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12-30 09:36:13 古籍 我要投稿

    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

    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譯文:

      暮色蒼茫,山村孤寂,寒風肆虐,呼嘯四野。

      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遠山好像凍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結不動。

      遠遠望去,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水中陸地與沙灘岸邊被皚皚白雪覆蓋住,一片銀白,無法分清。

      連野橋邊的那幾株梅樹,也都掛滿了厚厚的白雪。

      注釋:

      四野:廣闊的原野。泛指四方。

      鷗鷺:鷗鳥和鷺鳥的統稱。

      沙汀:水邊或水中的平沙地。

      賞析: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后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致,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

      洪升:

      洪升(1645~1704),清代戲曲作家、詩人。字昉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國子監肄業,二十年均科舉不第,白衣終身。代表作《長生殿》歷經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問世后引起社會轟動。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長生殿》,而被劾下獄,革去太學生籍,后離開北京返鄉。晚年歸錢塘,生活窮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長生殿》,洪升應邀前去觀賞,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烏鎮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與孔尚任并稱“南洪北孔”。

    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望雪

      唐代:李世民

      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

      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譯文:

      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

      夜晚嚴冬的陰云將山嶺遮蓋,清晨到處都是潔白的雪花。

      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雪片飄進窗戶后變成細碎的粉末,迎風飄舞,忽東忽西。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沒人梳妝卻飄灑下香粉,沒有樹林卻偏偏飄來鮮花。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雪花亮光照徹天空,使黯淡的夕陽殘照感到羞慚,五彩繽紛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注釋:

      凍云宵(xiāo)遍嶺,素雪曉凝華。

      凍云:冬季天氣寒冷,連云彩也好象凍結在一起。凍,一作“秋”。宵:夜晚。素雪:白雪。曉:清晨,一作“晚”。華:同“花”。

      入牖(yǒu)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牖:窗戶。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不妝:無人梳妝。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xiá)。

      縈空:指雪光照亮天空。縈,環繞。破彩:使彩云破滅。謝:雕落,衰敗。晨霞:朝霞。

      賞析:

      寒冷的天氣里山林上空的云都好像被凍住了,潔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看似美麗的風景卻是一碰即碎的畫卷,好像被風吹斜了一半。天空到處飄散著雪花仿佛不需要化妝的大地也畫上了濃妝,滿山遍野的樹都在盡情的用花瓣展現自己的美麗。望著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陽自己有一絲愧疚,沒有早上美麗的晨霞,也不會有黃昏邂逅的七彩。

    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3

      唐代: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譯文及注釋

      譯文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云間。雪后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注釋⑴終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⑵陰嶺: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⑶林表:林外,林梢。霽(jì):雨、雪后天氣轉晴。...

      譯文及注釋

      佚名

      譯文

      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云間。

      雪后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余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

      注釋 ⑴終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

      ⑵陰嶺: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

      ⑶林表:林外,林梢。霽(jì):雨、雪后天氣轉晴。▲

      參考資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6

      2、 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58

      3、 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xx:95-96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題意是望終南余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做“陰”);而且,惟其“陰...

      賞析

      佚名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

      題意是望終南余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做“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馀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贊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云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十分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云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云端,積雪未化。云,總是流動的;而高出云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正給人以“浮”的感覺。或許有的讀者要說:“這里并沒有提到陽光呀!”這里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時,“積雪浮云端”一句寫出了終南山高聳入云,表達了作者的.凌云壯志。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余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蒙蒙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山》詩里是這樣寫終南山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欲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非常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馀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余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后,只有終南陰嶺尚余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余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余雪的題目,寫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就不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了。

      王士禛在《漁洋詩話》卷上里,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并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之作。詩中的霽色、陰嶺等詞烘托出了詩題中余字的精神。▲

      參考資料:

      1、 霍松林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5-136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應試詩。《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余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佚名

      這是一首應試詩。《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余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參考資料:

      1、 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58

      2、 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xx:95-96

      3、 霍松林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5-136

      祖詠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宮詞

      唐代: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12-30

    秋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2-30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08-21

    望岳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07-15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02-13

    望岳_原文、翻譯及賞析02-09

    《望岳》原文及翻譯賞析11-29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12-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花午夜福利网站 |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