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1-01-29 15:45:18 教案 我要投稿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有關地球的簡單知識,萌發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情感。

      2、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愛護地球也就是愛護我們的家園。

      3、初步認識地球,簡單了解其外形特征和運轉知識,激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2、物質準備:地球儀,錄像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不用發動日夜轉,春夏秋冬按時換,一日行程八萬里,滿載人類千千萬"。

      二、地球長什么樣。

      1、觀察地球儀。

      2、觀看錄像。

      小結:地球是圓圓的,在不停地轉動,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太陽轉,因為地球很大,所以感覺不到它的轉動。四季的交替,晝夜的出現就是轉動的結果。

      三、地球上住著誰。

      1、看錄像,提問:企鵝、北極熊、熊貓、鯨魚生長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動物還生長著什么?

      2、讓小朋友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和其他所知國家的地理位圖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3、地球這么大,我們怎樣才能清楚的看到地球呢?人們根據地球的樣子做了個模型。叫地球儀。(出示地球儀)請幼兒在地球儀上找出我們的祖國———中國。

      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名字呢?

      4、地球上都有什么呢?(人、動物、植物)

      四、保護和愛護環境。

      1、課件展示:美麗的風光圖片。讓幼兒了解地球地球上美麗的大自然,激發幼兒熱愛地球的情感。

      2、"地球媽媽生病了"課件展示:污染環境的種種原因與現象,讓幼兒了解人們亂倒垃圾,大量砍伐樹木,工廠排出的廢氣、廢水、廢渣等破壞和污染了環境。

      3、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五、地球媽媽生病了。

      結合幼兒美術作品講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媽媽的頭發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媽媽的衣服弄臟了,扯破了;地球媽媽的身體發燒了。

      讓幼兒理解樹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氣污染和臭氧層的破壞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六、爭做地球的小醫生。

      自由討論:怎樣保護地球?

      人們為了保護地球,規定每年的4月22日為地球日,讓全世界的人們一起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地球。

      七、活動延伸。

      把地球儀放在科學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觀察、互相交流。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2

      目標:

      1、通過“紙桌”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桌腳的形狀與桌面承重能力的關系。

      2、嘗試從多個角度比較恰當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地表現,提高幼兒的自評和他評水平。

      準備:

      1、紙桌實驗材料:紙若干(部分在邊上貼上膠紙),同樣大小積木若干,紙桌實驗記錄表,紙桌范例若干

      2、幼兒自評表人手一份,教師用大表格(幼兒他評自評表)

      3、攝像機、電視機

      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今天我們要用兩張紙來做一張紙桌,可以怎么做?

      (二)幼兒自由選材做不同的桌腳的紙桌,教師指導

      比一比,誰的紙桌種類多,最新穎?

      (三)幼兒做紙桌承重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桌腳的形狀與桌面承重能力的關系。

      1、假如我要在紙桌上放積木,你認為哪張桌子可以放更多的積木?

      2、幼兒進行承重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四)、根據記錄紙,交流實驗結果,并幼兒評價自己及他人的記錄情況

      1、 總結實驗結果:能放最多積木的是哪一種桌腳?(最少)

      2、 請你來評價一下別人(自己)的記錄情況,可以打幾個五角星?并說明理由

      (三)根據活動錄像及兩位老師的觀察記錄,嘗試從多個角度比較恰當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

      1、在剛才的錄像中你看到了誰的表現?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對他進行評價?給他幾個五角星?為什么?

      2、你看了剛才你的表現和同伴的評價,準備給自己打幾個五角星?為什么?

      3、聽聽兩位老師記錄下來的你的表現。

      4、分發自評表,幼兒填好后放入成長檔案袋。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關注周圍事物,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2.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觀察分類能力。

      3.了解電池的基本知識,知道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

      活動準備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遙控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事物,引出課題。

      提問:桌子上放的是什么?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等)

      教師:怎樣才能人這些東西亮起來、動起來呢?我們一起來尋找它們的秘密。

      二、展開

      1.復習電池的基本特性。

      教師:這些物品里都有電池,它們運作和轉動都離不開電池。

      提問:你知道電池的哪些知識?

      小結:電池分正負兩極,凸起的一端為正極、凹進取的一端為負極,正極和負極鏈接才能保證有電。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電池。

      2.電池分類

      教師:請把這些電池從物品里面拆下來,按照不同的型號進行分類。

      小結:電池按照型號可以分為1號、5號、7號等,紐扣電池,鋰電池等。

      3.生活經驗講述,我見過的電池。

      提問:

      (1)你見過什么型號的電池?放在什么物品里使用?

