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教案

    時間:2022-02-12 19:29:07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項鏈教案匯總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項鏈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項鏈教案匯總七篇

    項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情節,大膽地猜想故事發展和結果,并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 通過感受、學習故事中生動的詞匯,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動。

      3、 懂得規則的重要性,知道應向有堅持性的小動物學習,提高自控能力。

      活動準備:

      1. 背景圖和故事中的小動物立體圖片

      2。幼兒使用的立體圖片

      3。幼兒相關的經驗。

      組織形式:

      小組活動

      活動過程:

      1. 以“報告小朋友好消息,小動物們要召開跑步比賽了,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來參加比賽了?”出示小動物引導幼兒觀察和激發聽故事的興趣。了解四個不同的項鏈,和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是特別的比賽?幫助幼兒理解這次跑步比賽的規則。

      2. 利用立體教具講故事,在故事環節中引導幼兒思考并猜想“小動物們為什么在僻靜的地方停下來,他們干什么?”、“他們想了什么辦法?”、“小羊為什么不換項鏈?”、“小猴子說是第一,水牛裁判會把獎牌發給它嗎?為什么?誰應該得獎牌?”……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包辦理解故事情節和小動物的心理變化。

      3. 第二次完整、生動地講故事,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故事的內容,之前并交代任務“仔細聽聽你喜歡故事中的誰、哪句話、哪個詞為什么?”豐富幼兒的詞匯,并對其進行思品教育“懂得規則的重要性,知道應向有堅持性的小動物學習,能克服困難”。

      4. 和幼兒一起講故事。

      活動延伸:

      1. 引導幼兒拓展情節續編較復雜故事情節,如除了“換項鏈,小動物們還會想出什么方法?”;假如他們進行“第二次比賽,會是怎樣的故事呢?等等,引導幼兒充分想象,大膽講述。

      2. 在活動區中投放相關的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項鏈教案 篇2

      一、導入課文

      1、導語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一個快樂方程式:快樂=物質消費÷欲望。從經濟學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欲望越小,快樂就越多,所謂知足常樂。反之,一個物質消費有限,欲望無窮大,那將怎樣呢?我們來看小說《項鏈》,從中尋找答案。

      2、作者介紹

      莫泊桑是19世紀下半期法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寫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說,6部長篇小說和3部游記。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的藝術成就尤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之稱。

      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項鏈》、《漂亮朋友》。他的中短篇小說描繪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刻畫了各個社會階層各種職業的人物形象,小說《項鏈》就是這樣一篇描寫小資產階級的故事。

      3、檢查預習

     。1)小說的線索是什么?

      (2)圍繞項鏈主要寫了哪些幾件事?

      二、分析悲劇成因

      1、師:同學們在預習感言中都提到了“悲劇”這個詞,那么,你們為什么認為這是個悲劇呢?

      明確: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爆數贍柕缕鋵嵾是一個很不錯的女子,卻因為丟了項鏈而付出了十年艱辛的代價,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這不能不說是個悲劇。

      2、提問:那么,瑪蒂爾德身上有什么可取之處呢?

      明確:她誠實守信、堅忍頑強、恪守尊嚴、勇于負責、真實不虛偽。

      3、提問:這樣一個靈魂深處具備優秀品質的女子為什么以悲劇收場?

      明確:因為虛榮心作祟。

      4、思考討論: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瑪蒂爾德的虛榮心?(按情節發展順序來)

     。1)序幕部分

      提問:序幕部分是怎么刻畫她的虛榮的?

      明確:她夢想著追求豪華生活,渴望進入上流社會,而且她覺得憑自己的美貌理應過這種生活;然而現實卻是冰冷的、寒酸的,“沒有漂亮的服裝,沒有珠寶,什么也沒有”。她的夢想與現實之間有著尖銳矛盾,可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正如文中所說“這些東西,在別的跟她一樣地位的婦人,也許不會掛在心上,然而她卻因此痛苦,因此傷心!边@種對超越現實的物質與精神追求的執迷,正可看出她的虛榮。

      師: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悲劇主人公不是善良的典范,卻必須是容易犯錯誤的人。而他(她)之所以犯錯誤,不是由于他(她)對自己身外的事物一無所知,便是由于他(她)的欲望!

     。2)“借項鏈”部分

      提問:作者如何描寫瑪蒂爾德在借到鉆石項鏈前后的心理變化?

