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

    時間:2021-04-20 18:18:05 教案 我要投稿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

      新的學期到來啦,這一學期,老師和同學們將一起學習更多的課文、收獲更豐富的知識。下面我們來看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借鑒。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借助mtv精美的畫面,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劇,社會的不公,從而產生高興——悲傷——悲憤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女孩之死誰之過?”這一問題,從而挖掘出作品中蘊涵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深入體會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現形式,描寫最凄慘結局的寫法。

      三、教學設計: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策略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因此,在運用課件時,遵循整體優化的原則。根據本課主題和重、難點,從“情感領悟”“朗讀指導”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課件的運用,能渲染氛圍,使學生得到情感熏陶,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出示幻燈片(一):

      一張“天鵝”的圖片,同時播放圣桑的《天鵝》,營造一種悲劇氣氛。同時顯示本課主題“享受讀書”動畫效果出示“盧老師寄語”,并指名讀。

      “去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盧老師寄語

      通過讀這段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作者與文本產生對話,從情感入手,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出示幻燈片(二),彩燈閃爍的圣誕樹和本課課題。

      1、同學們喜歡用什么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好,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自由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

      說說你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三)借助MTV動畫《火柴天堂》,進一步加深感受,關掉MTV音樂,老師根據畫面配音解說。

      畫面上小姑娘那閃爍的大藍眼睛中交替出現的希望與失望的眼神,能讓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動容,為之流淚。這一教學情景的創設,有利于課文內容的展開。

      (四)看完動畫后,繼續談感受。

      生:我想哭

      生:我想揍那個拿女孩鞋的男孩一頓。

      生:我想給那個女孩送吃的。

      生:當女孩眼前產生幻象高興時,我也替她高興。

      (1)文章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高興、難過、生氣?

      (2)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受?

      (五)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高興的句子: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美麗幻景。怎樣才能讀出小女孩當時高興的心情呢?

      抓住重點詞語,注意語氣助詞。

      重點指導第一次擦燃火柴。

      精讀本段:讀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氣

      讀出小女孩面對美麗溫暖大火爐那喜悅與舒服的感受。

      讀出火柴光亮熄滅回到現實的冷酷無情。

      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討論:

      小女孩為什么會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爐?

      依照這段的讀法讀其余四次擦燃火柴看到的。

      (六)通過對比,揭示中心

      1、幻景的美麗,現實的殘酷,造成了什么結果?

      找出描寫小女孩死了句子。(文后三個自然段)

      2、出示幻燈片(三)小女孩凍死在墻角,手里捏著一把火柴。圖文對照,朗讀后三個自然段。

      3、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

      多數學生認為是痛苦的,部分學生認為是幸福的。

      小女孩愿意死嗎?

      生:愿意,因為她活著太痛苦了

      生:不愿意,她還太小,還沒嘗到生活的甜頭。

      一個學生說:如果在生活中你爸爸總是打你,那你不愿意死嗎?

      全班交流,找出依據。

      4、動畫出示:“女孩之死誰之過?”幾個大字。

      5、小組討論以上問題,并簡單列出原因,作好記錄。

      (1)小女孩太冷

      (2)小女孩太餓

      (3)小女孩沒人同情她

      (4)她爸爸打她

      (5)社會不公平

      小女孩的死對她來講是一種解脫。可現實生活并沒有天堂,那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愿望。

      此處對學生進行生命可貴的教育。

      (七)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孩子們的同情心

      1、作者為什么安排這樣的結局?你對這樣的結局滿意嗎?

      2、如果讓你改寫結尾,你將怎樣寫?

      (這一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的美好,表達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八)回歸全文,經歷整個過程。

      這個童話以它永久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人們把這個故事排成電影,編成歌,制成動畫。下面讓我們再次用心靈來感受一下這篇童話的美麗與凄慘。

      再次播放熊天平制作,齊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學生的整個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話之中,達到享受讀書的目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2

      課文內容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凄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課文開頭描寫了小女孩的處境: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還在街頭賣火柴。接著,寫了小女孩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飛走。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在街頭。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課后練習提出“朗讀課文”“小女孩幾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說你的感受”等學習要求,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方法。語文學習的重點,也從第一學段的以識字、寫字為重點轉向學閱讀、學表達。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許多童話故事,對這一體裁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話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幾”“晃”“噴”,會寫“柴、冷”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7個詞語。

      2、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3、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重點:

      1、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2、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難點:

      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幾”“晃”“噴”,會寫“柴、冷”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7個詞語。

      2、讀通讀順課文。解決閱讀中因年代久遠或國情不同產生的疑問。理清文章脈絡。

      3、品讀交流課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插圖導入,喚起閱讀期待

      1、PPT出示課文插圖1,教師提問:仔細觀察這幅圖畫,你關注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問?

