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7-10 18:37:34 古籍 我要投稿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4篇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

      畫眉鳥 宋朝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鳥》譯文

      畫眉鳥千啼百囀,隨著自己的心意在林間飛動,在那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穿梭。

      現在才知道: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遠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畫眉鳥》注釋

      囀:鳥婉轉地啼叫。

      隨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

      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

      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

      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

      始知:現在才知道。

      不及:遠遠比不上。

      《畫眉鳥》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既不同于詠花賞鳥的消閑之作,又有別于一般詠物寄情的詩,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詩。詩中通過對畫眉鳥自由生活的贊美,抒發了詩人貶官外任后的憂郁情懷。表現了詩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熱切愿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束縛個性、壓抑人才的種種拘系與禁鋼的強烈憎惡和否定。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最后,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前二句,通過聲音與色彩的對比,描繪出山林中一種自由無拘、生機勃勃的景象:畫眉鳥自由自在,鳴聲婉轉動人,其生存環境又是那樣美好。作者這種寫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構成鮮明的對比。而后二句又通過“金籠”與“山間”的對比,說明了“鎖向金籠聽”遠遠不如“山間自在啼”的歌聲優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這樣,“鎖向金籠”四個字,與前二句描寫的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詩人由此抒發了深長的感慨,呼喚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為全詩的主旋律。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對照分明,反差強烈,有利于突出詩歌的主旨。

      這首詩情景結合,寓意深遠,反映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畫眉鳥》創作背景

      這是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學術界流傳三種說法: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間;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間;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至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間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2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描寫出了暮春時的美麗景色,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

      賞析

      前兩句寫景,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烏的羽毛更白,一個“逾”字,借襯托而顯露其顏色。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一個“欲”字,由擬人更突出其姿態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涂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后兩句筆意一轉,抒發感情,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并著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涌出,發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原文及翻譯

      絕句二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3

      鳥鵲歌

      仰飛鳥兮烏鳶。凌玄虛兮號翩翩。

      集洲渚兮優恣。啄蝦矯翮兮云間。

      任厥性兮往還。妾無罪兮負地。

      有何辜兮譴天。帆帆獨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心惙惙兮若割。

      淚泫泫兮雙懸。彼飛鳥兮鳶鳥。

      已回翔兮翕蘇。心在專兮素蝦。

      何居食兮江湖;矎拖栀庥物^。

      去復返兮于乎。始事君兮去家。

      終我命兮君都。終來遇兮何辜。

      離我國兮去吳。妻衣褐兮為婢。

      夫去冕兮為奴。歲遙遙兮難極。

      冤悲痛兮心惻。腸千結兮服膺。

      于乎哀兮忘食。愿我身兮如鳥。

      身翱翔兮矯翼。去我國兮心搖。

      情憤惋兮誰識。

      翻譯

      情憤惋兮誰識。 抬頭仰望一群黑色的猛禽,狂呼亂叫著從高空中俯沖下來。

      它們聚集在小島上肆意叼啄魚蝦,然后展翅飛到高空的云層之間。

      任憑自己的秉性飛來飛去,我沒有什么罪過卻要背井離鄉。

      為何無辜的被遣送到遙遠的天邊,像一片落葉被狂風吹往西方。

      誰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家園?心中的憂傷痛苦如同刀割一樣。

      忍不住雙眼淚如噴泉,那些兇惡的猛禽。

      已經飛回原地收攏其翅膀,它們一心掠奪那些弱小的白蝦。

      為什么來到這江河湖畔白吃白?時時在這里盤旋不去自由游蕩。

      來來去去往返不停的橫沖直撞,起先是夫君不知為何一去不復返。

      最終又強迫我前往吳國京都,到死我不明白自己何罪之有。

      為什么讓我背離祖國遠去吳國,我穿著粗布衣裳被降為婢女。

      丈夫被摘去王冠淪為奴仆,苦難的歲月何時才是盡頭?

      國恥冤仇的悲痛時刻壓在心頭,就好象咽下無數疙瘩堵在胸口。

      心里裝滿悲哀哪里吃得下飯食?我多想變成一只飛鳥。

      展翅高飛在藍天自由翱翔。心中思念我那遙遠的故國家鄉,滿腔的悲憤與悵恨誰能體味?

