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時間:2022-06-21 09:06:00 教案 我要投稿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精選11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地科學態度。

      2、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物體從高處落下來有什么規律嗎?這篇課文會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二、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課文著重講的是什么人?

      3、他對誰的話提出了疑問?

      4、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做了哪些工作?

      5、實驗的結果怎樣?

      三、初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

      2、提問:

      你怎么分段:講講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四、人物介紹:

      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介紹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主張研究自然界必須進行系統的觀察和實驗。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思考:該段怎樣向我們介紹伽利略的?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尋常”是什么意思?“很不尋常”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伽利略“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

      (因為他提出的問題常常使老師都很難解答,這說明他善于發現問題,對事物有獨特的見解。)

      六、學習課文第二段:

      1、亞里士多德是什么人?

      “信奉”是什么意思?

      當時的人是怎樣信奉亞里士多德的?

      為什么要提到這個人物,他與下文有什么聯系?

      (對這樣的人提出疑問,需要有相當大的勇氣。公開實驗時,才會有那么多人嘲笑伽利略,對伽利略敢于懷疑,勇于實驗的行動更加贊賞。)

      七、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啟發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老師手中有一大一小兩個鐵球,如果我同時從同一高度松開手,會有什么結果?

      生: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師:你們怎么知道的?是誰得到的這個結論?

      今天,我們通過這課書的學習,要了解伽利略通過哪些步驟成功得出這個結論的。

      二、默讀課文引路:

      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包括哪些自然段?

      三、回憶復習:

      第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四、讀第三段:

      1、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產生懷疑?

      讀出亞里士多德的話,教師出示,學生理解這句話:如果10磅重的鐵球是1秒落地的話,1磅重的鐵球就會10秒鐘落地。

      3、解伽利略的疑問:

      從亞里士多德的話中,可以得出哪兩個不同的結論?

      第一個結論是:1磅重的鐵球拖住了10磅重的鐵球,使捆在一起的2個鐵球落下的速度減慢。

      板書:如果……那么……

      演示,解釋:

      因為1磅重的鐵球拖住的力是向上拽的,等于10磅重的鐵球減輕了1磅重量。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解釋,重量減輕了,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慢。

      還可以用數學式子表示:

      第二個結論是什么意思?板書:如果……就……

      誰能仿照第一個結論說說道理嗎?

      生:因為把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鐵球本身的重量就增加了1磅。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解釋,重量增加了,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師:你對這兩個結論有什么看法?

      生:同一件事的兩個結論正好相反,是矛盾的,說不通。

      師:伽利略也覺得說不通,那么他是怎樣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呢?

      五、學習第四段:

      1、學生讀第四節:

      其他同學思考:伽利略得出了什么結論?

      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無關。

      2、對照前面亞里士多德的話,伽利略的結論與之完全相反,這個結論是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統治了兩千多年的結論,是前所未有的,真是了不起。

      3、他是怎樣得到這個結論的呢?

      “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伽利略的結論不是憑空想象,而是通過科學實驗反復求證之后得到的。

      4、伽利略在向亞里士多德挑戰時,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伽利略當時很年輕,卻已經有了相當的功底。”

      5、他為什么要做公開的試驗?

      既為了宣布試驗結果,也為了啟發大家破除迷信,不顧自己這樣宣布,會面臨人們怎樣的責備。

      (二)人們對于伽利略的公開實驗持什么態度?

      “是……還是……”

      解詞:膽大妄為、固執

      人們為什么對伽利略有這樣的評價?人們這時認為誰的話是對的?

      (三)1、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對照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塔下的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時的沸騰場面。

      理解人們為什么會驚訝得呼喊起來。

      這句話與別的不同,是先說結果,后說原因。

      理解文中得“才”

      這句話是比喻句嗎?“像”是什么意思?你對這句話怎樣理解?

      權威們學識淵博,懂得比一般人要多,應該尊重權威們得意見。但是,權威說的“不是全都對的”,也會有錯,不能盲目迷信權威,伽利略公開試驗使大家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是多么重要啊!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查找的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伽利略這樣做需要多大的勇氣。

      六、總結中心思想:

      課文講述了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鐵球的輕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同”這句話產生了懷疑,通過分析和試驗,公開在比薩斜塔上進行公開試驗,得出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結論,取得了科學研究新成就的故事,表現了伽利略的敢于破除迷信,堅持科學試驗的精神。

      七、課后作業

      完成課本后面的作業。

      第三課時

      一、回顧前課的學習,明確笨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指導學生分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教師提示學法

      2、學生分段

      3、檢查學生分段情況:

      三、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四、討論學習這課書以后,自己懂得什么。

      五、寫作讀后感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于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并通過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教學目標1、2。

      2、難點:教學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么?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么?(想讀就讀)

      強調什么?(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系主要圍繞一個什么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

      兩個鐵球著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么?為什么?

