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時間:2024-10-14 13:36:21 宗澤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精選11篇)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2、能解決溶液稀釋過程中的有關計算

      3、能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稱取物質質量、能準確的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

      4、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步驟、稀釋問題的計算方法

      難點:稀釋過程中溶液變化的分析

      三、教學過程

      教師:(投影顯示)市售過氧乙酸[C2H4O2],其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說明如下:

      名稱質量分數

      過氧乙酸40%

      水55%

      雙氧水5%

      此信息表明的含義有哪些?

      學生:過氧乙酸的質量分數為40%,表示每10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溶液含4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55份質量的水和5份質量的雙氧水。

      教師:你們回答得很不錯!同學們,我們家住農村,你們在家有沒有看到過父母在種地時選種的過程?

      學生:(不少同學)見過。

      教師:你們能簡單地說說這個過程嗎?

      學生:好象是先要配什么藥水,然后把種子放到藥水中,就把好種子先出來了。

      教師:那么,你知不知道,他們配的是什么藥水啊?

      學生:不知道!

      教師:其實,他們配的藥水只不過是鹽水,但卻規定了一定的溶質質量分數,通常是16%的。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藥水時幫幫父母呢?

      學生:當然想了!

      教師:那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兩種方法來配制16%的食鹽水。我們先一起來看桌子上的儀器和藥品(師生一起:燒杯、托盤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鹽、20%的'食鹽溶液)。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配制選種液。在此之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歸納一下。

      學生:(看書,并通過討論,進行歸納)

      師生共同總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為:

      1、計算;2、稱量;3、配制;4、裝瓶,貼簽。

      教師:下面我們開始用第一種方案配制該選種液:請你用水和食鹽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

      師生一起:計算要配制50克16%的選取種液,需要水和食鹽各多少克?(學生思考、計算;師生交流,教師適時加以點撥)

      教師:(板書)

      解:已知溶液的質量是50克,溶液的質量分數是16%,

      所需溶質的質量為50g×16%=8g

      所需溶液劑的質量為:50g-16%=42g

      答:要配制5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42克,食鹽8克。

      教師:我們已經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計算。下面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用天平稱取食鹽的質量,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做巡回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以上操作)

      教師:好了,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實驗小組已經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接下來,我們要進行最后一操作:裝瓶,貼簽。注意:你認為在標簽上要注明什么?

      學生:應注明溶液的名稱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學生進行操作)

      教師:好!第一種方法用食鹽和水來配制溶液同學們完成得相當出色。但有時候,我們用到的藥品不是純凈的溶質,而可能是某溶質質量分數的濃溶液,那在配制時又該怎么操作呢?

      學生:往濃溶液里加水啊!

      教師:不錯。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試,用20%的食鹽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選種液,其步驟與第一種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計算;2、稱量;3、配制;4、裝瓶,貼簽。

      學生:先計算:要配制10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和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各多少克?

      教師:請你繼續談談你的具體計算方法。

      學生:因為是加水稀釋,所以整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是不變的,不妨設所需20%的食鹽水的質量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質質量就為20%x,而100克16%的食鹽水中含有的溶質質量為100g×16%=16g。

      教師:接下來同學們按照這個思路試著做一做。(投影顯示解題格式與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進行展示和交流。

      教師: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計算出20%溶液是溶液的質量,可是液體的量在生活更多的是用體積表示,那該怎么辦呢?

      學生:用密度公式換算一下就行了。

      教師:一般情況下,16%的鹽水的密度大約為1.03g/L。

      學生:(進行計算)

      教師:我們的計算結果是:需要水的質量為( )g,液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為( ) mL。完成以上計算后,接下來應該怎樣操作呢?

      學生: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倒入一只干凈的燒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食鹽水的體積,加入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攪拌后裝瓶,再貼上標簽。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教師:同學們的計算和實驗操作都做得很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獲得了哪些新知道和技能,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學生分組交流看法和觀點,達成共識)

      教師:(布置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板書設計

      二、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

      1、實驗步驟

      (1)計算m溶質=? m溶劑=?