      譯文

      抬頭仰望一群黑色的猛禽,狂呼亂叫著從高空中俯沖下來。

      它們聚集在小島上肆意叼啄魚蝦,然后展翅飛到高空的云層之間,任憑自己的秉性飛來飛去。

      我沒有什么罪過卻要背井離鄉,為何無辜的被遣送到遙遠的天邊。

      像一片落葉被狂風吹往西方,誰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返回家園?

      心中的憂傷痛苦如同刀割一樣,忍不住雙眼淚如噴泉。

      那些兇惡的猛禽,已經飛回原地收攏其翅膀,

      它們一心掠奪那些弱小的白蝦,為什么來到這江河湖畔白吃白?

      時時在這里盤旋不去自由游蕩,來來去去往返不停的橫沖直撞。

      起先是夫君不知為何一去不復返,最終又強迫我前往吳國京都。

      到死我不明白自己何罪之有,為什么讓我背離祖國遠去吳國。

      我穿著粗布衣裳被降為婢女,丈夫被摘去王冠淪為奴仆。

      苦難的歲月何時才是盡頭?國恥冤仇的悲痛時刻壓在心頭。

      就好象咽下無數疙瘩堵在胸口,心里裝滿悲哀哪里吃得下飯食?

      我多想變成一只飛鳥,展翅高飛在藍天自由翱翔。

      心中思念我那遙遠的故國家鄉,滿腔的悲憤與悵恨誰能體味?

      賞析

      這首詩可謂古代最早的一首抒發亡國之恨的抒情詩,作者就是勾踐的妻子,越國戰敗后淪為吳國奴婢,境遇悲慘,更加顯得字字血淚,發人深思。

      其歷史背景是: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后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后,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國。

      這首詩的可取之處有三:

      一是運用了比擬手法,將入侵的敵軍比作兇惡的猛禽,以猛禽的種種動作比喻占領軍橫征暴斂,肆意掠奪的狂妄氣焰,十分貼切形象。

      二是盡情抒發了作為國王和王后亡國,并淪為人臣奴婢的極度悲憤,和對故國家鄉的無盡思念,讀來催人淚下。

      三是作品的思想性。作者在詩中反復詰問自己何罪之有,到死也想不通一個相夫教子的婦道人家無辜受累的道理。數千年來,亡國奴的境遇都是極為凄慘的,無論是尊貴國王還是不參與政事的王后王妃,形同砧板之肉,任人宰割,甚至成為敵國宴席上名副其實的美餐。這種株連無辜的史實司空見慣,毫無爭辯余地,似乎無需深思。而勾踐夫人卻質問蒼天自己何罪之有?為何無辜遭到天譴?為何被逼離鄉背井,無辜受盡人間苦難?作者的反復詰問反映出樸素的人道主義思想,難能可貴。南唐后主李煜寫過很多抒發亡國之恨的名篇詞作,漢末女學者蔡文姬也有過類似經歷,她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都未顯示出勾踐夫人如此朦朧的人道主義思想。作為一個弱女子,即使是貴為王后,對于歷史的急劇變化,終究是無能為力的,也不可能提出更為深刻的思想體系,但是勾踐夫人的歷史悲哀是數千年來亡國女人的悲劇縮影,千古悲憤,呼喚千年,不失為一種超越時代的意識,震撼心靈的控訴。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4

      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翻譯

      畫眉鳥千啼百囀,隨著自己的心意在林間飛動,在那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穿梭。

      現在才知道: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遠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注釋

