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教案

    時間:2021-03-24 15:43:01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上冊《山雀》教案(精選4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山雀》教案(精選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上冊《山雀》教案(精選4篇)

      《山雀》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重難點:

      抓住山雀說的話,聯系上下文,讀懂“我”猜想的根據。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有誰見過山雀呢?

      出示掛圖:誰來說說山雀的樣子?(學生可以各抒己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學習生字的方式自學生字。

      3、教師檢查學習生字情況。

      三、指導書寫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課文主要是寫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山雀的,并說說作者在不同的地方個觀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學引導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語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導體會:你從山雀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歡山雀嗎?為什么?)

      5、指導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五、課外拓展:

      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注意它們的動作和叫聲,猜一猜它在想什么,會說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寫下來。

      《山雀》教案2

      一、教學分析

      本文以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兩只山雀有趣的對話。它告訴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

      二、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培養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重點詞句的理解,讀中體會山雀的可愛,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

      3、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重點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讀中體會山雀的可愛。

      五、教具準備

      山雀的圖片、各種動物叫聲的錄音。

      六、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說說你喜歡的小動物。

      2、今天,老師要讓同學們認識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山雀。(投影山雀的圖片。)

      3、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會讀的字詞自己想辦法解決。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讀中感悟,點撥釋疑

      1、從外形體會可愛。

      (1)觀察山雀圖片,說說山雀是什么樣子的。

      (2)從文中找出描寫山雀外形的句子,讀一讀,談一談體會。

      3)試著簡單畫一畫這可愛的山雀,并涂上色彩。(引導學生要注意:身子是瓦灰色的,兩頰是白色的,上面有幾個黑斑。)

      (4)指導朗讀。

      2、從動作、對話體會有趣。

      (1)出示插圖,創設情境。師:這兩只可愛的山雀在樹干上找蟲子的時候,一只被“我”用手掌堵在窟窿里了,另一只在幾步遠的樹枝上。如果你是被拘禁的山雀或者是自由的山雀,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2)激發學生的興趣后,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兩只山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并以小組形式合作探究。如:山雀為什么躺在那兒紋絲不動?它在想些什么?為什么前面寫另一只山雀“勸告”它的朋友,后面又“警告”呢?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山雀的有趣。

      (4)分角色朗讀山雀的對話。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山雀緊張、著急而又無奈的心情,從而體會山雀關心同伴的感情,感受山雀的可愛。

      (5)發散思維:山雀這種關心同伴的精神真令人感動。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給大家說些什么?(學生暢談,老師小結。)

      (6)組織討論:“我”是根據什么猜想到這兩只山雀的對話內容的?聯系上下文說一說。

      (7)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配上畫面,啟發學生想象。

      師:動物的動作和叫聲蘊含著豐富的語言。這些動物仿佛在說些什么呢?

      3、引導探究,激發興趣

      思考:作者筆下的山雀為什么那么可愛、有趣?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我站在那兒等了很久……”“我等了很長時間……”等詞句,體會作者善于觀察、善于猜想的習慣,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四)、總結升華,拓展訓練

      1、讀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善于觀察,善于猜想,愛護小動物,關愛他人等。)

      2、選擇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觀察它們的動作和叫聲,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會說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寫下來,并讀給小伙伴聽。

      《山雀》教案3

      一、復習導入

      認讀詞語。

      二、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俄國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上節課學完了課文,山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可愛)

      三、學習課文

      師: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可愛就格外地受歡迎。那么你是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小山雀的可愛呢?

      (一)用心地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標出相應的詞、句、段,細細體會。

      (生默讀,標注)

      師:有感情地為大家朗讀你標注的文字,談談你的體會。

      1、“這兩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兩頰鼓鼓的,上面有幾個黑斑。”

      (1)、生朗讀,談體會。

      (2)、師生評價。

      (3)、師點撥:這段外貌描寫確實不錯,顏色詞用得準確,“鼓鼓”又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態可掬,尤其是抓住了“黑斑”這個特點——人們常說“哪個哪個小姑娘臉上長著幾個小雀斑,真可愛”。“雀斑”也許就是小山雀臉上的黑斑呢!忽然覺得它們又多了幾分淘氣。一起來讀出它們的可愛樣子吧。

      (4)、學生讀句子。

      2、“我用望遠鏡耐心地觀察它們,直到后來,??我用手指頭摸摸它的背,它還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兒。”

