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社戲教案設計

    時間:2021-07-14 15:40:37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課程社戲教案設計

      課題: 《社戲》

    語文課程社戲教案設計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

      《社戲》全文原有前后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后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采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成人后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字詞、文學常識、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中敘事有詳有略的特點。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學習細膩的心理描寫。

      3、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默讀、速讀、朗讀、自主合作探究。學會畫、注關鍵詞語,快

      速篩選信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本文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理清故事情節,學習敘事詳略的寫法,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難點:1、本文通過“社戲”來表達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2、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贊美的理解。

      【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閱讀和分析《社戲》中夏夜行船、趙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體會景物、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的好處,一同分享作者童年與鄉村少年玩耍的樂趣;

      2.自讀點撥法。引導學生精細閱讀,深入細致地探究文意,以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語,搜集整理有關作者情況。

      2、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童年》MTV、輕緩的樂曲、越劇片段、江南水鄉月夜畫面、江浙一帶月夜航船、看戲畫面等)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多媒體播放《童年》,一首輕松活潑的歌曲,把我們帶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后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魯迅的小說《社戲》能從中看出魯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留戀心情。

      2、作者介紹及題解:

      (1)魯迅家鄉:浙江 紹興

      (2)評價: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3、課文體裁:小說 。小說的三要素及怎樣閱讀小說的方法簡介。(文字課件展示,教師邊展示邊講解。)

      這篇小說寫得也很精彩。作品采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迅哥兒)這個人物是根據童年“魯迅”的經歷而虛構的。

      4、檢查預習(多媒體出示詞語,認讀字音并檢查對詞語的理解。

      1、正音:

      歸省、行輩、掘、鉗、憚、絮叨、伊、攛掇、鳧水、駁回、篙、櫓、潺潺、脊、舀、瓢、踱、撮、桕樹、 楫

      2、詞語解釋:絮叨依稀 自失 彌散 旺相 縹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圍繞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哪些事情?

      2)除了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3)哪些事件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

      4)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進入自讀狀態)

      ——學生自讀完成后,匯報;教師歸納明確:

      圍繞課題,從時間角度來看,全文是這樣安排的:看戲前——看戲——看戲后。從事情角度來看: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六一送豆

      1)看社戲 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

      2)開頭寫了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結尾寫了六一公公送豆。

      3)詳寫的是: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 略寫的是隨母歸省、釣蝦放牛、六一送豆。因為從題目來看課文主要寫看社戲,與此關系緊密的詳寫,關系不大的略寫。這樣寫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中心意思。我們寫作也應該這樣圍繞中心去選材。

      4)三個部分:

      一、(1— 3段)盼看社戲; 看戲前

      二、(4-30段)去看社戲; 看戲中

      三、(31—49段)懷念社戲。看戲后

      看戲中:(4—16)看戲前的曲折 (17—21)看戲時的情景 (22—30)看戲后的歡樂

      (以上從多角度概括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來篩選信息。)

      三、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1、我是在什么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討論明確:“本來是凡有出嫁的.女兒,倘自己還未當家,夏間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這是還未當家的已嫁女兒的一般情況;“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母親的情況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兒,“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只得在掃墓完畢之后,抽空去住幾天”。清明掃墓完畢之后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 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么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點?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游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風尚淳樸。

      答: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3、為什么說平橋是我的樂土,具體表現有哪些?

      (1)我在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2)“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3)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4)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并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4、看戲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來是如何解決的?為什么這樣寫?

      答:(1)看一時叫不到船,母親不準“我”和別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擔心等;然而,這些“困難”又逐一地被小伙伴們解決了:首先解決了船的問題,接著又擺三條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亂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還用寫包票的話作了保證,讓外祖母放心,實現了“我”去看社戲的愿望。(2)這樣寫既烘托了“我”看戲前的急切心情,又突出了雙喜等小伙伴的友愛、聰慧的品德,同時也顯得文筆曲折,文意跌巖。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師:這篇課文中,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生提出問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師補充:本篇題為“社戲”,為什么要寫在平橋村的樂事?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于這里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系。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交代看戲的緣由、時間和平橋村的地理環境,小伙伴們的親密、友好,鄉間農民的勤勞、善良,為后文寫看戲及偷豆等內容作鋪墊。)

      五、拓展延伸

      師:美美地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生發言交流。

      六、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

      2.師結束語。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2)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并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七、布置作業: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八、板書設計

      社戲

      一、(1— 3段)盼看社戲; 看戲前

      二、(4-30段)去看社戲; 看戲中

      三、(31—49段)懷念社戲。看戲后

      看戲中:(4—16)看戲前的曲折 (17—21)看戲時的情景 (22—30)看戲后的歡樂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二、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一)學生朗讀最后一段: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過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教師: “好戲”“好豆”連續兩個“好”字可見“戲和豆”非同一般,究竟豆好不好吃,戲好不好看呢?

      學生反復閱讀,討論。尋找答案。

      討論結果:

      戲: 不好看 。

      .白天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的鐵頭老生一個也沒翻,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起先“踱來踱去”唱,后來索性坐在交椅上唱的老旦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個小丑被綁在臺柱子上,給一個花白胡子的用馬鞭打起來》。”僅此而已!于是,雙喜他們“喃喃地罵”。“我”也“忍耐地等”。終于大家熬不住了,當雙喜提議回家時,“大家立刻贊成”,這些都表明“社戲”是乏味的。

      豆: 很普通,有“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來的),卻并沒有昨夜的豆那么好”為證。況且,孩子們夜晚在船上匆忙中所做的,帶有泥土氣,缺少調味品的豆,很難和在家由大人精心制作的好吃。

      (二)教師:豆是很普通的豆,戲也很乏味,為什么“我”覺得那樣“好”?學生閱讀課文,討論,尋求答案。

      討論結果:

      并不是“戲好”“豆好”,而是人好,景也美.

    【語文課程社戲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課程《社戲》教案設計03-08

    《社戲》的教案設計03-07

    社戲的教案設計03-07

    《社戲》教案設計精選03-07

    社戲-教案設計精選03-07

    社戲-教案設計03-08

    社戲 的教案設計03-08

    社戲教案設計03-08

    《社戲》教案設計03-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性色开放主播在线直播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 日韩一区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