      囀:鳥婉轉地啼叫。

      隨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

      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

      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

      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

      始知:現在才知道。

      不及:遠遠比不上。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既不同于詠花賞烏的消閑之作,又有別于一般詠物寄情的詩,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詩。詩中通過對畫眉烏自由生活的贊美,抒發了詩人貶官外任后的憂郁情懷。表現了詩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熱切愿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束縛個性、壓抑人才的種種拘系與禁鋼的強烈憎惡和否定。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最后,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前二句,通過聲音與色彩的對比,描繪出山林中一種自由無拘、生機勃勃的景象:畫眉烏自由自在,鳴聲婉轉動人,其生存環境又是那樣美好。作者這種寫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構成鮮明的對比。而后二句又通過“金籠”與“山間”的對比,說明了“鎖向金籠聽”遠遠不如“山間自在啼”的歌聲優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這樣,“鎖向金籠”四個字,與前二句描寫的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詩人由此抒發了深長的感慨,呼喚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為全詩的主旋律。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對照分明,反差強烈,有利于突出詩歌的主旨。

      這首詩情景結合,寓意深遠,反映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創作背景

      這是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學術界流傳三種說法: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間;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間;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至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間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5

      翼翼歸鳥,晨去于林。

      遠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風不洽,翻翮求心。

      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譯文

      歸鳥翩翩自在飛,清晨離巢出樹林。

      天空遼闊任飛翔,就近歇息在云岑。

      和暖春風迎面吹,掉轉翅膀求遂心。

      且看同伴相鳴叫,身影藏在清樹蔭。

      注釋

      翼翼:形容鳥飛翔的樣子,具有一種閑適從容之態。去:離開。

      之:到,往。八表:八方以外極遠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間。憩(qì):休息。云岑(cén):高聳入云的山峰。

      洽:融合,這里是“順”的意思。翻翮(hé):掉轉翅膀。求心:追求所向往的。

      儔(chóu):同伴。景:同“影”,身影,指歸鳥。庇(bì):隱藏。清陰:指清涼樹蔭。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6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釋 ①囀:鳥婉轉地啼叫

     、陔S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

     、蹣涓叩停簶淞种械母咛幓虻吞。

      ④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

      ⑤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

     、奘贾含F在才知道。

      不及:遠遠比不上。

      解說 作者來到樹林里,看到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隨著自己的心意盡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們鎖起來,即使是鎖在金籠里,它們也不會唱出這樣美妙的歌聲了。因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決條件。鳥是這樣,人不也是這樣嗎?

      今譯 千百聲的鳥囀,隨著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蕩著,

      (就在那)山花萬紫千紅綻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這才明白:(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

      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賞析 本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

      題一作《郡齋聞百舌》。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笨梢娝麑Α傲珠g自在啼”多么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后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此兩句大概有所寄托。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寫畫眉實是寫自己,畫眉鳥的百囀千聲的表達的是歸隱山林、不受羈絆的心曲。看山花爛漫、葉木蔥籠,管什么金帶紫袍;無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間清流瀉出,洗盡俗塵,只余下悅耳的音韻流轉。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7

      水調歌頭·偶為共命鳥

      偶為共命鳥,都是可憐蟲。淚與秋河相似,點點注天東。十載樓中新婦,九載天涯夫婿,首已似飛蓬。年光愁病里,心緒別離中。

      詠春蠶,疑夏雁,泣秋蛩。幾見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聞道十分消瘦,為我兩番磨折,辛苦念梁鴻。誰知千里夜,各對一燈紅。

      翻譯

      有幸結為夫妻卻因長久分離難以相聚。傷心的淚水足以匯成那隔離牛郎織女的銀河。十年九別,妻子長久獨居,閨房猶如牢房。時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無情地吞噬,而這正是因為自己外出奔波。

      蠶絲綿綿不斷,雁行比翼并肩,蛩鳴纏綿哀怨。本應讓妻子過上無憂無慮、豐衣足食的生活,也未曾辦到。妻子已為我生了兩個孩子,平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身體已十分消瘦。誰又能知道,今夜我們身在千里之外,各自面對孤燈。

