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農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1-10-15 09:56:03 古籍 我要投稿

    勸農原文及賞析

      原文: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智巧既萌,資待靡因。

      誰其贍之,實賴哲人。

      哲人伊何?時維后稷。

      贍之伊何?實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穡。

      遠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

      卉木繁榮,和風清穆。

      紛紛士女,趨時競逐。

      桑婦宵興,農夫野宿。

      氣節易過,和澤難久。

      冀缺攜儷,沮溺結耦。

      相彼賢達,猶勤隴畝。

      矧茲眾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宴安自逸,歲暮奚冀!

      儋石不儲,饑寒交至。

      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

      董樂琴書,田園不履。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

      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譯文

      悠悠遙遠上古時,當初人類之先民。

      逍遙自在衣食足,襟懷樸素含性真。

      狡詐奸巧一旦生,衣食乏匱成艱辛。

      誰能供給使充裕?全靠賢達之哲人。

      聰明賢人知為誰?是為農圣曰后稷。

      后稷何以使民富?教民耕田種谷米。

      舜帝親自耕壟畝,大禹亦曾事農藝。

      周代典籍早記載,八政排列食第一。

      先民和樂美德崇,田園禾稼郁蔥蔥。

      花草樹木皆茂盛,于時清平送和風。

      男男女女趁農時,你追我趕忙不停。

      養蠶農婦夜半起,農夫耕作宿田中。

      時令節氣去匆匆,和風澤雨難留停。

      冀缺夫婦同勞作,長沮桀溺結伴耕。

      看看這些賢達者,猶能辛勤在田壟。

      何況我等平常輩,焉能縮手入袖中。

      人生在世須勤奮,勤奮衣食不乏匱。

      貪圖享樂自安逸,歲暮生計難維系。

      家中若無儲備糧,饑餓寒冷交相至。

      看看身邊辛勤者,內心怎能不羞愧!

      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視樊須問耕田。

      董氏仲舒樂琴書,三載不曾踐田園。

      若能超脫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賢。

      怎敢對之不恭敬,當頌禮贊美德全。

      注釋

      勸農:勉勵人們依據季節,重視及時耕作。勸農,這是漢代之來地方官員的職責。悠悠:遙遠,久遠。

      “厥初”句:最初時代(即“原始社會”)的先民。厥:其。生民:人民。春秋《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實維姜嫄。”

      “傲然”句:傲:游戲,閑游,驕傲。自足:指衣食自給,豐衣足食,并且指知足的心態。此句說,既然衣食自給,并且有自知之明,別無他求,便能堅強驕傲、逍遙自在地看待人世。傲然自足,這是魏晉南北朝知識分子的一種人格理念與品德標準。

      “抱樸”句:抱樸:襟懷質樸、樸素。真:指自然。含真:秉性自然、不虛偽。

      “智巧”句:智:智慧。巧:技藝高明、精巧。智巧:機謀與巧詐。此處與上句的“樸”、“真”相對而言。

      “資待”句:資:本義錢財。戰國《易·旅》:“懷其資。”作動詞用,轉義為:資給,給濟。戰國韓非子《韓非子·說疑》:“資之以幣帛。”待:需要,需求。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不待告。”注:“須也。”資待:供給需求賴的生活資料。靡,mǐ,無,沒有。靡因:無來由,即沒有生活來源,沒有依靠。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智巧既萌,資待靡因:意謂上古生民抱樸含真之時,可以傲然自足,智巧既已萌生,欲廣用奢,反而無從供給矣。”

      “誰其”句:其:語助詞。贍,shàn,供給,供養,使之充裕。唐房玄齡等撰《晉書·羊祜傳》:“皆以贍給九族,賞賜軍士。”

      哲人:智慧卓越超越尋常的人。

      伊何:惟何。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引西漢劉向編、戰國屈原等作《楚辭·天問》:“其罪伊何?”東漢王逸注“其罪惟何乎?”

      “時惟”句: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引春秋《詩經·大雅·生民》:“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西漢毛亨《毛詩故訓傳》:“播百谷以利民。”時惟:是為。后稷:遠代堯舜時代農官,周族的始祖。相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因一度被棄,故又名棄。后稷善于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贍之”句:如何使民富足呢?

      殖:同“植”,種植。

      “舜既”二句:舜、禹:遠古時的君主。躬耕:親自耕種。西漢《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稼:播種五谷。穡(sè):收獲谷物。稼穡:播種和收獲,泛指農業勞動。戰國《論語·憲問》:“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周典:指夏、周《尚書》中的《周書》。

      “熙熙”句:熙熙:春秋李聃《老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當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引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郊祀歌》:“眾庶熙熙。”唐顏師古注:“熙熙,和樂貌也。”。令德:1.美德。戰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東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兇丑之人?”

