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

    時間:2021-01-12 18:40:32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1

      設計意圖: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

      "玩印章"活動取自上海《學習活動》5—6歲教師參考用書《我是中國人》的主題,印章是我國特有的歷史文化產物,它以一種中國獨有的語言方式,向世界講述著文明古國的歷史和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賦予了它更多的意蘊和內涵。但是印章對與幼兒而言還是比較陌生的,于是我們利用外出活動、社區資源,找尋與印章有關的信息,增加幼兒對于印章的感性認識,為《玩印章》活動的開展提供經驗準備。活動開展中我嘗試著借助教材故事《愛蓋章的國王》作為切入口,進行了創造性地改編,利用作品,引出印章,并由此展開了科學活動。引發幼兒對印章興趣,感受印章的歷史和文化,這是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詮釋,也是本次教學價值之一。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蓋蓋、找找印章的過程中,了解印章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2、找尋印章在生活中作用,產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活動流程

      1、經驗準備——積累對印章的感性認識

      2、講述故事——豐富有關印章知識

      3、參觀"國王印章店"——感受印章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4、游戲:找印章——進一步感受印章在生活中的作用

      5、延伸活動——產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2

      一、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五月主題探索活動“水”的一個幼兒生成活動。源自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后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

      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致的觀察力。

      二、活動流程和教學方法

      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嘗試1:幼兒自行實驗→記錄結果并進行比較→交流討論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傾聽幼兒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實驗,旨在培養幼兒的獨立操作能力。

      得出結論:

      1、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

      嘗試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行實驗→交流討論

      教師以平行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實驗,進行個別輔導。

      得出結論:容器內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卻不再溶解于水,這種現象叫飽和。

      三、活動分析

      在活動中,幼兒對顏色鮮艷、常見的實驗材料興趣較濃,使用頻繁。同時,幼兒獲得多次嘗試機會,運用一定的觀察操作方法,能將所獲取的經驗用記錄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動

      在嘗試2中,幼兒發現飽和現象,提出許多解除飽和現象的方法,鼓勵幼兒進行嘗試,看看是否會解決飽和現象。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3

      活動目標:

      1、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合作,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2、探索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壘高,發展幼兒空間想象力,及使用測量工具的能力。

      活動準備:

      牛奶盒40個(4份);

      卷尺一個;

      記號筆(紅黑各一只);

      記錄紙;黑板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形成小組 交代任務,四人一組進行小組游戲,并給小組起名。 師在黑板上設計表格,并將每隊自己確定的標記請隊員畫在表格上。如(草莓隊、西瓜隊等) 提出游戲要求:四人合作壘高,要求壘的穩,所有的牛奶盒必須搭完,鈴聲響游戲結束。 二、初次合作壘高

      幼兒壘高,教師巡視。

      三、小結

      初次壘高 成功了嗎?為什么成功?成功用什么標記表示;失敗又可以用什么表示。 請每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記錄。 討論為什么壘的有高有矮?(不一樣的搭法有不一樣的高度)

      四、再次壘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穩。

      五、討論

      1、哪組最高?怎么看出來?

      2、測量。師示范測量,幼兒在表格中記錄。

      3、為什么一樣多的牛奶盒會搭的不一樣高。

      六、第三次壘高,決出冠亞軍

      幼兒自己測量壘高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決出冠亞軍。 討論用什么標記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體討論

      怎么樣才能壘的高又穩? 高:豎起來的層數越多越高。 穩: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兩個橫放在一起。 還要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棒的過程種嘗試用“三角撐”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導幼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一次性筷子若干、臺布5塊。

      2、統計表5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筷子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筷子,看誰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兒自由玩筷子,教師參與)

      2、提問:剛才你是怎樣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兒講述)

      二、想辦法把筷子豎起來,并記錄(統計表附后)

      1、導語: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現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東西幫助,筷子能夠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那你們就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嘗試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兒嘗試、操作,并記錄。

      3、分組匯報。

      導語:你們讓筷子站起來了嗎?用了幾根筷子?

      三、再次嘗試,啟發幼兒用“三角撐”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師啟發幼兒用三根筷子互搭豎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撐物,把筷子豎起來。

      師:請你們試著用三根筷子架起來的方法,讓它們站起來,并把這次的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

      四、展示記錄表,討論活動結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組記錄表,幼兒分組匯報。

      2、小結,引出其生活用途。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5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天然“膠水”――水

      二、活動目標

      通過周圍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使幼兒感知身邊濕的物品與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養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盤子、水、樹葉、花瓣、小紙片、熊貓紙片、布、毛線、塑料布、地毯、吹塑紙剪成的各種圖形、手套、盤子、用布剪成的各種面具、畫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動過程

      試一試:哪張紙片能吹動起來?

