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4-23 09:21:50 古籍 我要投稿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代: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譯文: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枝頭的桂花像垂著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凈了一般。風拂動著眉梢和身軀,人兒仿佛就在水晶宮殿里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能感受到那兒歌舞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愿意乘著繽紛的云朵騰空而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暢飲,望云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佳節(中秋)快到了。(我)寄托舊知好友捎信于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注釋: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yǎn)蹇(jiǎn),觀闕嵯(cuó)峨(é),縹(piāo)緲(miǎo)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偃蹇:驕橫;傲慢;盛氣凌人。嵯峨:屹立?~緲:形容空虛渺茫

      記得去年今夕,釃(shī)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chóu)侶,莫負廣寒沈醉。

      釃酒:斟酒。儔侶:伴侶;朋輩。

      賞析:

      此詞浮想殊奇,造語浪漫,對月之人似親昨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詞人貌似仙人,而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人間天上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雜錯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兩結拍,上結“欲跨彩云飛起”,有超俗之想,下結“莫負廣寒沈醉”,又顯感傷,大起大落中,將矛盾的心態淋漓吐出。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2

      中秋對月有懷

      未卜三生愿,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古詩簡介

      《中秋對月有懷》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中窮儒賈雨村寫的。它準確地捕捉了一個窮讀書人愛慕女色的心理。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和“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說法,賈雨村作為一介窮書生,窮酸一點自然合情合理。常言道,上哪山砍哪柴,人在什么時候說什么話。故以賈雨村當時的境遇而言,他對一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犯酸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且該詩寫得極雅,用典妥當,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足見曹氏把握人物個性的藝術功力。

      翻譯/譯文

      既然前生今世是不能預料的,又何必時常增添哀愁。

      注釋

      未卜:就是不能預測的意思。

      三生:一種迷信的輪回觀念,即前生、今生和來生。

      頻:時時、屢屢之意。頻添指團圓的月亮常增添他自己的煩惱。

      斂額:皺眉蹙額,愁悶的樣子.

      行去:此句說甄家丫環看到了他,離去時“不免又回頭一兩次。

      風前:含有不穩定的意思。

      儔:賞識,欣賞。

      蟾光:月光,暗指“蟾宮折桂”。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紅樓夢》第一回中窮儒賈雨村寫的,他當時寄住在葫蘆廟內,生計窘迫。因與鄉宦甄士隱為鄰,偶至甄家,與甄家丫鬟嬌杏邂逅。只為嬌杏兩次回頭看他,他便酸性大發,以為嬌杏是“巨眼英雄”,有意于己,不免心中竊喜,念念在懷,時至中秋,寶鏡高懸,不禁對月有感,隨口吟成此詩。

      賞析/鑒賞

      首聯“未卜三生愿,頻添一段愁”,此聯以“愁”字進入境界,表現了賈雨村的一種矛盾心理:他一方面盼望與嬌杏結尾夫婦,另一方面又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單相思,白白支付感情、白愁。因為自己太窮,條件太差,成功的希望太小,但是,盡管如此——

      頷聯“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理智是擋不住感情的,像所有墜入情網的人一樣,賈雨村感到異常的煩悶、惆悵,腦海里老是晃動著嬌杏那幾次回頭的`倩影。

      首聯寫自己滿懷愁緒,頷聯寫愁悶的緣由。

      頸聯“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轉寫自己的處境,擔心對方不會與自己比翼雙飛。風前月下,瞧這身破衣服,如此寒酸!賈雨村此時只是在葫蘆廟中暫寄安身,無家無業,顧影自憐,未免自慚形穢,心想這樣的條件,還有誰來賞識我,愿意做我的終身伴侶呢?

      此聯音調低沉,情緒進入低谷。但——

      尾聯”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如”銀瓶乍破“,音調陡轉高亢。賈雨村在經過一番沉吟思索之后,心下一亮,豁然開朗:——”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封建社會文人飛黃騰達的唯一出路。要想榮華富貴,封妻蔭子,就必須通過”書“這一關,也就是科舉關。只要中了舉,便有了一切。為了得到沒人垂青,他首先必須”蟾宮折桂“(科舉及第)。

      從賈雨村在整個《紅樓夢》中所扮演的角色來看,他也并不是一個多情的人。為了求官,他攻的是“時尚之學”,也就是明清科舉制度用的八股文和“試帖詩”等;為了保官,他不惜出賣了自己的恩人之女甄英蓮;在賈府被查抄時,因為怕別人說他回護,還狠狠地踢了曾經提拔過他的賈家兄弟一腳……——像這種人又有什么真正的感情可言。

