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

    時間:2021-08-16 10:43:5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

    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要害詞“只”、“又”、“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思鄉情感。

      3、拓展閱讀《鄉愁》,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描寫春景的古詩、詞語。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聲背誦)對于遠離家鄉的游子來說,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經常會勾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這一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三個步驟學習古詩(出示幻燈,齊讀)。

      1、誰愿意介紹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幻燈片)

      3、理解題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路過瓜洲寫下這首詩,他想說什么呢?(幻燈)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①請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這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奏。

      ②指名讀:請你讀一讀。其他同學留意聽,這首詩當中有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③聽完學生朗讀,教師做簡單的評價,生小組讀,老師范讀,生再齊讀。

      ④讀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⑤詩讀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覺?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為什么會如此地思念家鄉?

      ①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看看插圖和注解,然后同桌說一說這首詩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學生默讀————說)

      ②好了。老師想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a、 “間”是什么意思?隔開了什么?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板畫長江,標出瓜洲和京口)。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板畫南京、紫金山)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離家鄉非常的近。老師想問第二個問題,此時作者身處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兒?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么意思?

      c、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綠”是什么意思?“又”說明什么?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念家鄉但又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了作者思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誰能把學過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詞語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說一說)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姹紫嫣紅,一派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據說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后定稿的時候才用了“綠”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只鐘情于一個“綠”字呢?(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3)欣賞了江南美景,你就會明白作者為什么會用“綠”字了。(鏈接江南春圖片)

      (4)一個“綠”字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齊讀后兩句。

      3、啟發質疑:學到這兒,大家有問題要問嗎?(引導學生抓住“家鄉景色美、離家近、離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這一矛盾點進行質疑:詩人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詩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思念家鄉而又不能回的無奈)?誰來讀一讀?

      (2)指名讀。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留意節奏,還要讀出要害字。齊讀。

      四、拓展閱讀

      1、拓展閱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異鄉的、跟南京同樣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臺灣有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在南京讀了中學和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為“鄉愁詩人”。(幻燈出示作品)

      (2)播放課件,欣賞詩歌《鄉愁》,說一說: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覺?

      (3)學生自由讀,齊讀,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總結:思鄉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思鄉之情又像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鄉愁。

      五作業

      給下列詩句選擇合適的字,并說說理由

      1、滿過綠入到

      春風又()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動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直接揭題:泊船瓜洲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瓜洲”,教師隨機畫畫簡圖。

      (2)“泊”,教師提示注意字音與字意的聯系。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王安石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王安石的詩,

      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王安石與江蘇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親在江蘇南京當過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過的,因此他把南京當作第二故鄉。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寫下的。)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讀準字音。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

      (1)解決前三個讀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簡筆畫理解。

      (2)解決第四個讀音——理解第二句。

      引導學生聯系創作背景進行理解。(明月下,遙望家鄉,自然想回家:“huán”)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3、品讀,深化理解。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生?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a、瓜洲隔著寬闊的長江,中山距離京口相當遙遠,但在詩人筆下那家鄉似乎離得很近,這是為什么?

      b、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將自己照著返回家鄉?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之思鄉心切。

      三、想意境,悟詩情。

      1、師描述情境:皓月當空,微風拂面,遠眺家鄉,詩人的心兒早已飛回故鄉。故鄉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

      引導學生運用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進行描述。

      2、引導學生將想象與現實作對比,體會詩人思鄉且無奈的內心。

      3、有感情朗讀。配樂朗讀。熟讀成誦。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綠”字

      1、王安石寫詩每個字都要經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是王安石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入、滿……)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綠”字比一比,“綠”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啊!一個“綠”字,引發了我們學生多少聯想

      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

      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

      (二)嘗試推敲。

      現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紅杏枝頭春意()。(旺、鬧、濃)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代小詩等等)

    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并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了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搜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匯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于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注)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說、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隔開了什么?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

      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么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后由教師范讀,幫助學生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匯報背誦的結果。

      四、說說

      1、交流收獲,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獲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于讀書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贊揚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么?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說“綠”還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后,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說說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了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并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會采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說)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布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橋)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么?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說、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小學語文教案泊船瓜洲】相關文章:

    《泊船瓜洲》語文教學教案01-11

    《泊船瓜洲》說課稿12-22

    泊船瓜洲王安石詩詞12-28

    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11-12

    王安石泊船瓜洲詩句08-31

    王安石泊船瓜洲圖片11-28

    王安石泊船瓜洲 賞析11-27

    泊船瓜洲王安石注音11-23

    泊船瓜洲 王安石賞析11-22

    泊船瓜洲王安石詩11-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成αv人在线观看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 | 亚洲一区欧美国产 | 亚洲日韩国产线路一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伊人 | 在线观看aⅴ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