      方盤子里放干紙片,圓盤子里放濕紙片。

      (1)干的紙片容易被吹起。

      (2)濕的紙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問題。

      (1)熊貓能站在指尖上嗎?

      ①在手上蘸點水就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貓紙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濕兩種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濕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脫。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脫。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現象。

      (1)褲子尿濕后不易脫下來。

      (2)下雨淋濕衣服后也不易脫下來。

      (3)洗澡后馬上穿衣服會很難穿。

      畫一畫:把自己探索的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讓幼兒做值日生,感知濕的落葉粘在地上不好掃,也不容易吹走,請幼兒提出解決的辦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6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可愛的竹蜻蜓

      二、活動目標

      通過制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竹簽、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五、活動過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并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簽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簽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解決的問題:怎樣做才能使竹蜻蜓飛起來?

      試一試,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轉動竹簽使之旋轉,像玩陀螺一樣。

      (2)用橡筋射出。

      (3)搓動竹簽使之飛起。

      想一想,為什么有的竹蜻蜓飛不起來,而有的竹蜻蜓卻能飛起來?

      (1)竹蜻蜓葉片翹翹的,就能飛起來。

      (2)同伴的竹蜻蜓葉片是平的,就飛不起來。

      試一試,讓竹蜻蜒飛起來。

      (1)將竹蜻蜓葉片的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轉葉片時,注意旋轉方向。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竹蜻蜓旋轉著飛起來了。

      (2)竹蜻蜓能旋轉著向上飛,還能旋轉著向前飛。

      (3)竹蜻蜓葉片傾斜方向一致,就能飛起來。

      拓展應用。

      (1)什么東西能像竹蜻蜓一樣旋轉著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機的螺旋槳。

      ②輪船的驅動器。

      (2)生活中哪些東西像竹蜻蜓一樣有葉片也能旋轉卻不能飛?

      ①電扇。②風車。③換氣扇。

      比一比,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幼兒分組進行游戲比賽。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7

      活動目標:

      1、 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對提出的疑問喜歡動腦筋探究2、 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探索發現"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試著出"聲音是通過物體的震動而產生的"這一理論。

      3、 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參與小組和同伴的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科學發現室、實驗記錄本、筆活動建議:

      1、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想去探究的興趣2、教師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實驗,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要求:1)以每個小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個負責的組長,把組員觀察發現到的問題和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可用圖來表示。每個組的成員要積極的動腦筋找答案,配合組長。

      2)用驗法來摸一摸、做一做、聽一聽、想一想,找一找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什么樣的物體可以發聲。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發現到的結果,找到的答案。

      :小朋友們說了那么多,其實啊,聲音是物體通過震動而產生的,我們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體自己在那是不能發出聲音的。知道了這個原理以后,我們可以再去試試哪些物體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也叫樂音;哪些物體發出來的聲音很刺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這叫做噪音。

      4、活動可以繼續延伸,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進一步探索,讓幼兒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8

      活動目標:

      1、通過多感覺探索認識幾種常見豆的名稱和特征。

      2、認識一些豆制品,知道是什么豆做成的,了解豆制品有很多營養。

      3、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常見豆類、豆制品、豆的高科技產品幻燈片、瓶子、蛋糕盤、排序卡等

      活動過程:

      一、探索豆的外形特征

      1、以去豆豆樂園玩,引入探索活動師:今天我們要去豆豆樂園玩一玩,請你找一種豆寶寶做朋友看看他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豆寶寶。

      2、探索豆豆樂園,用手、眼、腳去感知豆的特征3、提問:你和哪個豆寶寶做朋友,他是什么樣的:豆寶寶都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有的扁,有的紅,有的綠,有的黑等,豆寶寶真有趣

      二、探索豆制品

      1、師:豆寶寶還會變魔術呢,他們會變成什么呢?請你去找一找,看看他們變成了什么?是什么豆寶寶變成的?

      2、幼兒探索豆制品

      3、提問:你剛才找到了什么?是什么豆寶寶變成的?

      :豆寶寶本領真大,能變成這么多東西,這些豆做成的東西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呢--豆制品。

      4、師:你喜歡吃豆制品嗎?豆制品對我們身體有什么好處?

      :在豆制品里含有鈣、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多吃豆制品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健康。

      三、認識豆的特殊本領。

      1、看課件《豆豆本領大》

      2、提問:剛才你看到豆寶寶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有什么好處?

      :豆寶寶可以做衣服,做化妝品,做生物柴油豆寶寶有這么多神奇的本領呢!

