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教案

    時間:2021-01-31 11:39:09 教案 我要投稿

    杜甫《春望》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杜甫《春望》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杜甫《春望》教案

      杜甫《春望》教案1

      【教學要點】

      1、朗讀;

      2、賞析;

      3、探究;

      4、拓展。

      【教學難點】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歌內容;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情感。

      【教學方法】

      活動性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作者簡介;

      2、回憶以前學過的杜甫的詩歌;

      3、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賞析活動(讀懂詩意、品味詩情)

      1、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2、學生質疑,領悟全詩內容(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動

      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2、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注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其實在這里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于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四、朗讀活動(讀出詩韻)

      1、給學生2分鐘左右,自由朗讀;

      2、老師范讀;

      3、學生試讀;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聯交錯齊讀全詩;

      5、集體朗讀。

      五、拓展活動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消息后怎樣的心情?

      2、《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雖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達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樣的。是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

      1、以家書抵萬金為話題說幾句話,你想說些什么?

      2、根據老師教的賞析詩歌方法,自選一首你最喜歡的寫景抒情詩進行賞析。

      杜甫《春望》教案2

      教學目標

      既然是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來表現愛國情懷這這一主題,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抓住“詩歌”和“愛國”者兩個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古詩的韻律,領略古詩的音韻美,凝練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過程與方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法學法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詩歌的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積淀,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應充分的貫徹老師作為輔導者,學生才是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師主要還是要通過講授的方法來行課引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的學法上主要是通過誦讀和討論來學習這首詩歌,來體會詩歌中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杜甫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詩人,所以我覺得在導入這個環節選擇介紹作者來導進課文。一方面,先讓學生說出現在他們對杜甫的一些了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積累文學常識,而且還可以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情況,再者課堂一開始的師生互動,能夠使得課堂能夠融洽些,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后,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的內容作總結和補充,提出學生要掌握的文學常識,并且抓住其中的一個要點來引入正課,而這個要點自然是要抓住愛國情感這個點來過渡到正課。

      2、詩歌講解

      詩歌的講解評析是課堂的主題部分,在這個部分我想不僅要講解詩歌也要教會學生怎樣的分析詩歌和記憶詩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個線索來分析這首詩歌,而在這里我想抓住情感這個線索來分析,在了解學習完字詞后先讓學生嘗試朗誦一下這首詩歌,當然這時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進一步的分析這首詩歌了,由此正式進入詩歌。所在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幾個部分。

      (1)了解字詞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生字詞:抵:值渾:簡直勝:承受簪:zān

     。2)初讀詩歌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引出把握詩歌情感這個線索。

      (3)分析講解詩歌

      A、學生先結合課下的注解以及小組的討論嘗試翻譯下詩歌。

      B、請一為同學翻譯下詩歌的首聯和頷聯

      C、講解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確定首聯和頷聯的聯系,首聯:一幅國破后的衰敗凄涼的畫面

      頷聯:以“花”“鳥”作為主體的'觀畫傷情。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分析詩歌的詩歌可將這一思想貫徹在分析中,首聯是勾勒出了一幅衰敗的景象,通過和學生一起的分析出這幅畫面,而緊接的頷聯我們可看到“花”“鳥”

      兩個物象說到“花濺淚”“鳥驚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問題:花為何濺淚,鳥又是為何驚心?這樣兩聯的聯系也就確立了。

      所以在這里主要的提問有:

      首聯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花為何而濺淚,鳥又是為何而驚心?

      D、分析完兩聯之后可讓學生朗誦首聯,朗誦時可在腦海中勾勒出剛才的分析出的畫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畫面嘗試背誦這兩聯。

      E、請學生翻譯詩歌的頸聯和尾聯

      F、講解頸聯和頷聯,確定這兩句的聯系。頸聯:國家戰亂,思念家人尾聯:一個頻頻搔頭的白發老人的形象,頸聯的結果。“白頭搔更短”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的殘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為連接點建立兩聯之間的聯系。

      主要的提問設計:

      為什么會“家書抵萬金”;體現了什么?

      為什么會“白豆搔更短”?

