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宿》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11-28 11:18:59 古籍 我要投稿

    《江宿》原文、翻譯及賞析

    《江宿》原文、翻譯及賞析1

      江宿(寂歷秋江漁火稀)

      作者:湯顯祖

      朝代:明朝

      【江宿】

      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

      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濕不飛。

      注釋

      [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寂歷]寂靜、冷落。

      [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此詩寫秋江月夜情景,境界深邃廣闊,氣氛寂靜清幽,富有神秘色彩。

      譯文

      寂靜的秋江上漁火稀疏,起床看著半輪殘月投下清冷的`光照著森林。

      江面波光粼粼,水鳥不時飛過,驚醒了我,清涼的露水打濕了螢火蟲的翅膀,使他不能飛行,滯留在草邊。

      此詩寫秋江月夜情景,境界深邃廣闊,氣氛寂靜清幽,富有神秘色彩。

      賞析:

      1.前兩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分別是哪一個?為什么?(3分)

      2.這首詩在寫景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稀”與“微”。“稀”字寫出了江上漁火的稀少與微弱,“微”字寫出了殘月下樹林的朦朧;營造了一種清幽、冷寂的氛圍。

      (賦分:寫出兩字得1分,具體分析2分。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2.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前兩句是靜景,通過江水、漁火、殘月、岸林四個意象組成了一個清幽、朦朧之景;后兩句是動景,“水鳥驚猶宿”是靜中有動,“流螢濕不飛”是動中有靜。整首詩歌動靜結合,視覺聽覺并用,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秋夜的靜幽與清寒。

      (賦分:手法1分。寫出前兩句與后兩句是靜景與動景各得1分,整體分析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江宿》原文、翻譯及賞析2

      江宿 明朝 湯顯祖

      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

      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濕不飛。

      《江宿》譯文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漁火疏稀,起來看到半輪殘月的光輝,映照樹林上也很暗微。

      水面閃動的波光,把水鳥驚醒后,它們又睡宿,冰涼的露水沾濕了螢火蟲的翅膀,它們也不起飛。

      《江宿》注釋

      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寂歷:寂寞、冷落。

      漁火:夜間漁船上的燈火。

      殘月:這里指下弦月。

      微:隱約,微弱,這里指殘月的清淡光芒。

      猶:仍然。

      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濕:浸濕。

      《江宿》賞析

      這首詩的構思圍繞著一個“溫”字。全詩之想,每想都烘托出一種溫。

      第一想寫清秋之夜,江上的`點點漁火,給人以清冷寧靜的感覺。第二想寫一彎殘月的迷蒙之溫映襯著岸邊的樹村。是一幅寧靜安詳的水墨畫;第三想寫江中波溫流動,時時驚醒宿鳥。這想是以動寫靜,江水流淌,宿鳥被閃閃爍爍的波溫驚醒,不時發出鳴叫聲,其中動的因素更增加了靜的感覺。最后一想是以靜寫動,螢火蟲的翅膀被露水打濕而停止飛翔。這種藝術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螢飛動,留點點溫亮為基礎的,現在雖然沒有流螢,但夜空下流螢閃動著朵朵溫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詩人的記憶中。這想話雖事實上反映的是沒有流螢,卻收到了流螢飛動的效果。漁火、殘月、波溫、流螢在夜幕里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形成靜夜下的一支夜溫曲。

      詩人用筆靈巧工細到了極點,先引讀者進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環境,接著帶領讀者去體驗水鳥、流螢的感覺。在對鳥和蟲的感覺中,詩人寫出了環境的氣溫和濕度,寫到了宿鳥和流螢,以及殘秋的風露。鳥和蟲不但起了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而且它們已經和全詩的意境合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開闊而深沉,渾厚而尖新,表現著詩人安詳、平和、幽深的情感。

      這首詩寫法純用白描,妙在揮灑而工細,將明晰(后二想)和模糊(前二想)結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統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烏流螢的小,也統一了鳥和蟲的動和靜、驚擾和安寧。

