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雨的秘密》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1
活動目的:
1、引導小朋友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小朋友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小朋友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幼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小朋友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小朋友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幼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小朋友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
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請小朋友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小朋友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小朋友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小朋友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2
設計意圖
在“美麗的傘”的主題活動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下雨,聯想到下雨的季節。眾所周知每個季節的特征。而“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區初夏季節的一個明顯的氣候特征。本活動以引導幼兒了解雨是怎樣產生的開始,逐步遷移到對我國氣候中“梅雨季節”來歷的探究。活動中力求變枯燥的灌輸、被動的接受為幼兒主動實驗、大膽推測、遷移地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做小實驗,了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象。
2、通過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節”的來歷。
3、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火柴等實驗工具。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邊看情景表演邊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允許幼兒充分想像和猜測。
2、幼兒做實驗。但要注意安全。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3)討論:你平時看過“蒸發”的現象嗎?
3、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1)幼兒觀察:熱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發現什么?
(2)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
4、幼兒看幻燈聽故事,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
教師提問: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奇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到哪里去了?
5、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6、啟發幼兒用所掌握的經驗解釋“梅雨季節”。幼兒思考: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總是下雨?引導幼兒知道梅雨季節是海洋空氣與海洋冷空氣相遇形成了一段時間里雨水十分多的現象。
活動延伸
梅雨季節時,請家長與幼兒一同觀察和記錄雨水、潮濕、物體發霉的情況。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3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 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
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 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自然現象,培養好奇心和探索欲。
2、積極參與談話交流,能語句完整的表述意見。
3、理解雨的形成過程,知道安全的避雨方式。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雨小雨別下了
2、避雨的圖片。
3、動畫折紙:彩色的雨滴
活動過程
一、聲音引入主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下雨)是下的大雨還是小雨?分別播放大雨、小雨的`聲音。
2.欣賞歌曲《小雨小雨別下了》
二、了解雨的形成好作用
1、演示課件,雨水怎樣形成的。
(1)你知道雨水是怎樣形成的嗎?
(集體討論)
小結: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水蒸氣不斷受熱升到空中,聚集在云朵里,水蒸氣越積越多,水滴就會降下來,也就是下雨了。
2、談話:雨水的作用。
(1)雨水對動物有什么好處?
(2)雨水對植物有什么好處?
(3)雨水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集體討論)
小結:雨水可以使種子發芽、促進植物生長。雨水可以匯成小河和湖泊使動物們喝上水。雨水可以凈化空氣,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環境,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種都離不開它。
3、學習安全的避雨方法。
(1)下雨后,應該怎樣采取正確的方法避雨呢?
(幼兒互說)
(2)小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下雨的時候會電閃雷鳴,人們不能站在大樹下避雨,因為樹被雨水淋濕后會傳電,會引來雷電,很危險。下雨的時候不能站在戶外打手機,因為這樣會引雷電擊身,很危險。最好的方法在商場內避雨。
三、折紙:彩色的雨滴
引導幼兒觀看動畫學習折紙“雨滴”,鞏固所學知識。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5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幼兒觀察雨的形態、了解雨的形成過程及對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能夠用多種方式表現雨。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與雨相關的科普視頻、圖片;透明水杯、熱水、保鮮膜、冰塊等實驗材料;繪畫紙、水彩筆、棉簽、顏料等繪畫工具;雨傘、雨衣、雨鞋等雨具。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下雨的生活經驗。