      (2)稱溶質質量加入燒杯、量溶劑體積加入燒杯

      (3)攪拌混合均勻

      2、溶液的稀釋

      稀釋前溶質的質量=稀釋后溶質的質量

      稀釋后溶液的質量=稀釋前溶液的質量+加入水的質量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之間的簡單計算。

      2、通過對物質的量的概念的理解,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通過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間的簡單計算,運用和鞏固概念,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3、通過概念的構建和公式推導計算,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養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物質的量及其單位、阿伏加德羅常數;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計算。

      【難點】

      理解物質的量含義、阿伏加德羅常數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買米、買面,如何購買?家里蓋房子,建筑高樓大廈,如何買石子、沙子呢?學生很自然地會回答論斤買米,論袋買面,石子、沙子等用噸計。為什么不買一粒米、一顆石子呢?學生很自然會說米粒質量太小,不易稱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稱量。

      【教師過渡】在化學變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進行化學反應,但我們只能從宏觀上測量其質量、體積等,無法一個一個地進行稱量。怎樣將微觀的粒子數目與宏觀的物質的質量聯系起來,來研究分子、原子或離子所進行的化學反應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的衡量物質的物理量。

      環節二:觀察計算,學習新知識

      1、物質的量

      【教師展示】水與水的微觀構成示意圖。

      【教師提問】怎樣才能既科學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個水分子呢?

      【教師過渡】建立一個橋梁,把多個微粒當作一個整體來計量,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

      【教師講解】生活中相對較小的物體常用許多個體的集合作為一個整體來表示,比如去超市買米,常用“斤”或“千克”來表示米的多少。對于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用“個”描述物質的粒子的數目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用“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來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積。“摩爾”mol描述許多微粒集合的單位,它可以計量所有微觀粒子。

      2、阿伏加德羅常數

      【教師總結】題目中的表示容易產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應該如何問,如何回答呢?

      【學生討論】1mol氫氣分子中有2mol氫原子。

      環節三:回顧新知識,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回顧表述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3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創設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做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習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與處理:

      本節內容分兩部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一部分,相對較為獨立;從整套教材的編寫上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氣體制取的實驗,因此要從探究過程中抽取氣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學重點: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難點:

      催化劑

      教學思路:

      創設情景,初識氧氣,引出氣體的制取→了解氣體制取的一般步驟,探究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儀器裝置和反應條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氣→嘗試設計其他的制氧裝置。

      教學用具:

      試管(3只)、酒精燈、錐形瓶、長徑漏斗、帶導管的橡皮塞、乳膠管、集氣瓶、水槽、蓋玻片;30%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創設情景,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創設情景]

      在屏幕上循壞播放選取的與氧氣有關的圖片:運動會場上燃燒的火炬、火箭的發射、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潛水、搶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爛的葡萄,引導學生回答:氧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物質,它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

      氧氣可供給呼吸,氧氣可支持燃燒,氧氣能使物品腐爛,氧氣能發射火箭……

      [設問,引出下文]

      那你還想知道與氧氣有關的什么知識呢?

      [生答]

      1.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發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氣怎么使食物腐爛的。

      3.我想知道氧氣還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制得的。

      [過渡]

      看來同學們想知道得還很多,這節課我們先來看一看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取一瓶氧氣?然后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氣(核心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試驗,探究如何在試驗室里制取氧氣,并形成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

      如果讓你到實驗室制取一瓶氧氣,你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師生共同分析]

      反應原理

      儀器裝置

      驗滿方法

      收集方法

      [師問]

      我們就按這四步學習如何制取氧氣。根據已有的知識,請你說出得到氧氣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交流]

      電解水

      從空氣中分離氧氣

      光合作用

      [師問]

      上述方法適合在實驗室中制取氧氣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

      消耗電能;操作復雜;難于控制……不適合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

      [老師總結]

      [引出下文]

      在實驗室里,通常采用30%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可制取氧氣呢?根據老師提供的探究報告,請同學們來探究一下。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會正確區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4、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識。

      5、通過微觀想像、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6、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閱資料,了解地殼、生物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課題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內容。學生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初步認識到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它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排“元素周期表簡介”的目標,是讓學生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周期表這個工具,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提供方便。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即可,不要隨便提高要求。本課題分兩課時完成:1、元素。2、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簡介。