      注釋

      共命鳥:佛經中所載雪山神鳥名,又譯作命命鳥、生生鳥。

      秋蛩:指蟋蟀。

      梁鴻:東漢扶風平陵(今陜西省興平市)人。娶同縣孟光為妻,魚水相得,每逢進膳,孟光必“舉案齊眉”,后世遂奉二人為夫妻關系和諧的典范。

      賞析

      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國古代的婚姻亦復如是:既有焦仲卿和劉蘭芝、陸游和唐婉因客觀產生的不幸,也有蔣張這樣兼有主觀因素造成的不幸。蔣士銓婚后長期在外奔波,雖然是出于當時儒士難以擺脫的無奈,但其外出之頻繁、離家之長久,與其仕途之追求似亦不無關系。此首詞起首二句“偶為共命鳥,都是可憐蟲”是說合法有情卻難以相聚,既以之開篇,又以之定下悲劇性的基調。上片圍繞“十載”、“九載”句而設,淚似“秋河(即銀河)”喻如牛郎織女天各一方,“首已似飛蓬”化用《詩經·衛風·伯兮》“首如飛蓬”一句,點出妻子張氏獨守閨中的憔悴,一切“愁病”皆因“別離”。其中“新婦”一語,尤其沉痛,絕非漫不經心道出。結婚已然十載,妻子竟然長久獨居,閨房猶如牢房,時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無情地吞噬,而這正是因為自己外出奔波(盡管多半出于無奈)。作者飽含沉痛寫下此句,出于真誠的內疚和反思,非有情丈夫不能為。

      下片是作者內疚的繼續與發展。與上片“新婦”相呼應的是“幾見”兩句。照常理,讓自己的妻子“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是一位丈夫(特別是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丈夫)所應盡的職責,事實卻不然。全篇僅有的一處歡樂情景,其實卻是沉痛的襯托,冠以“幾見”一語,沉重的內疚立即凸顯,妻子的長期委屈凄苦亦不言自明。蠶絲綿綿不斷,雁行比翼并肩,蛩鳴纏綿哀怨,這些似乎都是與夫妻雙方有關的描寫,但只要稍加思考,即可知是側重于女方的,因為男子尚有事業的追求,女子只能以思念填補空虛,以幻想麻痹自己,最終陷入愁病之中。作者對妻子的“消瘦”只能“問道”,念及梁鴻,更加內疚不已!罢l知千里夜,各對一燈紅”的別離思念愁苦畫面,正是“共命”、“可憐”的真實寫照,雖似信手白描,卻是力透紙背之結。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南歸途中。蔣士銓于1745年二月聘張氏,同年十一月成婚,此后常年在外求學、游歷,與妻子相聚時日甚少,連1752年長子知廉出生的消息也是在旅途中才得知的。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譯文一

      來到樹林里,看到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隨著自己的心意盡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們鎖起來,即使是鎖在金籠里,它們也不會唱出這樣美妙的歌聲了。因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決條件。鳥是這樣,人不也是這樣嗎?

      譯文二

      千百聲的鳥的鳴叫聲,隨著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蕩著,

      (就在那)山花萬紫千紅綻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這才明白:(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

      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注釋

     、賴剩壶B婉轉地啼叫

      ②隨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

     、蹣涓叩停簶淞种械母咛幓虻吞。

      ④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

      ⑤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

     、奘贾含F在才知道。

      ⑦不及:遠遠比不上。

      賞析

      這首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詩題一作《郡齋聞百舌》。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可見他對“林間自在啼”的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后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此兩句大概有所寄托。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寫畫眉實是寫自己,畫眉鳥的百囀千聲的表達的是歸隱山林、不受羈絆的心曲?瓷交漫、葉木蔥籠,管什么金帶紫袍;無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間清流瀉出,洗盡俗塵,只余下悅耳的音韻流轉。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

      這首詩情景結合,寓意深遠,反映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創作背景

      這是首詩創作時間不詳,學術界流傳三種說法:

      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間;

      慶歷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間;

      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間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

      作者在晚年曾經多次提出辭官,但均未獲得允許。特作此詩以表達自己久居廟堂、羈鳥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現出一點政治上失意的憂郁心情。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譯文

      誰說這群小鳥兒的生命微不足道?宇宙萬物都有血有肉的皮,是一樣的生命,沒有孰輕孰重的道理。

      我勸你們不要打枝頭上的鳥兒,幼鳥還在巢中等待母親的歸來,弄不好一石數命!