      ⑵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么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⑶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后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⑴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⑵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題,學生邊報邊填空。

      ③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復、許多次)他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于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⑶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屏幕出現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于“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④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為什么?

      (因為,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人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于提出疑問嗎?

      ⑴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⑵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于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于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3

      一、導入:

      (出示圖片)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塔嗎?對,這就是“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意大利人加利略就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試驗,使這座塔名聲大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于這個試驗的文章。

      請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課題)

      誰來讀讀課題?(指名一位同學讀。)你讀得很準確,這里有一個多音字,“著地”的“著”字,在這里讀zhao,是“接觸”的意思。(在“著”下面加黑點。)

      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領略人物。

      1.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輕輕翻開書,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學生概述課文)真好!這位同學采用抓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來概述全文,真善于學習!|真好!這為同學會圍繞課題來概述課文,真是不錯的方法。

      2.從剛才那位同學的敘述中,他提到了兩個著名的人物,是誰?(伽和亞)板書。你能從書中找到對他們的介紹嗎?

      3.先來讀讀介紹加利略的語段,誰來?(學生讀第一段。)

      4.從這段話中,你對他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偉大的人,愛提問題的人)

      5.是啊,(出示課件)伽利略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3倍的天文望遠鏡,發現月球表面并不平滑,而是呈現不規則的凹凸起伏。發現銀河也不是人們所說的銀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萬萬顆星星所組成的等等許多許多,在科學領域上做出了杰出貢獻。你還知道他有哪些成就?(學生說自己課下搜集到的資料)

      6.看來,他真的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再來讀讀第一句話。(出示第一句話,集體讀。)六分鐘

      7.那課文中是怎樣描述亞里士多德的?誰來讀讀?(學生讀第二段。)對,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被成為是百科全書,他的思想影像了人類近兩千年,人類歷史上再沒有第二個人像他那樣對人類的啟蒙做出那么大的貢獻,他死后的一千多年里,人們遇見解答不了的難題還是會從他的著作中區尋找答案。他就是西洋人眼中無人匹敵的領袖。所以,人們把他的話當成是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這樣(點擊)責備他:(出示:“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句責備的話。

      8.感受信奉

      假如你就是一位信奉亞里士多德的生物學家,當聽到有人懷疑他的理論的時候,你會大聲的責備他:讓學生讀。

      假如你就是一位信奉亞里士多德的醫學家,當聽到有人懷疑他的理論的時候,你會毫不客氣的責備他:讓另外的學生讀。八分鐘

      三、置疑

      就在人們狂熱的信奉亞里士多德的時候,加利略卻對他的一句話產生了懷疑。哪句話,找出來。(出示亞的話。)誰來讀?

      1.你是怎么理解這段話的?(說明重球比輕球先著地,速度是輕球的十倍。)

      看老師演示。(演示)

      2.這說明,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3.過渡:根據亞的話我們知道他認為重物比輕物體先著地,這就是人們信奉的話,但伽利略卻對這樣的話產生了疑問,看看課文第三段,自己默讀,邊讀邊想象他產生懷疑的過程,讀懂之后,老師請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十分鐘

      4.請學生用道具便說邊演示。

      5.剛才從同學們的演示中,我們明白了加利略的疑問是怎樣產生的,一起再來看看動畫演示。(放動畫演示)大家可以看到,同樣一個事實卻產生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結論,看來伽利略的置疑是有道理的。

      6.亞里士多德憑著“自信的直覺”,提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的速度要快些”的觀點,這種觀點統治了西方學術界近兩千年,人們對此毫不懷疑,但加利略卻對這段話產生了疑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不迷信權威的人。)板書。

      四、自己做試驗

      過渡:帶著這樣的疑問,加利略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

      1.(出示:加利略帶著……)請一位同學來讀讀。

      2.再來看這段,自己再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少“反復”和“許多次”)(課件,點紅)

