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教案

    時間:2021-08-08 20:03:49 教案 我要投稿

    《棗核》教案合集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棗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棗核》教案合集六篇

    《棗核》教案 篇1

      內容預覽:

      6.《棗核》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引發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情思。

      2.了解本文以棗核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飽含深情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背誦經典的詠月抒懷詞、欣賞現代詩《月之故鄉》導入。

      師:其實,古往今來還有很多通過詠月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優秀文學作品,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這樣的現代詩《月之故鄉》,我們通過欣賞音樂,感受一下作者借月亮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蕭乾的《棗核》一文,看看文中的主人公又是如何來表現思鄉之情的。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于一個漢化了的蒙古族貧民家庭。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棗核》一文選自《美國點滴》。

      (四)檢查“導學稿”預習情況

      比一比、賽一賽:1、你能讀準下列字詞嗎?

      2、看看哪一組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

      對于“導學稿”上的字詞、詞解還有無疑問,可以提出,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五)整體感知課文

      讀一讀、找一找:

      1、自由朗讀課文,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思鄉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表現,愛國主義是個大主題,有些作家通過氣勢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現,本文作者卻令辟蹊徑,通過什么來表現?

      3、你能畫出與“棗核”有關的句子嗎?

      4、用幾個短語高度概括這三段有關棗核的內容。

      結構: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悟棗核

      線索:棗核

      構思:設置懸念 (作用:引人入勝,把主題表達得恰到好處。)

      (六)內容探究

      1、作者的舊時同窗在美國的事業、生活怎么樣?你能在文中找出來嗎?

      寫她的生活、事業與本文的中心有關系嗎?有什么關系?

      明確:事業如意、生活優裕

      襯托思鄉愛國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

      2、作者老友的思鄉之情主要通過她傾訴思鄉的心理活動,尤其是慰藉思鄉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來的。

      問題:1、你能找到她直接傾訴內心活動的句子嗎?

      2、作者老友懷念家鄉,除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棗樹,她還做了些什么?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現了什么?

      (手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北海泛舟的情景)

      明確:國籍雖改、感情不改、心系故土

      (七)語文活動

      1、海外游子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或借助哪些寄托物來表達他們對于祖國的一片深情呢?

      (鄉井土、節日、舉辦一些活動)

      2、看看誰想到的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多。

      (八)布置作業

      1、運用下列詞語組成一段話,要求句意銜接、中心明確,詞語順序不拘,60字以內。

      風燭殘年、故弄玄虛、感慨良深

      2、摘抄三首表現鄉愁的古詩。

      3、推薦閱讀表現海外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

      余光中《鄉愁》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棗核》教案 篇2

       問題補充: 閱讀《棗核》選段和《祖國》,回答文后題目。(共15分)

      (甲)棗核(節選) 蕭乾 她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后,就領我去踏訪她的后花園。地方不大,布置得卻精致勻稱。我們在靠籬笆的一張白色長凳上坐下,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經她指點,我留意到臺階兩旁是她手栽的兩株垂楊柳,草坪中央有個睡蓮池。她感慨良深地對我說:“栽垂楊柳的時候,我那個小子才5歲。

      如今在一條核潛艇上當總機械長了。姑娘在哈佛教書。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么。也許沒出息,怎么年紀越大,思鄉越切。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里一過圣誕,我就想舊歷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胡同院里那棵棗樹。所以才托你帶幾顆種子,試種一下。” 接著,她又指著花園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說:“你相信嗎?那是我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后用汽車拉回來的。那是我們家的北海。” 說到這里,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著卵石鋪成的小徑,穿過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個細心人呢,她在上面還嵌了一所泥制的小涼亭,一座紅廟,頂上還有尊白塔。

      朋友解釋說,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 她告訴我,時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兒并肩坐在這長凳上,追憶起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蓮的清香迎風撲來,眼前仿佛就閃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乙)祖 國 陳惠英 我在赤道上渡過童年。兒時,常常聽長輩惦念“唐山”。 “媽媽,‘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問母親。 母親鄭重其事地找來華語課本――從一片楓葉式的中國地圖,我第一次認識了祖國的容顏。母親說:“在異國,風是熱的,心卻凄涼!” 為了尋找那葉脈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親,告別了美麗的南洋。 我帶給祖國的,僅僅是海外孤兒的一瓣心香;祖國給我的,卻是作為主人應有的一切,包括尊嚴。

      回到祖國,我一下子變得富有。我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片云霞.每一顆小草.每一朵浪花……還有無價的自由! 雖然,和許多祖國的同胞一樣,我心的原野,也受過刀傷火創。我曾悲哀,但從沒絕望;我歷盡坎坷,但從未彷徨;我熟悉異邦的繁華,但并不向往…… 因為,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著可靠的依傍;因為,偉大中華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遠在我心頭閃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戀? 那就是“祖國”這個光輝的字眼! 為了這縷永恒的癡情,春往秋來,月月年年―― 我像一尾春蠶,默默地傾吐柔絲,去描繡祖國五彩繽紛的河山。

