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第二學期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

    時間:2021-04-07 19:22:25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年級第二學期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

      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因此,各位老師要特別重視,為了能夠很好的幫助各位老師備課,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初一年級第二學期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歡迎各位老師和學生參考!

    初一年級第二學期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

      學習目標:

      1.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認識綠色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

      2.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3.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

      1.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2.探討綠色植物如何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形成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情感意識。

      學習過程:

      一、 學前準備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

      2、在 和 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 ,形成新的 和 ,

      3、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滲出汁液,這些汁液主要是從莖的' 部分滲出來的。

      4、植物體內的水分是通過葉的 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時,一天要吸收幾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還多,有的植物還不止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來組成植物體了嗎?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認識葉片的基本結構

      1、 自學教材第113頁學習徒手切片的制法。

      2、 使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結合《葉片結構示意圖》歸納葉片基本結構:

      討論問題:菠菜葉片的正面與背面的綠色一深嗎?為什么?

      3、 拓展反思,討論交流:如何區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結構特點。

      學習任務二:描述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葉片的機

      1探究葉片氣孔情況:

      二人小組實驗將一片剛摘下的葉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熱水的燒杯中

      觀察現象并討論問題:葉片表面是否產生氣泡?如果有,比較葉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氣泡數目較多?為什么?

      相互交流,得出結論:

      2.探究氣孔開閉機制

      制作菠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顯微鏡對比觀察新鮮的菠菜葉和萎蔫的菠菜葉制作的下表皮臨時裝片。

      思考問題氣孔是怎樣構成的?為什么氣孔可以張開和閉合?是誰來調節的?是否與葉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關?。

      討論總結: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含水量與氣孔開閉有關。

      拓展延伸:保衛細胞的形狀是怎樣的?細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勻?受到拉力時伸展情況是否一樣?

      討論得出結論:-----------------------------

      學習任務三、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的意義

      1、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

      ⑴觀察圖Ⅲ25生物圈的水循環。

      ⑵四人小組根據問題思考:俗話說:水往低處流為什么植物體內水卻是往高處流的?動力是什么?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季,樹林里的空氣涼爽濕潤,而操場或馬路上的空氣就顯得燥熱呢?

      討論、交流、總結: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

      2.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的作用

      觀察圖Ⅲ25生物圈的水循環,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環過程。討論總結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的作用。

      討論回答:P116《觀察與思考》的討論題。

      3.培養熱愛自然、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

    【初一年級第二學期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相關文章:

    生物圈說課稿11-04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課件05-13

    請循其本的循是什么意思文言文10-12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4-24

    生物的進化生物教案04-24

    初一政治第二學期期末試卷06-05

    第二學期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總結01-19

    水的游戲大班教案04-29

    精循典文學常識整理04-24

    《晉書賀循傳》閱讀答案06-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 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 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 | 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