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時間:2024-12-02 15:09:28 詩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1

      教學目的:

      1、研讀課文,誦讀名句,積累文言知識。

      2、通過學習孔孟的言行,了解他們的為人與境界,理解人的價值,掌握“仁”的內(nèi)容,明確君子之道。

      教學重點:

      疏通字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仁”的內(nèi)涵,君子的含義,仁義禮智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的現(xiàn)實意義。

      教法:

      讀析、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價值,先后構建出以仁為核心的儒學道德體系。他們認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著人性自然健康的發(fā)展;仁是一種廣博宏大的愛,包蘊著一切美德;仁是一種勇氣和力量,引導著人實現(xiàn)善的理想。

      2、板書課題:仁者愛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讀感知

      1、識記:顛沛( )譬( )施( )矣同也

      2、初步感知:朗讀課文,明確仁的含義。

      三、讀析、討論、質(zhì)疑

      1、學生自讀,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備討論交流。

      2、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1)惡乎:于何處。

      (2)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劇之時一定守著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這件事。意指何止是仁。

      (5)能近取譬:能夠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6)能近取譬:能夠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7)歸仁:歸,歸順。仁,即仁道。

      (8)信則人任焉:誠實就會受到別人的任用。

      (9)事:從事、實踐,照著做。

      (10)親親而仁民:親愛親人仁愛至百姓。這句是說仁愛是基于親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兩個人在一起時便有仁這種道德體現(xiàn)出來。

      3、由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1)孔子認為,對仁德的修養(yǎng),主要還是要個人自覺的努力,因為只要經(jīng)過個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達到仁的境界的。

      (2)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shù)氖侄魏屯緩饺カ@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4)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自身的努力,這里,孔子強調(diào)了人進行道德修養(yǎng)的主觀能動性。

      (5)“克己復禮為仁”,這是孔子關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釋。在這里,孔子以禮來規(guī)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nèi)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jié)合。

      (6)孔子所說的這段話,主要談了他的生死觀是以“仁”為最高原則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可寶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頭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7)施行仁的五種品德.

      四、練習鞏固

      1、完成課后練習二,整理積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實詞。

      2、結(jié)合課文,談談你所理解的仁。

      五、積累與應用

      1、文言知識積累。

      2、課文名句誦讀。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2

      教學目標:

      理解并背誦“我欲仁,斯仁至矣”這一經(jīng)典名句。

      通過研讀相關文本,掌握孔子關于“仁”的深刻內(nèi)涵。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討論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學重點:

      孔子關于“仁”的定義和內(nèi)涵。

      “我欲仁,斯仁至矣”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難點:

      如何將孔子的仁學思想與現(xiàn)代生活相結(jié)合,進行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及他們對儒家文化的貢獻,引入“仁”的概念。

      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仁”嗎?孔子是如何定義“仁”的?

      二、研讀課文,理解“仁”的內(nèi)涵

      朗讀課文,明確“仁”的含義。

      教師講解“仁”的含義,強調(diào)“仁”是一種廣博宏大的愛,包蘊著一切美德;仁是一種勇氣和力量,引導著人實現(xiàn)善的'理想。

      學生自讀,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備討論交流。

      合作探究,解決疑難。通過討論和提問,理解孔子關于“仁”的深刻內(nèi)涵,如“克己復禮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

      三、深入理解“我欲仁,斯仁至矣”

      教師講解“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含義,強調(diào)只要個人有追求仁的意愿和努力,仁就會自然而來。

      學生分組討論,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談對“我欲仁,斯仁至矣”的理解和應用。

      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jié)果,教師點評。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整理積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實詞,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五、課堂總結(jié)

      總結(jié)本課所學內(nèi)容,強調(diào)“仁”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在追求仁的過程中的責任和作用。

      提問: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仁”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理解?

      六、課后作業(yè)

      背誦“我欲仁,斯仁至矣”這一名句,并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應用。

      閱讀《論語》中關于“仁”的其他章節(jié),進一步理解孔子的仁學思想。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和分享。

      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要注重將孔子的仁學思想與現(xiàn)代生活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zhì)。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相關文章:

    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意思06-23

    當仁,不讓于師08-19

    邛仁作文09-04

    仁愛仁蔭名言12-27

    圣人之仁的作文08-22

    馬仁奇峰作文02-08

    《犀利仁師》的經(jīng)典語句10-29

    《里仁》閱讀答案11-10

    我不殺伯仁講了什么道理08-30

    論語讓我明白了“仁”和誠信作文11-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特殊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免费 |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 | 最新国自产拍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 |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