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3-09-11 14:30:22 古籍 我要投稿

    (熱門)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6篇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雜詩

      明代:王夫之

      悲風動中夜,邊馬嘶且驚。

      壯士匣中刀,猶作風雨鳴。

      飛將不見期,蕭條陰北征。

      關河空杳靄,煙草轉縱橫。

      披衣視良夜,河漢已西傾。

      國憂今未釋,何用慰平生。

      譯文:

      悲風動中夜,邊馬嘶且驚。

      悲涼的北風在半夜里呼嘯,邊地的戰馬被驚起而嘶鳴。

      壯士匣中刀,猶作風雨鳴。

      壯士的寶刀在匣中發出風雨般的鳴叫聲。

      飛將不見期,蕭條陰北征。

      北上抗清的事業受阻,如同李廣一樣英勇善戰的飛將軍不受重視,無法出征。

      關河空杳靄,煙草轉縱橫。

      祖國大地籠罩在迷茫的云霧里,到處是寒煙衰草一片凄清。

      披衣視良夜,河漢已西傾。

      我披衣起來看這美好的夜色,銀河西傾,天已將明。

      國憂今未釋,何用慰平生。

      國憂至今尚未解除消釋,用什么來告慰我平生報國之心!

      注釋:

      悲風動中夜,邊馬嘶(sī)且驚。

      邊馬:邊地前線的'戰馬。

      壯士匣(xiá)中刀,猶作風雨鳴。

      匣中刀:古人以刀劍在匣喻壯士不得志,刀劍有聲,表示不平。

      飛將不見期,蕭條陰北征。

      期:期會,知遇,重視。

      關河空杳(yǎo)靄(ǎi),煙草轉縱橫。

      杳靄:云氣深遠迷茫的樣子。

      披衣視良夜,河漢已西傾。

      國憂今未釋,何用慰平生。

      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是《雜詩四首》中的第四首。順治五年(公元648年)清軍進入湘中,王夫之參加衡山義軍抗清,兵敗后,南走投奔廣東肇慶的南明桂王政權,次年永歷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傳旨、冊封之職的“行人”職務。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國事為重,依然大搞黨爭。王夫之對此極為憤慨,曾上書劾奏王化澄黨爭誤國,王化澄等人恨之入骨,想借機害他。王夫之乃北走桂林依瞿式耜。永歷四年(公元1650年)桂林陷落,瞿式耜殉難,王夫之輾轉逃回家鄉。這首詩大約寫于1648—1650年之間。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七

      唐代:杜甫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譯文: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渾渾莽莽萬山重疊,孤獨的秦州城處于石谷之間。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

      地面無風,天云卻飄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臨關隘。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外出的使臣遲遲未能歸來,效法傅介子之壯舉可能是遇到了障礙。

      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久久地望著煙塵彌漫的天邊,衰颯的秋景正在摧殘我的容顏。

      注釋:

      莽(mǎng)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shǔ)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屬國:即典屬國,秦漢時官名,掌少數民族事務。此處指赴吐蕃之使臣。樓蘭:漢時西域國名。漢昭帝時,樓蘭與匈奴和好,不親漢朝。傅介子至樓蘭,斬其王首。此以樓蘭代指與唐為敵的吐蕃。

      煙塵獨長望,衰颯(sà)正摧顏。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七首。《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游”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據末首末二語,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

      此時是“安史之亂”的第五年,李唐王朝雖已收復,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中原戰火正熾,西北邊境烽煙迭起,關輔又饑,確實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在此時,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離職攜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就是其中的優秀篇章。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五

      唐代:杜甫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譯文: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南使的統轄之地適宜牧養良馬,牧養的數量總在萬匹以上。

      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然而鄴城一仗那成群的駿馬與陣同沒,空留下秋草遍山高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聽說此處的駿馬群中,仍然剩有老驌驦。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它悲鳴著渴望去戰斗,向蒼天挺起堅強的脊梁。

      注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南使:唐代掌管隴右養牧馬匹工作的官職名。南使的轄區在秦州北部。

