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愛因斯坦》備課教案

    時間:2021-06-13 14:44:33 教案 我要投稿

    《少年愛因斯坦》備課教案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少年愛因斯坦》教案。

    《少年愛因斯坦》備課教案

      課型:自讀

      教學目標:

      1、了解少年愛因斯坦的學習經歷;

      2、領會人物肖像描寫方法――“畫眼睛”對表現人物心靈的作用;

      3、學習少年愛因斯坦勤學好問愛思考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1、了解少年愛因斯坦的學習經歷;

      2、學習少年愛因斯坦勤學好問愛思考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領會人物肖像描寫方法――“畫眼睛”對表現人物心靈的作用。

      教學方法: 講授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先在黑板上寫出:A=X+Y+Z ,讓學生來解讀。

      這是一個走向成功的秘訣,A代表人生的成就,X代表工作,Y代表方法,Z代表閉嘴。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加上正確的方法,還須少說空話。這個成功的秘訣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得出的,人們都說愛因斯坦是個天才,今天我們就走進天才的少年時代。

      二、預習情況檢測:(見學案)

      字詞、作者、名言。

      三、學生默記本課學習目標。

      四、學生自讀課文。

      初步了解少年愛因斯坦的學習經歷,了解他勤學好問勤于思考的優秀學習品質。

      1、 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少年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人講一個即可,可按年齡段劃分。

      課文提供的材料有:

      (1)三歲時,陶醉于母親的鋼琴曲,表現出對音樂的早慧;

      (2)四五歲時,被袖珍羅盤迷住,轉動著大眼睛尋求答案;

      (3)五歲時,因為愿意慢慢獨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師的提問,反應遲鈍;

      (4)六歲時,要求拉小提琴;

      (5)七歲時,還沒有學會說話;

      (6)十歲時,已經是暴力專制制度的反對者;

      (7)十二歲,已能獨立證明數學定理。

      2、小組討論交流。

      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愛因斯坦在學習方面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明確: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方面的最大特點是對科學和真理充滿好奇,愛讀書、愛思考、愛提問、愛鉆研。這些優秀學習品質值得大家學習。

      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同學們可以認真朗讀、同桌合作、細心揣摩文章中多處描寫愛因斯坦眼睛的句子。思考這對表現人物起什么作用?

      小組交流(結合“思考與練習三”)

      A、“難道小阿爾伯特是低能兒?是傻子?”他們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從孩子那雙忽閃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腦袋一歪,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認真啊!可他的小嘴為什么不說話呢?

      小阿爾伯特長得很不勻稱,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因此家人擔心他是低能兒,但“從孩子那雙忽閃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來的光彩,又給人以希望:還應該是個聰明的'孩子。

      B、父親給他一個袖珍羅盤玩,這個小玩藝可把他迷住了。他愛不釋手,把盤子轉過來調過去,可那根針仍然指北。他轉動著一雙大眼睛,尋思著,這是為什么呢?

      “他轉動著一雙大眼睛”,寫出了小阿爾伯特雖然不會說話,可是很善于思考,寫出了這孩子與眾不同的一面。

      C、他第一次見到阿爾伯特時,發現這個12歲的男孩,雖然性格靦腆,但一雙棕色的眼睛卻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他覺得這是個不尋常的少年。

      一個叫塔爾梅的大學生見到小阿爾伯特“一雙棕色的眼睛卻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芒”時,就斷定這是個不尋常的少年。果然,小阿爾伯特對大學生所教的物理學表現了不可遏止的熱情。

      D、只見他歪著頭,閃著聰明的眼睛,在那兒認真地聽呢。從那變化的眼神和表情中,顯然被其中的音樂陶醉了。難道他理解了嗎?

      三歲的阿爾伯特,能夠被音樂所吸引,“閃著聰明的眼睛”“認真地聽”,并且“眼神和表情”隨著音樂而變化,說明他理解了音樂所表現的內容,表現出了他在這方面的早慧。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對一個人眼睛的描寫可以起到表現一個人心靈的作用

      4、知識遷移

      出示文字與圖片,讓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中“畫眼睛”的成功例子。

      五、[語言揣摩欣賞]

      1、 “我的小寶貝,你聽懂了嗎?瞧你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像個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說話呀……”

      這句話中用“一本正經”形容三歲的阿爾伯特聽音樂時的認真樣子。

      2、當他的同班同學還在全等三角形的淺水中撲騰的時候,他已在微積分的大海中暢游了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愛因斯坦少年時就極富科學天賦。

      3、他獨自關在屋子里,雙手支在桌子上。(這句話中劃線詞語對表現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劃線詞語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愛因斯坦專注思考的樣子。)

      4、他一動不動地坐在自己的小書桌前,……三周過去,他終于證明出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這一句中“一動不動”表現了愛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強調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一動不動”表現了愛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強調的是長時間;突出了他對做題的堅強的毅力和執著的精神。)

      5、“這實在是對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種挑逗”。(這句話運用哪種表達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這句話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 在文章中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

      6、 對音樂的早慧僅僅是這個孤僻孩子與眾不同的一個方面,加之他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又是那樣細心,致使家人覺得這個孩子有點毛病。(這句話在課文結構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加點的詞語?)

      (提示: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句中的“有點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愛因斯坦對音樂的早慧,觀察周圍事物的細心非同齡人可比,強調了他非同尋常的“特殊”,這正反映了他從小就具有優秀的學習品質。)

      六、學習檢測:

      (見學案)

      七、本課小結:

      這節課就要結束了,最后我想把自己閱讀《愛因斯坦傳》時自己的一份感動與大家分享。在生命的最后一個夜晚,1955年4月17日,愛因斯坦還在自的病榻旁還放著一疊統一場論的未完成稿,準備第二天早晨醒來再繼續演算。18日凌晨1時25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這個偉大的人,永遠停止了思考。當天下午,遺體火化,按照愛因斯坦的遺囑,不舉行公開葬禮,也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葬禮上沒有任何花卉布置及音樂。送行的人也只有愛因斯坦的妻子、兒子、兒媳等12人。簡簡單單的生活,簡簡單單地離開,這就是愛因斯坦;親人們用歌德的詩為愛因斯坦送行。讓我們一起來吟誦,來銘記偉大的愛因斯坦:

      我們全都獲益不淺,/全世界都感謝他的教誨;/那專屬他個人的東西,/早已傳遍人間。/他像行將隕滅的彗星,/光輝四射,/無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連結。

      八、作業:

      1、歸理本課的字詞,寫在作業本上 2、整理學案。

      板書設計

      對音樂早慧

      愛獨立思考

      少年愛因斯坦 有正義感

      對科學和真理充滿好奇

    【《少年愛因斯坦》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精品教案:《少年愛因斯坦》11-11

    《渡河少年》教學備課教案05-28

    《渡河少年》教學備課教案08-24

    《頂碗少年》備課教案08-09

    少年愛因斯坦教學設計08-04

    少年愛因斯坦閱讀答案10-25

    《頂碗少年》教學教案備課05-29

    《少年王勃》教案備課11-13

    《少年王勃》備課教案11-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天天视频2021国产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日本少妇中文喷潮手机在线 |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 亚州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