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1-04-11 10:51:29 教案 我要投稿

    聲聲慢公開課教案

      聲聲慢公開課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聲聲慢公開課教案

      1.知識目標:品讀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緒的豐富內涵。

      3.情感目標:體會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作品的影響。

      教學重點

      品讀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詞人愁緒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體會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作品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寫出來李清照青春年少時歡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是她后期創作的蘊含了深廣愁思的作品。今天就來學習她凝結了萬般愁情,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二、走近詞人

      李清照,(1084---約1151),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詞》。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之一。

      少年歷經繁華,中年飽經離亂,晚年漂泊孤苦。 (課件展示)

      三、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

      找同學朗讀,同學點評、討論,師補充朗讀需注意的問題(準確,語速,語調,情感)。

      找同學再讀,播放音樂。(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誦讀。

      2.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課件展示問題)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板書:愁。)

      次第:光景,狀況。“這”指代什么?

      這:“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四、文本探究

      1.初讀,賞愁景(課件展示問題)

      (默讀詞作)思考:詞人描繪了哪幾幅畫面,找出畫面中的意象,進一步分析這些畫面或意象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愁緒的?(注意畫面內容,景物特點,營造出的氛圍)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

      晚風:渲染愁情,環境凄清,襯托心境凄涼。

      過雁:視覺,聽覺。物是人非,懷鄉懷人。

      黃花:喻詞人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細雨:視聽結合的畫面,是一種悲愴凄婉的寄寓。雨滴敲碎人心,襯托環境之靜。(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大唐天子失去愛妃后失魂落魄的狀態)

      詞中的意象營造出了怎樣的氛圍?(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這種氛圍之下,作者的愁苦確實濃得無化解。)

      畫面中的人物把景串連起來(動態),悲苦、孤寂、迷茫,突顯愁思之深。

      (找同學讀詞作,感受詞中意境。)

      2.再讀,悟愁心(課件展示問題)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思考:詞人愁從何來?可以和《醉花陰》中的.愁比較。(體會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作品的影響)

      請同學們結合課本41頁第一個注解思考這個問題。

      早期之愁: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后期之愁:喪夫之悲,亡國之恨,漂泊之苦。

      作者的愁意蘊深廣,從詞中的意象畫面中也能看出。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為例,北雁南飛,舊時相識--睹雁思鄉;大雁可以北歸,自己卻無家可歸--亡國之恨;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曾經鴻雁傳書,現在孤苦一人--睹雁思人。

      (在此基礎上再找同學讀,讀出詞人內心深處的愁緒。)

      詩人的人生際遇對其創作影響很大,作品本身就是詩人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讀詩詞一定要“知人論世”。

      3.細品,析手法(課件展示問題)

      思考:全詞主要運用哪些手法來表現作者無法排遣的愁苦的?

      A.借景抒情

      B.直接抒情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難言之痛,欲說又休,全詞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再找同學讀,讀出這種欲說又止的難言之痛,《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C.疊詞運用

      尋尋覓覓:動作,尋覓什么?(茫然無著)

      冷冷清清:環境,心情?(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感受?(凄涼慘淡)

      加強情感,奠定了全詞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再讀詩歌,品味詞人情感。)

      小結:這首詞主要運用直接、間接抒情手法及疊詞,營造了一種無法驅散的孤獨悲苦的氛圍,讓我們觸摸得到詞人心底的累累傷痛。

      四、拓展延伸(課件展示問題)

      詞人的苦楚震撼人心,下面讓我們也來寫一寫詞人們的愁緒。

      原來愁緒也可以寫得如此美麗,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連綿不盡;

      它是柳永的                        ;

      它是李清照的                        。

      小結:這首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一個飽經離亂的婦女在一個秋日黃昏的真實生活感受。全詞就抒寫一個“愁”字,從不同角度反復描寫渲染,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讀后使人感覺哀愁滿紙。本詞表現情感的手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五、鞏固練習(課件展示問題)

      同為婉約詞人的李煜也有許多抒發愁緒的作品,試選取一首比較其和本詞在寫作手法上的異同,并體會詞人生平際遇對作品的影響。

      聲聲慢公開課教案篇二

      一、導入

      人世間有萬般情感:快樂、欣喜、悲傷、憂愁……

      情感需要表達。音樂家,用聲音來傳遞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貝多芬和他的《命運交響曲》;畫家用色彩來描繪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詩人呢?用詩。詞人呢?用詞。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傳世名篇《聲聲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婉約詞名作《聲聲慢》,走進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這首詞中表達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達這樣的情感的?

      二、朗誦感知。

      自由朗誦,體會情感。

      學生朗誦,正音 ;緩慢;低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誦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問:詞人在這首詞中,寫了一種什么情感?

      齊讀:就讓我們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來傳達女詞人清照這種濃濃的哀愁吧。

      三、具體分析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投影)自庾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而詞中句句皆現愁。——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詞中句句皆現愁”,(分組討論),你覺得哪句最能體現“愁”字?為什么?