三、活動過程
情景導入(5 分鐘)
播放下雨的聲音音頻,引導幼兒傾聽并猜測:“小朋友們,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你們在哪里見過下雨?下雨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引發幼兒對雨的討論,導入活動主題。
探索雨的秘密(15 分鐘)
展示雨的圖片和科普視頻,引導幼兒觀察雨的形態,如毛毛雨、小雨、大雨、暴雨等,鼓勵幼兒描述不同形態雨的特點。
通過實驗 “雨的形成”,讓幼兒直觀感受雨的形成原理。在透明水杯中倒入熱水,用保鮮膜封住杯口,將冰塊放在保鮮膜上,引導幼兒觀察杯口上方出現的水霧以及保鮮膜下方形成的水滴,教師簡單講解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形成雨的過程。
雨的創意表現(15 分鐘)
繪畫活動: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畫出心中的雨,可以是下雨的場景、雨中的故事等。
手工活動:提供彩紙、皺紋紙等材料,讓幼兒制作雨滴、雨傘等手工作品。
雨具大體驗(10 分鐘)
展示準備好的雨具,讓幼兒認識不同雨具的名稱和用途。
請幼兒穿上雨具,模擬在雨中行走的場景,感受雨具的作用。
活動總結(5 分鐘)
請幼兒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在活動中的發現、感受。
教師總結雨的相關知識,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四、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相關實驗材料,讓幼兒繼續探索雨的形成。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長一起觀察下雨的現象,分享自己的發現。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理解雨水循環的過程,知道雨對植物生長、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
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連貫、清晰的語言講述與雨有關的故事或現象。
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珍惜水資源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雨水循環過程的動畫視頻;與雨有關的繪本,如《小藍和小黃》《七彩下雨天》;收集雨水的容器、測量工具(如量筒)。
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關于雨的資料,如古詩、兒歌等。
三、活動過程
故事導入(8 分鐘)
教師講述繪本故事《七彩下雨天》,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會下雨?雨從哪里來?” 激發幼兒對雨的來源的好奇,引出活動內容。
認識雨水循環(12 分鐘)
播放雨水循環過程的動畫視頻,教師結合視頻進行講解,幫助幼兒理解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冷形成云,云中的小水滴聚集變大形成雨落下的過程。用簡單的圖示在黑板上畫出雨水循環圖,加深幼兒的印象,并提問:“如果沒有雨水循環,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引導幼兒思考雨水循環的'重要性。
雨的作用大討論(10 分鐘)
組織幼兒分組討論:“雨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教師總結幼兒的發言,講解雨對植物生長、灌溉農田、清潔空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以及暴雨可能引發洪水、泥石流等災害的負面影響。
雨的語言表達(10 分鐘)
請幼兒分享自己收集的與雨有關的古詩、兒歌,如《春夜喜雨》《小雨沙沙》等,并一起朗讀、吟唱。
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與雨有關的小故事或句子,如 “下雨天,我和小伙伴打著傘在水坑里踩出了一朵朵小水花”,然后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分享。
愛護環境,珍惜雨水(5 分鐘)
展示一些環境污染導致水資源減少、雨水變臟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水資源,讓雨水更干凈?” 教師總結幼兒的建議,如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愛護花草樹木等,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
四、活動延伸
在班級種植角,讓幼兒用收集的雨水澆灌植物,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
開展 “節約用水小衛士” 活動,鼓勵幼兒在生活中踐行節約用水的行為。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7
一、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感知不同季節雨的特點,如春雨的柔和、夏雨的急促、秋雨的涼爽、冬雨的寒冷。
發展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能夠用不同的節奏、旋律和動作表現不同季節的雨。
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感受音樂與自然現象的聯系。
二、活動準備
不同季節雨的聲音音頻,如春雨滴答聲、夏雨嘩嘩聲、秋雨淅瀝聲、冬雨沙沙聲;與四季雨相關的音樂,如《春雨沙沙》《夏天的雷雨》《秋雨》《冬雨》;紗巾、鈴鼓、三角鐵等樂器。
四季景色的'圖片,展示不同季節下雨時的場景。
三、活動過程
圖片欣賞,引出主題(5 分鐘)
展示四季景色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一說:“圖片中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看出來的?這個季節會下雨嗎?下雨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從而引出活動主題 —— 不同季節的雨。
聽聲辨雨,感知特點(10 分鐘)
依次播放不同季節雨的聲音音頻,讓幼兒閉上眼睛傾聽,然后提問:“你聽到的雨是什么樣的?像什么聲音?猜猜這是哪個季節的雨?為什么?” 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聽到的雨聲特點,教師總結不同季節雨的特點,如春雨輕柔、細密,夏雨猛烈、急促,秋雨綿長、涼爽,冬雨寒冷、稀疏。
音樂表現,感受旋律(15 分鐘)
分別播放與四季雨相關的音樂,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想象音樂所描繪的雨景。
讓幼兒根據音樂的特點,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季節的雨,如用輕柔的擺動表現春雨,用快速的跳躍表現夏雨,用緩慢的搖晃表現秋雨,用瑟瑟發抖的動作表現冬雨。
為幼兒提供紗巾、鈴鼓、三角鐵等樂器,讓幼兒選擇合適的樂器為音樂伴奏,進一步感受音樂與雨的關系。例如,用紗巾飄動表現春雨的輕柔,用鈴鼓快速敲擊表現夏雨的急促。
歌曲演唱,表達情感(10 分鐘)
教幼兒學唱歌曲《春雨沙沙》,教師先范唱,然后逐句教唱,引導幼兒用輕柔、歡快的聲音演唱,表現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鼓勵幼兒根據其他季節雨的特點,嘗試改編歌詞,進行演唱。
