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翻譯與賞析

    時間:2024-10-17 12:02:07 登綺 古籍 我要投稿

    《渡荊門送別》翻譯與賞析

      賞析是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渡荊門送別》翻譯與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渡荊門送別》翻譯與賞析

      【出處】

      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原詩】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

      我已經跨越了荊門城樓,

      來到楚地南國漫游。

      高山已隨著平野的出現而消隱,

      長江在廣袤的大荒澤地奔流。

      月亮倒映在水中象是由天飛落的明鏡,

      云朵變幻生姿,如同海市蜃樓。

      我真憐愛這來自故鄉的江水,

      它不遠萬里到此送我的行舟。

      【賞析】

      江邊的高 山,隨著眼前平原的展現而漸漸消失,江水流入無邊無垠的曠野中。天 空中的一輪明月,倒映在江中,好象從天上飛落下來的一面明鏡。剛剛 生成的七色彩云,經日光的折射,在江面上結成了海市蜃樓。詩人通過 景物變化,描寫出一幅奇異壯麗的江面圖畫。前兩句有荊門一帶的長江 特色,即山勢降低,江面漸寬。三、四句的“飛“、“結” 似引人入神 仙之境。

      注: 大荒,平野。海樓,指海市蜃樓,它是光線經不同密度的大氣 層發生折射而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的幻景。海,荊門因江面寬闊故 稱“海”。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而作,這在學術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開元十二年(724),二說作于開元十三年(725),三說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根據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渡荊門送別》翻譯與賞析】相關文章:

    《渡荊門送別》翻譯及賞析03-19

    渡荊門送別翻譯、原文及賞析05-11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1-09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李白《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賞析02-25

    《渡荊門送別》賞析10-28

    (推薦)渡荊門送別翻譯、原文及賞析09-11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6-05

    《渡荊門送別》原文及翻譯02-21

    渡荊門送別原文翻譯09-2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人成视频一区在线 | 亚洲小电影91|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