      我像一片綠葉,用我的青春,虔誠地布置祖國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鵑,為謳歌祖國美好的未來,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驕傲? 那便是“祖國”這個神圣的字眼! 1.仔細閱讀《棗核》選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所踏訪的“后花園”的特點。(3分) 2.如何理解《祖國》第三段母親說的話:“在異國,風是熱的,心卻凄涼!”(4分) 3.賞析《祖國》中劃線句子。(4分) 我像一尾春蠶,默默地傾吐柔絲,去描繡祖國五彩繽紛的河山。 我像一片綠葉,用我的青春,虔誠地布置祖國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鵑,為謳歌祖國美好的未來,甘心啼血而亡…… 4.《棗核》中同窗好友托我從祖國帶來的是什么?《祖國》中“我和母親”帶回祖國的又是什么?這有都說明了什么?(4分)

    《棗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樸實的敘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2、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以及發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實。

      二、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思考:邊讀邊思考,全文貫穿的一條線索是什么?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三、分析課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是棗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⑴學生圍繞段落、文章結構提綱進行閱讀討論。⑵學生發言交流。

      第一部分(1)寫朋友托我為他帶幾顆棗核。

      第二部分(2—4)寫朋友見到棗核,如獲至寶。

      第三部分(5—10)寫朋友傾吐思鄉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作者由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秘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后花園談話中才說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結構精巧還表現在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幾枚生棗核在異國的土地上,“總布胡同”那座小院將同“北海”一道出現在朋友眼前,給游子的心添一點慰藉。讀到后來,誰都能看出,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于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著鄉情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課文

      1、閱讀第一段。

      提問: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學生回答后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閱讀2—4段。

      提問:風燭殘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風中的蠟燭,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問:“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明確:運用了比喻了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提問:“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明確:意思是深厚而激動,表明了美籍華人急于得到棗核的心情,增強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作鋪墊。

      提問:美籍華人與分別快半個世紀的朋友見了面,第一句話說的是什么?這一句話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明確:第一句話是“帶來了嗎?”表明了美籍華人急于得到棗核的心情。

      3、學生根據下列問題讀5—11段。

      ⑴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么?

      ⑵“一座兩層小樓”,“車庫的門就像認識主人似的自動掀啟”,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以上這些話語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是通過什么表現出來的?

      《棗核》教案3

      標簽: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棗核》教案3,

      ⑷“這里一過圣誕,我就想舊歷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達效果?

      ⑸列出文中美籍華人傾訴心里活動和借助談話寫人物行動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在語言方面有何特點?體現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學生閱讀思考后明確:

      ⑴寫沿途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作暗示。

      ⑵這些話語表明美籍華人朋友事業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體現了游子的思鄉之情。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具體通過栽種楊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的棗樹來體現的。

      ⑷“一……就……”這個詞語起強調的作用,“一”過圣誕,“就”自然而然想舊歷年,把游子之情表達得自然深沉。

      ⑸美籍華人直接傾訴內心活動的句子有:“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缺點什么”,“我現在可充分體會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廠甸,想隆福寺,這里一過圣誕,我就想舊歷年。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胡同院里那棵棗樹。”這些句子語言的特點是樸實,“心上總像缺點什么”是對游子心境最樸實的描述,身在異國,心永遠系著故鄉,“都如意”也無法代替故鄉的溫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一連串的想,把故鄉的形象再現得多么真切!這位美籍華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說對故鄉的思念句句是思鄉之苦。

      二、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美籍華人朋友領“我”踏訪后花園時的談話,作者用看似“實錄”的筆法記敘了談話經過,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游子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深切感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三、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

      《棗核》教案3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棗核》教案3

    《棗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熟悉內容,理清線索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2、體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3、學習作者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手法。突破方法:指導學生泛讀課文,理清線索。

      [教學難點]

      了解思鄉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突破方法:選讀與精讀相結合。選讀課文時從大體處體會海外游子濃郁的鄉情,精讀課文品味語言,從微觀的語言上品析課文中游子對祖國對故鄉的真情實感。

      [教學方法]

      導撥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誦一首古詩----《靜夜思》。(師生齊背)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師放《靜夜思》畫面投影,學生發言后師強調明確)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闐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現在,老師請同學們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遠離家鄉很久,經過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還會有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里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簡介作者

      (出示文字投影,指導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認識作者)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先后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周間》、《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國現代化社會生活和海外華人心態的信息,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三、熟悉課文,認字識詞

      (放課文錄音,出示投影,請學生邊聽邊注意下列字詞)

      ①蹊蹺 ②嫣紅 ③山坳 ④瑪瑙 ⑤胡同 ⑥依戀 ⑦勻稱 ⑧國籍

      ⑨不約而同 ⑩故弄玄虛

      (出示詞卡,檢查聽讀效果)

      四、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投影出示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默讀課文后回答)

      2、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找出相關語句。

      (學生跳讀課文后回答,每人一處)

      3、用簡潔的短語,對每件事進行濃縮、概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每四個同學一組討論,然后請代表發言,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不強求一致)

      明確:作者開篇先寫朋友要棗核,接著寫朋友托棗核,如獲至寶,最后在參觀后花園時談棗核。

      4、友人不遠萬里,再三托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并且把它看得比珍珠瑪瑙還貴重,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明確:這位友人想在自己園中種下一棵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

      5、文中寫友人“事業和家庭都如意”,“可心上總像缺點什么”,這是為什么?哪些語句能表明這一點?