      注釋

      道:說。

      莫:不要。

      子:小鳥。

      望:盼望。

      賞析:

      詩人在詩中發出勸戒之聲,勸導人們愛惜鳥類,表現出詩人的善良、仁愛之心。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響,與儒者論理,與居士論道,與佛家論經。如果說李白是世間的精靈,隨性而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濟天下,仁義無邊,又在知足中尋求解脫。

      據說洛陽紙貴,據說長安居不易,白詩人曾是高傲的才子,后來與得道高僧相交,長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漸明白世間的生靈都有同樣的生命,本沒有貴賤之分。一首簡單易懂的《鳥》,把鳥兒的生命看得與人的生命一樣,人不可以為自己強,而任意決定小鳥的生死。

      如果說自然界的定義是生靈皆平等,那么人類社會的規則強化萬物為三六九等。白詩人聽高僧說,惡雖小不可為,善雖小必為。他曾經以為生命的不平等,終于轉化為自然界的萬物平等。說的是鳥,其實喻義著現實社會,皇家貴族性命高嗎?貧窮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樣的皮肉,都有母子情深,詩人希望社會充滿愛和歡樂,那是烏托邦還是桃花源?朱門桃李雙爭艷,貧家薄衫難遮寒。勸君莫有窮富論,一般骨肉一般情。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畫眉鳥

      [宋代]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畫眉鳥千啼百囀,隨著自己的心意在林間飛動,在那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穿梭。

      現在才知道: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遠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注釋

      囀:鳥婉轉地啼叫。

      隨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

      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

      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

      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

      始知:現在才知道。

      不及:遠遠比不上。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既不同于詠花賞鳥的消閑之作,又有別于一般詠物寄情的詩,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詩。詩中通過對畫眉鳥自由生活的贊美,抒發了詩人貶官外任后的憂郁情懷。表現了詩人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熱切愿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束縛個性、壓抑人才的種種拘系與禁鋼的強烈憎惡和否定。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最后,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前二句,通過聲音與色彩的對比,描繪出山林中一種自由無拘、生機勃勃的景象:畫眉鳥自由自在,鳴聲婉轉動人,其生存環境又是那樣美好。作者這種寫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構成鮮明的對比。而后二句又通過“金籠”與“山間”的對比,說明了“鎖向金籠聽”遠遠不如“山間自在啼”的歌聲優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這樣,“鎖向金籠”四個字,與前二句描寫的景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詩人由此抒發了深長的感慨,唿喚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為全詩的主旋律。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對照分明,反差強烈,有利于突出詩歌的主旨。

      這首詩情景結合,寓意深遠,反映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1

      【詩句】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出處】

      唐·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意思翻譯】

      暮色迷朦,樵夫下山歸家,山林中的小鳥也悄悄地棲息起來。這是一幅日落時分山靜、鳥息的圖畫。意境淡雅、飄渺,而又清幽,耐人尋味。

      【賞析】

      夕陽西下,樵夫大多回家了;暮色炊煙里,飛鳥也逐漸回巢安歇了。這兩句詩描寫黃昏的山林景色,樵夫歸去,飛鳥棲息,面對這片祥和寧靜的景象,令人頓生超然物外之感。

      【全詩】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全詩鑒賞】

      這首詩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形象,不僅僅準確地體現出山中從薄暮到深夜的時態特征,而且滲透著詩人欲與知音共此良宵的盼望之情。特別是“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兩句,寫詩人見松月覺夜涼,聽風泉而感山幽,把對于景物細致、微妙的感受傳達出來,很有韻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點出“之子期宿來”,然后在第八句再點出一個“候”字!肮虑俸蛱}徑”,以“孤”修飾琴,增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也暗示期等知音之意。而用“蘿”字修飾“徑”,也似有意似無意地反襯作者的孤獨。因為藤蘿總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錯地群生的。這一句詩,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活畫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見這位風神散朗的詩人,抱著琴,孤零零地佇立在灑滿月色的蘿徑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來。詩的收尾這一筆非常精彩。清代詩評家王夫之在《古詩評選》卷五中,評南朝梁代詩人謝朓的“天際識歸舟,云間辨江樹”二句詩時說“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從此寫景,乃為活景!边@一評語,用來評孟浩然的“孤琴候蘿徑”,同樣合適。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2