      (2)你們家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

      4.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萌發幼兒環保意識。

      教師:電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嚴重破壞我們的環境。

      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境的破壞不同。

      廢舊電池埋在土壤中會影響土質,在這片土壤中將不會生長出植物;

      丟在河水中會嚴重污染水質,水中的小魚會死掉;小朋友玩廢舊電池會引起汞中毒。

      提問:怎樣正確處理廢舊電池?

      小結:廢舊電池對人類和環境都有危害,不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標記的垃圾箱中。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是否大膽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培養幼兒大膽推測、操作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科學現象,知道雨與人們的關系。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圖片,故事:《小雨滴旅行記》、《雨來啦》。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水

      活動步驟

      一、開始部分:

      提問: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下雨時的天空是什么樣的?雨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請幼兒自由說出雨是怎么形成的?(打雷了,就會下雨了……)

      2、師幼共同做實驗,了解雨是怎樣形成的?

      1)讓一幼兒先將試管里的水加熱,看看有什么現象?

      a、有氣泡、b、有氣從試管口冒出來。c、有響聲

      2)請另一幼兒將玻璃片放在試管口的上方,說說你又發現了什么?

      a、玻璃片上有水b、玻璃片上有氣(過了幾分鐘)c、我發現玻璃片上有水珠d、我發現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來了

      3)實驗完成,引導幼兒通過剛才的實驗,說一說:雨是怎樣形成的?

      師幼總結:水加熱以后,形成了水蒸氣,水蒸氣漸漸多了,他們抱在一起,當遇到冷空氣,形成了小水珠,當他們快托不住的時候,小水珠就落下來,這就是雨。

      4)聽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邊聽故事,邊出示雨的形成圖片)

      3、引導幼兒說說雨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1、可以澆地。2、可以澆樹。)

      4、雨對我們的生活與這么多的好處,那我們怎樣才知道要下雨了呢?聽故事《雨來啦》,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聽故事。知道:

      燕子低飛要下雨

      青蛙高唱要下雨

      魚游水面要下雨

      螞蟻搬家要下雨

      三、結束部分:

      師幼共同到外面去找一找這幾種小動物都在干什么,看有沒有要下雨。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鑰匙的外形特點和開關方法及多種多樣的鎖及其用途。

      2.能發現圖形規律,準確的配鑰匙,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探索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各種鎖、鑰匙若干、美工操作袋中的《配鑰匙》。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看一看鎖和鑰匙

      1.幼兒自由玩一玩鎖,并仔細觀察鑰匙和鎖,鼓勵幼兒發現其中的秘密。

      2.幼兒探索開關鎖的方法,小組內相互交流。

      3.觀察鑰匙,了解鑰匙的結構。

      討論:齒像什么? 把手的形狀是怎樣的?鑰匙怎樣才能打開鎖?

      二、回憶童話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童話片段:多蘿西他們到達翡翠城時,守門人旁邊有一個綠色的大箱子,要想進翡翠城必須要從鎖住的箱子里拿出綠色的眼鏡戴上才行。可是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鑰匙開箱子呢?

      2.引導幼兒用自己的鑰匙去開別人的鎖,并得出結論: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

      三、配鑰匙比賽

      1.提供鎖和鑰匙的卡片(見美工操作袋),請幼兒給多蘿西、獅子、稻草人和鐵皮人配一把鑰匙。

      2.看誰配得最快:將鑰匙和鎖的圖形剪下。5 ~ 6位幼兒為一組,隨意抽取一張鎖的卡片,看誰最快找到配對的鑰匙。

      四、游戲“金鎖、銀鎖”。

      1.集體學兒歌:“金鎖、銀鎖,咔嚓一鎖,看看誰先打開鎖。”

      2.講解游戲規則:

      一組中請一個幼兒把五把鑰匙抓在手中,大家一起念兒歌,當念到最后一個字時,這個幼兒把鑰匙灑在桌上,每個幼兒趕快找自己的鑰匙來開鎖,一組五個最快開出者為勝。

      3.幼兒商量輪流分工。

      4.游戲3-4遍。

      五、幼兒玩游戲后自由結束教學活動。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各種洗滌用品的外形、特征。

      2、在嘗試、操作中了解各種洗滌用品的作用。

      3、對日常生活洗滌用品有觀察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幼兒自帶2—3種洗滌用品,并請家長告訴幼兒洗滌劑的名稱。

      2、兒帶一塊臟手帕。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4、在每一張桌子上放3個碗,肥皂,潔廁靈,84消毒液,衣領凈等。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洗滌用品。

      四四方方一塊糕, 像糖不是糖,

      不能吃來不能咬, 能用不能嘗,

      幫你洗衣又洗澡, 見水吐泡泡,

      講究衛生少不了, 去油又去臟。

      教師:肥皂、洗衣粉有什么用處呢?早日常生活中,除了肥皂、洗衣粉,還有哪些洗滌用品?

