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1-08-25 09:06:22 古籍 我要投稿

    后游原文及賞析

      原文: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

      譯文

      想起以前曾經(jīng)游覽過的修覺寺和橋,這次重游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

      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兒等著我的;花也綻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xiàn)著一切,歡迎我再度登臨。

      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滯留大地的余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fā)光。

      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悶完全減消了,除了這兒還要往哪兒去呢?

      注釋

      ⑴后游:即重游(修覺寺)。

      ⑵曾(céng):一作“新”,一作“重”。

      ⑶憐:愛。

      ⑷有待:有所期待。《禮記·儒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yǎng)其身,以有為也。”

      ⑸煙光:云靄霧氣。唐元稹《飲致用神曲酒三十韻》:“雪映煙光薄,霜涵霽色冷。”

      ⑹暄(xuān):暖。

      ⑺此:指修覺寺。復(fù)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賞析:

      《后游》是杜甫重游修覺寺時的作品。由于心態(tài)的不同,舊地重游往往會有絕異的感受,在《游修覺寺》中,杜甫客愁重重,在《后游》中,杜甫卻又客愁全減。詩人帶著游修覺寺的回憶跨過可愛的`小橋再次登山訪古剎。在詩人看來,壯麗秀美的山川好像等著詩人或游客去登臨縱目,斗艷作姿的花柳無私地盼望著詩人或游客去領(lǐng)略欣賞。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寺和橋都是曾游之地,詩人再游時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這兩句采取倒裝句式,將賓語的“寺”和“橋”提到謂語動詞“憶”與“憐”前,突出游覽的處所,將對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盤托出,點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進(jìn)。

      頭兩句從寫詩人對“寺”、“橋”有情,“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兩句則轉(zhuǎn)入寫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對詩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這兩句詩是很有含蘊(yùn)的,它透露了詩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無私的,而人世間卻是無情的、偏私的。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詩人在概敘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體描繪晨景和晚景兩幅畫面。這兩句表明了時間的推移,詩人從早到暮在此,可見流連之久,又從側(cè)面說明了景色之美。

      全詩以感慨作結(jié):“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表面看來好像這仍是贊美此處風(fēng)景絕佳,其實,這正是詩人心中有愁難解,強(qiáng)作豁達(dá)之語。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滿腔愁憤,無由排解,只好終日徜徉于山水之間,所以減愁兩字是以喜寫悲,益增其哀。

      這首詩寫得表面豁達(dá),實則沉郁,只是以頓挫委曲之態(tài)來表現(xiàn)這樣的情感。正因為如此,才產(chǎn)生更為感人的效果。此詩采用散文句式,而極為平順自然。這一種創(chuàng)新,對后世尤其是宋代詩人的影響頗大。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于上元二年春曾一度到新津(今屬四川),游修覺寺,寫了《游修覺寺》詩。同年再次游修覺寺即寫了這首《后游》。

    【后游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原文及賞析07-19

    淮村兵后原文及賞析12-14

    游虞山記原文及賞析12-22

    游東田原文賞析及翻譯01-20

    陸游《南鄉(xiāng)子》原文及賞析07-14

    掃花游·秋聲原文及賞析07-16

    念奴嬌·還都后原文及賞析08-16

    淮村兵后原文翻譯及賞析01-22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后赤壁賦》原文及翻譯賞析02-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中文免费 | 综合色区国产亚洲另类 | 亚洲国产青草衣衣一二三区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日韩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