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

    時間:2021-09-03 18:21: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1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也是愛。

      2、學習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教學重點: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

      教學難點:體會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背后深藏的愛。

      課前準備: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觀察記錄。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課間播放《讓愛住我家》,學生跟著唱)

      二、揭示課題:

      1、(出示小兔貝貝)嗨!我是小兔貝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

      2、在輕音樂中教師講故事(見擴展資料:和藹可親的媽媽)。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三、動之以情:

      1、小兔貝貝穿越時空隧道,拍攝了一些照片。(媒體出示三組照片,請照片上的學生介紹家人為他所付出的愛)

      2、其他學生講述家人關愛他的一件事。

      3、家人對我們的關愛不僅體現在學習、培養興趣愛好、生病時,其實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都能體現出來,比如,早上起來,家人為你……(四人小組交流一天中家人為你所做的事,推選講的的上臺講)

      4、播放家長錄音。(講述育兒之苦)

      5、聽了媽媽的介紹,你最想對你的家人說什么?

      四、明理導行:

      1、辨析:有同學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時對我可好了,有時對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認為家人對你不夠好呢?他們到底對你好不好?到底愛不愛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爸爸不幫我系鞋帶是不是對我不好?他為什么不幫我?

      (2)媽媽為什么不給我買玩具?

      (3)奶奶會對我怎么說?

      (4)你是爺爺的話,怎么對小明說?小明聽了爺爺的話會怎么做呢?

      2、導行: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呢?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現在呢?(學生講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給帶回去:作業擦了重寫的:練習跳繩的……

      五、總結延伸:

      1、講述:家人疼我們是一種愛,對我們要求嚴格那更是一種愛,老師祝愿愛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遠住在我們共同的家吧!(歌曲:《讓愛住我家》)

      2、在歌聲中,學生拿出自做的賀卡寫上對家人最想說的話。

      探究活動

      以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探究目的: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家人對自己的愛,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參考家人的愛。探究內容及形式:

      1、小組討論,自己的家人是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

      2、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家人的愛:

      (1)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人。

      (2)幫家人做家務活。

      (3)不向家人提過分的要求。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制作賀信卡,自己寫上祝福的話,表達對父母對家人的愛。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2

      “我這樣學習”這一主題設計了“自主學習”,“勤思善問”,“從做中學”三個活動內容。

      “自主學習”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出示了一些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辨析是非,了解為什么要自主學習,進而學會自主地學習。

      “勤思善問”采用了外國兩位偉人的故事做鋪墊,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小問題也會有大發現的道理。主題內容出示了一群學生勤思善問的情景。如觀察水杯中的筷子,觀察魚缸中好像不會睡覺的金魚,引導學生明白這些就是勤思善問,并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提出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從做中學”出示了學生調查、觀察、做小實驗、修理自行車等圖片,引導學生明白這些都是學習,要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啟發學生談談“從做中學”的收獲和感受,并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課前準備: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主題1: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2、引導學生養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

      1、懂得學習需要有專心、耐心和恒心;

      2、教育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難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設計:

      活動一、你是如何寫作業

      學生填寫調查表,調查學生在家是如何寫作業的,是獨立完成還是需要在父母的監督下完成,遇到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指名匯報

      大家評議誰的`方法好

      活動二、評一評,講一講

      出示或看書10-11頁

      說說在自主學習方面誰做得比較好

      學生思考,指名回答

      活動三、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課程

      1、老師讓同學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最喜歡的課程是什么,并寫上自己的名字交給老師。

      2、老師隨意從其中抽出一張,被抽到的同學走上講臺,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課程,為什么喜歡它,以及自己是怎樣學好它的。同學們可以向這位同學發問。

      3、一個同學回答完后,教師再抽出另一張,以此類推。

      活動四、總結好的學習方法

      1、先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談自己在學習中的心得體會,由小組長將大家的經驗加以概括。

      2、班內共同交流,由小組長將每組的經驗在全班進行匯報,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學習的好方法

      早預習,有計劃;

      多提問,善觀察;

      常積累,勤總結

      主題2:勤思善問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今名人從小好學、勤思善問的故事,搜集相關的格言和諺語。

      2、明白愛學習源于對知識的渴求,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

      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

      難點:激發從小對學習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古今名人從小好學、勤奮的故事

      2、相關的格言和諺語

      教學設計

      故事導入

      1、教師提問:你的腦海里有哪些小問號呢?