      學生觀察,交流:

      預設一:這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因為屋子里、街道上都亮著燈,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

      預設二:屋頂上、街道上都覆蓋著一層白雪。街道上只有一個小女孩,衣服穿得很單薄,光著腳走在雪地里,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孤獨的腳印。

      預設三:這么冷的天,還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一個人光著腳走在街道上呢?

      2、教師引導:是啊,這還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呢,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小女孩為什么會孤零零一個人流落街頭呢?讓我們一起到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名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釋疑解難,梳理文章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并做上標記。

      2、反饋交流。

      (1)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及時糾正錯誤讀音。

      預設:

      ①“擦燃”的“燃”是翹舌音,“rán”不要讀成“lán”。

      ②“蜷著腿”的“蜷”讀“quán”,不要讀成“juǎn”。

      ③“幾”“晃”“噴”是多音字。

      分別出示“幾”“晃”兩種讀音的字典義項,引導學生發現:“幾”在“幾乎、茶幾”等詞語中讀jī,在“幾個、幾何”等詞語中讀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詞語中讀huǎng,在“搖晃、晃動”等詞語中讀huàng。

      強調“噴”在“噴香”中讀pèn,在其他詞語中一般都讀pēn。

      (2)請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師生共同交流。

      預設1:哆哆嗦嗦、蜷著腿

      出示句子“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請學生讀句子,想象:小女孩很冷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表現,怎樣的動作?通過動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的意思是“凍得直發抖”;“蜷著腿”的意思是“彎曲著腿”。

      預設2:“銅腳、銅把手”是什么?

      出示銅火爐圖片,請學生上臺分別找到銅腳和銅把手,從而直觀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預設3:火柴為什么能在墻上擦燃?

      出示背景資料,引導學生自讀理解。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問世的,稱為硫酸火柴,火柴頭只有浸入硫酸中才能燃起火。

      1816年,法國人德魯森制成了黃磷摩擦火柴,在粗糙的物體上一擦就著,容易引起火災,很不安全。

      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施勒特爾用無毒且不能自燃的紅磷制造出了安全火柴。火柴頭只有在火柴盒側面的沙皮上摩擦,才會點著。這種火柴既沒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災,因此稱為“安全火柴”。

      由于黃磷火柴不易變質并能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一直流行到19世紀末。安全火柴在20世紀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國定為違禁產品的黃磷火柴。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黃磷火柴的時期,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墻上就能擦燃火柴。

      3、梳理文章脈絡。

      (1)教師提問: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東西,火柴一滅,這些東西就不見了呢?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這是小女孩看到的種種幻象,現實中并不存在。

      (2)引導學生交流: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

      (3)根據提示,說說課文內容。

      出示填空,讓學生補充:課文先寫(),再寫(),最后寫()。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將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

      三、學習第一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可憐”

      1、默讀第1—4自然段,引導學生用一個詞語概括:這是一個()的小女孩。

      預設:可憐/美麗/又冷又餓/貧窮/痛苦

      2、教師引導:再讀課文,用上文中的詞句具體描述你對這個小女孩的感覺。

      學生交流:

      這是一個(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的小女孩。

      這是一個(有著金黃色卷發的很美麗)的小女孩。

      這是一個(又冷又餓,凍得蜷著腿縮成一團卻不敢回家)的小女孩。

      ……

      3、指導朗讀:請找出這一部分中讓你感觸最深的一句或幾句話,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小組交流,全班分享。

      預設1: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

      生:我從“冷極了”“下著雪”“又冷又黑”感覺到這個夜晚特別冷,這么冷的天,還是大年夜,小女孩卻不得不“赤著腳”在街上走,真是太可憐了!