      3.體會兩句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4.所以,你認為加利略是個什么樣的人?(嚴謹治學,有科學試驗態度的人。)板書。他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這使我想象到,他站在椅子上,一手拿一個一磅重的鐵球,一手拿一個十磅重的,兩個鐵球同時脫手,結果是:學生說……

      你能也像我這樣想象下去嗎?學生說。

      5.過渡:加利略嚴謹治學,科學試驗,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找出書中的話說說。(讀“兩個……”)由此,我們看出亞里士多德的確說錯了,物體下落的速度與輕重沒有關系。(把有關的板書改過來。)

      6.過渡: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證明自己推斷的正確性,一次次的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的確說錯了。他很清楚同為科學家的布魯諾曾因為堅持“日心說”而觸怒教廷被逮捕,此時此刻,他在想些什么呢?(堅持做公開試驗)

      五、公開試驗

      1.出示書上的圖,看,消息一傳開,許多人都爭先恐后的來到比薩斜塔,他們要看看到底是誰嬴誰輸。你們瞧,斜塔周圍的人議論紛紛,他們都在說什么呢?誰來讀讀書上的話?(學生讀,沒有感情。)你讀的很通順,請同學們注意看兩句話的結尾,出示,都有一個感嘆號,你能體會出什么啊?(人們對伽的不滿,嘲諷。)

      2.那請你不滿的讀讀第一句話,再請另外的同學嘲諷的讀讀第二句話。

      3.過度:就是在這一片譏諷聲中,加利略登上了斜塔頂端,請看:出示試驗的課件。

      4.你看到了什么?(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

      你聽到了什么?(人們的驚呼聲。)

      你就是驚呼的人群中的一員,你說些什么?

      5.由此,人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出示最后一句話。(先逐個讀,后齊讀。)

      6.可是,老師通過收集資料得知,加利略做的這個試驗觸怒了比薩大學里的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加利略膽敢懷疑亞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加利略被趕出了比薩大學。此時,你想對我們的科學家加利略說?(請兩個學生說。)對啊,他真是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啊!板書。二十分鐘

      六、總結:

      就是由于加利略有(指著板書說)大膽質疑、認真嚴謹、敢于挑戰權威、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他才能在那么多領域中取得那么多令后人矚目的成就,他真是個偉大的科學家!

      來,我們一起將心中的贊美呼喊出來:出示課文第一句。

      結束語:關于加利略在科學上勇敢探索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在課下認真搜集,他不迷信權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研究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同時,對課文最后“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一句,同學們在生活中肯定都深有體會,我們下節課可以一起交流。下課。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4

      一、復習導入

      1、激趣

      同學們,做試驗的球都準備好了嗎?馬克思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試驗是實踐的一種方式。今天,就讓我們在試驗和分析中完成這節課。好嗎?

      2、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兩》,知道了課文的主人公是----?他被同學們稱為---?而在當時,人們把誰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呢?他是一位---?

      3、那作為辯論家的伽利略是否像人們一樣迷信亞里士多德呢?文中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

      二、講讀第3自然段

      1、聽朗讀。

      思考: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產生懷疑?他是怎么想的?

      2、指名回答。課件出示

      ①認真讀,想想鐵球下落,關鍵強調什么條件和結果?動筆畫相關詞語。

      ②不改變這句話意思還可以怎么說?

      ③要怎樣讀這句話?

      (二)、

      1、按亞里士多德這句話,重的先著地,這個球好重,感覺像亞里士多德說的沒錯,可伽利略是怎么想的?

      2、兩個不同的結論指什么?

      伽利略怎么得出結論1的,書上怎么說?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話,1磅的鐵球比這10磅的鐵球下落的速度要----?把它們拴在一起后,1磅的鐵球就會拖10磅的后腿,它們落下的速度就會比10磅的鐵球——?這是伽利略的分析過程。

      結論2又是怎么得出的呢?書上怎么說?誰能像老師一樣上臺說說?

      3、這是什么關系的兩個結論?由此伽利略產生——?(懷疑)這兩結論是根據什么推出來的?可見這句話正確嗎?

      4.全班齊讀。(女同學讀伽利略對亞。產生懷疑的部分,讀時要重點突出——?男同學讀“他想……”這部分,讀時要突出什么?

      三、講讀第4自然段

      好一個伽利略,真不愧是辯論家,提出這么不尋常的問題,那他是不是就此斷言亞里士多德說錯了呢?

      1、小聲讀第4自然段。思考:伽利略提出疑問后又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呢?