      三、教學策略分析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后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提供有關資料,供學生查閱,提出問題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加深理解和鞏固,使所學的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教學過程中可組織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符號認位、聯想記憶、查表搶答等。

      四、設計思路

      1、由問題、圖片、文字資料推出元素概念,課本72頁活動與探究得出地殼、生物細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課本73頁資料、圖片和課文內容得出元素符號的寫法和涵義。

      3、由課本74頁活動與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關用途。

      五、教具設計

      1、投影1:按照課本49至50頁圖樣繪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圖。

      2、投影2:元素與原子比較表。(空白)

      3、投影3:介紹地殼里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簡介幾種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簡介門捷列夫如何發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提問:水通電分解的實驗說明水是由什么組成的?

      回答

      引入課題2“元素”。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5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知道石油煉制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⒉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環保問題。

      教學重難點

      ⒈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播放生活中的圖片,設問:

      1、 家庭中炒菜、做飯、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使用什么燃料?

      3、煉鋼廠、熱點廠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體播放煤、石油、天然氣的形成過程)

      邊看邊聯系已有生活經驗,思考:

      柴、煤、煤氣。

      汽油、柴油。

      煤

      閱讀教材,觀看錄像,回答問題。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 使學生聯系生活,關心生活從已有的經驗入手,引出新知識,強調在學習中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了解生活,了解社會,知道燃料的種類、化石燃料的'形成過程和用途。

      知識拓展

      1、煤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產物有哪些?

      3、煤分解這個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播放錄像:煤的用途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氣

      3、 化學變化,因為反應前是碳,反應后生成新物質:焦碳、煤焦油、煤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嗎?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為什么?

      3、石油是根據什么原理進行煉制的?

      播放錄像:石油的用途

      介紹石油的用途。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1、不可以,因為這樣會浪費資源,不經濟,不科學,應該綜合利用。

      2、混合物,因為其中含有多種成分。

      3、根據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來分離,是物理變化。

      讓學生說出石油煉制的各產品與其用途用。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

      過渡

      投影圖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燒

      引出天然氣

      讓學生知道:天然氣主要是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氣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經過幾億年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稱為化石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

      1、人類大量開采,將使化石燃料最終被耗盡。

      2、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6

      教學目標

      1.會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50-51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小組討論】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3.用指示劑驗證NaCl、Na2CO3、NH4Cl這三種鹽的酸堿性,通過這幾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點撥】

      1.酸溶液的溶質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跟蹤練習】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 藍色 紅色 B.藍色 紅色 無色

      C.藍色 紅色 紫色 D.紅色 藍色 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1)取幾種同學們準備的植物花瓣或果實(如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加入酒精浸泡;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小組討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這一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物質性質及用途的關系。

      教學用品

      投影片

      教學過程

      [提問] 我們都見過晶瑩璀燦的金剛石,也經常使用鉛筆、碳棒,冬日里還可用木炭取暖,可你們知道它們各是由什么成份組成的?它們有什么聯系嗎?

      (學生討論后,老師加以指正和說明)

      [講解] 鉛筆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剛石、石墨、木炭,還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這節課主要學習金剛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閱讀] 課本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

      [投影板書]

      一、金剛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質及用途

      (在講述石墨導電性時穿插導電實驗)

      [講解]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上的差異決定了用途上的差異。

      1、利用金剛石硬度大、耐高溫可做鉆探機的鉆頭;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剛石對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裝飾品。

      2、利用石墨質軟可做鉛筆芯;利用石墨滑膩、耐高溫,可做耐高溫的潤滑劑。

      3、石墨可導電,可以做電極,又耐高溫可做高溫電爐的電極。

      4、利用石墨傳熱性能好,并在溫度驟然升高時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堝。

      5、利用石墨耐酸堿的.耐腐蝕性強,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堿槽等。

      [小結]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順序不同,即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講解] 在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中,還有一類單質是無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炭”與“碳”的不同寫法)

