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宋詩鑒賞訓練

    時間:2021-06-12 10:53:01 古籍 我要投稿

    朱熹的五首宋詩鑒賞訓練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逢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1.這首詩抒寫了詩人舟行江上時的哪些情感?(4分)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生動而有層次的寫出了詩人舟行江上的復雜情感:“夜如何”寫出了詩人的擔憂之心,“試卷”刻畫了詩人即抱有希望而又有些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抒發了詩人無限的欣喜。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風雨夜行,孤舟危機重重,但風雨后仍是青山綠樹,形象地表明了詩人在逆境中的達觀態度,雖然身處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對現實,堅定信心。

      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1.這首詠梅詩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5分)

      2.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形色香,而注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給2分,能作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表現了作者落寞惆悵,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將自己復雜的情感折射到梅花上,思緒萬端又無從說起,以至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才獨自離開。(答出作者心情的,給3分;能做簡要分析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泛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這首詩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5分)

      2.請聯系實際,探究這首詩所表達的深刻道理。(6分)

      參考答案

      1.運用了對比(或者反襯)的手法(1分)。一二句描寫了雨后水漲,即使是大船行駛起來也輕快如飛的生活圖景。日行月轉,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來,萬物復蘇,大地滋潤。江上的水漲起來了,巨船大艦在江上飄行,輕快如水漂鴻毛一般(1分)。第三句寫冰凍山寒,江流緩細,多人推拉,一條小船也移動艱難(1分)。兩幅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而突出了因水流大船行順利的特點(1分)。

      2.厚積才能薄發(2分)大的船艦能夠在江水中自由飄飛,就是因為與“向來”相比承載它的水流足夠充足。(2分)讀書做學問,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雄厚的基礎,日積月累,才能駕馭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孤鶴思太清

      朱熹

      孤鶴悲秋晚,凌風絕太清①。

      一為棲苑客,空有叫群聲。

      矢矯千年質②,飄搖萬里情。

      九皋③無枉路,從遣碧云生。

      【注】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

     、偬澹禾炜。②千年質:古代以鶴為長壽的仙禽,故此稱千年質。③九皋:深遠的水澤地。

      1.簡析“空有叫群聲”中“空”字的妙處。(4分)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孤鶴”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空”字,寫出了孤鶴徒然為失群呼鳴,突出了孤鶴孤獨凄涼之極。(2分)而詩人的萬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發的,字里行間寄寓詩人感傷嘆婉的情懷。(2分)

      2.這首詩運用了比喻(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1分)描寫了一只失群的仙鶴,被關入園林之中,雖有漂游萬里的雄心,卻不能展翅飛翔,(1分)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希望擺脫束縛,充分施展自己抱負的情懷,以及在現實中無法實現這種理想的悲哀。(2分)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1.一、二兩句是怎樣具體描繪“半畝方塘”的清澈明凈的?

      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的清澈,詩人想說明什么道理?

      3.請你將第一、二句所展現的畫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4.你從第三、四句詩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上聯寫景怎樣具體描繪方塘的清澈明凈?詩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6.選出對朱熹《觀書有感》賞析有誤的一項( )

      A.這是一首因讀書有感而寫下的說理詩。首句將書比作“方塘”、明“鑒”,新穎巧妙,極便開啟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傳神,使整個畫面形象生動,具有動態美,刻畫出天光云影,流連忘返,情態畢見。

      C.第三句,作者問注入“方塘”的水“渠”,何來這么多清澈的水流,實嘆知識之源無窮。

      D.“源頭活水”四字比喻治學要有豐富的知識源泉,要博覽群書,不斷儲備,源頭充實了,水自然源遠流長。

      參考答案

      1.將方塘比喻為明鏡,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現塘水的清澈明凈。

      2.只有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養。

      3.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4.人的要常常讀書多讀書作為知識的源頭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5.將方塘喻為明鏡,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現塘水的清澈。詩人以清澈的塘水為喻,生動地描寫了讀書達到的心領神會的高超境界。

      6.C。

    【朱熹的宋詩鑒賞訓練】相關文章:

    唐宋詩詞鑒賞07-29

    唐宋詩詞鑒賞03-29

    朱熹春日原文翻譯及鑒賞06-08

    朱熹描寫春天的詩鑒賞04-13

    朱熹《春日》譯文 《春日》鑒賞及賞析12-31

    關于宋詩《鄉村四月》鑒賞07-02

    南宋詩人高翥的清明詩詞鑒賞11-22

    詩歌鑒賞訓練05-31

    詩歌鑒賞訓練12-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 亚洲无马在线不卡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福利片91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