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

    時間:2022-07-08 11:47:01 教案 我要投稿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通用6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丁香結中作者通過視覺、嗅覺等多種角度描寫丁香花的寫作方法。

      2、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聯想,用多角度描寫加上修辭手法來描寫一種花。

      教學重點:

      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聯想,用多角度描寫和修辭手法手法來描寫一種花。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聯想,用多角度描寫的手法來描寫一種花。

      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

      1、回顧《丁香結》中作者描寫丁香的角度。

      預設:顏色:“忽然呈出兩片雪白”、“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

      姿態:“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

      香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作者通過對丁香花多角度的描寫,使花在讀者的眼中生動形象。

      二、對比閱讀

      1、閱讀作者宗璞的另外一篇散文《紫藤蘿瀑布》,尋找作者在描寫這兩種花的時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預設:

      (1)作者在描寫紫藤蘿時,也對紫藤蘿進行了多角度的描寫。

      如描寫紫藤蘿的形態時,寫到“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對于花顏色的描寫如“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等;在描寫到花香時,寫到“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2)兩篇文章都用到了大量的修辭手法。

      比喻如丁香花“星星般的小花”;紫藤蘿“像一條瀑布”

      擬人丁香花會“從墻上窺著行人”;紫藤蘿中淡紫色的花“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2、小結:所以作者在描寫兩種花的時候通過多角度的描寫和修辭手法的結合,使花變得生動可愛。

      三、聯系實際練習寫作

      1、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喜歡什么花呢?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花,向同學們介紹這種花。

      2、將剛才討論的寫一個150字左右的小片段。時間10分鐘左右。

      3、評價交流

      在班級中分享剛才寫完的片段,并對片段中出現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互相評價。

      預設:

      (1)要有一定的寫作的思路和順序,如可以從遠近的順序、從視覺到嗅覺的順序等等。

      (2)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辭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動。

      (3)可以學習《丁香結》的寫作結構,在描寫后面根據花的特點和自己的心情加入一定的感悟。

      四、布置作業片段改進

      1、根據交流的結果從不同的角度和需求來改進剛才自己寫的片段。

      2、再次分享交流,感受修改前后的差別。

      3、完成學案二習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思路,認識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2、讀一讀,品味其生動而富有情味的表達,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3、比一比,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學習面對困難從容豁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重點】

      品味其生動而富有情味的表達,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中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作者先寫了生活中看到的xxx,聯想到古詩中的xxx,最后表達了xxx。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品讀分析“丁香花”

      1、小組合作,發現作者喜歡“城里城外”的丁香花的原因,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句子,體會作者喜歡“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的丁香花的原因,感受作者對丁香的情感的深入。

      (二)品讀分析“丁香結”

      1、明確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2、比較句子,體會作者對“丁香結”的情感

      (1)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

      (2)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

      1、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三句句子并結合句子說說喜歡的原因。

      2、作者說:“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

      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學習重難點】

      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長青。

      試著再舉出幾例。今天我們來學習《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么樣的情感。

      二、作者介紹: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鐘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三、詞語:

      綴

      窺

      幽雅

      渾濁

      笨拙

      單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斷斷續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優雅的甜香。

      從感觀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

      ——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畫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

      潔白無瑕

      可愛芬芳

      2.朗讀課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結?

      本義: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象征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

      ——知識鏈接:品讀《梨花》,思考象征意義(純情)

      3.作者多年賞花,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結的內涵?

      雨后賞花的觸動

      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

      4.作者對丁香結持什么態度?

      從容、豁達、積極

      古人對丁香結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讀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體會古人對丁香結的理解。

      代贈二首

      [唐]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問)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內心怎樣的情感?此處丁香結有何寓意?

      ——樓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結;

      欲望還休

      孤寂無聊;

      女子與戀人不能相會的愁緒

      攤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鎖重樓”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請用原詩句作答)

      2.“恨”傳達出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丁香結有何內涵?

      ——青鳥不傳云外信

      沒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結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樣是丁香結,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結抒發愁怨之情,而作者筆下的丁香結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正如作者所說,人生中的問題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讓我們學習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順心的事,這樣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有滋有味。

      五、作業設計

      必做:背誦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選做:閱讀《語文讀本》中的《野草》。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訓練。

      2、賞析語言美: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品味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3、理解古詩句,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領會作者感情以及從容豁達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準備

      ppt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訓練朗讀。

      2、品味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預習

      1、查閱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讀課文,畫出寫得好的詞句和不理解的語句。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

      疏通字詞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花草樹木。

      (菊花:堅貞;梅花:高潔;牡丹:富貴;雛菊:天真單純;百合花:冰清玉潔;玫瑰:愛情;四葉草:愛和幸運……)

      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結”

      (1)看題目,“丁香結”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兩個任務散讀全文:

      讀準字音;畫出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

      (2)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從而引出對文章結構的關注,

      3、理清寫作思路

      (1)提問: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什么?