      下面著重介紹木炭。

      [演示] 1、將一個裝有半瓶帶淺紅色水的錐形瓶,配上膠塞。把兩塊木炭放入帶紅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搖動錐形瓶,注意觀察帶紅色的水中顏色的變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滿NO2氣體的錐形瓶,塞好塞子,搖動片刻,觀察現象。再加熱錐形瓶,紅棕色氣體NO2又重出現,說明什么問題。

      (討論實驗后,得出結論)

      [小結] 木炭能吸附紅色和棕紅色物質,說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氣體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熱后,紅棕色又出現,說明以上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投影板書] 二、無定形碳(以木炭為例)

      1、物理性質:灰黑色多孔物質,具有吸附性。能夠吸附大量氣體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氣體或液體里的物質被吸附到固體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內容。)

      4、用途: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藥、制鉛筆和做吸附劑等。

      [小結] 金剛石、石墨和無定形碳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性質和用途上存在著很大差別,這是由于它們的結構不同所造成的。

      [討論] 怎樣證明金剛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

      [作業] 略。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記住氫氧化鈉、氫氧化鈣主要的物理性質,能認識到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吸水性。

      2.通過實驗探究堿的性質,學會根據性質思考其用途的科學方法。

      3.通過探究堿的性質的有關實驗,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性質。

      難點

      根據實驗歸納堿的性質。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教師播放虎門銷煙紀錄片,并提出問題,林則徐用的是什么物質來硝煙的呢?你又看到了什么現象呢?

      學生回答林則徐用到了生石灰,整個石灰池煙霧滾滾,不斷沸騰。

      教師引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石灰池里又發生了哪些反應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第二節《堿及其性質》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教學

      活動天地2-3各取適量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分別放置在兩個燒杯中,觀察其顏色狀態。

      學生回答氫氧化鈉為白色固體,氫氧化鈣為白色粉末狀固體。

      活動天地2-3露置在空氣一段時間后,再觀察它們的顏色和狀態的變化。

      學生回答氫氧化鈉逐漸開始溶解,氫氧化鈣無明顯變化。

      教師總結氫氧化鈉之所以暴露在空氣中會溶解,是由于它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發生潮解。根據這個性質,同學們說一說存放氫氧化鈉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

      學生回答應該存放在干燥地方并密封保存。

      學生實驗向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加入少量水,振蕩,觀察它們的溶解情況。用手觸摸燒杯外壁。

      學生回答氫氧化鈉基本全部溶解,燒杯外壁有些燙手;氫氧化鈣有一部分溶解,溶液呈混濁狀態,燒杯外壁溫度也明顯升高。

      教師演示把一根頭發絲放入試管中,向試管里加入上述實驗中得到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煮沸2-3min,觀察頭發絲的變化。學生回答頭發絲被腐蝕了,已經不完整,像被燒過一樣。

      教師總結沒錯,氫氧化鈉也像濃硫酸一樣,有強腐蝕性,因此也被叫做火堿、燒堿、苛性鈉等,對皮膚和衣服有一定的腐蝕性。

      教師提問既然氫氧化鈉有強腐蝕性,那我們在使用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回答一定要十分小心,不能與皮膚、衣物直接接觸。

      教師提問如果不慎接觸到皮膚,那應該怎么處理呢?

      學生回答如果不慎沾在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教師提問上面的實驗現象可以說明哪些問題呢?你能否歸納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有哪些性質呢?

      學生回答氫氧化鈉:易溶于水,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發生潮解,溶解釋放出大量的熱,有腐蝕性;氫氧化鈣:也叫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溶解時放熱,能腐蝕皮膚衣物。

      教師引導氫氧化鈣既然叫做熟石灰,那么生石灰是什么物質呢?

      學生回答生石灰是氧化鈣。

      教師引導俗話說得好,生米可以煮成熟飯,那么生石灰可以轉化為熟石灰嗎?教師演示氧化鈣溶于水的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試著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環節三:鞏固提高

      現在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氧化鈣,你認為哪一種物質適合做食品的干燥劑?

      解析氧化鈣。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性質。

      課后作業:課后思考堿還具有哪些性質?