      2、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洗滌用品。

      讓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洗滌用品,并向大家介紹洗滌用品的名稱以及用途。

      3、進一步感知各種洗滌用品,了解洗滌用品的狀態、顏色氣味。

      指導幼兒在碗里倒入3種洗滌用品(粉狀、固體、液體),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說:他們是什么狀態的?是什么顏色、是什么味道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4、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幾種洗滌用品:潔廁靈、衣領凈、消毒液。(幼兒沒有帶的洗滌用品)。

      告訴幼兒潔廁靈可以沖洗廁所,衣領凈專門用來清洗衣服領子等等。

      5、幼兒用洗滌劑清洗手帕。

      請幼兒用肥皂、洗衣粉清洗手帕,感知洗滌劑去污的作用。 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親子游戲,增加孩子對各種洗滌用品的進一步認識。

      具體玩法為:

      l、家長將這些物品混放,請孩子試著按照用途為它們分類。

      2、家長請孩子說出哪些東西是用來洗滌的。

      3、家長和孩子一起將洗滌用品放回原來的地方,請再次孩子說出它們的名稱。

      4、家長講解它們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事情。

      5、和孩子一起畫出幾種洗滌用品。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和學習風的特征。

      2、激發幼兒以科學活動的興趣。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可以填充氣體的玩具、一盆水、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 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1、請幼兒觀察教材P11頁的圖,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玩的.是什么玩具,我們班的小朋友有沒有玩過?

      2、請玩過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的?

      3、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圖中的玩具可以這樣玩?

      二、指導幼兒做實驗

      1、剛才我們一起看了書上的圖,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回答老師的一些問題,但是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來做幾個實驗。

      2、下面我要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第一個實驗。

      3、讓幼兒自操作,教師指導。

      三、活動小結

      1、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并邊演示邊進行說明。

      2、教師對幼兒的表述進行小結,總結本次活動的內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在自己家里找一找,看一看用哪能些東西可以找到空氣。

      活動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分析:

      在上一個主題網《我的生活》中,孩子們非常喜歡科學活動《燈的秘密》,對于電燈為什么能夠亮起來十分感興趣。在本次活動中,我借用了手電筒這個孩子們常見的生活用品,幫助孩子們通過操作探究和試驗論證了解手電筒的結構和安裝方法。了解手電筒的簡單結構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運用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問法、操作法、探究法進行突破。活動的難點是認識電池的正、負極,通過引導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科學探究、操作論證等方法,同時配以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們突破難點。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參加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較敏銳的觀察力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3、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手電筒的結構及其安裝方法,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手電筒人手一個、小筐五個、多媒體課件一個

      活動過程:

      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誰可以給我們帶來亮光?”

      2、操作探究:“手電筒里都有什么?”

      這是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中得出結論。

      3、設置疑問:“手電筒為什么能夠發出亮光來?”

      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積極的討論。

      4、操作驗證:

      (1)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負極。

      (2)通過觀察,學習兩節電池的安裝方法。

      5、知識擴展:初步了解多種高科技的手電筒和電池。

      6、活動延伸:“是兩節電池連在一起亮還是三節電池連在一起亮?”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動物過冬方式:1冬眠.2換毛。3南飛。4儲存糧食。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2.通過看圖片,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初步理解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季節的關系。

      活動準備:動物過冬圖片。青蛙、蛇、刺猬、熊、螞蟻、老鼠、蜜蜂、雞、鴨、鵝、兔、羊、等圖若干。房子四座。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是冬天?

      師:天這么冷,我們穿的衣服有什么變化?那你用什么方法能讓自己變暖和?

      師:我們小朋友可以通過運動、穿上棉衣、帶上手套、等方法讓我們變暖和,可是,許多小動物沒有棉衣、圍巾、空調、等,那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們吧!

      二、基本活動

      了解冬眠的動物。

      師:呱、呱、呱,誰來了?我們一起來問問青蛙是能怎樣過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樣過冬的?

      讓幼兒說說青蛙是怎樣過冬的,教師解釋什么叫冬眠。

      師:還有那些動物和青蛙一樣是冬眠過冬的,請看大屏幕。

      了解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

      師:出示天鵝,這是誰?你要到哪里去?

      讓幼兒說說天鵝是怎樣過冬的?什么時候鳥?看圖片

      師:還有一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他們不一樣?請幼兒猜一猜?