      明確:“猶豫不決”、“不斷問”——沒有見到項鏈時的不安;

      “心跳”、“發抖”、“出神”——發現鉆石項鏈時的激動、神往

      “遲疑”、“焦慮”——擔心對方拒絕時的猶豫不安;

      “跳”、“接”、“親”、“跑”——得到允許后的興奮。

      師:作者通過一系列神態、動作描寫刻畫她在借項鏈時的幾個心理變化,淋漓盡致地揭示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精神世界。

      (3)“失項鏈”部分

      A、提問:舞會上的四個“陶醉”說明了什么?

      明確:長期以來的夢想得到實現,這種欣喜若狂、忘乎所以正反映了她極度膨脹的虛榮心。

      B、討論:生活和她開了一個絕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達到頂點時,項鏈丟了。丟項鏈的可能性是否存在?

      明確:舞會后,因丈夫所帶來的樸素衣服的寒酸,說什么也不愿穿甚至逃走;到街上,遠遠見到車子就喊,說不定還會飛奔過去。最后找到一輛破馬車,為了不被發現,登車時必定張皇匆忙,連車號都沒注意。這些都暗示遺失的可能性。

      師:正是愛虛榮,使她借項鏈;又是愛虛榮,使她丟項鏈,從幸福的云端跌入痛苦的深淵。

     。4)“賠項鏈”部分

      A、提問:十年的艱辛有沒有讓她徹底清醒過來?

      明確:第104自然段的心理描寫說明她沒有改悔,可見其虛榮心是如何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B、思考:瑪蒂爾德這種根深蒂固的虛榮心是怎么來的?

      明確:來源于社會,個人是不能脫離社會存在的,個人的性格源于社會的熏陶。當時,整個社會就是浮華、勢力又虛榮的。

      C、討論: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這種虛榮浮華的社會風氣?

      明確:①“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

     、谄渌宋镆矏勰教摌s

      路瓦栽先生:她之所以花很大力氣弄到那張請柬并且為此“得意揚揚”,是因為晚會的請柬“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難得到;一向很少發給職員”,并且“這是一個好機會”,“在那兒可以看見所有官員”。他的醉心名利、愛慕虛榮是顯而易見的。

      佛萊思節夫人:她之所以去珠寶店買漂亮的青緞盒子來裝假項鏈,又不告訴瑪蒂爾德項鏈是假的,是為了使這掛至多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項鏈看起來像鉆石項鏈,又用這掛假項鏈來顯示富有、抬高身價。她同樣愛慕虛榮。

      師:個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都是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產物。當時的法國社會崇尚的就是這么一種虛榮浮華的風氣,生活于其中的瑪蒂爾德又怎能不受其影響呢?這也難怪經歷了十年的磨難,她虛榮依舊、癡心不改。

      三、總結拓展

      1、以一幅對聯結束課文

      師:瑪蒂爾德的悲劇啟示我們,切勿貪慕虛榮,否則你就是瑪蒂爾德第二。

      2、思考:像瑪蒂爾德這樣因為愛慕虛榮而導致悲劇的事例還有哪些?

      師: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變成謬誤;美好的愿望一旦脫離現實,就可能發生信念偏執,釀成生活悲劇。

      3、討論:今天,我們應該怎么看待虛榮心?

      明確:我們承認人都有虛榮心,有虛榮心不一定就是壞事。相反,有虛榮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人有上進心的表現。面對惡劣環境無動于衷,并不令人稱道。但凡事皆有度,超過合理的度,事情就會向反方向發展。

    項鏈教案 篇3

      (一)對作品教學價值的分析:

      1.故事內容有趣,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教學中可以鼓勵幼兒積極思維,大膽表達自己的推測,從而讓幼兒具有辯證思維和多維思考的經歷和體驗。

      2.故事通過田鼠太太的一系列行為通俗易懂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對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

      (二)對幼兒經驗能力的分析:

      對動物過冬不同方式的了解,處于大班(上)學齡的'幼兒已積累了零星的認知經驗。大班幼兒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和推理等思維能力了,可以進行簡單的評價;大班幼兒也能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積極參與問題討論,并對生活中一些事件和現象進行“對與錯”“行與否”的選擇與判斷。

      (三)對幼兒學習方式的分析:

      大班幼兒喜歡對故事內容與情節發展進行推測,思維也能比較自如地在“發散”和“集中”之間轉換。所以,在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適當的開放式提問,采用多種方式來呈現故事內容,使大班幼兒在有意傾聽、問題討論、模仿練習、自主閱讀、小組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中,感受并理解作品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各種體驗,積累語言學習經驗,激發語言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成為“快樂的、主動的語言學習者”。

      二、活動目標

      (一)通過傾聽故事,能對田鼠太太的行為展開積極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簡單的分析判斷能力。

      (二)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三、活動準備

      根據繪本故事制作PPT,選擇一段抒情性的樂曲。

      四、活動過程

      (一)經驗談話導入,引出并認識角色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式”引入,密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使幼兒放松、自信地表達已有經驗;教師通過了解幼兒前期經驗,自然地引出故事。)

      預設以下提問:

      1.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是什么季節?“豐收的季節”表示什么意思?

