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11 09:36:25 詩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

      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 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以蘇教版八年級生物第五單元第十四章“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一節“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為依據而設計的調查活動。本章從認識學生身邊種類繁多的生物的方法———科學的調查方法和觀察方法入手,安排本節教學內容,同時也是對《生物課程標準》中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具體落實。

      本課通過調查、探究及設計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調查的方法。雖然學生對植物分類知識還不是很熟悉,甚至于有些花草樹木叫不上名字來,但他們可以通過閱讀教材、搜集相關的課外資料、詢問或與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達到認識和了解的目的。調查法不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課的設置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二、學生分析:

      學生對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調查,去認識身邊的植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渴望。但初二的學生很少接觸調查活動,對調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驟不是十分明確,常常感到無從下手,只有使學生明確了調查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才能保證調查有目的地順利進行。另外,初二的學生好奇心強但自制力比較差,極易將調查活動搞成旅游或漫無邊際的游玩,達不到實踐的目的。因此教師必須作好活動前的教育、指導和小組長的培訓等工作,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合作意識。此外,學生還沒有學到植物具體分類知識,所以調查過程中不能過于強調這一部分知識,只要學生能分清是那一類植物,屬于灌木還是喬木以及植物的名稱及在綠化上的意義就可以了。另外學校正處于剛剛建完不久,還沒有徹底規劃完善的現實情況,正好為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規劃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所以開展這樣的活動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意識的形成。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了解校園植物,嘗試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2、知道這些植物在美化、綠化、凈化校園環境中的作用和意義。

      3、嘗試校園綠化設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2、培養探究能力、交流與合作能、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這次調查和設計活動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認識校園常見植物。

      2、設計能力的嘗試與培養。

      (二)教學難點:

      1、調查活動的組織,使活動能有目的的進行。

      2、學生獨立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準備:

      1、調查范例、調查報告。

      2、提前一周調查輔導,小組長培訓

      3、給學生兩天的時間做調查計劃和標本制作的準備。

      4、自己抽出時間對學校及周緣的植物也做一次細致的調查,做到心中有數。

      六、課時計劃: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每天都穿行于校園之中,在校園中學習、生活,你了解你的校園嗎? (學生給予教師肯定回答)

      師:那么你知道我們的校園都有哪些植物嗎?

      (學生說出他們認識的一部分植物)

      師:同學們認識的僅僅是我們校園內的一部分植物,除了這些,校園內還有很多植物,這些植物對校園的綠化又各有什么意義呢?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引出課題——校園植物調查)

      (二)新授課

      第一課時——準備工作

      1、觀看教師準備的調查范例,大致了解調查的方法、步驟等。在觀看過程中教師在每一環節做詳細說明。

      2、學生分組,討論制定調查計劃以及調查表的設計(包括調查目的、范圍、方法等)教師參與其中并指導調查計劃的制定和調查表格的制作。

      3、教師講解采集植物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4、分發采集工具。

      注:本課的前一天對小組長作好培訓和指導,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任務,并對小組成員分好工。

      5、以組為單位展示交流設計報告,互補再次完善計劃。

      6、教師評價,補充強調調查活動以及標本制作的注意事項,包括以下內容:

      (1)調查的科學性:強調如實做好調查記錄及調查報告的統計。

      (2)調查的過程中保護好校園環境(如不要折樹、摘花等)

      (3)強調小組的合作意識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實施調查計劃:

      1、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到校園內開展調查活動并做記錄。

      (教師跟隨活動并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2、在調查的同時按照要求采集部分植物準備做標本。

      (教師監督,嚴禁學生肆意破壞植物)

      3、調查結果的交流、討論與展示:

      (1)將調查報告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交流匯報。

      (2)組與組之間互補,比比看看那一個組調查的種類數量最多,調查報告最完善。

      (3)按照要求對采集回來的植物進行標本制作并附上相關信息。

      (4)最后評選出一個最佳調查組和最佳標本制作組。

      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 2

      一、課程目標:

      使學生了解校園內植物的多樣性,增強對自然環境的認識與保護意識。

      學習基本的植物分類學知識,掌握常見植物的識別特征。

      掌握植物標本的采集、壓制、干燥及制作方法,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課程內容安排: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1-2課時)