      “猗猗”句:猗(yī)猗:這里指禾苗茂盛的樣子。原陸:高而平之地,田野。

      卉(huì):草的總稱。

      清穆:穆:淳和,溫和。春秋《詩經·大雅·蒸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東漢蔡邕《釋誨》:“夫子生清穆之世,稟醇和之靈。”唐房玄齡等撰《晉書·齊獻王攸傳》:“當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業。”清穆:清和,亦為“穆清”,比喻清和平靜之時。

      “紛紛”句:紛紛:眾多的'樣子。士女:男女。

      趨時:指搶趕農時。競逐:你追我趕。

      宵興:指天未亮即起身操作。宵:夜。

      野宿:夜宿于田野。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桑婦宵興,農夫野宿:意指在哲人的感召下,農夫桑婦亦勤于勞作。”

      和:和風。澤:雨水。

      “冀缺”句:冀缺,春秋時晉國貴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為民,安貧躬耕,后為晉卿,理國政。攜儷:事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是說冀缺在田里鋤草,他的妻子給他送飯,夫妻相待如賓。儷:配偶。

      “沮溺”句:沮溺:長沮、桀溺,春秋時的兩位隱士,他們結伴并耕。耦:ǒu,兩個人在一起耕地。春秋《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結耦:合作耕種。

      “相彼”句:相(xiàng):視,觀察。彼:他們,指冀缺、長沮、桀溺等人。賢達:指有才德、聲望的人。

      勤:指勤于耕作。

      “矧伊”句:矧(shěn):何況。伊:此,這些。眾庶:一般百姓。

      “曳裾”句:曳(yè):拖,拉。裾(jū):衣服的大襟。拱手:1.兩手相合,相以示敬意。西漢戴德、戴圣選編戰國《禮記·曲禮上》:“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三》:“此神嘗與魯班語,……班于是拱手與言。”2.將雙手放在袖子里,形容人們懶惰、閑散的樣子。引深為無為而治。西漢劉向編《戰國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須,天下徧隨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 3.夸張形容輕易而得。《戰國策·秦策四》:“齊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西漢賈誼《過秦論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東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六》:“令延岑出漢中,定三輔,天水、隴西拱手自得。”當代龔斌《陶淵明集校箋》引清蔣薰評《陶淵明詩集》卷一:“曳裾拱手,說惰農趣甚。”

      “民生”二句:戰國《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kuì)。”民生:人生。匱:缺乏,不足。

      宴:1.請人吃飯喝酒,相聚在一起喝酒吃飯。戰國《易·需》:“君子以飲食宴樂。”東漢鄭玄注:“宴,享宴也。”2.安閑,安逸《漢書·賈誼傳》:“是與太子宴者也。”注:“謂安居。”

      奚冀:何所希望,指望什么。

      儋石:儋,dàn,當代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量詞。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異寶》:‘荊國之法,得五員者,爵執圭,祿萬檐。’”東漢高誘注:“萬檐,萬石(dàn)也。”石:米谷的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交至:一齊來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林公云:‘見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終日忘疲。’”

      列:同伴,指那些勤于耕作的人。

      孔耽:孔:孔子。耽(dān):沉溺,迷戀,喜好過度。

      樊須是鄙:即鄙視樊須。樊須,即樊遲,孔子的學生。戰國《論語·子路》記載,有一次樊遲向孔子請教稼圃之事,待樊遲出,孔子便譏諷他:“小人哉,樊須也。”鄙視他胸無大志。

      董:董仲舒,西漢思想家、哲學家。景帝時任博士,講授戰國《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采納。

      田園不履: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說他專心讀書,“三年不窺園”,有三年沒到園中去。履,lǚ,踩踏。

      超然:猶超脫,高超脫俗,超出于世事之外。

      高軌:崇高的道路,指行事與道德。

      斂(liǎn)衽(rèn):如同“斂袂”,整一整衣袖,表示恭敬。西漢劉向編、戰國《戰國策·楚策》:“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衽而拜,撫委而服。”

      賞析:

      此詩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時百姓的樸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給,舜禹躬耕稼穡,都十分重視農業勞動。第三章寫古代士女競相耕作,時代清明,農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寫古代賢達之人尚且躬耕,眾人庶士更當勤于耕種,以保自安。第五章談耕作的重要性。“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是勸農的根本所在,否則便會斗米不儲,“饑寒交至”。第六章反面強調要重視農耕,孔子、董仲舒專心學業,不事農耕的行為高不可攀,借以批評那些既不勞作又不進德修業的人。

      全詩環環相扣,強調農耕對生計的重要意義,即便舜禹那樣的賢君,賢達的隱士,都躬耕自保,更何況普通的老百姓呢?然勸農躬耕是其一意。詩人于勸農耕作中呈現出的“卉木繁榮,和風清穆”的上古氣象,“傲然自足,抱樸含真”的淳樸民風,是其真正仰慕的對象。詩人寫景觀物,情致高遠,無不體現出曠遠的性情。

      整首詩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農本思想,這一點是值得贊揚的;但詩中以“哲人”為民之主宰的認識,則是陳舊落后的。

    【勸農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清明原文及賞析12-26

    瑤池原文及賞析12-23

    佳人原文及賞析12-22

    出塞原文及賞析12-22

    春愁原文及賞析12-20

    歲暮原文及賞析12-15

    潛原文及賞析12-12

    碩鼠原文及賞析12-11

    行宮原文及賞析12-11

    北山原文及賞析11-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手机字幕大香视频蕉 | 在线白嫩萝福利莉视频动漫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 |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