      2.秋天到了,人們忙著收獲水果和糧食。那么動物們在干什么呢?

      3.瞧!誰來了? (認讀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么意思?

      4.(重點提問)秋天里,田鼠太太會忙些什么呢?

      (二)看看聽聽議議,初步了解作品內容

      (設計意圖:借助“插問”讓幼兒進行適度的推測和適當的對話練習,從而獲得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

      教師在講述故事中預設以下插問(追問):

      1.你聽見花母雞說什么了? (模仿話語)“高貴”是什么意思?(極為珍貴、貴重的意思)

      2.你認為花母雞的話有道理嗎?田鼠太太會怎么想、怎么做?

      3.聽了兔子的話,田鼠太太會怎么做?

      4.刺猬看著田鼠太太的鞋子,它和烏龜可能會說什么?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5.聽了刺猬說的話,你認為田鼠太太會怎么做?會不會再去用糧食換新鞋子?請說出“換還是不換”的理由。

      6.(重點提問)秋天過去了,冬天來到了,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過渡性結語)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聽聽冬天來到時,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三)完整欣賞故事,設問討論,理解作品內容

      (設計意圖:借助問題討論,引導幼兒一起對田鼠太太的行為展開討論,并理解作品的深層內容。)

      聽完故事,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大家?

      預設以下討論問題:

      1.田鼠太太已經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最后怎么會昏倒在雪地里?

      2.田鼠太太準備了哪些過冬糧食?這些過冬的糧食都到哪里去了呢?

      3.(重點提問)你認為田鼠太太拿過冬的糧食去換新衣服……的做法值得嗎?為什么?

      4.(推進)那么田鼠太太為什么要把這些糧食換成新衣服、新鞋子?

      5.到底漂亮重要還是安全過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會怎么做?

      (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考慮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不能為了漂亮,以小失大。

      (四)小組辯論,深化情感,引發探究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選擇”,再次激起幼兒思維與表達的積極性,培養幼兒辯證看待人物的態度,引發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進一步探究與發現。)

      預設以下問題:

      1.(重點提問)你喜歡田鼠太太嗎?請說出理由(分組討論,集體辯論)

      2.讓我們趕快幫田鼠太太想想辦法,怎么讓田鼠太太和孩子們安全地過冬呢?

      (教師結語)請你們把田鼠太太一家怎么過冬的故事編出來吧。

      (五)延伸活動

      1.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圍繞故事內容提供的各種材料讓幼兒閱讀、繪畫、續編和表演。

      2.隨著冬季的到來,開展“動物過冬”的探究活動,并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

    項鏈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

      1.概括瑪蒂爾徳的人物形象,力爭對其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通過分析小說精巧的情節來透視人物的性格。

      能力

      1.訓練快速閱讀、梳理小說情節的能力。

      2.培養學生學習多角度審視、評價小說人物的能力。

      情感

      引導學生公正客觀評價瑪蒂爾徳的同時,發揚人性中的善和美,摒棄虛偽和丑陋。

      教學重點

      1、本文巧妙的構思和結局的空白藝術。

      2、人物形象的分析與概括。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討本文多元化的主題。

      教學方法

      質疑、啟發、討論相結合。

      教學課時: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問題的另一方面,凡事過猶不及,過度的虛榮心,過度的愛美,不僅不會得到美的享受,反而還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今天將要學習的《項鏈》這篇課文里,它是一篇關于資本主義社會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漂亮女子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際,丟失了向朋友借的項鏈,她也為此付出了10年的代價。下面我們就走進這篇小說,具體了解一下。(板書課題與作者,小說以項鏈作為標題,是小說常用的“物線法”。)

      二、作者介紹

      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項鏈》、《我的叔叔于勒》,長篇《一生》、《漂亮朋友》。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后剛到巴黎攻讀法律,普法戰爭就爆發了,他被征入伍。戰后退伍,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1880年,他以短篇小說庫中罕見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國文壇,從這開始到1889年的10年創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游記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短篇小說的成就最為突出。人稱他為“短篇小說大師”、“短篇之王”。他的作品大致分為三類。