      1. 植物的基礎知識

      植物的分類體系簡介(界、門、綱、目、科、屬、種)

      常見植物特征識別(葉形、花型、果實類型等)

      2. 標本制作基礎

      標本的意義與用途

      標本制作的'基本步驟與技巧

      必需工具與材料介紹(標本夾、吸水紙、標簽紙、剪刀、膠帶等)

      第二階段:校園植物調查(2-3課時)

      1. 調查準備

      分組,每組分配特定區域

      講解安全注意事項與環保原則

      發放調查記錄表

      2. 實地考察

      觀察并記錄植物的生長環境、形態特征、生長狀態等

      使用植物識別APP或圖鑒輔助識別植物種類

      拍照記錄,為后期整理提供素材

      第三階段:植物標本制作(2-3課時)

      1. 采集標本

      選擇代表性植株,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注意不破壞生態環境

      采集整株或重要部分(如花、葉、果實等)

      2. 初步處理

      清理標本,去除多余枝葉、泥土

      用吸水紙包裹,保持自然形態

      3. 壓制與干燥

      將標本放置于標本夾中,上下各墊吸水紙,調整位置確保均勻受壓

      定期更換吸水紙,加速干燥過程,約需7-10天

      4. 標本整理與保存

      干燥后,根據需要修剪標本,固定在硬紙板上

      編寫標簽,記錄植物名稱、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等信息

      使用透明膜覆蓋保護,存放在干燥通風處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與分享(1課時)

      各小組展示制作的植物標本,介紹植物特點、采集故事及制作心得

      組織植物標本展覽,邀請師生參觀,增進校園植物知識的普及

      討論植物保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評估方式:

      標本制作質量與創意(50%)

      知識掌握與調查報告(30%)

      團隊合作與參與度(20%)

      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 3

      一、課程目標:

      使學生了解校園內植物的多樣性,增強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學習基本的植物分類知識和識別技巧。

      掌握植物標本的采集、壓制、干燥及制作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課程內容安排:

      第一部分:理論學習(課堂講解,約1小時)

      1. 植物學基礎知識

      植物的分類體系簡介(界、門、綱、目、科、屬、種)

      常見植物特征識別(葉形、花序、果實類型等)

      2. 植物標本制作的重要性與原則

      標本的意義:科研、教學、物種記錄

      標本制作的基本原則:合法采集、保護生態、科學記錄

      3. 安全教育與倫理指導

      野外采集安全須知

      保護生態環境,不采集珍稀瀕危植物

      獲取必要的`采集許可(如需要)

      第二部分:實踐操作(戶外采集與室內制作,約3小時)

      1. 戶外植物調查(約1.5小時)

      分組進行,每組配發植物識別手冊、標簽紙、剪刀、手套等工具。

      教師引導學生識別校園內的植物,記錄植物名稱、生長環境、特征等信息。

      選擇代表性植物進行合法采集,注意只采集少量樣本,避免損害植物。

      2. 植物標本制作(約1.5小時,回教室進行)

      標本壓制準備:在吸水紙上平鋪植物樣本,注意調整形態,保持自然狀態。

      標本壓制:上下各放置一層吸水紙,使用標本夾或重物壓制,定期更換吸水紙直至干燥。

      干燥處理:可自然風干或使用干燥箱加速干燥過程。

      標本整理與粘貼:徹底干燥后,將植物樣本固定在標本紙上,附上采集信息標簽(包括植物名稱、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等)。

      封裝保存:使用透明膠帶或封口袋保護標本,存放在干燥通風處。

      第三部分:成果展示與分享(約0.5小時)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植物標本,介紹采集過程中的趣事、學習到的新知識。

      討論植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反思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校園植物調查及標本制作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制作樹葉標本教學設計(精選6篇)10-20

    制作蝴蝶標本作文02-14

    制作蝴蝶標本作文08-21

    標本蝴蝶制作作文范文09-29

    制作蝴蝶標本作文350字09-30

    《校園植物導覽手冊》的教學設計07-20

    《制作月歷》教學設計08-05

    網頁制作教學設計11-30

    網頁制作教學設計11-30

    制作網頁教學設計04-1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AⅤ三级一区二区 | 香蕉啪视频在线是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6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