      2、指名說。(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

      如果你是伽利略,你會怎么做試驗?用自帶的小球做做試驗。指名做一做。

      3、伽利略的這些試驗結果都證明了什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伽利略用實踐證明了事實,可見他的科學態度是多么嚴謹啊!

      4、對比句子。(區別,,有何好處,,為什么。)

      5、指導朗讀:(慢,重)

      伽利略這時的身份是什么?作為教授,他發現亞里士多德說錯后,又是怎樣做的呢?(要在比薩城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四、講讀第5.6自然段

      1、學習要求:

      2、師: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們親眼所見的正確結果,課文就是以這個結果為題,顯示了實踐的重要。伽利略從產生懷疑,多次反復試驗,再公開試驗,從實踐中證明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你們覺得伽利略的可貴在哪里?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過程:懷疑—實驗—公開驗證。

      2.體會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氣。

      2.理解伽利略懷疑思考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今天這堂課,李老師要同同學們一起感受伽利略的偉大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齊讀)

      (二)自讀自悟:

      1.出示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邊讀邊思考,說說你的感受

      2)交流體會

      3)小結:

      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閱讀了、思考了,還說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體會,真好。我們閱讀文章就要像這樣邊讀邊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思考、體會,這樣,我們讀書才會有所得,你們說對嗎?

      2.出示斜塔圖片:

      1)認識這座斜塔嗎?這就是世界著名的“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如果條件允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實驗?

      2)這么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

      3)出示: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

      a)指名讀

      b)所以老師想再請同學們仔細讀讀書,看看在做公開試驗前,伽利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邊讀一邊思考,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c)生提不明白之處,師出示伽利略的思考過程,生自由讀這部分,邊讀邊想,還可以用筆作個圖示以幫助自己理解。

      d)生說、師說(課件演示)

      e)師引讀第四自然段

      3.創設情境,自主閱讀

      1)激動人心的這一天終于來了,當伽利略出現在比薩斜塔下,比薩城的居民們會怎么說怎么做?面對這些議論,伽利略又會怎么做?

      大家可以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自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

      2)學生讀書、交流

      3)剛才,老師但到同學們討論得非常激烈,心里癢癢的,真想來到比薩斜塔下,聽聽伽利略和比薩居民們的對話,親自感受伽利略地堅持真理的勇氣和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誰愿意來做伽利略?

      4)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現在,觀眾們,你們想對他說什么?

      5)生生對話

      6)生表演(點擊課件,是范讀第六自然段的一部分)

      7)當伽利略順利地做完試驗,走下斜塔時,人們紛紛圍攏過來。觀眾們,現在你們想說什么?

      8)可適當初,你們是這么說的嗎?(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9)現在,你們明白了什么?

      4.拓展延伸,聯系實際:

      是的,伽利略這位年輕的科學家表現出來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真讓人嘆服。

      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類似追求真理的小故事呢?

      我們小朋友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例呢?

      (聯系材料:《動手做做看》)

      5.尾聲:

      正如《伽利略傳》的作者布萊希特說的那樣“真理是時間的孩子,不是權威的孩子”(出示),這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應該留在同學們人生的長河中。

      6.老師建議:

      創作一條格言勉勵自己。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據這句話推出的兩個結論的旨義。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學習過程與方法:在自學的基礎上填空,理解字、詞、句。

      情感與態度:學習伽利略獨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難點:

      1.針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兩個結論的含義。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段意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具準備圖片。

      三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一)揭題,審題

      1.導入談話:17世紀意大利有個偉大的利學家叫伽利略,他曾經以很大的勇氣,沖破人們對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膽地研究物體從高處落地的規律。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當時伽利略研究這一問題的經過,課文的題目就是他研究的結果。下面我們來看著他的這一結果是怎樣得來的?

      2.著(zhu)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自學情況

      1.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跟著默讀,邊讀邊思考:伽利略是誰?他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最后試驗結果怎樣?