      師:你真會讀書,抓住重點詞語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來,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讀出天氣的寒冷和小女孩的可憐。

      預設2: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小女孩待在大街上一整天了,卻沒有賣出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硬幣,她肯定又冷又餓又難過。

      教師分層指導:

      ①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生接讀)沒買過她一根火柴,(師引讀)誰也——(生接讀)沒給過她一個錢。

      ②教師提問:想象這里的“誰”,會是哪些人?學生充分想象說話。

      ③教師引導:我把你們想象的這些“誰”去掉,看看句子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這一整天,沒有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人給過她一個硬幣。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學生對比朗讀,充分交流。

      教師小結:看似簡單的兩個“誰”,強調了沒有一個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一個人給過她一個錢。小女孩的寒冷,不僅僅來自天氣,更來自人們的冷漠無情。這寒冷,不僅是從頭冷到腳,還是從外冷到里,從身體冷到內心。

      ④引導學生再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書寫指導

      1、指導書寫。

      ①出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冷、舊、裙、憐、餓、焰、蠟、燭、訴。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這些字都是左窄右寬的。重點指導“焰”右下部分的筆順:撇、豎、橫折、橫、橫、橫。

      ②出示上下結構的3個生字:柴、富、離。提醒學生注意上下部分中心對正,寬窄合適。重點指導“離”的書寫。

      ③出示獨體字“乎”,引導學生關注:第一筆是撇,不要寫成橫。

      2、學生獨立書寫。

      3、投影展評。引導學生根據觀察要點,從寫正確、重穿插、中心對正、寬窄合適等方面開展評價。

      4、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再次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2、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引導: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苦難的現實生活。你能根據句式,再來描述一下這個小女孩嗎?

      出示句式:可憐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

      預設1:可憐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還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

      預設2:可憐的小女孩!走了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預設3:可憐的小女孩!凍得蜷著腿縮成一團也不敢回家,生怕因為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挨爸爸的打。

      2、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二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幸福”

      1、借助表格,梳理內容。

      (1)默讀課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畫出相關的句子。

      ①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②自由讀,思考:從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現有什么不同?

      預設:

      生1:第一次,小女孩“終于抽出”,是猶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趕緊擦著”,是很干脆,毫不猶豫的。

      生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③師:你們讀得真仔細!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聯系上下文來體會體會。

      出示句子1: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指名朗讀;討論小女孩猶豫不決的原因;引導學生通過關注標點“!”“?”、語氣詞“啊”“嗎”和關聯詞“哪怕……也”理解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句子2:“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樣,就會不見的!”

      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賣火柴的小女孩,感同身受,讀出她語氣的急切和內心的無助。

      (2)出示表格,再讀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

      學生獨立填寫后,小組交流,完善表格前三列。

      (3)教師提問:每一次點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實現了嗎?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獨立填寫后,師生共同交流、完善。

      (4)請學生看著表格復述: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現實又是怎樣的?

      2、品讀幻象,說說感受。

      ①自由輕聲讀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觸最深的地方畫下來,并在旁邊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②組內交流,全班分享。

      ③融入感受再次朗讀。

      3、借助表格,結合課文中的語句及自己的感受,說說讓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幻象。

      三、學習第三部分,理解“幸福”的意蘊

      1、指名朗讀第10—11自然段,說說小女孩的結局。

      2、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問。

      3、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預設1:小女孩凍死了,為什么卻“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小女孩在臨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別是見到了最疼愛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還帶著微笑。

      預設2:小女孩是凍死的,為什么說“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示:第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沒有了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

      四、拓展延伸,推薦課外閱讀

      1、教師小結: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這樣痛苦,幻想是這樣美好,而結局又是這樣的悲慘。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你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說。請同學們先來讀一首小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再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2、布置課后作業。借助表格,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3、推薦課外閱讀。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丑小鴨》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課后,大家可以找來好好讀一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設計10-10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設計10-10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設計10-11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設計01-12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設計范文10-10

    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設計10-10

    《賣火柴的小女孩》優秀教案設計10-10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課堂教案設計10-10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優秀教案設計10-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人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日韩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州第一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 制服丝袜久久国产 | 亚洲欧美色欧另类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