 名詞用狀語

      于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張開翅膀那樣)

      頭發上指(向上)

      四人持劍盾步走(徒步)

      道芷陽間行(抄小路)

      C 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余騎(使……跟從)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止:使……停步,內:使……進來)

      拔劍撞而破之(使……破)

      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使……回去)

      樊噲側其盾以撞(使……側過來)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

      D 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觸,沾染)

      E 形容詞用作名詞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急事)

      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F動詞用作名詞

      此亡秦之續耳(后續者)

      4、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結為兒女親家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非常)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河南,河北 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今義: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細說 古義:小人離間之言。 今義:仔細說來)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今人 古義:現在別人,指劉邦。 今義:現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離開;今:從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將守關者(古:之所以...是因為... 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沛公奉卮酒為壽(古:敬酒;今:歲數大)

      5、句式解析

      (1)判斷句

      ①.用“……也”表示判斷

      此天子氣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斷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③.用“為”表示判斷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④.無標記表示判斷

      此亡秦之續耳。

      (2)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為者?

      籍何以至此?

      ②.介詞結構后置(狀語后置)

      沛公軍霸上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貪于財貨

      具告以事

      長于臣

      因擊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得復見將軍于此

      (3)被動句

      ①.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矣。

      ②.無標記

      珍寶盡有之。

      (4)省略句

      為(省介詞賓語“之”) 擊破沛公軍

      則與(省介詞賓語“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語“你”)不可不蚤自來謝(省介詞賓語“于”)項王

      欲呼張良與(省介詞賓語“之”)俱去,曰:“毋從(省介詞賓語“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狀語“于盾”) 上

      將軍戰(省介詞賓語“于”)河北,臣戰(省介詞賓語“于”)河南

      置之(省介詞賓語“于”)坐上

      (5)固定結構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么……呢”,“為”是語氣詞。)

      軍中無以為樂(“……無以……”,……沒有……的)

      6、難句解析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劉邦自謙的稱呼,“戮”是聯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黃河北岸、黃河南岸。全句譯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帶著百多個騎兵來拜見項王,到達鴻門,賠不是說“臣仆跟將軍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將軍在黃河北岸作戰,臣仆在黃河南岸作戰。”

      2、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置”,放棄。“車騎”指戰車。“道”用作動詞,取道。“間”可譯作從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譯為:劉邦就丟下他的車馬與隨從人員,獨自騎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及盾牌,快步離去。從驪山下,經過芷陽抄小路逃走。

      3、臣請入,與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項莊,兩種說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說,即“與沛公同命。”。全句譯為:我請求進去,跟沛公同命運。

      4、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撞”在現代漢語中是“運動著的物體跟別的物體猛然碰上”,在這句中“撞”作擊刺講。全句譯為:亞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擊破了它。

      7、一詞多義

      如: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動詞,好像)

      沛公起如廁(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殺人如不能舉(全、盡)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動詞)

      噲拜謝(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兼道歉和告辭義)

      軍

      ①沛公軍霸上(駐軍,動詞)

      ②從此道至吾軍(軍營,名詞)

      ③為擊破沛公軍(軍隊,名詞)

      言

      ①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說,動詞)

      ②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話,名詞)

      幸

      ①婦女無所幸(封建君主對妻妾的寵愛叫“幸”)

      ②故幸來告良(幸虧,副詞)

      去

      ①亡去不義(離開,動詞)

      ②相去四十里(距離,動詞)

      當

      ①當是時(正當……時候,介詞)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對等,比得上)

      故

      ①君安與項伯有故(交情,形容詞作名詞)

      ②故遣將守關者(特意,副詞)

      ③故聽之(所以,連詞)

      坐

      ①項王、項伯東向坐(坐下,動詞)

      ②因擊沛公于坐(座位,名詞)

      從

      ①張良是時從沛公(跟隨,動詞)

      ②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帶領,使……跟著,動詞)

      勝

      ①刑人如恐不勝(盡,形容詞)

      擊

      ①為擊破沛公車(動詞,攻打)

      ②因擊沛公于坐(動詞,刺殺)

      內

      距關,毋內諸侯(“內”通“納”,接納)

