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節(jié)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8-07 22:15:38 詩琳 古籍 我要投稿

    秋水(節(jié)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jīng)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水(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水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shù)。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shù)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注釋

      時:按季節(jié)。

      灌:注人。

      河:黃河。

      涇流:水流。

      兩涘:河的兩岸。

      挨:水邊。渚

      崖:水洲岸邊。

      渚:水中洲島。

      辯:通“辨”。

      焉:乎。

      河伯:黃河之神。伯,長者之稱。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里。

      東面:臉朝東。

      端:邊,盡頭。

      旋其面目:改變他(欣然自喜)的面容。

      旋:轉(zhuǎn),轉(zhuǎn)變。

      望洋:仰視的樣子,也作“望羊”、“望陽”,然解作望見海洋亦通。

      若:即海若,海神。

      野語:俗語,諺語。

      莫己若:賓語前置,即莫若己,沒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謂也:即謂我也。

      少仲尼之聞:認為孔子的學識少。

      聞:學識,學問。

      輕伯夷之義:認為伯夷的義行輕。

      伯夷:商代諸侯孤竹君的長子,歷來被看做義士的典型。少、輕,作動詞用。

      子:您。本指海神,這里借指海。

      難窮:難以窮盡。

      窮:盡殆:危險。

      長:長久,永遠。

      見:表被動。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大方:大道。

      以:與。

      語:談?wù)摗?/p>

      拘:拘束,局限。

      于:被。

      虛:同“墟”,居住的地方。

      篤:固,局限。

      時:時令。

      曲士:鄉(xiāng)曲之士,指見識淺陋之人。

      束于教也:受所受教育的束縛。

      爾:你。

      崖誒:河岸。

      乃:才。

      丑:鄙陋。

      大理:大道理。

      盈:滿。

      尾閭:神話傳說中排泄海水的地方。

      已:停止。

      虛:虛空。

      賞析

      本文節(jié)選自《莊子?秋水》。莊子(前389?―前286?),戰(zhàn)國時宋國人,思想家,莊子和老子同屬道家學派,合稱“老莊”。

      莊子生活的戰(zhàn)國時代是一個大動蕩大變草的時代,應(yīng)子對當時的兼并戰(zhàn)爭、剝削壓迫乃至“人為物役”等現(xiàn)象極端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無可奈何中,他只希望在黑暗的社會中生活得愉快,能夠順其自然,得盡天年。于是,他以“道”為師,企圖通過“心齋”、“坐忘”等方式與“道”融為一體,追求“無己、無功、無名”的無差別境界,而獲得“逍遙游”,獲得精神的絕對自由。莊子《秋水》本義是討論價值判斷的相對性,我們現(xiàn)在可以視之為相對獨立的一篇選文,而給予積極的解釋,獲得新的啟迪。《秋水》篇的主體部分是河伯與北海若的七番對話,本文只節(jié)選了其中的第一部分。

      本文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導論,寫河伯觀念的變化。初與百川比,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認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了。后與北海若比,河伯才知自己并非天下最大,引出與北海若的對話。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本論,寫北海若的觀點:一切都是相對的,沒有什么可自多的。北海若的這段對話可分四層:第一層“曲士不可語道”,而河伯觀于大海,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因而“可與語大理矣”。第二層“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而吾未嘗以此自多”,為什么呢?因為大小、多少都是相對的,海比河大,卻比天小,所以沒什么可自多的。第三層進一步闡述說明大小、多少都是相對的:四海和天地比,四海小;中國和海內(nèi)比,中國小;人和萬物與九州比,人都是小的。第四層所謂五帝、三王、仁人、任士所從事的事業(yè)都不過是“毫末”,伯夷辭讓周王授予的職位,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孔子談?wù)摗叭省薄ⅰ岸Y”,也都是“毫末”。伯夷為名,孔子為博,都是自多,都是錯的。

      本文是一篇以對話方式展開說理的論說文。在整體構(gòu)思上,本文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說理。作者虛構(gòu)了一個河伯與北海若對話的寓言故事,通過兩個神話人物的對話來展開說理、闡明觀點,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莊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最富于浪漫色彩。

      論證上,多用形象比喻說明抽象道理,用比喻說理多是由個別到個別的比較論證法。運用比較論證法中,又包含性質(zhì)相似的類比論證法,如“拘于虛”之井蛙、“篤于時”之夏蟲與“束于教”之曲士之間的比較,便是類比論證;還包含性質(zhì)相反的對比論證法,如“束于教”之“曲士”與“觀于大海”,已知己丑、可與語大理的河伯之間的比較,便是對比論證。

      創(chuàng)作背景

      《秋水》的《莊子》中的一篇,編在《莊子·外篇》第十篇。《莊子》一書,共三十三篇。其中“內(nèi)篇”,是莊周自著,“外篇”和“雜篇”是他的門人和后學者所作。《秋水》是一篇以對話方式展開說理的論說文,旨在說明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為,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一前286年),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小官漆園吏,但不久辭去。楚威王聘他為相,遭拒絕,“終身不仕”。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認為萬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過是“道”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一個短暫的環(huán)節(jié)。但由于他只看到事物不斷互相轉(zhuǎn)化的相對性,忽視了事物性質(zhì)的規(guī)定性,這就使他的辯證法觀點淪為詭辯論。其文章縱橫開合,變化無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豐富而奇特,在散文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莊子》,原書52篇,現(xiàn)存33篇,在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秋水(節(jié)選)的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秋水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11-05

    秋水節(jié)選翻譯及原文08-09

    蘇武傳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04-30

    《與友人書》(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11-06

    采薇(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04-11

    《采薇(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06-21

    采薇(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06-07

    采薇(節(jié)選)原文翻譯及賞析07-19

    秋水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5篇)07-16

    《秋水》原文及翻譯09-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mv | 在线精品视频A免费不卡 | 色综合久久综合香蕉色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