      G、學生根據兩聯之間的聯系朗誦頸聯和尾聯,腦海中浮現一個頻頻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這個老人形象老嘗試背誦這兩聯。

      H、據剛才的分析,嘗試背誦全詩。

      3、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講解互文修辭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情。

      詩句理解:由于為國事擔憂,為離別感到遺憾,花兒也不禁落淚,鳥兒也為此驚魂。

      B、分析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的典型的愛國人物形象。

      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的表達詩人的內心世界。

      4、課堂總結

      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感)的詩歌,他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充滿了怎樣的情感,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來誦讀這首詩歌?

      本詩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根據腦海中的畫面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5、課后練習

      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現愛國情感的詩歌,并對其進行分析,體會是怎樣表現愛國情感的。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確的反映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板書設計的方面,我選擇板書各聯描述的主要內容,并使這些內容能夠建立起聯系,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夠渾然一體,而且通過這個板書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畫面,而由這幅畫面能夠背誦出這首詩歌,做到所謂“詩中有畫,花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首聯:一幅國破的衰敗凄涼的圖畫↑↓畫→觀畫

      頷聯:以“花”“鳥”為主體觀畫傷情

      頸聯:國事戰亂,思念親人

      杜甫《春望》教案3

      【設計思想】

      詩歌教學重在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和韻律美。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為創設美好意境、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煉的語言,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從而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趣味。誦讀是教學詩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那種善于傾注強烈感情的誦讀既能讓我們體會“無地-沙鷗”的凄涼落魄;又能使我們回味蘇軾李白的豪放不羈……

      初二學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的能力,他們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都較以前大大改變。因此,在教學這四首詩時,本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精神的原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詩中的愛國深情,培養他們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以期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實施方案】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誦詩歌,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養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對名句的深入理解。

      課時安排:2課時(40分鐘×2)

      教學方法和手段:討論交流為主,多媒體教學,配以幻燈片,背景音樂等。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四首詩,結合對詩人身世、寫作背景的了解,準確理解詩中深沉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課前積累。

      1.導入語。

      2.學生活動:

      舉手發言,列舉中國愛國名人名言或他們的愛國事跡1例。

      3.切入本課,明確目標: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學會對名句進行賞析。[幻燈片出示本堂課學習目標]

      二、配樂朗誦,總體感受并進一步理解四首古詩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1.范讀:

      1)多媒體畫面、詩文、配樂朗誦。

      2)學生活動:靜靜地欣賞,并正音正字,正確把握詩句的朗讀節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四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學生活動:4人一組,各抒己見,并努力使對方接受。如對方不接受,則應竭力反駁。

      注意:陳述理由或反駁意見要有依據。

      提示:可查閱資料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探究詩中意境,體味真情實感。[明確:《春望》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發詩人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自己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過零丁洋》慨嘆抗元事業的失敗,表達了寧死不屈的堅強決心。]

      3.組織班級交流。

      1)學生活動: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級發言。

      2)教師適時點評,加以引導。[在交流中穿插幻燈投影,介紹背景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寫作背景、詩人身世,正確理解詩歌內涵。]

      4.變換角色,模仿詩人,學會有感情地朗讀。

      1)如果你是詩人,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你會帶著怎樣的情感分別吟誦這四首詩呢?

      2)學生活動:

      ①走進那個時代,把自己當作詩人,用詩的語言抒發心聲。

     、谛〗M為單位進行練習。

     、坌〗M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讀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播放背景音樂]

      3)同學互評,教師點撥,適當進行比較鑒賞。[明確:《春望》(憂傷)、《泊秦淮》(憂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悲愴豪壯)、《過零丁洋》(慷慨悲壯、正氣凜然)]

      三、重放配樂朗誦,學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讀。

      1)跟讀。

      2)教師小結:詩歌是激情的產物,不是帶著強烈感情的人是朗讀不好詩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讀好詩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兩點:正確理解詩歌主題,深入體會詩人情感;采取多種朗讀手段,充分調動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歡哪一首詩?為什么?

      1.思考。

      2.交流、點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理解了四首詩的思想內容,學習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四首詩。希望同學們今后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朗讀詩歌的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2.品味詩歌字里行間的愛國深情,提高鑒賞古詩的能力。

      3.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品味名句,體會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營造課堂學習的良好氛圍。]

      1.導入語:

      [音樂停]上節課,同學們飽含深情地朗讀了四首古詩,理解了詩歌的思想主題,并在朗讀中學會了審美,提高了文學欣賞的水平。不知道同學們還能不能背誦這四首古詩?