      (1)、生匯報。

      (2)、師引導學習觀察順序:起初作者用(望遠鏡)觀察小山雀,(板書:遠)后來又來到他的身邊(碰碰、摸摸),(板書:近)這種觀察的順序就是——由遠及近。(板書:由遠及近)那同樣的,先觀察近處,再觀察遠處就是由近及遠。(補充板書)

      (3)、這部分描寫作者和小山雀的動作時用的很多詞妙極了,標出來,品味品味。是啊,跟剛才截然不同,裝得可真像,短短的幾秒,判若兩人。剛剛神氣活現,吃得起勁兒,現在呢?(標示重點詞語)誰再來讀一讀?這小家伙瞬間判若兩人,真是聰明得-----可愛!(齊讀句子)

      (4)、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師:這只小山雀被拘禁了,那只自由的小山雀又是怎樣的呢?自己讀讀課文4,5自然段。

      師:這只小山雀可愛嗎?可愛在哪兒?

      生答。

      師:同學們,這只山雀好不容易逃脫了人的魔爪,可以走,它為什么落在兩三步遠的樹枝上,不時尖叫幾聲,舍不得離開呢?它想干嘛?(提醒伙伴,不要輕舉妄動)是友情的力量讓它留下來,它對自己的伙伴不離不棄,可真------可愛!

      師:為什么開始是“勸告”,后來是“警告”呢?

      生:它很擔心。

      (三)學習第六----九自然段

      1、同學們,小山雀是弱小的,面對著可能的危險,開始裝死和尖叫,但是剛剛我們細心地觀察,設身處地地想象他們的心理、語氣、神態,仿佛真的讀懂了尖叫背后小山雀的內心世界,是嗎?

      2、(出示句子)小山雀還在尖叫,一聲,兩聲,三聲,四聲。它在想什么?我想你們用剛才的學習方法,一定能讀懂。咱們自己先讀一讀,你覺得它在想什么,可以用筆在尖叫旁邊寫一寫,寫完之后可以與同桌討論討論,像山雀一樣互相幫助,好嗎?討論之后,再分角色讀一讀。

      3、匯報一下學習成果。分角色朗讀。

      4、從山雀的尖叫聲中,你聽出了什么?

      生:第一尖叫,聽出了無奈。

      生:從第二次尖叫,聽出了害怕,害怕會被抓走,還有點驚訝,

      小心奕奕。(指名讀一讀)

      生:第四次尖叫,聽出了心驚膽顫。(齊讀)

      生:從第三次尖叫中,聽出了無奈。

      師:我從大家的想象中感受到了山雀的著急。

      (四)學習第九---十三自然段。

      1、它們飛了幾步遠,“低聲”交換意見。剛剛是尖叫,現在是低聲,聲音的變化正反應小山雀1內心的變化。這時,在想什么?(終于安全了;自由的感覺真好!)

      2、它們落在最高的樹枝上,回過頭去看哪個堵住樹洞的老人。說------

      “在那兒站著呢”你在想什么?(分別指名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3、老師要為你們出色的想象力而喝彩。這兩只小山雀因為你們豐富的想象而有了豐富的情感,從而更加-----可愛!

      4、小山雀說完就-----飛走了!它們一邊飛還一邊在說呢,這會兒,它們又會說什么?

      5、回顧全文,今天把樹洞堵住的老人實在有些古怪,到底想干什么?回頭看看課文,找一找,想一想,這個老人究竟想干什么呢?原來,這個老人是喜愛山雀,并不想傷害它們。(板書:喜愛)在他的筆下,小山雀有了鮮活的生命力,有了人的特性,有了豐富的情感。

      6、總結寫作方法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合理想象

      四、拓展

      師:同學們也喜愛小動物嗎?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注意它們的動作和叫聲,猜猜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寫下來,讀給小伙伴聽。

      教學反思:

      這篇精讀課文寫了一個有趣的動物故事。故事以“我”的觀察為線索,通過山雀的動作、叫聲來想想它們的.語言,從而推動故事的發展。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充分自讀課文,讀書后思考:你喜歡文中的兩只山雀嗎?為什么?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然后抓住“你從哪里讀出兩只山雀的可愛”這個問題讓學生充分讀文,細細體會,從而體會作者觀察得仔細,描寫得細致,想象得合理。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兩只山雀說的話讀一讀,聯系上下文說說“我”是根據什么猜想到這兩只山雀的對話內容的。本課有些詞語、句子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我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和指導。如“”警告一詞,讓學生先讀讀上文,讀完后說說知道了什么。再啟發學生想想:“我”此時已走到一旁,不再折磨拘禁中的小山雀,并且“站在那兒等了很久”,洞里的山雀這時候會怎樣想?結果怎樣?而樹枝上的那只山雀見“我”站在那兒沒有走又會怎么想?讓學生仔細琢磨,理解“警告”一詞的意思,體會出自由的山雀那種擔心和焦慮的心情,從而更深層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不足之處為本課教學時間我把握得還是不夠到位,本應指導學生細細品讀的句子如蜻蜓點水般就過去了,讓這個課堂少了幾分靈動之處,這個需要大力改進。

      《山雀》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動物的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3、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抓住山雀說的話,聯系上下文,讀懂“我”猜想的依據。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鞏固本課生字新詞的識記。

      2、質疑導讀,學習課文1—3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識字學詞,初讀課文。

      1、出示生詞。

      (1)、指名認讀,評議。

      (2)、齊讀詞語。

      (3)、從詞中抽出生字,認讀,開火車擴詞。

      (4)、學生自由介紹記識方法。

      (5)、教師重點講解“雀、肯”。

      2、學生自主分段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同桌合作,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二、質疑導讀,學習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們見過山雀嗎?他們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介紹、交流。

      文中哪個地方為我們介紹了山雀的樣子?請用橫線畫出來。

      指名反饋,讀句子。

      觀察圖,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瓏。

      學生有感情齊讀句子。

      2、“我”是怎么發現兩只灰雀的?

      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這兩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們干得怎么樣?

      指名反饋,介紹、交流。

      理解“起勁”的意思。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們干得起勁?

      引導體會山雀找蟲子時的專注、賣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勁地鑿樹干找蟲子,“我”是怎么做的?結果出現什么情況?

      學生輕聲讀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內容。

      指名發言。

      理解詞語:一動不動、紋絲不動、像死了似的。

      議一議:山雀真的死了嗎?它為什么裝死?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二、總結課堂,鼓勵閱讀。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總結:小巧玲瓏的山雀太惹人喜愛,它們憑借自己的勞動找蟲子吃來填飽肚子。當它們遇到危險無法逃離時,就裝死來蒙騙對方,以求逃過一劫,真是聰明到家了。

      4、鼓勵閱讀。

      三、布置作業。

      書寫生字新詞。

      繼續閱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讀懂山雀的對話,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據。]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山雀的喜愛,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仿照課文,進行觀察、仿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字游戲。

      2、指名反饋:你對山雀有了哪些認識與了解。

      3、學生齊讀課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語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學生自由讀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畫出自由的山雀說的話,用曲線畫出拘禁中的山雀說的話。

      2、指名反饋,讀一讀找出的語句。

      3、集體評議,糾正補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5、引導體會:你從山雀說的話中感受到什么?

      6、學生練習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讀兩只山雀說的話。

      7、教師質疑,引導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據,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以及山雀的聰明、機智、團結互助。

      (1)山雀真的會說話嗎?課文中出現的這些山雀的語言是哪兒來的?

      (2)聯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據什么猜出山雀的對話的。

      (3)指名反饋,抓住山雀第一次說的話做具體地示范性的指導體會。

      8、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4——17自然段。

      三、總結課堂,拓展仿寫。

      1、小小的山雀有著高尚的心靈和美好的品質,它們勤勞、聰明、機智、團結、互助、友愛。而文中的我更是通過耐心到觀察,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讓小山雀都成了能夠說話,能夠溝通的可愛的小精靈。

      2、拓展仿寫。

      不止小山雀,其實許多動物都是通過叫聲以及動作來代表語言,向同伴或人類表達它們的想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根據它們的叫聲動作,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會說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寫下來。

    【三年級上冊《山雀》教案(精選4篇)】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15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04-08

    小學三年級上冊英語教案04-18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教案09-26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篇02-17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復習教案02-22

    小學三年級上冊《奇妙的鯉魚溪》教案02-16

    小學三年級上冊英語教案6篇04-18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教案4篇09-27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減法》教案03-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色在线观看 | 九九九热视频最新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写真视频 | 色八a级在线视频品尚网 | 亚洲天堂在线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