      明確: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總布胡同院里那棵棗樹”,這些都表明他心上缺點什么,因為“都如意”也難補他遠離故士的缺憾,這里不是他心靈的歸宿。

      6、友人用哪些行動表明他在思鄉?

      明確:栽垂柳,養睡蓮,堆疊“北海”,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試種家鄉的棗樹。

      7、課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本文中心?

      明確: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士的。

      五、揣摩語言,體會游子心境

      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語句,老師擇其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如再三、殷切、劈頭、挑選……)

      語言看似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的情感。

      六、深度拓展

      1、老師設疑: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么卻以“棗核”命題?

      (分小組討論,結合各小組發言內容,教師進行總結、明確)

      棗核在文中的作用,從結構上說,棗核是行文線索

      從表情達意上說,“棗核”是文中那位美籍華人思鄉感情的寄托

      2、設疑激趣:由以上討論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構思非常精巧,用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那么,本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什么呢?

      (學生繼續討論,師可給予以下提示)

      [投影]

      1、本文開始寫朋友要棗核,為什么不馬上寫出原因?

      2、兩人相見后,作者為什么不寫棗核的原因?

      3、為什么要寫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見,寫朋友“家庭事業都如意”后才寫出要棗核的原因?

      明確:作者圍繞棗核多處設置懸念,緊緊扣住讀者心弦,引人入勝,使全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七、質疑

      (學生質疑,培養讀書、思考問題的能力)

      八、聯想、賞析

      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個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現在請同學們聯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學生列舉,并對其中的精彩名段賞析、口味,如學生列舉不熱烈,教師可把自己準備好的錄音片斷放給學生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棗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3.試著續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么?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啟發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為什么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指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棗核是一個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還()。但有一次,他幫鄉親們將縣官()奪了回來,可闖下()了,被官府()。最后,棗核憑著自己的()和()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于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匯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干的孩子,從哪里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為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脫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著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里,“哦喝!哦喝!”大聲吆喝著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么也沒搜著,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說:“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么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里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著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脫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里蹦了出來,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么也打不著。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胡子上,抓著胡子蕩秋千。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著棗核,卻打著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為什么?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五、梳理內容,復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復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后,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著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編故事。

    《棗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本文講了一個身體只有棗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幫助父母干活,幫助鄉親們追回牲口、智斗縣官的故事,表現了棗核的勤快、聰明。教學時,讓學生先讀文,再找出文中的過渡句,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特點。

      學前準備1.預習課文,認讀生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1.認識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棗核的勤快和聰明;能復述故事。

      學習重點了解棗核的勤快和聰明,能復述故事。

      教學環節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板書課題,談話揭題。(用時:3分鐘)1.教師板書課題,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到什么?

      2.揭示課題的含義。1.師生交流,說說自己由課題想到的。

      2.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理解“棗核”在文中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了解內容。(用時:10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把句子讀通順。

      2.師要求:找出文中的過渡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1.學生邊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棗核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3.學生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棗核夫妻扶犁

      折騰牲口官府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用時:15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棗核的勤快。

      2.默讀第4~13自然段,了解棗核的聰明。

      3.安排學生交流,教師課件出示相關內容。1.學生相互交流表現棗核勤快的段落。

      2.學生默讀課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棗核的語言、動作,理解棗核智斗縣官的經過,體會棗核的聰明。2.棗核的勤快具體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中的“大搖大擺”寫出了棗核的什么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復述故事。(用時:12分鐘)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本課的寫作順序。

      2.請學生按順序復述故事。1.學生自讀課文,列出本文的寫作順序。

      (棗核出生→棗核勤快→棗核幫鄉親們追回牲口→棗核智斗縣官)

      2.學生按順序復述故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本課教學主要抓住了文中的過渡句進行,讓學生弄清課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棗核的特點,然后通過讀文,學生抓住了重點詞句,深入體會到了棗核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復述故事的環節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效果不錯。

    【《棗核》教案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棗核》教學教案課件03-03

    棗核說課稿11-13

    蕭乾《棗核》教學反思12-16

    《棗核》教學反思11篇12-19

    《棗核》基礎練習測試題08-30

    棗核續寫故事(15篇)11-18

    棗核續寫故事15篇11-18

    棗核續寫故事19篇11-18

    棗核續寫故事2篇10-24

    棗核續寫故事(集合15篇)11-1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看 | 五月的丁香六月的婷婷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