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10-17 17:04:46 古籍 我要投稿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及賞析1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您從長安來到這里,現在又要送您回到長安去。

      狂風吹著我的心一路西去,高掛在咸陽樹上,飄落在長安巷陌的尋常草樹上。

      此時此刻的心情難以訴說,此次分別后不知何時才能再相遇?

      您西去的身影已漸漸消逝,我只望見遮掩群山的煙霧彌漫而起!

      注釋

      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元和郡縣志》卷十河南道兗州金鄉縣:“后漢于今兗州任城縣西南七十五里置金鄉縣。”韋八:生平不詳,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改稱西京。

      客:指韋八。

      咸陽:指長安。

      不可道:無法用語言表達。

      望望:瞻望,盼望。鮑照《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連山眇煙霧,長波回難依。”

      賞析

      這首詩是作于公元749年(天寶八載),是是李白去朝居東魯時寫下的。這年春天,李白從兗州出發,東游齊魯,在金鄉遇友人韋八回長安,寫了這首送別詩。

      創作背景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也抒寫了作者西望京華、思君念國之意。全詩用語自然,構思奇特,形象鮮明,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此詩開頭兩句交待了被送者的行蹤。從這兩句來看,韋八可能是暫時來金鄉做客的,所以說“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這兩句詩像說家常話一樣自然、樸素,好似隨手拈來,毫不費力。

      三四兩句寫送別者,即詩人自己對長安的強烈思念之情。這兩句平空起勢,想象奇特,形象鮮明,是詩人的神來之筆,而且帶有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詩人因送友人歸京,所以想到長安,他把思念長安的心情表現得神奇、別致、新穎、奇特,寫出了送別時的心潮起伏。“狂風吹我心”一定是送別時真有大風伴行,而主要是狀寫送別時心情激動,如狂飚吹心。至于“西掛咸陽樹”,把人們常說的“掛心”,用虛擬的方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咸陽”實指長安,因上兩句連用兩個長安,所以這里用“咸陽”代替,避免了辭語的'重復使用過多。這兩句詩雖然是詩人因為送別而想到長安,但也表達出詩人的心已經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別的心情。

      “此情不可道”二句,話少情多,離別時的千種風情,萬般思緒,僅用“不可道”三字帶過,猶如“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

      最后兩句,寫詩人佇立凝望,目送友人歸去的情景。當友人愈去愈遠,最后連影子也消失時,詩人看到的只是連山的煙霧,在這煙霧迷蒙中,寄寓著詩人與友人別后的悵惘之情。“望”字重疊,顯出佇望之久和依戀之深。

      這首詩語言平易、通俗,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其中“狂風吹我心”二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整首詩中,如奇峰壁立,因而使此詩平中見奇。正是這種“想落天外”的藝術構思,顯示出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譯文

      小韋哥從長安來,現在要回歸長安去。

      狂風吹飛我的心,隨風西去,高掛在咸陽樹上,陪伴你。

      與你的友情言不可道,經此一別,何時相遇?

      西邊的山巒起嶂疊起,煙霧繚繞,遠望不見你,真傷心啊!

      注釋

      ⑴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元和郡縣志》卷十河南道兗州金鄉縣:“后漢于今兗州任城縣西南七十五里置金鄉縣。”韋八:生平不詳,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改稱西京。

      ⑵客:指韋八。

      ⑶咸陽:指長安。

      ⑷不可道:無法用語言表達。

      ⑸望望:瞻望,盼望。鮑照《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別》:“連山眇煙霧,長波回難依。”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于公元749年(天寶八載)。這年春天,李白從兗州出發,東游齊魯,在金鄉遇友人韋八回長安,寫了這首送別詩。

      詹锳《李白詩文系年》認為這首詩作于746年(天寶五載)李白離朝之后,所據“狂風”一句。然亦有人認為是安史亂后所作,如朱諫注及唐汝詢《唐詩解》等。若定為安史亂后所作,則與李白行跡有違。

      賞析

      從詩的首兩句來看,韋八可能是暫時來金鄉做客的,所以說“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這兩句詩像說家常話一樣自然、樸素,好似隨手拈來,毫不費力。三四兩句,平空起勢,想象奇特,形象鮮明,是詩人的神來之筆,而且帶有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詩人因送友人歸京,所以想到長安,他把思念長安的心情表現得神奇、別致、新穎、奇特,寫出了送別時的心潮起伏。“狂風吹我心”不一定是送別時真有大風伴行,而主要是狀寫送別時心情激動,如狂飚吹心。至于“西掛咸陽樹”,把人們常說的“掛心”,用虛擬的方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咸陽”實指長安,因上兩句連用兩個長安,所以這里用“咸陽”代替,避免了辭語的重復使用過多。這兩句詩雖然是詩人因為送別而想到長安,但也表達出詩人的心已經追逐友人而去,很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別的心情。“此情不可道”二句,話少情多,離別時的千種風情,萬般思緒,僅用“不可道”三字帶過,猶如“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最后兩句,寫詩人佇立凝望,目送友人歸去的情景。當友人愈去愈遠,最后連影子也消失時,詩人看到的只是連山的煙霧,在這煙霧迷蒙中,寄寓著詩人與友人別后的悵惘之情。“望”字重疊,顯出佇望之久和依戀之深。

      這首詩語言平易、通俗,沒有一點斧鑿痕跡。其中“狂風吹我心”二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在整首詩中,如奇峰壁立,因而使此詩“平中見奇”(劉熙載《藝概》)。正是這種“想落天外”的藝術構思,顯示出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賞析08-31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及賞析04-04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及賞析08-17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及賞析10-17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賞析3篇09-01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9-03

    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翻譯賞析11-27

    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賞析11-28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的閱讀答案及賞析12-3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婷婷色六月综合缴情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不卡 |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在线观看激情不卡网站 | 一本大道香蕉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综合色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