      1、以普法戰爭時的若干側面為背景,歌頌普通人民的優秀品質,塑造了各類愛國主義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兩個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決斗》(1883)、《蠻子大媽》(1884)等,以《羊脂球》《蠻子大媽》和《米隆老爹》最佳。

      2、揭露帝國主義時代法國的腐敗風尚的。著名的作品有《一家人》(1881)、《遺產》(1884)、《我的叔叔于勒》(1883)、《項鏈》(1884)、《勛章到手了》(1885)等。以《項鏈》《勛章到手了》最佳。

      3、揭示和描寫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命運的。著名的作品有:《瞎子》(1884)、《馬丹姑娘》(1885)、《窮鬼》(1885)等,以《馬丹姑娘》最佳。

      莫泊桑的小說思想深刻而富有教育意義。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段,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質。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惟妙惟肖,人物語言精采生動,故事結尾耐人尋味。莫泊桑的長篇、中篇小說也不乏名作。

      莫泊桑的《項鏈》是一篇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沒落本質的短篇小說,曾受到魯迅先生推崇。魯迅說:“無論從形式、結構,以及表現手法來看,都達到了短篇小說的要求具備的高度!

      三、寫作背景

      《項鏈》中的瑪蒂爾德是當時法國社會的一個典型。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大資產階級當權,政府貪污風行,社會道德淪喪,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小資產階級羨慕上流社會的生活,想極力躋身于大資產階級的行列,為此他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努力。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誦讀、思考:

      1、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誰?你對她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明確:瑪蒂爾德(路瓦栽夫人);愛慕虛榮。

      2、簡單復述故事情節(要求體現“以項鏈為線索”)。

      明確:小說以“項鏈”為線索,將瑪蒂爾德為參加晚會而借項鏈,戴著項鏈在晚會上出盡風頭,回來時丟失項鏈沿途尋找未得而焦急萬分,四處借錢買了項鏈歸還,用10年光陰償還所借款項,直到得知那項鏈原來是條贗品為止貫穿情節。

      3、理清小說結構(圖表法、括號法,結構法、線索法等均可)

      方案一:結構法。

      部 分 自 然 段 內 容

      序幕 1—6 痛苦與夢想

      開端 7—20 買衣服

      21—36 借項鏈

      發展 37—64 丟項鏈

      65—74 賠項鏈

      75—82 還債務

      高潮結局 83—100 識項鏈(假的)

      方案二:線索法。

      借項鏈(1—36)丟項鏈(37—64)賠項鏈(65—82)識項鏈(83—100)

      注意:兩種方案中“賠項鏈”的起止段落不同。

      四、內容講解

      (一)第一部分1-6

      本部分著力寫女主人公的夢想、苦惱、揭示了她怎樣的心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瑪蒂爾德自恃面貌標致,人品出眾,渴望過上流社會那種奢華的生活,希望自己成為男人們追求的目標,女人們羨慕的對象。然而現實(低等的社會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縛了她,因此,她只能在夢想中獲得一時滿足。這就揭示了她“愛慕虛榮”的心理。這一部分的描寫與后面主體情節是面與點的關系,因與果的邏輯,是后面情節發展的鋪墊。正是有了前面的敘述,讀者才知道瑪蒂爾德愛慕虛榮;也正因為她愛慕虛榮,才產生了她付出十年艱辛的悲劇,才發生了小說以后描寫的故事。

      (二)第二部分7-36

      1、瑪蒂爾德接到晚會的請柬后,有怎樣的表現?她的情緒有著怎樣的變化?怎樣認識她的喜與憂?

      明確:瑪蒂爾德只有在拆信封時短暫的“高高興興”,接下來便是“懊惱”“惱怒”和“不耐煩”。這種情緒的變化在瑪蒂爾德身上表現出來,并不矛盾。因為請柬給她帶來在上流社會風光一番的機會,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惱不己。最后硬從丈夫手里摳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這又讓我們再次認識了她的愛面子、好虛榮的特點。

      2、第33、36段的動作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表現其見到自己中意的項鏈的激動,以及借到項鏈后興奮至極之情,將其愛慕虛榮的心理刻畫得非常充分。

      (三)第三部分37-100

      1、第38段心理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作者連用四個“陶醉”寫出了瑪蒂爾德得到夢想的東西而興奮激動到瘋狂地步的心理狀態,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華生活,愛慕虛榮的思想品質,同時又為丟項鏈埋下了伏筆。