      四、游戲:我和豆豆來游戲

      1、師:豆寶寶可真神奇,你們想和他做做游戲嗎?

      2、幼兒自由操作活動.

      3、跳一個豆豆舞.

      活動延伸:

      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還有什么豆豆,他可以做什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9

      一、設計意圖:不倒翁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玩具,但它里面蘊含著力的平衡的科學道理。怎樣讓孩子發現這些科學現象,并理解加以運用了呢?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為孩子準備了許多材料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體驗,發現,探索其中的奧秘,并制作各種各樣的不倒翁。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發探究,體驗物體平衡現象的興趣。

      3、提高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場景-"玩具城"。

      2、幼兒操作材料:紙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動過程:

      1、導入主題。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題。

      2、讓幼兒自由探索。

      (1)師:你們玩時可要仔細的看一看,比一比,搖一搖,看看發現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師讓幼兒自由玩。

      (3)提問:你們是怎樣玩的?發現了什么/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讓幼兒從中發現玩具有的不會倒,有的會倒,而且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體的。

      4、嘗試制作不倒玩具。幼兒交流、體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輕下重,固定底部物體。

      5、演示對比實驗。引導幼兒發現:不倒翁里面裝有不同輕重的物體,重的東西滾到哪邊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邊。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間,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兒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體驗樂趣和成就感。

      7、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今天真聰明,發現了不倒翁的科學秘密,還自己動手制作的不倒翁。現在我們拿給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正確辨別并找出野菜。

      2、會正確地使用工具挖出野菜。

      3、體驗參與野外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挖野菜的工具及裝野菜的袋子。

      2、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引起幼兒挖野菜的興趣。

      2、討論挖野菜需要注意的問題。

      師:你們都想挖野菜,也帶來了挖野菜的工具,那么在挖野菜時需要注意什么呢?

      教師引導幼兒注意正確使用工具;不離開同伴;如果公園有水,注意提醒幼兒不到水邊玩耍。

      3、組織幼兒進行挖野菜活動。

      師:每個小組都討論了野菜長在哪里?下面我們就按你們的想法分組挖野菜,注意不要離開老師太遠。

      幼兒分組進行挖野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當幼兒分辨不清時,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也可請挖的熟練地幼兒幫助其他幼兒。

      4、回園討論,對也才進行分類。

      請幼兒互相參觀同伴挖的野菜,比一比誰的多。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野菜的種類分類,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檢查,特別要幼兒區分哪些不是野菜。

      5、分享野菜。

      師:你們都吃過哪些野菜食品?我們挖的野菜可以怎樣吃?

      教師組織幼兒將挖的野菜清洗干凈,送廚房加工。

      組織幼兒品嘗野菜食品。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11

      活動分析:

      “雨”是自然界中幼兒最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特別是夏天,綿綿不斷的“雷雨”更給幼兒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然而,我們發現許多的幼兒都不知道或說不出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以及雨是怎么形成的。針對此狀況,為了讓幼兒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秘,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內容:

      奇妙的自然━“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秘,引起幼兒對自然界的關心與注意。

      2、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雨的自然現象,通過故事及實驗知道雨的形成的奧秘。

      2、難點:能和同伴一起去探索雨的形成的奧秘。

      活動準備:

      掛圖、雨形成的圖書資料、小實驗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游戲:說相反。

      教師帶領幼兒于戶外玩“說相反”的游戲。

      二、幼兒親身體驗:“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幼兒與教師共同進入活動室。

      討論:雨是哪里來的?從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三、探索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分組談話、試驗操作、觀察圖片、書籍、探索天上為什么會下雨?

      2、幼兒進行經驗交流。

      3、教師講述故事《水滴的旅行》。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實驗,發現水受

      熱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里,它們升到天空中,遇冷變成小水滴,無數這樣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云。這些水滴在云中互相碰撞,合并變大。當水滴重到空氣的浮力再也托不住時,它們便會從云中落到地面上,這就是雨。

      四、活動延伸:

      去尋找為什么向日葵會下雨的答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12

      活動目標

      1.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2.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并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3.感知蛋殼藝術美,并對蛋殼工藝感興趣。

      教學重點

      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并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夠利用不同的工具區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紙盒,里面有兩只玩具小雞,生、熟雞蛋每人一枚,盤子若干。

      2.手電筒20個、放大鏡20個,每個小組一盆鹽水;小粘貼、彩筆若干、黑板、粉筆。

      3.教師制作的蛋殼工藝品,如不倒翁、臉譜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律動:動物怎樣叫,師生問答

      我愛我的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樣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愛我的小狗,小狗怎樣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導創編:師: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

      2.分組討論

      教師出示小雞:“可愛的小雞嘰嘰嘰,小朋友可以觀察一下,再提出一個關于小雞的問題讓你旁邊的小朋友回答好嗎?”