      2、教師講一講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和“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

      活動一、召開“勤思善問”故事會

      1、召開班級主題故事會,將自己搜集到的中外名人勤思善問的小故事在全班進行交流,

      2、教師隨機補充

      3、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要從小養成。)

      活動二、看一看,說一說

      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

      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

      (引導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思考、對書本和老師質疑等都是勤思善問的表現。)

      四、格言和諺語的教學

      2、學生搜集勤奮好學的格言和諺語,以小組匯報交流。

      3、學生選取一句或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主題3:從做中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從實踐中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養成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

      活動一: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看書14-15頁,說說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引導學生明白調查、實驗、同學合作完成一項小制作等都是學習。只是不僅要通過書本來學習,還要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

      活動二、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業

      這項作業由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如調查、實驗、社會實踐等,并談談自己在完成作業時的感受

      活動三、總結學習的途徑

      課堂是個小天地,生活是個大課堂。

      會生活,會學習,會觀察,會合作,

      動手又動腦,收獲真不少。

      活動三、緊急任務。

      1、搜集身邊會學習的同學的事跡,找找學習的榜樣。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請“有心人”介紹經驗。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父母辛勞,懂得做子女的應該關心父母,體貼父母,在家做個好孩子。

      2、行為目標:做到自己會做的事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并能幫父母干家務活,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實際行動給父母帶來快樂。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父母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多角度理解體諒父母對自己的嚴厲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行動為父母分憂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進行討論

      1、介紹問題背景: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探討一件事,這件事想必曾經遇見過,這件事是這樣的:一個四年級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飯后,爸爸媽媽因為還要到店里去干活,讓他洗一下碗,他說:“沒空,我還要做家庭作業。要么給二元錢。”

      2、討論:

      3、你覺得這位大哥哥該不該討這兩元錢?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師小結:(1)家里的事,僅僅是爸爸媽媽的嗎?(2)確實,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勞

      (一)父母賺錢不容易

      1、為了家庭,為了我們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嗎?他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回家?回家后還要干什么嗎?

      (1)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2)他們這樣辛勞又為的誰?

      2、小結: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呀,一元一角都來得不容易呀。

      (課件出示圖片:錢是這樣賺來得)

      (二)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

      父母親為了我們,他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著他們的愛。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她媽媽對自己的愛。

      1、(課件出示)配樂詩朗誦:媽媽的愛

      2、爸爸媽媽的點點滴滴都傾注著對兒女的愛。你能說說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

      3、同桌互說,指名說。(生病時,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從身邊小事引導父母親對孩子的愛。)

      4、教師隨機評價

      5、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三、分擔父母辛勞,關心父母

      (一)我們可以怎樣做

      1、爸爸媽媽為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現在我們長大了,成為了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了,那么我們該怎樣報答爸爸媽媽呢?

      2、關心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們高興?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

      4、歸納并板書:

      (1)不讓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讓父母勞累,主動做父母的小幫手

      (3)不讓父母生氣,聽從父母的教導

      這就是我們送給爸爸媽媽的愛心,畫愛心(半個,會說并不表示會做)。

      (二)我們是怎樣做的

      1、母親節,你為媽媽做了什么事

      2、學生回答,隨機補畫愛心。

      3、節假日我們應該想到爸爸媽媽,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時你又曾經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媽媽很開心。回答一個補畫一段,直到愛心畫完。

      4、因為我們的年幼無知,因為我們的淘氣不懂事,我們曾經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媽媽很傷心呢?你曾經做了什么?

      四、總結談話,課后延伸

      同學們,關心父母,就要時時處處體諒,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氣,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盡量分擔父母的辛勞,給父母帶來快樂。老師愿每一個同學都能為父母獻上一份真摯的愛。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六篇01-28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5篇01-16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6篇01-28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生活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1-17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1篇01-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日本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激情国产激情在线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一本久久久久久久一次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动漫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