      2.根據學生的朗讀,糾正字音。注意提醒著(zhuó)地更(gēng)改的讀音。

      3.根據提出的思考題,檢查學生讀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

      (伽利略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開試驗,把一個重10磅的鐵球和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從斜塔頂上落下,結果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同時著地)

      4.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著去做。

      相稱:事物配合起來顯得合適。

      結論:從前提推出來的結果。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尋常:平常。

      合作交流品讀體驗

      (三)講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第—自然段,思考:

      (1)這一段講什么?(講人們稱伽利略為辯論家)

      (2)什么樣的人叫“辯論家”?人們為什么稱伽利略為辯論家?(辯論家指有一定辯論口才和辯論能力的人。因為伽利略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提出的問題,有的連老師也無法解答,可見伽利略當學生時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3)根據老師剛才的敘述,想—想“不尋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簡單。伽利略平時肯動腦,善思考,能發現疑問,與其他同學不一樣)

      2.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們信奉亞里土多德表現在哪里?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相信,并照著去做。“人們把他的話當作真理……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2)從這里可以看出,人們對業里士多德的信奉已達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這段話中,“不容許、更改、責備、違背”這些詞語怎么理解?

      不容許:不許。

      更改:改換、改變的意思。

      責備:批評的意思。

      違背:在這里是不遵守、不服從的意思。

      (4)小結:這些詞集中表現了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是絕對相信的,達到一種盲日相信的程度,這是一種迷信。這種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懷疑的科學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表現伽利略敢于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和勇氣作了很好的反襯。

      (四)板書設計

      34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懷疑分析試驗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設計。

      (1)讀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二、教具準備

      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品讀體驗(一)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亞里士多德講過什么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么看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對這話產生了懷疑)

      2、伽利略為什么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怎么解釋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是什么?(①把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的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兩個球,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個整體,落下的速度,應當比原來10磅重的鐵球快)

      4.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么樣的結果?(不—樣,是相互矛盾的)

      5.根據同一句話,會推出兩個相互矛盾的結果,所以伽利略認為這句話是靠不住的,值得懷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試驗來證明不同重量鐵球落地的情況)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經過多次試驗來證明)

      2為什么要進行多次試驗?(一次試驗,沒有說服力,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說明問題。伽利略進行了許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個詞語,說說它的意思。(總是同時著地的“總是”一詞。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這樣)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4.齊讀這段話,加深印象。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人們都不

      相信伽利略的試驗會成功,認為他糊涂、固執,事實會讓他丟臉。“固執”:堅持己見,不肯改變的意思。是貶義的)

      2.人們為什么會這樣想?(因為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大哲學家,人們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個25歲的年輕人)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度有什么改變?(人們忍不住地驚訝地呼喊起來)

      4.這說明什么?(說明伽利略試驗成功了,這事實出乎人們意料之外,人們為這位年輕人的大膽和聰明感到高興)

      小結:伽利略從懷疑亞里土多德說的那句話開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話推出兩個互相矛盾的結果,接著經過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土多德的這句話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公開試驗,證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鞏固延伸1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權威,敢于獨立思考,提出問題,以認真的態度研究科學的人)

      2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①以亞里土多德的一句話為線索,貫穿全文。②鮮明的對比,用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問題進行對比;用試驗前后人們的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于思考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科學態度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詞語填字,并給這個字選擇正確的解釋,用“√”表示。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去感知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課后覺得課堂設計處理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細讀文本,了解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設計的意圖在于通過抓住描寫兩個人物的語句,讓學生感受到亞里士多德當時是絕對的權威,而伽利略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教授。事實上,學生也達到了這個教學目標,對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通過演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原本以為這篇推理性較強的文章比較枯燥,學生可能不怎么感興趣,但事實上,合理地讓學生利用實物演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理解個別詞語。(重點)

      2、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3、設計有關基礎知識的練習題。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嘗試)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老師手中有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如果同時從同一高度松開手,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誰得出了這樣的結果?

      2、簡單介紹你對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5課,看看伽利略是怎樣得出“兩球同時著地”這一結論的?

      二、小老師檢查預習情況:小黑板出示預習目標逐項進行

      1、對基礎知識的檢查

      (1)小老師用自己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

      (2)小老師用卡片出示詞語指名讀、解釋詞語。(針對學困生)

      (3)小老師聽寫典型的詞語。

      2、對課文內容的檢查

      (1)課文主要內容寫了什么?

      (2)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

      (教師邊聽課邊做記錄,檢查工作完后作補充、指導、評價)

      三、課堂反饋練習

      1、分組交流設計的題目。(教師巡視指導。)

      2、評選設計題目優秀的學生并給予鼓勵。(特別是學困生)

      3、教師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重點是學困生)

      4、反饋課文主要內容。(小黑板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練習題。)

      四、學生提出預習中的疑難困惑

      教師做好記錄,以待下節課解決。

      五、針對課文內容及疑難布置第二課時的預習內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與態度:學習伽利略獨立考慮,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和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示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這節課我們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同學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90年,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掌握“違、妄、執”三個字的讀音

      2、重點字的書寫提示

      讓同學仔細觀察課后生字表的漢字,找出容易寫錯的地方,并讓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自身容易寫錯的字。

      3、同學快速默讀課文。

      4、考慮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誰?