      引導幼兒觀察并相互討論,回答對方的`問題。

      (二)組織活動

      1.啟發思考

      提問:小雞是從哪里來的?小雞的媽媽是誰?可愛的小雞是雞媽媽用雞蛋孵出來的,是用我們平時吃的雞蛋嗎?熟雞蛋能孵出小雞嗎?

      2.嘗試探索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13

      活動目的:

      1、通過比較認識狐貍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貍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們的共性。

      2、豐富詞:群居、野獸。復習詞:狡猾、蓬松

      活動準備:狐貍和狼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介紹狐貍

      1、提問:

      (1)什么動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貍圖片)

      (2)貍什么地是很狡猾的?(狐貍會裝死,會用尾巴把腳印掃掉,會放臭氣熏人,會守在兔子洞口,會游水偷鴨子吃,狐貍知道獵人來捉它時還會把放出的臭氣除掉。)

      (3)狐貍住在哪里?吃什么東西?(草原、樹林,專吃兔、雞、鼠)

      二、講故事:狐貍的一家

      三、用比較的方法介紹狼:

      1、出示狼的圖片:這是什么動物?

      2、比較狼和狐貍的不同點

      (1)狐貍喜歡吃雞、兔,狼喜歡吃什么?

      (2)牛、馬的力氣、身體都很大,狐貍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狼的身體比狐貍大,狼是一群一群出來找食的)

      (3)狼和狐貍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大小、尾巴)

      小結:不同點:通過比較認識狐貍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貍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們的共性。豐富詞:群居、野獸。復習詞:狡猾、蓬松

      狐貍:狡猾、是一只或兩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雞等小動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雞、兔、羊、牛、馬等動物,尾巴像條繩子,向下垂。

      相同點:狐貍和狼都吃動物的肉、都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是晚上出來找東西吃,都生活在樹林里,沒有人養的,所以它們都是野獸。

      四、思考提問:狐貍和狼誰兇?誰比狼還兇?(老虎、獅子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1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稱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輕重與許多因素有關。

      活動準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兒數學用書《輕與重》。

      活動重點:學習分辨物體重量的輕與重。

      難點:幼兒動手操作測量物體的輕與重。

      活動過程:

      1、積累有關物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請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

      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種物品哪個重哪個輕?”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

      請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驗證。

      3、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輕重與質地有關: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

      請幼兒做幼兒用書《輕與重》中的練習。

      延伸活動: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比比誰重誰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15

      【活動目標】 1、知道并能說出電腦的外形特征,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2、知道電腦能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結合生活經驗說出電腦的用途。

      活動難點:能夠合理想象、設計電腦。

      【活動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電腦一臺。

      2、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自己嘗試操作電腦,感知電腦的各種功能。

      【活動過程】一、引導幼兒觀察電腦,說出電腦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激發幼兒對電腦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師操作電腦,并讓幼兒感知電腦能看光碟、聽音樂、畫畫等功能。

      二、討論:電腦能給人們帶來哪些方便?爸爸、媽媽用電腦來做什么事情? 分小組討論:我設計的新型電腦。討論結束后請各組推選一名幼兒說一說本組的想法。

      【活動延伸】 美術活動:讓幼兒把自己設計的電腦畫出來。

      情境延伸:將電腦放置在活動室一角,教幼兒正確操作,讓幼兒操作電腦,玩簡單的益智游戲。

      家庭延伸:家長可利用休息日帶幼兒去逛電腦城,增加對電腦的感性認知。

      【活動分析】 電腦是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之一,選擇電腦作為主題談話對象,能夠讓幼兒有話可說。活動中,幼兒通過傾聽別人講述和自己參與探討,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全語言講述的環境中,鍛煉了幼兒的表達性口語能力,符合小班幼兒語言教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圍繞主題談話,能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意思”這一目標。

      【活動注意】 1、教師注意提醒幼兒使用電腦的正確操作方法。

      2、鼓勵幼兒合理想象,設計出自己理想中的電腦。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夏天03-21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說課稿《影子》含反思03-21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風箏飛上天》03-24

    幼兒園大班科學《水》教案03-01

    大班科學活動《烏鴉喝水》說課稿范文11-23

    幼兒園科學活動說課稿12-24

    大班科學活動教學反思(精選6篇)12-23

    大班科學活動《好玩的報紙》教學反思12-26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玩轉斜坡03-28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奇特的花草11-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最新久久天堂网 | 午夜男女爽刺激视频在线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