      四、板書設計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9

      課題:

      教學重點: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氧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律。

      教學過程:

      引入:環繞地球的大氣中存在著維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氧氣。大家在初中已經了解了氧氣的一些性質和用途。我們也知道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ⅵa族,跟氧同族的元素還有哪些?它們又有哪些性質呢?

      播放ppt演示課件

      講述: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釙等。

      提出:讓學生寫出氧、硫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再根據元素周期表結構推測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數,引導學生根據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試寫其原子結構示意圖。

      教師展示:原子結構的圖片。

      提問:根據氧族元素原子結構的特點找出結構上的異同點。小結氧族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電子層數及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

      教師評價:

      設問:分析氧族元素的原子結構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預測它們的化學性質有何相似性和遞變規律?

      學生討論:

      教師評價小結:

      展示:氧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及其相關的圖片。

      學生討論:變化規律

      教師小結:

      學生討論:從生成氫化物的難易程度和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來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屬性是怎樣變化的?如果用r表示氧族元素,其氧化物化學式如何表示?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如何表示?其酸性強弱的變化規律是什么?

      播放動畫:氧族元素的化學性質

      過渡:氧族元素和它相鄰的鹵族元素的性質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下面把硫、氯進行對比。

      提出:讓學生畫出它們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討論得出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進一步討論化學性質的相似與不同。

      教師小結評價:此處可以展示ppt演示課件的相關部分。

      課堂練習:

      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質是()

      (a)碲的氧化物有和

      (b)碲的化合物有-2、+4、+6價

      (c)碲能與氫氣直接化合,且比穩定

      (d)單質碲為銀白色、導電性比硒強的固體

      選題目的:學習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要提高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題是一道有代表性的習題。

      參考答案:c

      2.舉出兩個實驗事實,說明氧的非金屬性比氟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①o2和h2需點燃化合生成h2o,而f2和h2在冷暗處即爆炸化合生成hf;

      ②水中-2價的氧能被f2氧化而生成o2:2f2+2h2o=4hf+o2

      板書設計:

      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環境保護

      第一節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

      o、s、se、te、po

      1.結構特點

      (1)相似性:最外層6個電子

      (2)遞變性:電子層數依次增多,原子半徑依次增大,非金屬性依次減弱,金屬性依次增強。

      2.單質的物理性質:

      熔沸點逐漸升高,密度逐漸變大,導電性逐漸增強。

      3.對比氧族元素與同周期的鹵素的性質,以硫、氯為例。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學會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

      2.認識催化劑、催化作用及分解反應。

      3.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制取氧氣并試驗氧氣的性質。

      [教學重點]:

      氧氣的制法及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

      催化劑的概念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現有一瓶無色氣體,怎樣證明這瓶氣體是不是氧氣?

      氧氣有哪些性質和用途?

      引入課題:氧氣這么重要,如何制取氧氣呢?

      探討:你知道怎樣制取氧氣?試想一想要得到大量氧氣,可以以什么為原料?

      閱讀:P38-39,大量制取氧氣要考慮哪些因素?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在過程中是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些方法能否用于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為什么?

      實驗室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氣較好呢?

      設問:如何挑選原材料?

      實驗探究:過氧化氫在什么條件會產生氧氣?學生填寫表格并匯報:

      實驗

      現象

      原因

      1.

      2.

      3.

      討論:如何使上述實驗2檢驗出氧氣?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你認為哪個方法比較適合用于實驗室制氧氣?為什么?

      設疑: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么作用?

      閱讀:P35催化劑、催化作用

      提問:怎樣將上述實驗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表達出來?試寫出文字表達式。

      講解:高錳酸鉀也可通過化學反應制得氧氣?

      演示:加熱高錳酸鉀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板書: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討論:這三個化學反應是否是化合反應呢?為什么?它們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小結:分解反應類型

      提問:它們與化合反應有什么區別?

      反應類型

      反應物

      生成物

      化合反應

      分解反應

      課堂小結:學習完本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鞏固練習:P40 1 、 2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實驗室制取氧氣一般用的是什么藥品?其反應原理的文字表達式怎樣書寫?