      三、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1、結合課文內容填空,并說明理由。伽利略是一個()的科學家。

      2、指名朗讀能體現伽利略善于考慮的品質的語句。并讓同學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

      “信奉”一詞的意思。

      3、齊讀第三自然段,把有關伽利略考慮過程的句子劃出來。

      4、四人小組討論伽利略的疑問是怎樣發生的,并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考慮過程。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

      5、指導同學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假如……那么”“……但是”“假如……就……”這樣的關聯詞語。

      四、升華情感,小結課堂內容

      五、安排作業:

      1、謄寫課后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考慮:伽利略為了證明自身的想法是正確的,是怎樣進行試驗的?他人有哪些反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教學過程]:

      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考慮:亞里士多德講過什么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么看的?

      2、伽利略為什么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么樣的結果?

      4、他打算怎么做?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后考慮: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

      2為什么要進行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詞語,說說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

      4、齊讀這段話。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后考慮: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

      2、人們為什么會這樣想?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度有什么改變?

      4、這說明什么?

      小結:

      5,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

      總結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于考慮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科學態度

      (五)課堂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二、創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2.這么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現在你要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4.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①(請—位學生上講臺)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

      ②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A.伽利略為什么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B.伽利略為什么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C.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試驗。

      2.交流:你們看到了什么?這項試驗說明了什么?通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3.評價: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著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土多德的理論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后,在人們的辱罵和猜疑中走上比薩塔,用事實證明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并學習伽利略大膽懷疑,相信科學,追求執著的精神。

      2、認識3個字會寫12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設計思路】

      1、以課外收集的資料來認識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從倍受人們推崇的希臘先哲到年輕的伽利略。他們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物介紹中,不要揚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處。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的資料來互相映證。

      2、教師稍作補充當時社會背景,即科學界對權威的崇拜與盲從。16世紀時,布魯諾因堅持“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勇于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教學準備】

      1、伽利略的生平圖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實驗,電影片斷。

      4、生字詞練習卡片。

      5、記者所用的道具如攝影馬甲,玩具攝像機。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展示伽利略的圖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學生展示自己的課前預習情況。

      二、同學們收集的資料很豐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學收集有亞里士多德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會爭先恐后,因為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很廣。

      三、激發完興趣后,學生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

      ⑴自己小聲讀課文。

      ⑵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⑶畫出生字詞,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組合作互相聽讀課文,并正音,做個好的傾聽者。

      3、小組自主合作分段朗讀課文,老師分別巡視指導。

      4、自由默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畫出使自己深受啟發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處大膽,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四、全班讀書交流

      1、自己放聲朗讀課文,或與同桌互相讀。

      2、會開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學找其讀得好的地方。

      3、小組自由合作,推舉一位讀的好的同學,為大家范讀。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谷物品質的寫法。

      4、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拿出兩個易拉罐,一個還未開封,是滿的,另一個則已經空了。教師拿著兩個易拉罐讓同學們看一看,用手掂量掂量。

      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個易拉罐的重量一樣嗎?那么如果現在老師把它們同時仍下樓去,哪個先著地?

      其實今天的課文就解答了這樣的問題,只不過,老師試驗的對象的是易拉罐,而課文中說的是鐵球。

      (反思:看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直觀可感的東西特別感興趣。讓他們動動手,使得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習熱情也異常高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思考這個試驗是誰做的,在什么情況下、怎樣做的?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然后試著連起來說一說。

      2、出示生字,邊讀邊解釋。其間融入亞里士多德、伽利略以及比薩斜塔的介紹。(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教師補充介紹)

      出示課文中的多音字,指導讀音、組詞。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讀反復朗讀,練習把課文讀流利,畫出你最受啟發的句子,再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小組內初步交流。

      4、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同學們,我們已經充分朗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互讀。(學生自主讀書)

      5、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相關文章: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案11-14

    關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案11-23

    語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10-24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原文06-26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說課稿06-20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稿10-1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稿05-18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說課稿02-21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原理10-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97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 日本乱辈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