      了解換毛動物,請看圖片。

      三、互動

      提問:冬眠動物有哪些?

      換毛過冬的動物有哪些?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有哪些?

      四、教師講故事動物過冬,在講故事時提問:故事中出現那些動物。他們又是怎樣過冬的?

      儲存糧食的動物,請看圖片。

      五,游戲小動物找家。

      師:小動物們都很聰明,相出好辦法來渡過寒冷的冬天,他們有的冬眠,有的換毛,有的南飛,有的儲存糧食。他們是能干的小動物,其實,動物在每個季節里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這也是它們保護自己的方法,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要捕殺他,要愛護小動物。我們要為它們度過每個季節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以及磁化現象。

      2.探索磁鐵吸起非鐵制品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1.長條形、馬蹄形磁鐵各一塊;回形針、小鐵片、鐵釘、鞋扣、鐵夾子等小型鐵制品;積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鐵制品;鐵絲、毛線繩等輔助材料。

      2.每組兩個盤子。其中一個將鐵制品和非鐵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活動過程: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

      (1)出示磁鐵,請幼兒說一說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領。

      (2)請幼兒操作磁鐵,看看磁鐵能吸起盤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兩個種類,分別放進兩個盤子里。

      (3)請幼兒用磁鐵在活動室操作,看看磁鐵還能吸起室內哪些物品。

      :磁鐵有磁性,可以吸住鐵制品。

      2.再次操作,請幼兒探索如何用磁鐵吸住非鐵制品。

      (1)請幼兒想辦法用磁鐵把剛才吸不起來的東西重新吸起來,如用曲別針別住紙張,紙就能被附帶吸起來。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3.用磁鐵吸鐵釘,看誰吸的多,感受磁化現象。

      (1)請幼兒比一比,用磁鐵一個連一個吸住鐵釘,看能吸住多少個,比一比誰吸的最多。

      (2)用磁鐵吸回形針,一個一個連續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鐵試一試,看吸起來的鐵釘和回形針的數量有沒有變化。

      4.請幼兒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看看會怎樣,感知磁鐵正負極相吸相斥的現象。

      5.引導幼兒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反思: 本節科學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活動中,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到磁鐵有磁性,可以吸住鐵制品。在操作中,幼兒自由探索出了怎樣用磁鐵吸住非鐵制品。如用曲別針別住紙張,紙就能被附帶吸起來。在用磁鐵吸鐵過程中,讓幼兒感受到了磁化現象,在動手實驗中感知到磁鐵正負極相吸相斥的想象。用磁鐵一個連一個吸鐵釘,幼兒感受到磁化現象。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征。

      2.了解河蚌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河蚌

      2.實物“珍珠項鏈”一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珍珠項鏈,教師把珍珠項鏈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師戴上這條項鏈漂亮嗎?

      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做成的項鏈嗎?

      (讓幼兒互相議論后,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項鏈。)

      2.你們知道珍珠生長在什么地方嗎?

      (引導語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展開

      1.課件演示:圖片3

      (1)教師:你們看珍珠生活在哪里?

      (通過圖片了解,珍珠生活在河蚌里。)

      (2)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

      2.課件演示:圖片2

      請幼兒觀察。

      (1)河蚌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

      (2)河蚌貝殼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么?

      貝殼的前端鈍圓,后端稍尖。

      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為中心的同心環紋,

      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

      (3)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么連接的?

      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

      3.河蚌是什么樣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靜狀態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有什么不同嗎?

      在安靜狀態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

      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教師給幼兒介紹,河蚌以實藻類為生。

      5.河蚌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有什么用?

      (1)課件演示:

      河蚌可以燒、烹、燉,制作成美味佳肴。

      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

      即可制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喂養動物。

      三、結束

      師幼共同探討,要愛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讓海水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鴿子,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

      2.通過觀察了解鴿子的特征和生活習性。

      3.知道信鴿可以幫助人類送信。

      活動準備

      1.圖片:鴿子

      2.聲音:鴿子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鴿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身穿白衣裳,長著紅嘴巴,一飛千里崖,認得回老家。

      你知道老師說的是誰嗎?

      引導幼兒觀看格鴿子的圖片。

      二、觀察了解鴿子的外形特征。

      1.鴿子是什么顏色?它怎么走路的?你知道它怎么叫嗎?

