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透鏡教案設計

    時間:2021-06-14 12:24:24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三物理透鏡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初三物理透鏡教案設計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實驗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培養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 初中歷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后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散作用.關于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后仍是發散的,并不能會聚,凸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初三物理透鏡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初三物理說課課件:透鏡04-12

    物理教學設計:透鏡07-14

    初中物理的教案透鏡04-08

    透鏡物理教案11-30

    初二物理《透鏡》教案04-01

    初二物理透鏡教案04-06

    初三物理《杠桿》教案設計04-03

    初三物理教案設計02-27

    初中物理《生活中的透鏡》說課稿11-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喜 |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爱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