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一體化教案

    時間:2021-06-15 10:10:51 教案 我要投稿

    《勸學》一體化教案范文

      教學設想:

    《勸學》一體化教案范文

      本單元是“獲得教養的途徑”大板塊,下分兩個小版塊:“獲得教養的途徑”“經典的力量”!矮@得教養的途徑”意在關心下一代的成長,讓學生知道讀書學習的重要,以及如何通過閱讀經典獲得教益。從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層面上,學會恰當地表達思想,學習樸素的文風。

      本文來自第一小板塊“求學之道”,這個板塊有兩篇文言文《勸學》《師說》!秳駥W》主要知道學習對成長的重要,《師說》拜師對成長的重要。既是文言文,本文又是學生進入高中后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還是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教學。

      教學要求與目標:

      1、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2、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教學重點、難點:

      1、識記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2、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3、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本文的可讀性很強,易于成誦,宜采用誦讀教法。誦讀要多次進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奏鮮明,讀得順暢;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最后,經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現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課時安排:3教時

      第一課時:以檢查預習方式統攝全文;作者簡介;誦讀第1,2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3段;總結全文。

      第三課時(前半課時):背誦默寫全文。作業并檢查糾正(注:后半課時用于預習《師說》。)

      第一課時

      內容:以檢查預習方式統攝全文;作者簡介;誦讀第1,2段。

      過程:

      一、導入

      識字,不等于有知識;有知識,不等于有教養。為什么人需要在學習中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為?為什么要從師問道?為什么要閱讀經典杰作?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現在,是我們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了。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獲得教養的途徑”這個板塊。學習這個單元,注意從經典中獲得教益,學習思想觀點的表達,學習樸素的文風,學習生動、清晰地闡述抽象的道理。這節課我們學《勸學》。

      二、檢查預習

     。1)將下列各字的拼音寫在課文中該字下面:

      輮( ) 雖又( ) 槁( )暴( ) 礪( ) 參( )省 ( )乎己 知( )明 跂( ) 生( )非異也 跬( ) 驥( ) 駑( ) 鍥( ) 鏤( ) 螯( )

      (2)聽寫:

      三、簡介作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述又稱孫卿。趙國人。曾游學于齊,在齊國稷下(今山東臨淄西北)任祭酒(官名);后去楚國,晚年定居該地,從事著述。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著有《荀子》,現存32篇。

      荀子和孟軻雖然同屬于儒家學術的派別,但他在性善說上和孟子恰好相反,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認為“人之初性本惡”,“其善者偽也”,要通過后天學習、反省才能夠棄惡為善。

      四、誦讀第1段,并理解積累

      1、誦讀

      2、和周圍同學合作,交流下列詞語的意思:

      勸學——已——于(1)——于(2)——于(3)——以為——有——暴——“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

      勸學—— 《勸學》本文是原文的節選,原文比較長,本文選了前面的部分內容。

      已——

      于(1)——

      于(2)——

      于(3)——

      有——

      暴——

      日——

      3、解決疑難

      4、學生練習翻譯

      5、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

      這幾組設喻從總體上看,說明什么道理?

      6、試背誦

      先自讀兩遍,然后檢查試背。

      7、學生齊背一遍

      四、誦讀第2段,并理解積累

      1、指名讀

      要求注意某一節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知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齊讀

      3、和周圍同學合作,交流下列詞語的意思:

      而1——而2——而3——而4——而5——而6——而7——而8

      “彰”──

      “利足”──

      “致”──

      “能水”──

      4、解決疑難

      5、學生練習翻譯

      6、文理分析

      教師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起句和結句是怎樣的關系?

      請歸納本段大意:

      7、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8、作業:看讀本中的文言文

      第二課時

      內容:誦讀第3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背誦1、2段

      二、指名翻譯1、2段

      三、誦讀第3段,并理解積累

      1.、指名讀(要求注意某一節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2、齊讀

      3、和周圍同學合作,交流下列詞語的意思: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無以”——致千里——至千里——“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句式有何特點——“上”“下”——“躍”“駕”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

      “無以”——

      而致千里—— 無以至千里——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上”“下”——

      “躍”“駕”——

      4、解決疑難

      5、學生翻譯

      6、層次分析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7、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主旨是:

      8、先背誦本段,再背誦全文。

      四、總結全文。

      1、思想內容。

      總結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論點(分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跟“學不可以已”這句話(中心論點)的關系,指出分論點就是中心論點的論據,最后列表說明。

      中心論點

      分論點之一

      分論點之二

      分論點之三

      2、探討:和周圍同學交流討論——作者的思想觀點和他的“性惡”說有什么聯系嗎?

      3、本文運用設喻論證是非常明顯的,學生討論:

      (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4、本文在句式上還使用了對舉的手法,請舉例說明。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學生舉例

      討論對舉的作用

      五、作業。

      背誦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第三課時

      內容:背誦默寫全文。作業并檢查糾正(注:后半課時用于預習《師說》。)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方式:全班齊背一遍;聽教師背誦一遍,指出背錯的地方(故意弄錯,至多三處);學生互查。

      二、當場默寫課文

      二、完成練習并檢查糾正

      三、預習《師說》

    【《勸學》一體化教案】相關文章:

    勸學的教案02-18

    《勸學》 教案08-04

    《勸學》教案12-22

    《勸學》教案07-30

    勸學 教案09-12

    勸學教案09-06

    《勸學》教案09-06

    教案-《勸學》11-14

    《勸學》的教案11-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制服丝袜 |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成年人免费AV |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