      引導學生試著劃分文章結構,說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課文脈絡。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

      答: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等方面描寫,賦予了丁香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

      4、賞析優美語句

      先讓學生找一找他們覺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試著賞析。

      再用提問法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語句,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擬人和比喻。將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將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

      (2)第三段,積雪、瑩白實際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首先,避免反復提到丁香而帶來累贅感。

      其次,修辭手法:積雪是借喻(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不出現喻體和本體),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來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觀更鮮明地突出丁香的特點:積雪不僅白,而且多而純凈、輕柔;瑩白不僅白而且光潔、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還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嗎?

      (2)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照耀”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第四段,雨中丁香有什么特點?怎么理解作者把雨中的紫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為什么說“丁香確實應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先讓學生根據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畫面,再反推印象畫的特點,最后準備印象派畫作加以印證,解釋朦朧、模糊的藝術美感)

      5、學生朗讀全文,讀出丁香的嬌俏和雨中丁香結的美感

      6、板書設計

      丁香結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借喻、借代

      7、作業

      抄寫本課字詞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題”

      三、積累拓展四。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11個生字、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

      3。品讀優美的句子,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品讀優美句子,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體會作者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培養自己以豁達胸懷對待人生中的“結”的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詞,理清文章的結構,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各種花的圖片,最后展示丁香花。

      師:文學作品中許多花草樹木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潔,牡丹代表富貴,菊花寓意堅貞,松柏喻指傲岸長青等。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丁香結》,看看作者賦予了丁香結什么樣的情感。

      設計意圖:

      初步了解各種花的特點,為最后的“小練筆”作準備。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

      宗璞,1928年出生,原名馮鐘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當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中篇小說《三生石》。《弦上的夢》和《三生石》分別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設計意圖:

      散文教學首先要創造情境,以便引出主題,因此這個環節可用談話的方式帶領學生入境,這樣,既可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又讓學生根據課題設下疑問,為接下來理解重難點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并畫出生字詞,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2)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生字。

      師指導書寫“綴、幽、雅、案”等字并組詞。

      3、詞語。

      幽雅:幽靜而雅致。

      笨拙:笨,不聰明,不靈巧。

      愁怨:憂愁怨恨。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讀課文。

      (1)文章題目為“丁香結”,文章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結”?(2)作者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了什么?

      2、指名讀第1~3自然段:

      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里的丁香花?它們各是怎樣的?

      學生匯報:第1自然段描寫了城里街旁和宅院里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描寫的是城外校園里的丁香花,第3自然段描寫的是“我”住的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3、文章結構。

      丁香結

      賞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里、校園、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負擔著愁怨,人生有“結”才不會平淡無味。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

      在學生充分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分層并概括層意,促使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

      四、總結感悟

      師: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各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了丁香花的內涵,不禁讓我們喜歡上了這一簇簇可愛的丁香花。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歡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嗎?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1、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展示讀,并請學生說說喜歡的原因。

      設計意圖:

      本環節,先對文本內容進行簡單地回顧和總結,然后讓學生再次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丁香花的美及丁香花高雅的品格。

      2、體會作者豁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師: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宗璞初步領略了美麗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里。

      2、師: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作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作者又賦予了丁香花什么樣的情感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丁香結》。

      設計意圖:

      通過回顧上節課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教師的問題可幫助學生自然過渡到下面的教學活動。

      二、學習“賞花部分”,賞析優美語句

      1、自學提示(一)。

      (1)默讀課文第1~3自然段,作者描寫丁香花時,你感覺哪些語句比較優美?試著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調動了哪些感官?賦予了丁香花什么樣的品格?

      2、學生自學交流。學生匯報優美句子。

      3、優美詞句講解分析。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探”“窺”兩個動詞形象地描寫出了丁香花的可愛。星星的比喻寫出了丁香花的樣子。)

      (2)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①你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么?(丁香花的顏色、氣味)人們在夜色中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②仿照第1句話,補充下面的句子。

      陽光下的野菊花,黃的,白的。

      (3)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

      “檐前積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說明了什么?(說明香氣非常濃郁)為什么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單薄,可是眾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5、從感官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官?(視覺、嗅覺)作者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

      6、再指名讀第1~3自然段。

      三、理解“悟花部分”,總結主題內涵

      1、自學提示(二)。

      指名讀第4~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樣的?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表現雨中的丁香?