      絕句·江碧鳥逾白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古詩簡介

      《絕句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寫于成都草堂,詩一開始,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第二首,繼續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

      翻譯/譯文

      江水碧綠使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不知什么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注釋

     、然ㄓ迹夯ǜ芩苹。

      賞析/鑒賞

      此詩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敖跳B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3

      畫眉鳥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翻譯:

      譯文一:來到樹林里,看到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隨著自己的心意盡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們鎖起來,即使是鎖在金籠里,它們也不會唱出這樣美妙的歌聲了。因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決條件。鳥是這樣,人不也是這樣嗎?

      譯文二:千百聲的鳥的鳴叫聲,隨著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蕩著,(就在那)山花萬紫千紅綻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這才明白:(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內的畫眉叫聲,遠比不上悠游林中時的自在啼唱。

      注釋:

     、賴剩壶B婉轉地啼叫②隨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③樹高低:樹林中的高處或低處。④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⑤百囀千聲:形容畫眉叫聲婉轉,富于變化。⑥始知:現在才知道。⑦不及:遠遠比不上。

      賞析:

      本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詩題一作《郡齋聞百舌》。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笨梢娝麑Α傲珠g自在啼”多么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后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此兩句大概有所寄托。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寫畫眉實是寫自己,畫眉鳥的百囀千聲的表達的是歸隱山林、不受羈絆的心曲?瓷交漫、葉木蔥籠,管什么金帶紫袍;無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間清流瀉出,洗盡俗塵,只余下悅耳的音韻流轉。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4

      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古詩簡介

      《畫眉鳥》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景,景中寓理;后兩句言理,情理兼融。詩人在再現良辰美景時,著意于將自己感悟到的理念,不露痕跡地含蘊其間,從而表現出詩人對禁錮人才的憎惡與否定、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這首詩情景結合,寓意深遠。

      翻譯/譯文

      來到樹林里,看到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聽到它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隨著自己的心意盡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們鎖起來,即使是鎖在貴重的鳥籠里,它們也不會唱出這樣美妙的歌聲了。因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決條件。鳥是這樣,人不也是這樣嗎?

      注釋

     、賴剩壶B婉轉地啼叫

      ②隨意:隨著自己(鳥)的心意。

     、蹣涓叩停簶淞种械母咛幓虻吞。

      ④金籠:貴重的鳥籠,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條件優越的居所。

     、莅賴是暎盒稳莓嬅冀新曂褶D,富于變化。

     、奘贾含F在才知道。

      ⑦不及:遠遠比不上。

      創作背景

      這是首詩創作時間不詳,學術界流傳三種說法:

      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間;

      慶歷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間;

      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間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

      作者在晚年曾經多次提出辭官,但均未獲得允許。特作此詩以表達自己久居廟堂、羈鳥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現出一點政治上失意的憂郁心情。

      賞析/鑒賞

      本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詩題一作《郡齋聞百舌》。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笨梢娝麑Α傲珠g自在啼”多么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后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此兩句大概有所寄托。

      歐陽修的《畫眉鳥》,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歐陽修此時因在朝中受到排擠而被貶到滁州,寫作此詩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寫畫眉實是寫自己,畫眉鳥的百囀千聲的表達的是歸隱山林、不受羈絆的心曲?瓷交漫、葉木蔥籠,管什么金帶紫袍;無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間清流瀉出,洗盡俗塵,只余下悅耳的音韻流轉。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07-10

    《畫眉鳥》原文及翻譯賞析07-06

    《畫眉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鵩鳥賦原文,翻譯,賞析10-21

    鵩鳥賦原文、翻譯及賞析11-06

    《鵩鳥賦》原文、翻譯及賞析11-13

    畫眉鳥原文翻譯及賞析08-05

    畫眉鳥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7-10

    鳥原文翻譯及賞析14篇07-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va不卡在线看 | 一级a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日韩午夜午码高清福利片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丁香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