      設問:如果以高錳酸鉀為原料制取氧氣,你會用到什么儀器?這些儀器如何組裝成裝置?

      活動與探究:1.學生觀察圖2-17制取氧氣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 圖中使用了哪些儀器?與你的設計相同嗎?

      ⑵. 哪部分是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收集裝置?

      ⑶. 在安裝裝置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為什么?

      2.如何實現制取氧氣呢?(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

      ⑴. 制取氣體的裝置如果漏氣,會不會影響實驗?如何解決?

      ⑵. 加熱固體藥品,應注意哪些方面?

      ⑶. 結束制取氧氣實驗時,應怎樣操作?

      ⑷. 小結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

      3.氧氣的性質實驗

      ⑴.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① 如何使木炭燃燒起來?

      ② 怎樣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集氣瓶中的氧氣?

      ③ 如何檢驗生成物?

      ⑵.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① 如何點燃鐵絲?

      ② 怎樣把握鐵絲伸入集氣瓶的電動機及速率?

      ③ 為什么集氣瓶中行要預留一些水?

      分組合作完成實驗:

      課堂小結:學生反思實驗的得失?

      作業:完成探究報告 。

      課后反思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11

      知識技能:

      常識性介紹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初步學會應用。

      能力培養:

      結合課堂上對問題的設疑、解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從課堂練習中培養、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通過化合價基礎知識的學習,鍛煉學生的記憶力。

      科學思想:

      在學習元素化合價的知識更新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

      科學品質:

      隨著課堂上對化學問題的層層置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和創造意識以及克服困難的持久力。

      科學方法:

      在對元素化合價的學習中,使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請確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價。

      請兩個同學分別回答,其他同學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確讀法是什么?

      傾聽,思考。

      引出新課題。

      [板書] 5表示方法及讀法

      +1-1? +1-2? +1-6-2? +1-2

      NaCl、? H2O、 H2SO4?、H2SO4

      讀法:+1價的鈉元素

      —2價的氧元素

      —2價的硫酸根

      練習標化合價,練習讀法。

      NaOH、? HCl、 Al2O3?、 Cu 、?S

      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能力的培養、再現、鞏固知識。

      [引言]化合價和化學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根據物質的化學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價。同樣,運用化合價知識,可以正確地寫出物質的化學式。

      傾聽,領會

      引出新課題

      [板書]四、化合價的應用

      1.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點撥]一般正價元素在前,負價元素在后,并且正、負化價的代數和等于零。

      [舉例](1)已知鐵元素化合價為+3價,氯元素化合價為—1價。

      化學式:FeCl3

      (2)課本第81頁例1、例2、例3。

      練習寫化學式:

      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練習寫給出不同的.化合價的物質間反應生成物的化學式,如:氯化鈉(鎂、鋁)、氧化鈉、氫氧化鈉等。其余同學做練習。分小組討論,全體同學一起糾正。

      再現、鞏固新知識。加強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培養學生互相幫助集體合作精神。

      [板書]

      2.推斷某元素化合價

      例:試確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

      解:查表得知:鉀為+1價,氧為—2價,氯有—1價、+1價、+5價、+7價等不同的化合價。

      根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等于零的原則求氯元素的化合價。

      設:氯元素化合價為x

      +1+x+(—2)=0

      x=+2—1=+1

      則: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練習:

      KClO3----中Cl________價

      KMnO4中Mn________價

      K2MnO4中Mn________價

      H2SO4中S________價

      Na2CO3中C________價

      Ba(OH)2中Ba_______價

      鞏固新知識。

      強化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態度。

      [板書]

      3.根據化合價判斷化學式的正誤

    【九年級化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化學發展史》優秀教案12-12

    初中化學教案優秀02-10

    高中化學必修2教案優秀02-06

    高中化學物質分類教案優秀03-13

    化學反應速率優秀教案(精選9篇)02-21

    化學教學教案12-30

    初中化學教案化學教案-原子12-28

    高二必修一化學原電池教案優秀01-07

    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優秀03-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57页 | 亚洲精品萝福利莉在线 |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 | 一区二区日韩动漫AV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