      2、第84段心理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反映了瑪蒂爾德也有其善良、誠實的一面,說明了她己經遠離了虛幻的遐想,成了明確生活目標而奮斗的女性,心態平和、自豪、成了一個心理成熟的女性。

      (四)分析評價瑪蒂爾德

      1、學生分小組討論。

      討論后,學生可能形成以下觀點:

      觀點一:“虛榮說”

      愛慕虛榮是瑪蒂爾德性格的第一內涵。她不滿足于自己的身世和處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滿奢望,于是,愛慕虛榮,想入非非,不安于現狀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層面。應該承認,對現狀不滿而渴求改變的意識是一種進步的思想萌芽,展示著求新的精神,這種不安分的心態不僅正常而且體現著人類向前邁進的追求。但關鍵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著先進的時代精神和普通大眾的追求。而瑪蒂爾德顯然只是為自己的物質匱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惱著,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談情說愛中度過,渴望能過上養尊處優的富裕生活。這就使她陷入了無法擺脫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虛榮財富裝扮自己以得到暫時心理滿足的選擇。但盡管如此,瑪蒂爾德作為小資產階級市民的女兒,渴望過好日子,渴望充當社交界追慕的角色也并不為過,更不是錯誤。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并不是一種個別的現象,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觀點二:“善良誠實說”

      瑪蒂爾德性格還有她依然本質的東西,即善良、誠實、質樸的本色。這種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辦服裝的一筆錢和丟失項鏈后流露出來的。當她對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時,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嚇著或給他太大的壓力。這反襯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平日里她除了發發牢騷,有些怨氣,也并沒有什么非分的舉動,更沒有自甘墮落地利用姿色去做骯臟勾當的想法。當借來的項鏈丟失后,瑪蒂爾德心急火燎,如大禍臨頭,連上床睡覺的力氣都沒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項鏈。當確認再也找不到時,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時還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學當做竊賊!懊鎸@個可怕的災難,她一直處在又驚又怕的狀態中”,卻從沒有過不良的念頭,如賴著不還,買個假的還上,逃之夭夭或靠墮落還債等等。

      觀點三:“堅韌說”

      瑪蒂爾德性格中還有堅韌、忍耐和吃苦的內涵。丟失項鏈客觀上導致了瑪蒂爾德生活上的貧窮和巨額債務,但主觀上卻成了瑪蒂爾德命運的轉機和性格發生裂變的契機,她開始了由追求虛幻中的虛榮到勇敢面對打擊而腳踏實地生活的變化過程。在這十年的辛苦勞作中,她學會了吃苦耐勞,勤勉節儉,心態也漸漸變得平和舒展起來。這是個從云里霧里跌落在地面的過程,雖然有過劇烈的落地時的陣痛,但一旦站立起來,就會發現現實中的生活才真正屬于自己,也才會自動放棄那些虛幻的夢想,在真實的環境中尋找生活的價值與快樂。丟失項鏈這一遭遇給了她當頭一棒,成了她改變生命軌跡的新起點,也是她真正面對生活的清醒劑,使其逐漸走向成熟。

      2、重新評價。

     、偎且粋被資產階級虛榮心所腐蝕而導致喪失青春的悲劇形象。

      ②對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戲劇性變化無能為力,只能聽任擺布的宿命論形象。

     、鬯且粋由虛榮心導致錯位到由誠實勞動導致復位并最終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個變得很美好很可愛的女性形象。

      學生自由發言后,老師總結:我們應全面,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瑪蒂爾德曾是一個令人厭惡的女人,然而,丟失項鏈后的瑪蒂爾德能夠勇敢地面對,并沒有怨天尤人或推卸責任,而是恪守道義,默默地承受。拋棄了嬌氣和任性,遠離了虛幻的遐想,而成為了明確生活目標而一步步攀登奮斗的女性。在這漫長的十年還債的歲月里,她獲得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安寧,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體驗。十年艱辛也挖掘出了瑪蒂爾德性格的真本色,磨煉了她全新的人生態度,這時的瑪蒂爾德是一個由外在美到內在精神美的女性,一個由錯位到復位并最終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個變得很美好的很可愛的女性形象。可見,第三種評價是合理的。

      五、欣賞小說巧妙的構思

      1、學生思考:瑪蒂爾德把贗品當真物,是否有因可尋?