      這首詩在刻畫賈雨村的性格、描寫他的為人方面,給讀者勾畫了一個初步的形象,為塑造完整的藝術典型,涂上了一層和諧的底色。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3

      中秋對月

      唐代:曹松

      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譯文及注釋

      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chán)盤上海涯。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云,人們仰望著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節。蟾盤:指月亮。(蟾輪、冰輪、冰魄等都是古人對月亮的美稱)。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一家半舍。

      天頭天盡: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再大也有邊緣,所以古人覺得天和地都是有盡頭的。

      譯文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云,人們仰望著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一家半舍。

      注釋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節。

      蟾盤:指月亮。(蟾輪、冰輪、冰魄等都是古人對月亮的美稱)。

      天頭天盡: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再大也有邊緣,所以古人覺得天和地都是有盡頭的。

      賞析

      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時晴空萬里、皓月當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從月色皎皎轉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4

      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譯文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云,人們仰望著那剛剛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見它銀輝四射,撒向天涯海角,從來不私照過一家半舍。

      注釋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節。

      蟾盤:指月亮。(蟾輪、冰輪、冰魄等都是古人對月亮的美稱)。

      天頭天盡: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再大也有邊緣,所以古人覺得天和地都是有盡頭的。

      賞析

      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時晴空萬里、皓月當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從月色皎皎轉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譯文

      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云,人們都在正看從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

      直到天邊外面再沒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為一家人放光明。

      注釋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節。

      蟾盤:指月亮。(蟾輪、冰輪、冰魄等都是古人對月亮的美稱)。

      天頭天盡: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再大也有邊緣,所以古人覺得天和地都是有盡頭的。

      賞析:

      這首詩寫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當時晴空萬里、皓月當空的影響,詩的前兩句也只是描寫了中秋時的景色和人們爭相賞月,平淡無奇,但詩人筆鋒一轉,從月色皎皎轉到了月色無私上,一人家很明顯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對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對帝王家和窮人都是一樣的,體現了詩人天下大同、萬物平等的博愛思想。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6

      念奴嬌·中秋對月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古詩簡介

      《念奴嬌·中秋對月》是明代詞人文徵明所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詞人飄飄欲仙,想像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的情景;下片寫詞人返回人間后追憶去年今日。全詞想像豐富奇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翻譯/譯文

      枝頭的桂花像垂著的塊塊白玉,圓月映照了整個蒼穹,夜空好似被洗凈了一般。風拂動著眉梢和身軀,人兒仿佛就在水晶宮殿里一樣。遙看天際,龍翻偃舞,宮殿如畫,一派歌舞升平而沸騰的氣氛。白霜月光鋪滿大地,我想乘著繽紛的云朵騰空而起。

      仍記得舊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暢飲,望云飄月移。過往的情境如剛消逝的夢,轉眼卻到了去年此時。自西而來的青雀與嫦娥都告知我中秋佳節到了。我寄托舊知好友捎信于你,萬萬別辜負了這月宮甘甜的香醪。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等,雙調,正體為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韻。

      風泛:風吹。

      水晶官:龍王住處,這里指神仙居所。

      偃蹇(yǎnjiǎn):高聳的樣子。

      嵯(cuó)峨:這里指樓閣高峻的樣子。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或吹笙唱歌。

      霜華:皎潔的月光。

      釃(shī)酒:斟酒。

      青雀:指青鳥,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

      儔(chóu)侶:伴侶,朋輩。

      賞析/鑒賞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詞人從二十六歲至五十三歲共九次應試,但每次都榜上無名,此詞似是詞人為表達期盼榜上有名之意而創作的。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寫詞人飄飄欲仙,似乎親歷月宮,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那里桂花飄香,美好的月色將天街籠罩。一陣風吹來,渾身寒冷。“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三句描繪了月宮里蛟龍盤旋、樓閣聳立和仙樂縈繞的景象。之后的“欲跨彩云飛起”則表達了詞人遠離人世煩惱,追求美好自由境界的超俗之想,無奈懷中仍洗不盡塵世煩惱。下片寫詞人返回人間,追憶去年今日,與友人在溪亭斟酒賞月,如今秋光依舊,而佳期難再。好在嫦娥派青雀報信,告訴他美好的時光將要到來。最后的“莫負廣寒沉醉”一句透露出詞人的感傷情緒。

      全詞想像豐富奇特,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天上人間,渾然寫來;仙骨凡心,錯雜表述,將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態淋漓吐出。

    【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8-25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8-15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4-18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9-22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8-19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2篇09-22

    念奴嬌·中秋對月原文及賞析08-18

    《念奴嬌·中秋對月》翻譯及賞析04-06

    水調歌頭·中秋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 在线现看午夜福利片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