活動總結(5 分鐘)
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不同季節雨的特點以及用音樂表現雨的方式,表揚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發現音樂與自然的美妙聯系。
四、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投放與四季雨相關的音樂和道具,讓幼兒繼續進行音樂表演活動。
請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聽一聽不同的雨聲,討論不同季節雨的特點。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8
一、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了解雨具的發明和演變過程,知道現代雨具的種類和特點。
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能夠設計并制作簡易的雨具。
激發幼兒對科學發明的興趣,感受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
二、活動準備
雨具發明和演變過程的圖片、視頻資料;各種現代雨具,如雨傘、雨衣、雨鞋、雨披等;制作雨具的材料,如塑料布、彩紙、繩子、膠帶、剪刀等。
提前讓幼兒觀察自己和周圍人使用的雨具,了解其功能和特點。
三、活動過程
雨具展示,引出話題(8 分鐘)
將各種雨具擺放在教室中,引導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這些是什么?它們有什么用?你用過哪些雨具?” 從而引出活動主題 —— 雨具的秘密。
了解雨具的發明和演變(12 分鐘)
展示雨具發明和演變過程的圖片、視頻資料,向幼兒介紹古代人用樹葉、獸皮遮雨,到后來發明了蓑衣、油紙傘,再到現代各種輕便、美觀、功能多樣的雨具的發展歷程。提問幼兒:“為什么雨具會不斷變化?如果沒有雨具,我們在下雨天會怎么樣?” 引導幼兒感受人類為了適應生活需求而不斷進行發明創造。
認識現代雨具(10 分鐘)
請幼兒仔細觀察各種現代雨具,摸一摸、看一看、試一試,說一說不同雨具的材質、形狀、顏色、功能等特點。教師總結現代雨具的多樣性和實用性,如雨傘方便攜帶、雨衣能全身防護、雨鞋可以防水防滑等。
設計制作簡易雨具(15 分鐘)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設計一款自己喜歡的'雨具,可以從形狀、功能、顏色等方面進行創新,如會發光的雨傘、可以變形的雨衣等。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將自己的設計圖繪制出來。
幼兒根據自己的設計圖,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簡易雨具。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雨具展示與分享(5 分鐘)
請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雨具,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制作過程,分享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的發現和樂趣。
四、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制作雨具的材料,讓幼兒繼續完善和改進自己的作品。
開展 “雨具展覽會” 活動,邀請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參觀,進一步展示幼兒的創意和成果。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 9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通過游戲,進一步鞏固對雨的相關知識的理解,如雨的形成、雨的作用、雨具等。
提高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反應能力,培養競爭意識和規則意識。
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熱情。
二、活動準備
與雨相關的知識卡片,如 “雨的形成過程”“雨的作用”“常見雨具” 等;呼啦圈、繩子、氣球等游戲道具;小獎品若干。
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 4 - 6 人。
三、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5 分鐘)
教師宣布:“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一起玩關于雨的游戲,在游戲中看看誰最聰明,能學到更多雨的秘密!大家準備好了嗎?” 引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熱情。
知識問答游戲 “雨的小博士”(15 分鐘)
將知識卡片打亂順序,放在桌子上。每組派一名代表抽取卡片,然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回答卡片上的問題。
回答正確的小組得一分,回答錯誤不扣分。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和講解,幫助幼兒加深對雨的相關知識的理解。例如,抽到 “雨的形成過程” 卡片,小組回答后,教師再次總結水蒸發、凝結、降落的'過程。
體育游戲 “雨中接力賽”(15 分鐘)
在操場上設置游戲場地,用呼啦圈設置起點和終點,用繩子和氣球設置障礙。
每組幼兒站在起點處,聽到口令后,第一名幼兒拿著 “雨傘”(可用紙板代替)繞過障礙跑到終點,將 “雨傘” 交給第二名幼兒,第二名幼兒再跑回起點,依次類推。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組獲勝。
在游戲過程中,提醒幼兒遵守規則,注意安全,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音樂游戲 “下雨啦”(10 分鐘)
教師播放不同節奏的雨聲音樂,如小雨聲、大雨聲。當聽到小雨聲時,幼兒輕輕踮腳走路;聽到大雨聲時,幼兒快速奔跑;聽到雷聲時,幼兒原地蹲下。教師觀察幼兒的反應,對表現好的幼兒給予表揚,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頒獎與總結(5 分鐘)
統計各小組在游戲中的得分,為獲勝的小組頒發小獎品,如貼紙、小書簽等。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回顧游戲中涉及的雨的知識,鼓勵幼兒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探索自然的奧秘,感受科學的樂趣。
四、活動延伸
在戶外活動中,繼續開展與雨相關的體育游戲,如 “踩雨點” 游戲。
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玩關于雨的親子游戲,增進親子關系,鞏固所學知識。
【《雨的秘密》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雨的大班教案08-26
大班眼睛的秘密教案10-06
大班語言秘密教案10-16
大班教案《春天的秘密》10-27
《秋天的雨》大班教案08-24
大班健康眼睛的秘密教案09-15
大班語言活動國旗的秘密教案03-03
水果的秘密大班探索活動教案08-28
《名字的秘密》的大班語言教案06-26
大班科學水的秘密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