      學生甲:是有因可尋的。因為佛來思節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瑪蒂爾德“看望回來就會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瑪蒂爾德根本就沒考慮朋友竟會收藏如此低兼的贗品。

      學生乙補充:依據“好馬配好鞍”的原則,贗品項鏈怎能放在“鑲著鏡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緞子盒子里。

      學生丙補充:俗話講“慧眼識珠”。生于“寒門”(小職員的家里)、嫁于“寒土”(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的瑪蒂爾德是很難一眼辯出真偽的。

      2、提問:如何看待瑪蒂爾德丟失項鏈這一偶然情節?

      明確:丟項鏈雖是偶然事件,但蘊含著必然的因素。因為如不借項鏈,自然就無丟失項鏈的事,而瑪蒂爾德愛慕虛榮的獨特性格必然驅使她借項鏈。另外,舞會上她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幾乎忘乎所以,為不使別人發現她的真實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會結束時她倉皇逃離,這都佐證了丟失項鏈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說明瑪蒂爾德的性格內涵。

      3、提問:小說到最后才說出項鏈是假的,這是否符合生活實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是符合生活實情的。因為作者己于前文作了三處必要的鋪墊和巧妙的暗示:一處是借項鏈時,她的女友佛來思節夫人表現得相當大方,毫不遲疑地說:“當然可以”。二是當瑪蒂爾德丟了項鏈,去買項鏈時,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賬簿”以后說:“……我只賣出這個盒子!边@說明項鏈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三是當瑪蒂爾德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看。這一切都是構成小說結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讓人大出意料之外,又點點都在情理之中。

      這出乎意料的結局進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運。瑪蒂爾德一心想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但不能夠;一輩子只在幸福中陶醉過一次,但樂極生悲,丟失了項鏈;十年含辛茹苦,剛剛有了點自尊自信,又突然發現項鏈的真相,發現自己十年辛酸的代價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義”的發現,給她精神的打擊不比十年前丟失項鏈輕。這樣的結局無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運的不幸與可悲。再者這樣的結局有力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小說以“失項鏈”為轉折點,寫出了路瓦栽夫人瑪蒂爾德命運的前后鮮明對比:一時歡樂,十年辛酸。這些描寫對主人公的諷刺己夠深了,而結尾又一次突轉,既讓讀者為主人公又讓主人公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諷刺意味更深刻、更強烈了。

      六、探究小說主題

      學生甲:這篇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

      學生乙:人生世間,誰沒有一點虛榮心,數贍柕碌奶摌s心不是一種個別的現象,而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我認為作者意在表達人自身對于生活中戲劇性變化的無能為力。這可從“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看出。

      學生丙:《項鏈》寫的是一個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賠償一條借來的假項鏈的悲劇故事。作者對女主人公雖然有美好的姿色卻無力打扮自己的無奈處境表示遺憾;對她為一條假項鏈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對她和她丈夫償還項鏈的誠實品德和奮斗精神進行了肯定。小說也對女主人公的虛榮心進行了批評。

    項鏈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我設計的是一節小班的數學排序課,由于我班幼兒年齡較小,

      而且剛剛入園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安排的是較簡單的大小的ababab型排序以參加水果宴會貫穿整節課,用各種水果圖片做教具,又加以穿水果項鏈的環節,鍛煉了幼兒的“穿”的能力,提高了幼兒的專注力。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按照大小排序的規律。

      2、鍛煉幼兒“穿”的能力,提高手部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幼兒能按照一大一小的規律進行排序。

      教學準備:

      蘋果、香蕉、西瓜的大小圖片若干,用來穿項鏈的繩子每人一條,小碗每人一個;已經按大小排序穿好的水果項鏈2---3條。

      教學過程:

      1、以參加水果宴會引出主題

      昨天晚上趙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是水果王國打來的,邀請我和黃老師這個星期六去參加水果宴會,但是要去參加宴會有一個要求,就是要佩帶一條這樣的水果項鏈。

      2、出示已經按照大小排序穿好的蘋果項鏈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發現上面有什么(大蘋果和小蘋果)。再來看一看這些大蘋果和小蘋果是怎樣排的隊(一個大蘋果一個小蘋果、一個大蘋果一個小蘋果、、、)

      3、告訴幼兒象這樣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有規律的排列叫做排序。

      4、你想和老師一起去參加水果宴會嗎?那就要制作一串水果項鏈,想知道是怎樣做的嗎?我現在就來教你。

     。1)取水果圖片(蘋果、香蕉|或西瓜)。

     。2)按照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一個大的一個小的的順序進行排列。

      (3)將排列好的圖片用繩子穿起來(教師具體展示穿的方法)。

      5、黃老師也做了一條水果項鏈,我們看一看和我們的一樣嗎?(幼兒發現這條水果項鏈不是按照大小的排列順序穿的),那我們來幫黃老師改一下好嗎?(按照剛剛的方法再重新做一遍。

      6、現在你已經學會了做項鏈的方法,來做一條星期六和我們一起去參加宴會吧!