      要求:確定一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斷產生。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尋覓什么?往昔快樂生活,并不是生來如此孤獨愁苦,她也有過快樂生活。

      《如夢令》:春游、飲酒。

      結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為何要尋覓?人在什么情況下會追憶往昔生活?說說生活體驗。

      可以調換?不可以,感情逐層深入:動作——身體——心理

      可以單字?疊字使情感更濃厚。

      舉例體會。“庭院深深深幾許?”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

      《聽聽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

      (投影)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朗讀隨機。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為何喝酒? 借酒澆愁。“舉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為奇,與其它的不一樣的地方,“淡酒”說明什么?愁濃。

      詞人濃烈的愁緒,本以為可以解酒來消除,但酒淡壓不住愁濃啊,更何況在這樣一個風急得傍晚。

      聯系自己排解愁緒的方法談談體會:談琴、散步。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雁:急風、淡酒、濃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給詞人給人孤寂冷清之感。

      “舊相識”:曾經寄來丈夫趙明誠的信。《一剪梅》,而現在大雁雖在,而人已去。

      歲月依然無情遠去,拋下她一個人在孤寂中打發冷清時日。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無人共摘:聯系往昔生活,明誠插花清照發,小倆口恩愛非常。當日與之共同  賞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損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詞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輕時鮮麗嬌嫩,嫁作他人婦,愛情滋潤更是嬌嫩異常,而后來世事變化,國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萬愁緒無人傾訴時,再嬌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葉大。“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細雨:你的感受?傍晚、細雨打在梧桐樹上。

      不是滴在樹上,是滴在詞人的心理啊。

      小結:真是“句句皆現愁”啊。

      四、體會意境。

      (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在南宋,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秋風冷雨里,一位寡居的老人,無依無靠。她尋覓著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尋不著,反而更添惆悵難耐。想憑借兩盞淡酒澆去心中濃濃孤寂之愁,無奈敵不過冷冷秋風秋雨。看過去所見之景:是滿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聽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聲聲滴在心里啊。

      這樣畫面,怎一個“冷清”可以形容;這樣的濃愁。又豈是一個“愁”字就能說得清的!

      (朗讀體會)

      加深了理解后,再次自由朗讀,根據我們剛剛對詞的分析和理解來處理。(要求:提高)

      提示:除了語速舒緩外,也許我們還應該在個別字上面,加以重音、語調的處理,情感投入。

      表揚。

      五、寫作方法指導練習

      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詞人李清照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風冷雨,化作了兩盞淡酒,化作了南飛的大雁,化作了滿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細雨……把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具體的意象。

      歷史: 其實不僅是李清照,古往今來,很多詞人都是如此傳達他們的愁緒的。(投影)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

      問題:體會;回答分別是通過那些意象寫愁的?寫出了愁的量、形、重。

      小結:抽象的愁通過意象一下子變得具體可感,愁托付給了一江春水、一川煙草、滿城風絮、黃梅雨……

      現實:聯系我們自己。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也有萬般情感,何不也用自己的生花妙筆,通過具體的意象去勾勒,去表達呢?也許一不小心,一個大文豪就誕生了。(練筆)

      練筆展示。

      教師展示。老師也有愁緒,面對時間。共賞析。

      六、知人論世。]

      凡人皆有愁。那么李清照有什么樣的愁呢?使得她化為這曲《聲聲慢》。

      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出身官宦世家,這樣的出身使得她能夠飽讀詩書,這樣就使得她既“貌美如花,又內秀如竹”。18歲的時候,遇到了生命中最寶貴的另一半——她的丈夫趙明誠,他們情投意合,恩愛非常。但造化弄人,上天把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不幸都統一到了李清照的身上。國家破碎,清兵入侵,李清照經歷了人生的三大磨難:一是丈夫早逝,遭遇感情生活磨難;二是國家破碎,身世飄零,居無定所;三是晚年孤獨,身邊無親無友。

      晚年李清照,想把畢生所學傳給一位孫姓女童,“才藻非女子事也”,拒絕了她。一代才女,卻無人能懂。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了一個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個女子所無法承受的苦痛,其中既有個人身世的苦痛也有國家的破滅的悲痛。是李清照在這國家與個人災難性的打擊下依然不屈,依然頑強的展現出自己全部的美。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或許就是這極端的幸福與苦痛造就了曠世才女――李清照。

      她是一代才女,是亂世美神。

      齊讀。

      機動: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于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么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聲聲慢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李清照《聲聲慢》公開課課堂實錄11-23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3篇07-25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三篇07-25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4篇07-24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四篇07-24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5篇07-23

    音樂公開課教案04-24

    《背影》公開課教案09-04

    《觀潮》公開課教案11-18

    《一剪梅》《聲聲慢》比較閱讀教案12-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一级a做片免久久费观看 | 先锋影音资源影音中在线不卡 | 亚洲AⅤ午夜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