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景清借書》原文及翻譯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景清借書》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景清倜儻尚大節,領鄉薦,游國學。時同舍生有秘書,清求而不與。固請,約明日還書。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書,亦未假書于汝。”生忿,訟于祭酒⑥。清即持所假書,往見,曰:“此清燈窗所業書。”即誦輒卷。祭酒問生,生不能誦一詞。祭酒叱⑨生退。清出,即以書還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⑩以此相戲耳。”
譯文:
景清灑脫注重氣節,鄉試中舉,到京城國子監從師求學。當時跟他同住的一個書生收藏有一本書,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請求借書,并相約明天早上就還書。第二天早上,那個書生向他要書,景清說:我不知道什么書,也沒有從你那里借書。那個書生很生氣,向地方的官員訴訟。景清就拿著從那個書生那里借過來的書,去公堂,說:這是我燈下辛苦所作之書。說完將書整篇背了出來。官員問那個書生,他卻一個字都背不出來。于是官員將那個書生趕了出來。景清跟著出來,把書還給了那個書生,說道:我因為你太過珍藏這本書了,所以特意用這個方法戲弄你(與你開個玩笑)罷了。
[注釋]
①選自《澤山雜記》,作者為明代人,姓名不詳。
②倜(tì)儻(tǎng):灑脫,不拘束;尚大節:注重氣節。
③領鄉薦:科舉制度在各省舉行的考試叫鄉試,鄉試考中的稱為舉人,也叫領鄉薦。
④游國學:到京城國子監從師求學。游:到外地參觀訪問,這里指從異地來京城;國學:即國子監,國子學。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
⑤同舍生:住在一起的同學;秘書:少見的珍貴書。
⑥訟:訴訟,這里是反映情況,爭論是非的意思;祭酒:國子監的主管官員。
⑦此清燈窗所業書:這是我燈下窗前所學的書。
⑧即誦輒卷:立即朗誦全書。輒通“徹”。
⑨叱:大聲斥責。
⑩特:只是,不過。
《景清借書》賞析
《景清借書》是一則流傳甚廣的古代故事,選自《澤山雜記》,作者為明代人,姓名不詳。故事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刻畫,展現了主人公景清的聰明才智和高尚氣節,同時也反映了古代學子的求學精神和人際關系。
故事梗概
景清是一個灑脫不羈、注重氣節的人。他通過鄉試中舉后,來到京城國子監從師求學。當時,與他同住的一個書生收藏有一本珍貴的書籍,景清向他借閱,但書生不肯借出。景清再次請求,并約定第二天早上就歸還。然而,到了第二天早上,書生向景清索要書籍時,景清卻佯裝不知,聲稱自己沒有借過這本書。書生氣憤之下,向國子監祭酒(即地方官員)提起訴訟。
在公堂上,景清手持那本書,聲稱這是自己燈下辛苦所學的書。當官員要求他證明時,他立即朗誦全書。官員轉而詢問書生是否能背誦,書生卻一個字也背不出來。于是,官員斥責書生并讓他退下。事后,景清走出公堂,將書還給書生,并解釋說:“我因為你太過珍視這本書了,所以特意用這個方法與你開個玩笑罷了。”
賞析
情節跌宕起伏:
故事從開始景清借書被拒,到智取書籍、背誦全書,再到公堂對峙,情節緊湊且充滿戲劇性。尤其是景清在公堂上背誦全書的情節,既展示了他的勤學強記,也增加了故事的緊張氛圍。
人物刻畫生動:
景清的形象被刻畫得灑脫不羈、注重氣節且聰明機智。他通過巧妙的手段讓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又在事后以平和的態度歸還書籍并解釋初衷,彰顯了他的大度和智慧。
書生的形象則顯得自私、愚昧且缺乏度量。他過于珍視書籍而不愿借出,甚至因此提起訴訟,最終卻一無所獲,形成了與景清的鮮明對比。
主題深刻:
故事不僅展示了古代學子的求學精神和對知識的渴望,還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景清的行為既是對書生自私行為的諷刺,也是對寬容、智慧和氣節的頌揚。
同時,故事也提醒我們,對待知識和財富應持有開放和分享的態度,而不是過于吝嗇和自私。
語言簡潔明快:
故事的語言簡潔明了,沒有過多的修飾和渲染,卻能夠生動地描繪出人物的形象和情節的發展。這種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使得故事更加易于理解和傳播。
結語
《景清借書》是一則富有教育意義的古代故事。它通過生動的情節和人物刻畫,展現了主人公景清的聰明才智和高尚氣節,同時也反映了古代學子的求學精神和人際關系。這個故事不僅讓我們欣賞到了古文的魅力,更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智慧。它教會我們寬容、智慧和氣節的重要性,以及對待知識和財富應有的開放和分享態度。
【《景清借書》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景清借書》的閱讀答案及翻譯10-08
《景清借書》閱讀答案10-04
《景清借書》閱讀答案及譯文07-25
景清借書詩詞的練習以及答案09-11
《黃生借書說》原文及翻譯08-09
黃生借書說原文及翻譯07-05
《景清借書》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11-08
黃生借書說古詩原文與翻譯06-08
袁枚《黃生借書說》原文翻譯10-24
贈劉景文原文翻譯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