      指名回答。

      格外嫵媚,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描寫出雨中丁香仿佛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2)丁香為什么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①雨中的丁香嫵媚、朦朧,顏色交融,猶如一幅色彩邊緣模糊、柔和婉約的印象派畫作。

      ②雨中的丁香格外嫵媚,丁香“化”入雨中的場景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更加凄楚動人,這樣的畫面不禁讓作者理解了古人常將丁香和微雨連在一起。

      3、師:“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怎樣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詩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這兩句詩把花蕾叢生的丁香比作人的愁心,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

      4、研讀第5、6自然段,古人為什么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

      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

      5、理解文章結尾語句: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這是作者思考后的感悟: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解不開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永遠也解不完的結,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樂趣,我們的明天才更加燦爛。

      6、師: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學完了課文,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

      學生發言。

      設計意圖:

      本環節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使學生深入體會“丁香結”的深刻含義。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教師總結。

      丁香的淡淡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象,也給了我們尺幅千里的功效,讓我們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發現,給了作者新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這解不完的結,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挑戰,充滿了樂趣。這正是我們要找的答案。

      2、揭示主題。

      師:想一想,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不順心的事是正常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把它看作是生活的有益補充。所以,我們要以豁達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結”:人生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去感受如雪丁香的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朦朧的丁香結,去體會愁腸掛肚,百轉千回。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全文,學生對文本要表達的主題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揭示文章的主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小練筆

      誰說草木無情?它們也各有各的品性與精神,宗璞筆下的丁香就是如此。文章從視覺和嗅覺的角度描寫了丁香花的特點,體現出作者的價值追求。請你也選擇一種花,調動各種感官去具體描寫它的特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引導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的寫法仿寫作文,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

      【板書設計】

      賞丁香(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城里、校園、屋旁

      悟丁香(第4自然段—第6自然段):丁香負擔著愁怨,人生有“結”才不會平淡無味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備流暢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生活中的情趣。

      2、欣賞丁香的美麗姿態,學習作者從各個角度描繪丁香的方法。

      3、賞析文中悟花的相關語句,理解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

      繼續訓練朗讀,品味文中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語句,體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2、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自己獨特感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如梅花代表高潔、牡丹代表富貴,松柏喻指傲岸長青。

      你能再舉出幾例嗎?那你知道丁香代表什么呢?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散讀文章

      要求:

      (1)標明小節

      (2)圈出讀不準的字音,不懂的詞句。

      預設:朦朧、參差、斗室、

      (3)圏劃出文中與標題“丁香結”有關的句子。

      2、散讀交流。

      (1)理清字的讀音以及學生看不懂的詩句。

      預設:“芭蕉不展丁香結”:原詩是一首七絕,寫思婦之離愁。這兩句是說,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丁香空結雨種愁”: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2)“丁香結”有關的句子幾乎都集中在第4到6段。

      預設:這篇文章可以按照這個來分為兩層:第一層寫花,第二層寫結。

      (3)結合文中插圖明確“丁香結”的意思。結合詩句了解古代賦予它“愁怨”的寓意。

      3、那么作者要寫的是丁香結,為什么還要寫前三節呢?讓我們重點來賞析文章的前三節。

      三、細讀文章,賞“丁香之美”

      1、散讀第1到3段。

      (1)帶感情地朗讀,注意語速。

      (2)找出你最喜歡的描寫丁香花的句子。簡要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預設:“忽然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用雪白來代指丁香花,表現了花的潔白;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這句表現了丁香花不同的姿態;同時運用擬人使丁香花充滿了生機。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從香味的角度表現出了丁香花的獨特。

      2、交流學生喜愛的句子,感受作者筆下丁香花的生機和純潔。

      3、總結作者描寫丁香花的特點。

      富有生機:“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

      純潔:“也是那一片瑩白”

      四、品讀文章4到6段,感悟丁香結

      1、回顧丁香結的寓意

      預設:人生的愁緒

      2、再讀第6段,找找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與古人的不同之處。

      (1)此處的丁香結指的是什么?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

      (2)作者應對的態度是怎么樣的?可以從哪句話看出?

      預設:從“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積極樂觀面對人生中的困難與挫折。

      (3)補充作者的生平,感受作者的樂觀。

      這篇文章作者宗璞寫于一九八五年的清明節,在三年前作者的弟弟去世,在八五年作者父親患重病失明,同時自己也患上了眼中的眼疾。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雖然有愁苦,但她仍然積極面對這些挫折,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曠達的心胸。

      五、課堂小結

      1、從題目入手,再到賞花--悟花的過程梳理文章結構。

      2、總結丁香結中寄寓的作者的生活感受與志趣。

      六、布置作業

      完成學案一習題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相關文章: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丁香結》教案10-09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丁香結》03-16

    六年級上冊語文《丁香結》教案范文04-08

    《丁香結》教案04-08

    丁香結教案10-03

    語文《丁香結》閱讀答案04-28

    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教案06-04

    《丁香結》教案6篇10-03

    《丁香結》教案13篇11-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性刺激在线看免费y | 香蕉国产免费天天视频频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韩国专区 |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亚洲综合色国产综合 | 在线欧美激情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