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大自然的語言

    時間:2021-12-10 18:29:19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教案:大自然的語言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教案:大自然的語言,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教案:大自然的語言

    三年級教案:大自然的語言1

      教學要求

      1、學會9個生字和11個詞語,認識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課文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從而了解一些自然現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朗讀課文,從讀中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指導識字、學詞。

      難點:學生對有些自然現象缺乏感性認識;有些語句較難理解。

      課前準備

      1、課文及有關大自然的課件、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2、到郊外等自然景區游覽:看有關大自然的電視節目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1、淺顯簡明的導語出示課題后,相機進行生字語的教學。

      2、教師范讀(或放錄音讀),學生靜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讀生字。(給足時間,照顧差生)

      4、自由讀課文,讀后在課文中找出9個生字和6個要求會認的字,反復拼讀,讀準為止。

      5、檢查生字讀音:同桌互讀互查,教師利用不帶拼音的字卡采取開火車、指名讀、互相幫等多種形式進行,重點檢查仔、那、永、訴的讀音。

      6、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正確。

      7、大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用序號標出節次。

      二、指導讀好一、二、三節

      1、學讀第一節。

      (1)教師范讀。看課件:以春天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動;大魚躍出水面;雪山、三葉蟲化石等自然現象揭示自然奧妙的片斷。

      (2)學生自由練讀。

      (3)小組討論:通過看插圖、結合課前的郊外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機處理說話、語言、仔細觀察、發現等詞語。

      1/2 1 2下一頁尾頁

      (5)個人自由反復練讀,同桌互讀互評;指名讀。

      (6)全班齊讀第一節。

      2、學讀第二節。

      (1)先自由讀,再指名讀。

      (2)看課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來游去。

      (3)指名讀一句,(貼小蝌蚪圖)范讀,齊讀。

      (4)啟發學生想像討論:小蝌蚪在說什么呢?(相機進行口語訓練)

      (5)師生合讀。

      師: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生: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6)學生反復練讀,同桌互讀,從讀中知道這一節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人們看到水中游著的蝌蚪,就會知道春天到了。

      (7)看課件:春、夏、秋、冬各季節特征的片斷,加深擴展學生的感受,以幫助突破難點。

      (8)反復練讀,指名讀、評,最后齊讀第二節。

      (9)齊讀一、二節。

      3、學讀第三節。

      (1)指名讀第三節。

      (2)看課件:真實圖像:大魚及其魚鱗的特寫。動畫:小魚漸漸長成大魚,魚鱗上的圈圈逐漸增多。(配以簡單講解)

      (3)自由練讀,思考:這一節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4)自由練讀,同桌互讀,指名讀,評后齊讀。

      (5)討論: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

      (6)看課件:樹的年輪與年齡。

      (7)齊讀一至三節。

      第二課時

      一、指導讀好第四、五節

      1、學讀第四節。

      (1)指名讀第四節。

      (2)看課件:三葉蟲化石的特寫,簡介。出現詞語化石,讀詞語化石。

      看課件:海洋逐漸演變成雪山。簡介三葉蟲化石年代久遠,出現詞語古老,讀詞語古老。

      三葉蟲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現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讀第一句。范讀,齊讀。

      這是在告訴人們什么?指名答,讀第二句,范讀、齊讀。

      (3)自由試讀第四節。指名讀、齊讀。

      (4)這個奧秘是大自然告訴我們的。出示詞語告訴,讀詞。

      大自然還告訴了我們這樣一些奧秘看課件:動物化石(恐龍蛋等)、植物化石。

      2、學讀第五節

      (1)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太奇妙了,我們怎么才能發現它的語言、讀懂它的語言呢?

      (2)指名讀最后一節。讀詞語粗心大意、永遠。

      (3)范讀第五節,必讀。

      (4)總結:不愛學習,總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語言;粗心大意永遠也看不見大自然的`語言;只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善于觀察的人,才能發現大自然更多的語言,探索更多的奧秘。

      (5)齊讀全文

      二、思考小結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討論:詩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3、口頭練習,相機完成課后練習第1題。

      (1)水里游動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2)魚鱗上的一個個圈圈,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3)喜馬拉雅山上的三葉蟲化石,是大自然告訴我們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記憶本課生字。

      2、指導書寫。

      (1)觀察字的間架結構,指名發言。

      (2)范寫就、訴、永。

      就:左右結構(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訴:右邊是斥不是斤。

      永:獨體字。

      (3)學生描寫、臨寫。教師巡回輔導。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四、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五、擴展活動。

      1、準備三個頭飾(蝌蚪、魚、三葉蟲)邊表演邊讀詩。

      2、說一說,畫一畫,你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么?(相機完成課后第4題)

      3、召開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題班會。

    三年級教案:大自然的語言2

      一、閱讀課文,用一兩句話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本題目的是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提取信息,訓練概括能力。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問題。

      本題目的是揣摩本文兩個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么意思?請用它造一個句子。)次第,一個接一個。造句略。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三年級教案:大自然的語言】相關文章:

    1.小學三年級語文《大自然的語言》優秀教案模板

    2.大自然的語言詩歌

    3.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

    4.滬教版七下《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5.《大自然的語言》課件設計

    6.教學設計:大自然的語言

    7.大自然的語言作文【推薦】

    8.大自然的語言作文【熱門】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午夜啪视频免费 | 欧美17禁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最新AV网址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