      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sù)骦(shuāng)。

      龍種:指駿馬。古傳駿馬為龍所生。《開山圖》云:隴西神馬山有淵池,龍馬所生。驌(sù)驦(shuāng):駿馬名。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五首。《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游”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據末首末二語,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

      此時是“安史之亂”的第五年,李唐王朝雖已收復,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中原戰火正熾,西北邊境烽煙迭起,關輔又饑,確實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在此時,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離職攜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就是其中的優秀篇章。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雜詩七首·其一

      宋代:黃庭堅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譯文: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天地猶如一間屋子身在其中,世間萬事把我們烏黑亮麗的頭發都消磨疏了。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世上有幾個人能真正得到權勢富貴呢?人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終日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

      注釋:

      此身天地一蘧(qú)廬,世事消磨綠鬢(bìn)疏。

      蘧廬:古代驛傳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猶今言旅館。綠鬢:烏黑而有光澤的鬢發。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賞析:

      “畢竟幾人真得鹿”中“鹿”喻指人世間虛幻的富貴。富貴不堅牢,讓人魂牽夢繞,始終不知自己是活在現實還是夢中,不知道夢醒后自己是否真正擁有。“不知終日夢為魚”你在夢里認為自己是鳥,所以飛;你在夢里認為自己是魚,所以游。你認為中的自己,真的'就是你嗎?

      一世到頭,皆是虛空,不必太過計較成敗與得失。其實我們所處的時代也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某個瞬間而已,順著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八

      唐代:杜甫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譯文: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聽說漢代的尋源使者張騫,正是從秦州之路自天上歸來。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他見到的那個牽牛人與我們相距有多遠?他開通了中西道路大宛國馬至今還能輸送過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

      遠望幽燕之地仍為叛軍阻隔,郡國的道路何時才能打開?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東征平叛的健兒已經凋盡,傍晚的羌笛吹出曲曲悲哀。

      注釋: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尋源使:指張騫。漢武帝令張騫尋黃河之源,張騫乘槎而去,找到源頭。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jùn)國開。

      東征健兒盡,羌(qiāng)笛暮吹哀。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八首。《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游”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據末首末二語,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

      此時是“安史之亂”的第五年,李唐王朝雖已收復,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中原戰火正熾,西北邊境烽煙迭起,關輔又饑,確實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在此時,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離職攜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就是其中的優秀篇章。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6

      原文: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

      唐代:杜甫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

      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

      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譯文: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

      秦州城上胡笳奏起樂曲,山腳下歸來遠行的使節。

      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奉皇上之命從金微調來士兵,為防御河北的叛軍而遠赴滄海。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

      士兵辛苦啊形骸黧黑,黎木稀疏啊鳥獸無幾。

      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哪能經受這種往來征戍之苦,所恨的'是叛軍解除了鄴域之圍。

      注釋:

      城上胡笳(jiā)奏,山邊漢節歸。

      漢節歸:當時戰亂未平,需調集西域兵馬東征,故常有使節從秦州經過。

      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金微:古山名,即今阿爾泰山。唐時于此置金微都護府。

      士苦形骸(hái)黑,旌(jīng)疏鳥獸稀。

      那聞往來戍(shù),恨解鄴(yè)城圍。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六首。《秦州雜詩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組詩。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拋棄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開始了“因人作遠游”的艱苦歷程。他從長安出發,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間,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寫了二十首歌詠當地山川風物,抒寫傷時感亂之情和個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詩篇,統題為“秦州雜詩”。據末首末二語,可知這組詩是以詩歌來代替書札的,大概是寄給朝廷舊日同僚。

      此時是“安史之亂”的第五年,李唐王朝雖已收復,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軍的鐵蹄下呻吟,中原戰火正熾,西北邊境烽煙迭起,關輔又饑,確實是國不堪國民不聊生。在此時,僅以左拾遺身份任過京官的杜甫,離職攜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秦州雜詩二十首》就是其中的優秀篇章。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28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11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精選8篇)07-19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8篇05-28

    雜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8篇)05-28

    《雜詩十二首》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22

    雜詩——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9-20

    雜詩原文的翻譯及賞析02-24

    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6-29

    雜詩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1-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人成中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久久艹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