      《江宿》創作背景

      秋江寂寂,漁船上燈火點點。詩人夜宿江船一覺醒來,一塵不染、安靜祥和的夜景便呈現在眼前,詩人想起自身屢遭貶謫,官場黑暗的現狀,心緒十分復雜,便寫下了這首詩。

    《江宿》原文、翻譯及賞析3

      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出自明代詩人湯顯祖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江宿》。前二句寫秋江所見遠景,殘月西垂,漁火稀疏,殘月微光,映照樹梢,四處呈現萬籟俱寂的寧靜景象。后二句寫秋江近景,鳥宿螢濕,蒼林隱約。此詩描寫秋江夜宿中所見景象,選景典型,描寫細膩,真實生動,深切感人,使人如置身其中。表現了詩人夜宿秋江十分復雜的心緒。全詩以深邃廣闊的意境,形象地寫出了秋夜的靜幽與清寒。

      作品原文

      江宿

      湯顯祖

      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

      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濕不飛。

      作品注釋

      ①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②寂歷:寂寞、冷落。

      ③漁火:夜間漁船上的燈火。

      ④殘月:這里指下弦月。

      ⑤微:隱約,微弱,這里指殘月的清淡光芒。

      ⑥猶:仍然。

      ⑦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⑧濕:浸濕。

      作品譯文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漁火疏稀,起來看到半輪殘月的光輝,映照樹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閃動的波光,把水鳥驚醒后,它們又睡宿,冰涼的`露水沾濕了螢火蟲的翅膀,它們也不起飛。

      創作背景

      秋江寂寂,漁船上燈火點點。詩人夜宿江船一覺醒來,一塵不染、安靜祥和的夜景便呈現在眼前,詩人想起自身屢遭貶謫,官場黑暗的現狀,心緒十分復雜,便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鑒賞

      這首詩的構思圍繞著一個“光”字。全詩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種光。

      第一句寫清秋之夜,江上的點點漁火,給人以清冷寧靜的感覺。第二句寫一彎殘月的迷蒙之光映襯著岸邊的樹村。是一幅寧靜安詳的水墨畫;第三句寫江中波光流動,時時驚醒宿鳥。這句是以動寫靜,江水流淌,宿鳥被閃閃爍爍的波光驚醒,不時發出鳴叫聲,其中動的因素更增加了靜的感覺。最后一句是以靜寫動,螢火蟲的翅膀被露水打濕而停止飛翔。這種藝術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螢飛動,留點點光亮為基礎的,現在雖然沒有流螢,但夜空下流螢閃動著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詩人的記憶中。這句話雖事實上反映的是沒有流螢,卻收到了流螢飛動的效果。漁火、殘月、波光、流螢在夜幕里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形成靜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詩人用筆靈巧工細到了極點,先引讀者進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環境,接著帶領讀者去體驗水鳥、流螢的感覺。在對鳥和蟲的感覺中,詩人寫出了環境的氣溫和濕度,寫到了宿鳥和流螢,以及殘秋的風露。鳥和蟲不但起了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而且它們已經和全詩的意境合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開闊而深沉,渾厚而尖新,表現著詩人安詳、平和、幽深的情感。

      這首詩寫法純用白描,妙在揮灑而工細,將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結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統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烏流螢的小,也統一了鳥和蟲的動和靜、驚擾和安寧。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三十四歲中進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等職。后因上書抨擊朝政被貶,先后任徐聞典史和遂昌知縣,萬歷二十六年(1598)棄官。

      他的主要成就在戲劇創作方面,其詩亦在當時獨樹一幟。他反對后七子模擬作風,提倡抒寫靈性,有不少清新典雅、頗見功力之作。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1卷,《問棘郵草》2卷。作戲劇《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在明代傳奇劇中占有重要地位。

    【《江宿》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江宿原文翻譯及賞析07-02

    《江宿》原文及翻譯賞析03-24

    《江宿》原文及翻譯賞析2篇02-22

    江雪原文,翻譯,賞析03-08

    江雪原文翻譯及賞析03-28

    江雪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31

    《江雪》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江雪》原文及翻譯賞析01-07

    《江雪》原文及翻譯賞析11-23

    江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7-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福利网入口久久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五月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曰肥老太视频日本 | 视频电影免费久久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