      2.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四首古詩。

      二、品味詩歌名句,體會深沉情思。

      1.這四首詩都寫于國家危難之時,詩中都蘊含了詩人深深的愛國情懷。你認為四首詩最能體現愛國深情的詞或句子分別是什么?為什么?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并結合有關資料,在書旁寫下自己的想法。

      3.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請同學點評。

      4.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加以引導。

      內容摘要: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斑B三月”見戰禍之長!暗秩f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嗤礋o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更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人指責商女,其實是一種曲筆,真正該汗顏的是座中那些點歌的人。足見詩人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敖┡P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當時的處境:年老久病,無所作為。但“不自哀”則引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F實轉入夢境,自然而巧妙,滿腔愛國熱忱化為豪壯的詩句。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與遺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寫國家與個人的命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獌蓚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來抒寫詩人的憂慮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激勵人心的議論表現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有創新者,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方法指導:

     、侔l揮想象,感受意境。

     、诼撓祵嶋H,體會真情。

      ③品味語言,學會鑒賞。

      5.集體朗讀一遍。

      三、能力遷移:

      運用已學知識朗誦并賞析自己課外收集到的愛國詩歌一首。

      1.在小組里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請別的同學點評。

      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推薦課外收集的愛國詩歌,并說出推薦理由。

      3.學生互評,教師小結,以肯定成績、鼓勵為主。

      四、拓展提高:

      1.回歸課文,再讀古詩四首。

      思考: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古人觸景傷懷,為國憂思,這給了你哪些啟發?

      2.交流、點評。

      五、課堂總結。

      [音樂聲起(同課前)]

      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們更愛我們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勤奮刻苦,踏實進取,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實的文化基礎。

      愿同學們早日成材,夢想成真!

      杜甫《春望》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反復朗讀,背誦課文;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結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感知法,情境品味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愛國名言,人民苦難等相關內容導入

      二、簡介背景

     。ò彩分畞y)、作者杜甫

      三、朗讀感知

      1、反復朗讀。要求:讀準正音、節奏、語氣語調。

      2、檢查朗讀情況,引導學生正確譯讀。

      3、引導學生背誦。

      四、研讀賞析

      1、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再現形象,把握物境。

     、僭姼璧氖茁搶懥四膸讉形象?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這是一幅論陷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論陷,城池殘破,山河依舊,亂草叢生,滿目凄然。

     、陬h聯寫了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明確:寫了花、鳥。春花盛開,鳥兒和鳴,但詩人在視聽上并沒有愉悅之情,因他與家人的別離感傷所致。

     、圩寣W生想象頸聯、尾聯的形象及畫面。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詩人盼望得到家書,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慮憂愁,滿頭白頭,頭發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把握情境。

      提問①: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明確:全詩抒發了詩人憂國思親的情感。

      提問②:全詩抓住哪些詞語和意象來表達心情?明確:國“破”——國家支離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滿目凄涼、花濺淚,鳥驚心——襯托詩人因國破家亡而產生強烈傷痛的感情!暗秩f金”——表達詩人對妻子兒女及家中親人的思念!吧Α薄粍亵ⅲ侯^發稀疏不能插針簪,衰老得快,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五、課堂小結

      并美讀課文

      六、鞏固提升

      見附頁

      板書設計

      肖聯寫景

      心生傷痛

      頷聯抒情

      離愁別恨

      借景抒情

      春望

      頸聯敘事

      眷家思親

      寓情于物

      尾聯描寫

      憂國傷時

    【杜甫《春望》教案】相關文章:

    杜甫《望岳》《春望》閱讀答案10-04

    春望杜甫原文、注釋10-15

    杜甫《春望》教學反思11-23

    春望杜甫閱讀答案09-07

    杜甫春望閱讀答案09-07

    春望杜甫詩詞賞析09-04

    杜甫《春望》詩意賞析03-10

    杜甫《春望》原文、注釋、賞析01-27

    杜甫春望注解及賞析12-16

    春望(唐)杜甫 閱讀答案10-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免费片中文字幕 | 天天在线天天看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欧美三级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 亚洲成α人片在线观看 | 午夜男女爽刺激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