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冊《傷仲永》語文教案

    時間:2021-11-16 13:19:31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初一下冊《傷仲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下冊《傷仲永》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初一下冊《傷仲永》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4、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精當的語言。

      教學時數:兩課時

      自學內容:

      1、 查找作者簡介。

      2、 讀課文,正音、斷句。

      3、 結合注譯和查找工具書,翻譯課文。

      一、作者相關

      本文選用《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害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品讀課文

      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

      1.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3.余聞之也/久。

      采用比賽形式進行朗讀,男女生比賽、小組比賽、全班齊讀。

      三、翻譯課文

      小組組討論翻譯,提出問題全班交流,指定學生串講課文。教師明確重要字詞。

      總結文言知識:

      通假字:(1)扳,通“攀”,牽、拉。

      (2)材,通“才”,才能。

      詞類活用:書,動詞,寫。

      意動用法:(1)父異焉。“認為……奇怪。”

      (2)邑人奇之。“認為……奇怪。”

      (3)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4)父利其然也。“認為……有利。”

      之(1)忽啼求之。代詞,指書具。

      (2)借旁近與之。代詞,指仲永。

      (3)傳一鄉秀才觀之。代詞,指詩。

      (4)余聞之也久。代詞,指這件事。

      (5)受之天也。代詞,指通悟。

      于(1)環謁于邑人。“到”

      (2)于舅家見之。“在”

      (3)賢于材人遠矣。“比”

      (4)受于人者不至也。“從”

      課文翻譯: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未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當堂檢測,完成練習冊上的習題。

      四、學習內容

      小組合作選題:1、將全文劃分為兩部分,并思考分別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2、題目為“傷仲永”,“傷”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3、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哪個階段是詳寫哪個階段是略寫?為什么要如此安排?

      4、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文中哪句話表明了原因?請分析本句,由此你得出什么結論?

      5、最后一段中心意思是什么?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思考: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

      3、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為后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后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

      4、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5、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

      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發言中心明確,層次清楚,語言簡練。限定時間,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組織語言。要啟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指導學生體會本文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

      可從兩方面體會:

      ①用詞的精當傳神。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環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

      ②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人教版初一下冊《傷仲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王安石傷仲永教案02-25

    初一《傷仲永》課文原文07-01

    《傷仲永》課件05-03

    語文課傷仲永課件05-17

    《傷仲永》教學反思10-30

    王安石《傷仲永》鑒賞02-24

    王安石《傷仲永》原文05-28

    傷仲永 王安石 譯文05-17

    傷仲永 王安石 原文05-16

    傷仲永王安石簡介05-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9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v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套 | 亚洲午夜福利久久 | 日本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