      7、教師發放材料,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8、教師將制作好的項鏈一一展示并讓孩子說說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列的。

      9、將項鏈給孩子佩帶好準備參加水果宴會。

      教學反思:

      幼兒對這節課表現出了很強的興趣,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很好的完成了老師預設的目標,除了自主操作的環節外如果在前面的環節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操作更能看出幼兒掌握的情況,還有就是展示穿的動作時語言引導較多,應該將幼兒的注意力放在觀察老師的動作上。

    項鏈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掌握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方法;

      2、認識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思想對人們的影響。

      3、學習小說巧妙的構思。

      教學重點:

      1、分析小說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形象,領悟作品思想意義。

      2、欣賞心理描寫藝術。

      教學難點:

      欣賞心理描寫藝術

      教學方法:

      導讀法、討論相結合法

      教學用具:

      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檢查預習:

      下面加點字中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謄寫(téng)租賃(lìn ) 契約 (qìe )

      B、債券(quàn ) 面面相覷(qù )寒磣( chen)

      C、相稱(chèn )模樣(mó)黯然(àn )

      D、贗品(yàn ) 惆悵(chòu ) 賬簿(bò)

      2、導語

      三、講授新課

      1、作家作品

      莫泊桑:法國19世紀后期批判詳實主義小說家,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 長篇小說《一生》《漂亮朋友》

      2、提示閱讀

      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3、理清情節:

     、僬堃浴绊楁湣睘榫索,理清文章層次,并概括各部分內容。

      借項鏈——用項鏈——丟項鏈——賠項鏈——項鏈是假的

     、谛≌f的魅力在于巧設懸念,引人入勝,漸進高潮,你能談談對小說的懸念之處,高潮之處的認識嗎?

      ③提問:小說的結尾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實,有什么意義?

      師生共同找出文中的鋪墊。

      4、分析瑪蒂爾德人物形象:

      方法:①結合情節;② 結合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行為

     。1)借項鏈:

     、俜蹲x第一部分1、2 段,思考:文章開頭交待哪些情況?

      明確:婚姻狀況不如意。

     、诳焖匍喿x3——5段,提問:面對現實,瑪蒂爾德產生哪些夢想? 這體現她哪些性格特點?

      明確:奢華生活 愛慕虛榮 追求享樂

     、圩x借項鏈余下部分:找出體現瑪蒂爾德情感變化關鍵詞語: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怒——悲——靜——憂——喜

     。2)用項鏈:

      齊讀第二部分1——2段,總結人物的心態:陶醉(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3)失項鏈:

      ①找出該部分細節描寫,并談談其作用?

      明確作用:A、體現人物虛榮心 B、為失項鏈鋪墊

     、谡埜爬ㄊы楁満蟋數贍柕虑榫w

      明確: 驚慌失措

     。4)賠項鏈:

      ①提問:為什么說瑪蒂爾德是值得同情的?

      明確:在賠項鏈過程中表現出剛強、真誠性格。

     、谖闹凶髡咴攲懍數贍柕率晷了嵘睿撓瞪衔摹耙灰固兆怼 追求享樂,

      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對比,諷刺虛榮享樂思想

     。5)提問: 你能概括出瑪蒂爾德的形象嗎?

      學生發言,總結,明確:愛慕虛榮、貪圖享樂,恪守信譽、自尊自強、吃苦耐勞。

     。6)提問:我們應該對瑪蒂爾德持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明確: 既同情又批判。

     。7)提問:從瑪蒂爾德的悲劇命運看她的形象有什么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討論:資本主義社會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思想在嚴重腐蝕人們的心靈,F實中我們要正確看待金錢,防止虛榮思想的危害。

      四、課堂總結:

      1、情節:跌宕起伏,一曲三折,以“項鏈”為線索

      2、人物:形象復雜,多側面,在矛盾變化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3、心理描寫:細膩,

      五、作業:

      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根據題意自擬題目,寫兩三百字。

      1、得知項鏈是假的以后,瑪蒂爾德會有什么表現?注意心理描寫。

      2、假如項鏈沒有丟,或者丟了以后立即得知項鏈是假的,瑪蒂爾德的結局會是怎樣的?

