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案

    時間:2021-03-29 12:11:18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案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上冊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案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了解和掌握史學家司馬遷和《史記》;《史記》的價值和影響;樂府和樂府詩;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等知識

      通過對司馬遷寫《史記》的史實學習,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和實事求是的治史態度。

      通過欣賞和想象秦陵的地下軍陣,感受當年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威武,樹立起開拓進取的精神。通過欣賞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成就,認識到這是中華祖先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同時培養學生的文物鑒賞力,增強文物保護的意識。

      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秦漢時期在史學、文學、藝術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這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同時它也是秦漢時期文化極度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史學方面的《史記》,文學方面的漢賦、樂府詩,雕塑藝術秦兵馬俑,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秦漢時期,我國史學、文學、藝術的大發展主要表現在: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著有不朽的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史記》,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樂府詩的名篇《孔雀東南飛》、《十五從軍征》。氣勢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

      重點分析:

      1.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寫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實性,文筆生動,體例完備。司馬遷嚴謹治史的.精神也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成為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典范。

      2.秦皇陵兵馬俑

      這組大型藝術群像,氣勢磅礴,藝術表現手法高超,人物形態逼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地下藝術寶庫,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這些文物古跡也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高超的科學技術、分析水平。學生應該重點掌握。

      難點分析:

      1、 對紀傳體這種史書體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史書的接觸較少,沒有完整地讀過幾本史書,很難體會其中的差別;甚至連這些名稱都沒有聽說過,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2、 司馬遷寫成《史記》的主觀客觀因素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政治穩定,文化也有新發展,為司馬遷編寫《史記》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另外,司馬遷出身于史官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對他后來成為一個偉大的史學家有一定的影響,加之他本人具有堅韌的意志品質。為了寫成《史記》,司馬遷忍辱負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于完成了《史記》一書。通過分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成才意識及頑強的意志品質。

      教法建議

      一、司馬遷和《史記》

      1.教師講解紀傳體體例和通史的含義,并注意其與編年體體例和斷代史的區別。

      2.學習運用教科書中的有關內容,通過小組討論“為什么司馬遷能寫出這樣一部史學巨著”,說出從中受到的啟示和感想。

      3.《史記》的價值和影響,要從《史記》的寫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魯迅的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秦兵馬俑

      1.建議運用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展示,使學生感受到地下軍陣的壯觀,并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激發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問:“秦始皇為什么把如此規模巨大的軍陣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學生發揮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七年級上冊歷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案】相關文章:

    秦漢時的那些文化人作文10-29

    古代文化常識之秦漢文學04-14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01-23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參考07-23

    歷史總復習七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資料11-08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說課稿 華夏之祖11-02

    《繁星》教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七年級上冊木蘭詩教案12-07

    化石吟七年級上冊教案12-16

    七年級上冊《河中石獸》的教案12-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五月天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三级中文亚洲精品字幕 |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亚洲香蕉aⅴ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97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