      播放聲音:鴿子叫聲

      帶領幼兒學習鴿子走路和“咕咕咕”叫的樣子。

      2.師生共同總結鴿子的基本特征。

      三、探討鴿子的生活習性。

      1.鴿子的食物以植物食料為主,主要有玉米、麥子、豆類、谷物等,

      一般不吃蟲子等肉食。習慣吃生料,人工喂養也可適應熟食。

      2.鴿子的活動特點是白天活動,晚間歸巢棲息。

      鴿子在白天活動十分活躍,頻繁采食飲水。

      晚上則在棚巢內安靜休息。

      但是經過訓練的信鴿若在傍晚前未趕回棲息地,

      可在夜色中飛翔,甚至可在夜間飛行。

      四、知道鴿子與人們的關系。

      1.你知道鴿子有什么本領嗎?

      (1)如果是信鴿的話可以長距離飛翔,從一個陌生的地方可以飛回自己的家。

      (2)能感應地震,經訓練可以幫人類注意熒屏上的雷達。

      2.我們該怎樣保護鴿子?

      鴿子是一種富有靈性而又象征著和平的小動物,我們要把鴿子當好朋友一樣對待。

      五、繪畫活動:鴿子

      涂色:鴿子

      通過繪畫活動,鞏固對鴿子 外形特征的了解,并且對鴿子 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對物體的簡單特征進行概括

      2.建立"10"以內數字的守恒概念

      活動準備

      1.紅金魚,黑金魚各八條,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各九個,顏色,排列形式不同),數字卡"8,9,10",各種印章。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引入:池塘圖片。

      提問:請問這幅圖是什么地方?夏天快到了,這個地方會有什么小動物呢?

      2.初步感知數的守恒。

      (1)出示紅金魚和黑金魚各8條,引導幼兒分別點數紅金魚和黑金魚的數量。

      提問:游來了兩群金魚,請問是什么顏色?數量多少?一樣多嗎?

      小結:雖然他們顏色不同,但都是八條,數量是相同的。(出示數字卡"8")。

      (2)出示三張圖片(分別畫有青蛙,蝌蚪,蜻蜓),引導幼兒分別點數每張圖片中物體的數量。

      提問:這三張卡片有什么不同?(從顏色,形狀,排列上引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什么地方相同?

      小結:雖然他們顏色,形狀,排列形式不同,但都是九個,數量是相同的。(出示數字卡"9")。

      3.做實物卡(1)教師出示數字"10",示范用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2)幼兒操作,用不同印章制作"10"的實物卡。

      4.幼兒交流,討論,從做的實物卡中,發現了什么規律。教師選出3個幼兒印章實物卡,進行總結:物體數量不因為他的排列,方向,位置等發生變化而變化。

      活動反思:

      1.圖片展示的布局有待于更加完善。

      2.教師展示印章"10"的實物卡時,應注重排列形式的多樣性。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了解。

      2、認識沙漠里的駱駝,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一臺,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征。

      師:畫面上有什么?駱駝是什么樣子的?

      師:駱駝的身上有什么?它們有什么特殊的用處?

      師:駱駝喜歡吃什么?駱駝生活在什么地方?

      師:駱駝有什么用途?

      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里,駱駝色身上有厚厚的毛,可以防止身體里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

      駱駝的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子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峰。駱駝氛圍單駝峰和雙駝峰。駝峰可以儲藏營養。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里。

      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么樣子的?

      師: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師:為什么人們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動植物。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①觀察畫面,說說:沙漠里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么名字?

      ②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助駱駝走出沙漠。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為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做準備。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更好的認識時鐘。

      2、學習認識整點和半點。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的認識時間,并區分整點和半點。

      活動準備

      時鐘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一、理解什么是時鐘?

      1、開始時老師先唱一首時鐘歌,聽一聽時鐘有什么用途?滴答滴答當當當,滴答滴答當當當,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出示時鐘模型,看,我們認識它嗎?

      提問:我們為什么要認識時鐘?

      二、 認識時鐘

      1、 認識鐘面,看時鐘上面有什么?

      有1—12個數字,兩顆針,長針和短針;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這兩顆針都是順時針走。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

      2、 認識整點,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指著1點、9點、12點的鐘面提問是幾點?并讓幼兒試著撥幾點的針。

      3、 認識半點,分針指向6,時針剛過幾就是幾點半。(指著1點半、9點半、12點半的鐘面提問是幾點?并讓幼兒試著撥幾點半的針。

      4,幼兒都到鐘面上進行練習,試著撥針認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地球儀上的中國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奧秘03-03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02-28

    大班科學教案水的秘密03-17

    大班科學教案紙教案03-22

    大班科學教案風教案03-21

    大班科學教案凍冰花03-21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03-23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風03-21

    大班科學教案光和影03-21

    大班科學教案花教案03-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乱码字幕无线在线 | 亚洲国产高清不卡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视频 | 五十路丰满aⅴ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