      課堂板書:

      項鏈 莫泊桑

      情節:借項鏈

      丟項鏈

      賠項鏈

      項鏈是假的

      人物:瑪蒂爾德 愛慕虛榮、貪圖享樂,

      恪守信譽、自尊自強、吃苦耐勞

      心理描寫

    項鏈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依據 ABAB 等簡單規律排列物體。

      2.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重點難點

      學習依據 ABAB 等簡單規律排列物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學習繩子打結

      2.物質準備:紅色藍色氣球各五個、大小橘子各五個、一串項鏈、圓形三角形布織布若干、繩子 24 條,大小藍色珠子若干、各種顏色珠子若干、小熊家情景圖、項鏈展板一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是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

      2.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是這樣來愛媽媽的,小熊也很愛自己的媽媽,明天就是小熊媽媽的生日啦!小熊為媽媽準備了三個驚喜 。

      3.出示氣球,幼兒感知紅藍紅藍規律排列。

     。ㄒ唬┙處煶鍪厩榫皥D,展示氣球,幼兒觀察排列規律。

      師:第一個驚喜是用紅色和藍色的氣球裝飾了家。

      幼兒觀察氣球是按紅色藍色這樣有規律的排列。

      師小結:原來我們的氣球是按一個紅色氣球一個藍色氣球有規律的排列的。

      4.出示橘子幼兒操作嘗試大小規律排列。

      (一)出示橘子幼兒觀察大小規律

      師:家已經裝飾漂亮啦。猜猜第二個驚喜是什么呢?哇哦,是熊媽媽最愛吃的橘子。哎?看看桌子上的橘子有什么不一樣的?

      師:對,一個是大橘子,一個是小橘子,小熊辛苦的把橘子擺在桌子上方便媽媽拿,看看他是怎么擺的呢?

      (二)幼兒嘗試操作按大小規律排列橘子

      師小結:橘子是按一個大橘子一個小橘子有規律的排列的。5.出示項鏈,幼兒操作嘗試。

      (一)出示項鏈,幼兒發現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規律。

      師:她的第三個驚喜就是她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一串美麗的項鏈,哎?是什么形狀串的項鏈?

      師:它們是怎么排列的?

      (二)幼兒操作嘗試按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規律排列。

      師:哦這條項鏈是按圓形三角形這樣的規律的排列。哎呀!小熊在串項鏈的過程中漏掉了幾塊圖形,誰能發現缺了什么圖形,請你幫小熊粘好項鏈。

      師小結:小熊按顏色的規律大小的規律形狀的規律為媽媽準

      備了三個驚喜,媽媽覺得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很漂亮,很喜歡, 你們想不想給媽媽做一串美麗的項鏈送給媽媽呢?

      6.幼兒制作美麗的項鏈,教師巡回指導

      (一)教師介紹串項鏈材料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材料,請小朋友任意選擇一種材料來為媽媽串項鏈。

      (二)教師介紹串項鏈規則。

      師:第一根據你所選擇的材料有規律排列,

      第二我們制作項鏈時要注意安全,選擇珠子的小朋友不要把珠子放到嘴里或者鼻孔里,要輕輕拿慢慢串不要散落在地上。

      第三,每一位小朋友用自己操作盒子里的材料串好項鏈記得要打好結,不會打結小朋友請舉手老師會幫助你。

     。ㄈ┯變褐谱黜楁溄處熝不刂笇

     。ㄋ模┯變簜別展示教師評價活動結束:

      幼兒按男女男女規律排隊把項鏈掛在展板上。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觀察氣球顏色、幫助小熊擺放蘋果,觀察小熊媽媽的項鏈來掌握按 ABAB 規律排列物體,而為媽媽制作項鏈既表達了對媽媽的愛也通過串項鏈的過程學習按 ABAB 規律排列物體。在整個活動中,各個環節都緊扣目標,銜接流暢,教師對于幼兒的每個回答都有具體的評價語,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發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發現兩種顏色不同,

      大小不同,圖形不同的情況下有什么排列規律?而不是一味的給幼兒灌

    【關于項鏈教案匯總七篇】相關文章:

    關于項鏈教案合集七篇01-31

    關于項鏈教案匯總十篇01-29

    項鏈教案模板合集七篇01-26

    項鏈教案范文匯總7篇01-26

    關于項鏈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1-12

    項鏈語文課件教案05-05

    關于雷雨教案匯總七篇01-22

    關于狼教案匯總七篇02-06

    關于草原教案匯總七篇02-04

    項鏈教案范文集合五篇01-2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 | 亚洲自拍r级免费视频 |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 欧美日本亚欧在线观看 |