      辭

      卮酒安足辭(動詞,推辭)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動詞,告別,辭別)

      大禮不辭小讓(動詞,顧及)

      2、虛詞

      為

      ①客何為者(wéi,做,干,動詞)

      ②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wéi,做,干,動詞)

      ③竊為大王不取也(wéi,認為,動詞)

      ④為擊破沛公軍(wèi,替、給,介詞)

      ⑤我為魚肉(wéi,是,動詞)

      ⑥吾屬今為之虜矣(wèi,被,介詞)

      ⑦何辭為(wéi,句末語氣詞,表反問,可譯為“呢”)

      ⑧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第一個“為”, wèi,給,介詞;第二個“為”, wéi,動詞,成為) ⑨軍中無以為樂(wéi,動詞,作為)

      ⑩且為之奈何(wèi,對,動詞)

      ①①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wéi,是,動詞)

      ①②君為我呼入(wèi,替,介詞)

      ①③誰為大王為此計者(wèi,給,介詞;wéi,做,動詞)

      因:

      ①因言曰:……(趁機)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機,趁著)

      ③因擊沛公于坐(趁機)

      ④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于是、就)

      以

      ①具告以事(介詞,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詞,憑)

      ③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詞,拿)

      ④還軍霸上,以待項王(表目的連詞,來)

      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副詞,尚且)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③且為之奈何(副詞,況且)

      于

      ①長于臣(介詞,比)

      ②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介詞,對,向)

      ③樊噲覆其盾于地(介詞,在)

      然

      ①然不自意(然而,連詞)

      ②不然(這樣,代詞)

      ③項王默然不應(……的樣子,形容詞的詞尾) ——《鴻門宴》

      之

      ①珍寶盡有之——代珠寶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

      ③為之奈何——代詞,指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詞,指他

      ⑤與之同命——代詞,指沛公

      ⑥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結構助詞,的

      ⑦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代詞,指關中

      8、成語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zǔ),我為魚肉

      秋毫無犯

      勞苦功高

      大行不辭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譯文:

      沛公(劉邦)的軍隊駐扎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占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的)國相,(相所有的)珍珠寶器都歸為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在這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縣鴻門;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駐扎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愛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婦女一個也不親近,這(表現)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里的云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云氣啊。(你)趕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國的左君項伯這個人,是項羽的叔你,平時和留候張良友好。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詳細把事情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劉邦),說:不跟(我走)將會一被殺。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沛公現在有急難,(我)逃跑離開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

      張良就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說: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說:淺陋無知的人勸我說: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由你稱王了。所以(我)聽信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將怎么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我有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有了緊急的情況,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他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把他)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立即進來見劉邦。劉邦就奉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并)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人民,封閉了(收藏財物的)府庫,以等待將軍(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將軍的到來,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對項王)詳細地說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說:好。于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項羽)軍營里,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就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么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里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說:這是你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么會這樣呢?項羽當天就留劉邦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面向東坐;亞你面向南坐──亞父這個人,就是范增;劉邦面向北坐;張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羽示意多次,項羽默默地沒有反應。范增站起來,出去召來項莊,對項莊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項莊就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么可以用來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好。項莊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并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莊(終于)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于是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拼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拿戟交叉著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撞,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揭開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堅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跪直身子說:客人是干什么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只豬腿。(左右的人)就給了他一只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辭!秦王有象虎狼一樣兇狠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領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一絲一毫都不敢占有動用,封閉了官室,退軍駐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象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勞的人,這是滅亡的秦國的后續者啊!我自己認為大王不(應該)采取這樣的做法。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使挨著張良坐下。

    【鴻門宴全文譯文】相關文章:

    厚黑學全文譯文07-08

    大學全文的譯文01-28

    《孝經》的全文及譯文04-09

    反經全文及譯文05-09

    《中庸》全文及譯文08-02

    易經全文及譯文04-05

    離騷全文譯文01-10

    楞嚴經全文及譯文04-04

    勸學全文及譯文10-20

    《大學》的全文及譯文11-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物视频 | 久久福利网站免费视频 | 日韩艳情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婷婷综合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院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